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待疫情徹底過後,餐飲娛樂行業還能恢復往日的繁華嗎?

Jason3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不少餐飲品牌現金流高度緊張,有的甚至停擺在即。那麼,今年的餐飲到底該怎麼做?分析餐飲業發展的幾個階段,6個機會點也許能助力餐飲人破局。

餐飲業的 5 個時代

  餐飲的1.0時代:主要以解決溫飽為主,開餐飲店只要能做到便宜實惠、量大,就能生意火爆。那個年代,手藝、服務、環境、都不重要,只要能讓人吃飽,就是“中國好老闆”。

  餐飲的2.0時代:吃穿沒有那麼緊張,食客開始追求味道;競爭不太激烈,餐飲還是賣方市場,餐廳賣什麼顧客吃什麼,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餐飲的3.0時代:餐飲店越來越多,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漸轉向買方市場。環境和服務就開始被重視。

  餐飲的4.0時代:消費者心智開始被餐飲品牌爭相佔領,先是全聚德、砂鍋居、老孫家等老品牌在市場上攻城略地,然後出現了海底撈、真功夫等新品牌,再然後又出現了巴奴、黃記煌等細分品牌。

  餐飲的5.0時代:嚴重供大於求,餐飲業呈現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所有餐飲老闆都要使出處渾身解數,才能贏得顧客注意,獲得顧客信任。這個時代稱為“新餐飲時代”,特點是品牌要做認知、比特色,餐飲最傳統的三元素——產品、環境與服務,在新消費者面前開始失靈,最有經驗的餐飲“老江湖”在這個時候也是一頭霧水,不知何去何從。

  肯德基1987年進入中國,西方品牌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那時候的中國還只有百年老店,但在快消品行業、食品行業,品牌早都已經開始攻城略地了。只是當時中國經濟狀況限制了餐飲行業的發展。事實上,中國的餐飲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發展都比較慢,傳統的餐飲人已經習慣了待在舒適區,所以才會在新的變化面前手足無措。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這時代變化太快。2014年,伏牛堂與西少爺剛剛起步,西安有幾個年輕人搞了個送餐的平臺,因為觀念太超前,顧客都沒有下單習慣,最後倒閉了。後來美團興起,外賣興起,餐飲人被逼追趕時代的步伐,中國餐飲迅速又殘酷地成長起來。

  為什麼2019年的餐飲形勢又變得更緊張了呢?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5G的到來、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的發展將餐飲的發展又推向新的高度。毛筆酥,一個10年前就已經被淘汰無人問津的產品,遇到了抖音立馬就成了受萬眾追捧的餐飲“新貴”;摔碗酒,一個存在了好幾年一直不溫不火的產品,遇到了抖音立馬就成了人山人海的打卡“新寵”。試想一下,從團購概念興起到外賣出現用了幾年,從微信火爆到抖音興起又過了幾年。對很多傳統餐飲人來說,舊的事物還沒消化,新的事物又出現了。這就是時代的潮流,一浪接著一浪。

疫情後的 6 個機會

  餐飲人艱難,這次疫情無疑又讓行業暫時雪上加霜。對餐飲人而言,還有沒有機會呢?答案是肯定的。

  知識型餐飲人受熱捧

  除了資金,更重要的制約連鎖餐飲企業發展直接因素還是餐飲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質。有知識、有技能的員工與管理者掌握著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這樣的員工與管理者被稱為“知識型餐飲人”。

  那麼,面對疫情期間門店裡開不了門的現狀,餐飲人何不借此機會好好學習,研究下外賣平臺運營模式或者各種新式營銷與新媒體帶貨……所有的這些都是未來必須要面對的。包括店面的管理、人員的培訓、團隊的激勵、財務的核算、店面的營銷推廣等,這些都是未來餐飲人需要掌握的硬知識,“知識型餐飲人”也將受到行業熱捧。

  堂食短期大暴發

  疫情結束以後,短期內堂食餐飲肯定會迎來大爆發。尤其是一些提供正餐服務、情侶聚會、娛樂休閒相關的餐飲,可能會迎來一波小繁榮。但在快速恢復之後,店面團隊的組建、原材料的採購和運輸、疫後服務的調整和優化等都是新的問題。所以得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更快地進入狀態恢復生產,將損失降到最低。

