03.04 你能像竹子一样熬过最初的3厘米吗?


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关于成功,有很多定律,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是竹子定律了。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只能长3cm。

从第五年开始,才会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六周就能长到15米。

表面上来看,4年的时间,竹子好像什么也没做。

但实际上,前面的4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你能像竹子一样熬过最初的3厘米吗?

我们的成长亦然。

不用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在扎根。

根扎稳了,路才能更顺,更远。

但又有多少人,没能熬过最初那三厘米?


很多人的奋斗史像极了生长中的竹子,一开始卯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基,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

第3年,甚至在第4年的开始,大部分人就放弃了——

根本没能等到生命开始勃发的时刻。

无论是创业还是人生,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技巧、模式,需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只有坚持量变,才能最后完成质变,才能突破成功的临界点,取得最后的成功。


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

那么临界点到底在哪里?

一场长跑,当跑到一定距离时,就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的感受,感觉难以再跑下去,这就说明临界点即将到来。

这时如果你依靠意志和毅力坚持下去,突破临界点之后,氧供应就会增加,乳酸清除加快,身体就会迅速切换到一种新的生理平衡。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快,也就是“第二次呼吸”。

然而世间的绝大部分人,都在临界点到来之前就放弃了。

唯有极少数的耐得住煎熬的人,才最终拥有了不凡的事业。


你能像竹子一样熬过最初的3厘米吗?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越是聪明人,越是懂得下笨功夫。

因为成长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很多人说起钱钟书,都是一致的印象:满腹经纶,人天分高,记忆力强。

殊不知,那份博大精深,正是来自钱老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时的同窗许振德是这样描述的:

“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

甚至,钱老在清华时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正是有了这份苦功和坚持,才有了那部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这就是竹子定律的最好诠释,不断煎熬,不断超越,不懈坚持,实现极致,于是才有了丰功伟绩,才有了人生中难以忘却的竹林。


你能像竹子一样熬过最初的3厘米吗?


但多少人败给了这一步之遥的坚持?多少人在感叹为什么幸运的人不是自己?又有多少人埋怨为什么努力换不来想要的收获?

其实我们只是败给了最后一点点的坚守,败给了一丝丝懒惰,败给了枯燥厌烦,败给了急于求成,败给了还不够努力。

也许我们无法名留千古,无法富可敌国,无法登上世界的顶峰,但是平凡的我们一样也期待自己才华和能力如一片葱翠的竹林,怎么做呢?

从现在开始改变,从现在开始坚持。

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能比前一天有一点突破、一点改善,而且朝着正确的目标持续地做下去,就一定可以。

当你越过那个“最后一公里”的坎,成功或许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所以,在每一个艰难时刻,都别忘了告诉自己:


再坚持一下吧,哪怕一秒也好。


你能像竹子一样熬过最初的3厘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