  品質與安全迎機會

  經歷了這次疫情,“病從口入”將會被所有人牢記。相應的,產品品質和安全衛生將會成為消費者的關注點。餐飲店應快速採取相應的措施將食品安全問題提升到運營的戰略高度。比如可以嘗試採取以下措施:加強明廚明檔展示;嚴格把控食材的採購源頭,尋找優質供應商合作;產品的安全情況在店內顯眼位置做每日公示;將產品安心卡作為廚政運營的一部分,保證每道菜都安全可追溯;嚴格控制食品安全衛生,員工健康狀況要及時公示,監督員工戴口罩、手套、戴帽子。價格戰在一定時期內肯定還會存在,但是從長遠來看,只有做乾乾淨淨的好產品,掙明明白白的錢,餐飲人才能在行業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運營與營銷享紅利

  平日裡將運營和營銷放在首要位置的品牌,在災難中依舊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災難結束後也是第一時間恢復生產,享受災後流量紅利。這說明餐飲經營,工夫都在日常,想要走得遠,一定要從內部先穩固起來。

  那些平日裡的生存艱難、舉步維艱的餐飲店,很有可能就會在這次災難中被淘汰掉。再加上行業資本的介入,災後餐飲行業會迎來一輪大洗牌,強者更強,弱者只能被淘汰。

  顧客資源助創收

  受這次受疫情影響,朋友圈裡的的餐飲老闆們都很焦慮,因為店開不了,立馬就斷了收入來源,而且還要交房租,給人員發工資,每天都要支出很大一筆錢。還有很多老闆為了應對年春節的火爆,在年前早早地就備好了貨,眼看著很多食材都要過了保質期了,只能乾著急。

  餐飲的銷售不僅僅侷限在店裡,也不僅僅侷限於產品本身,一家店最大的財富是顧客資源,非產品本身。一些老闆平時很注重社群營銷,專門給店裡建了顧客群,開店幾年下來發展了很多鐵桿粉,微信上有上千號人。利用這些資源,偶爾在朋友圈裡帶點貨就成了穩定的第二收入來源;還有一些餐飲店將餐飲和便利店結合起來,實現了不同產業的融合,比如魏家便利,這樣的融合即擴展了收入來源,又滿足了顧客的多種需求,強化了顧客體驗。

  在新的一年裡,餐飲老闆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做好自身餐飲生意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來源,賣飯也是賣,賣料也是賣,何不把二者結合起來?

  互聯網點亮未來

  一定要“觸網”。對餐飲商家來說,美食就是自己的獨特技藝,為何不借新興平臺去展示呢?正如前文所說,無論網紅、餐飲達人還是視頻展示,都能增加公開透明,讓顧客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此外,疫情過去以後,外賣可能會迎來新的增長,那些之前僅僅把外賣當做廣告宣傳平臺的老闆們,這回應該明白外賣的重要意義了。

可預期的 3 個方向

  劇烈的震盪正在倒逼中國餐飲從業者改變擴張思維和盈利模式,並重新梳理和消費者的關係。

  在非典後這17年的消費升級中,這些巨頭快速崛起,粗暴地線性增長,製造了海底撈張勇這樣的傳奇。但是,連鎖化、規模化這些“護城河”,在難得一見的疫情面前,短短數十日就成了餐飲企業最大的負擔。

  企業曾嚐到發展的果實,如今,它們也要接受弊病的苦痛:直營連鎖、加盟連鎖,應如何平衡與迭代,去迎接不知何時可能到來的風險?同樣遭受質疑的,還有對內戰略。隨著消費的迭代,大部分直營連鎖餐飲集團開始走高端化路線,在門店內追求高客單價,在人工、裝修上付出高成本。問題就來了,這相當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和此後大大小小的“地震”,已經有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從5年前開始,頤海國際就開始在自加熱小火鍋等品類發力,線上銷售,彌補B端業務。今年的疫情,又讓外賣成為餐飲的重要增長極。線上訂單快速增長,卻讓許多知名餐飲企業則感到掣肘:雖然它們已經開始了線上另立SKU、多元零售化的征程,但實際上,在這場與疫情的拉鋸戰,它們是——“被外賣”。產品不具備競爭力,準備不足。

  2003年,非典席捲整個北京,八成門店選擇關停。呷哺呷哺的創始人賀光啟對產品有信心,堅持死扛。彼時,呷哺呷哺打出口號:“一人一鍋,非典染不上。”確確實實擊中了人們的需求。隨著疫情的後退,呷哺呷哺甚至創下日客流量2000位的就餐記錄。故事的啟示不僅僅是“勇敢”:要想不被背叛,你就得重新理解你和與消費者的關係。新冠肺炎疫情掀起的風暴中,餐飲業內部的變化與思考也讓人欣喜。

  重視標品 毫無疑問,疫情會讓消費者會對每一個餐飲品牌重新開始認知。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外面是天災,你會吃什麼?消費者一定會聚焦的點是健康、衛生、大品牌。所以,肯德基、金拱門,憑藉著品牌優勢和自主配送,保住了熱度。某種意義上,消費者在疫情中的餐飲品牌選擇,回答了行業裡的“天問”:在打造餐飲品牌時,到底是傾向於“匠心”、獨創、手工,以提高附加值截取消費升級的紅利?還是傾向於模塊化、標品、簡單的SKU去滿足大多數人的喜好?而如今,國情幫助他們做了回答:迴歸標準。穩定的味道、穩定的出品,才會讓消費者穩定地信任你。

  重視與消費者互動 餐飲門店為應對春節高峰又會加大采購與備貨,大多數店面把資金重倉壓在庫存上——因此,今年春節,我們看到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飯店賣菜。餐飲品牌每天都要採購和消耗的各類生鮮食材和調味品,在某種意義上一定比社區前置倉業務,如“美菜”“叮咚買菜”等平臺具有成本優勢——要知道,後者在疫情期間的業務量增長了超過300%。而另一個細節則來自於美團——根據有關高管在不久之前公佈的數據,疫情期間,美團APP的訪問量略有上升,但下單轉化率明顯下降。在中間環節經手人的健康狀況不明的前提下,消費者選擇了誰?——那些與平臺聯手,去做一些小事的商家。這場疫情讓商家明白了唇亡齒寒的到底,2020,它們與社區、平臺的關係將進一步緊密化。

  重視產品本身 今年,餐飲中的哪一種細分類型會受到最大的衝擊?答案是日本料理。根據2017年的一組統計數據,“日料”竟然是美團點評上升速度第二快的餐飲類別,僅次於川菜。2020年疫情嚴重,根據網絡平臺的數據,日料因為其定位,是停業率最高的品類。誰也沒想到“冰點”的到來,竟是因為場外因素。而這個“場外因素”,也恰恰反映出了消費者的觀念之變。人們在重新考慮他們的需求,考慮出去吃飯“圖什麼”。

  在2003年的上海,一張晚報記錄了這樣的新聞:非典來了,上百家網紅店一夜之間消失。在報道中,一個受訪者談起其中一個品牌:昨天還在電視上做著十幾秒的廣告,今天老闆就不見了。從這個角度看,疫情之中,重營銷、輕產品的“爆款店”會最先被消費者拋棄。畢竟,再誘人的商業想象,沒有根基都是一場空。

  隨著疫情的退潮,部分消費領域將出現“報復性增長”——這是2003年的前鑑。2020年的餐飲行業亦當如此。包括餐飲業在內的中國行業經濟,2003年受非典影響最大。但從全年來看,疾病沒有阻止整體經濟上行。有行業觀察者甚至看到了其中積極的一面:瘟疫等社會要素,甚至能催化行業的動態平衡。也就是說,於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一場衝擊也是洗牌,幫消費者篩出優秀企業。

  回頭看2010—2019年,餐飲行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創新出無數的品類、潮流和趨勢,締造著商業帝國和餐飲大鱷。但2020是新的十年大考,不管到來的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這都是一次對意志的提煉。


指尖的陽光111840256



DJ有點熱


我相信會的,因為現在的疫情就想之前的非典一樣,還記得鬧非典那一年比現在的疫情還厲害呢,過了一段時間不是也沒什麼事了嗎,而現在的疫情也是一樣的,過一段時間也會沒事的,不僅什麼餐飲,娛樂啊,相信各大行業也會慢慢有所好轉的,只不過餐飲娛樂應該會有一個很大的緩衝階段,不會一下子就好起來的。



貂蟬小時候


會的。非典那年我在上小學,當時我們都停課了。村裡外出務工回來的,村長知道了把他們隔離。當時雖然沒有今年的疫情鬧的厲害,但是人們的生活也受到了一點影響。非典過後,人們還不是該怎樣還怎樣!一切都是暫時的!


小閆的日常


待疫情徹底過後,餐飲娛樂行業還能恢復往日的繁華嗎?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尖銳,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自己開了五家店,真的內心也是十分的複雜和糾結。

就目前的情況我自己分析的情況如下:

一、疫情過後可以恢復需要的幾個條件

1、還能堅持到疫情結束。疫情具體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個目前沒有誰能確定,這個過程中估計好多人都堅持不下去了,房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是所有的房東都會在疫情期間給大家免費的,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

2、還有重新做起來的信心。疫情時間太長後,好多人都會出現各自的打算,各級很多人都會動搖了,餐飲娛樂這次是受打擊比較嚴重的,餐飲娛樂不是所有人都賺錢的。

3、市場的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還和疫情前的市場情況一樣,疫情全當給大家放了個假,假期結束重新開始營業就好。

4、人員沒有變化,80%的老員工都能按時上班,還都能恢復之前的狀態。

結合以上幾點,疫情後的繁華還是可能出現的。

二、疫情過後不能恢復的原因

1、疫情時間太長,市場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2、整個餐飲娛樂業成為政府各個部門重點關注對像,會出現各種限制。

3、人員不會恢復。

4、客戶的消費習慣從市場轉變到家庭。

5、人人及危,從人的內心很難恢復100%的心態。

結合以上幾點恢復還是比較難的。

總結:無論疫情結束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態,現階段我們還是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出現問題,同時可以給自己充充電,關於自己領域的或其它的都行,積累思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現在就把自己黨成兵來養好,疫情結束就一馬當先了。


孫大臉說美食


首先餐飲娛樂兩者從經營上不是一個類別,中間利潤和成本也大不相同。正好本人兩者皆有

餐飲難度比娛樂要大這是肯定的

疫情教會了人應該注意衛生病從口入,團體聚餐類的肯定受到一定觀念的改變。與陌生朋友非公事的應酬會相對減少,反而看好個人用餐的餐飲類。這種想法是下意識的反應。會持續到完全世界信息忘記了這個疫情,就像非典,沒有本次疫情其實時隔多年,很多年青一代沒有印象。

娛樂和餐飲不同

一個放鬆心情心態,緩解壓力,娛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從人類的本能,比如唱歌,洗澡,按摩,運動等等,看電影,棋牌,是不能通過外賣形式獲得。本次疫情如果娛樂類不停業,則可能奇貨可居。當然疫情當先,必須要關門。否則人滿為患。娛樂類的反彈消費是必然的。娛樂類通常只要虧損房租,和部分人員管理層工資。有些娛樂類可能計件式工資。沒有人工,所以相對虧損少一點。當然不了算一進一出。

總之國家是本,國強,民富。國泰民安。相信疫情過去一切都會復原。現在的中國不是以前,我國的強大,世界第一大國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祝所有經商的打工的共同期待明天美好的到來。

反過來想一想,沒有疫情也有可能經營不善虧損,所以與其想這些,不如好好想想未來新的商業模式,如何強大自己的商業圈。


等我集合吃飯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大。這次肺炎疫情給人們帶來的印象和傷害很大。當疫情結束後,人們都要忙於恢復生產和學習,而且消費能力也受到了較大打擊,所以在短期內不可能發生爆發式上漲。相反,餐飲娛樂業將會迎來大洗牌,這將迫使一批經營不善的企業退出。經此疫情後,人們的消費理念會有較大改變,開始逐步積蓄財富,理性消費,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餐飲娛樂業也不可能發生爆炸式恢復。



哆來玩具


應該會循序漸進的慢慢好起來。畢竟疫情剛過,很多人對外出聚會、就餐、旅遊等戶外活動都會有所顧忌。隨著工作與生活的趨於平穩,如果沒有新的疫情發生,疫情會慢慢的被人們所淡忘,從而會增加外出活動的時間,相應的也會帶動餐飲娛樂業的發展





安夢忘憂


餐飲行業會進行一個比較大的洗牌,小的缺乏資金沉積的企業會死掉,會有一批新的企業重新出現,但餐飲娛樂經營的模式會發生變化。注重於環境衛生和個人的隱私及更加看重於外賣等非接觸型交易的模式和生產配送體系等方面的設計。


榻說


你好,疫情結束後大家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但是最後肯定會恢復的主要是以下幾個觀點:

1、餐飲娛樂是我們經濟發展後的最直接的消費方式,我們目前不是沒有餐飲的需求,是因為疫情我們不能去聚餐,有個詞叫暴力式消費,就是大家壓抑了這麼久後,開放後會爆發式的消費。

2、這段時間 有很多餐飲因為沒有流水已經倒下了,但是不必擔心,肯定有更有頭腦的人來接盤接著做生意,這波疫情對很多人來說是個機會,新興的行業,新的店鋪會更多起來。

3、中國經濟整齊向好是不變的,股票這段時間已經超過年前的大盤指數了,未來肯定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