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金融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現狀是什麼?

Youhuen


金融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中所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1、對稅務籌劃的理解不到位。一些金融企業把稅務籌劃錯誤地理解為與稅收徵管部門搞好關係,以爭取稅負的減免。另一方面,某些金融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時,只靠定性分析,缺乏合理有效的定量分析,籌劃活動過於簡單,籌劃思路不夠清晰,某些稅收優惠政策未能享受到位。

2、稅務籌劃人員的專業性不強。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是要求對國家稅收政策進行潛心鑽研之後,做出的具有專業性的工作。而我國多數金融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仍是由財務人員完成,並沒有引進專業的稅務人才,缺乏專業的稅務知識。財務人員對稅務籌劃的要義不能深入的理解,對籌劃的細節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制約了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的效果。

3、稅務籌劃的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很多金融企業隱瞞銷售收入,導致收入核算不完整。還有不少金融企業在增加費用支出上大做文章,虛增費用。這些做法雖能減小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但並不符合稅法的相關規定,也會引起稅務徵管部門的注意和懷疑,不利於金融企業稅務籌劃活動的深入開展。從更深的層次來說,也不利於金融企業的長遠發展。


稅籌寶


金融行業和網絡公司,傳媒公司差不多,公司毛利偏高,很多成本屬於返傭不一定有原始憑證,很多實際成本不能稅前扣除,只能是註冊第三方公司,可以做一個舉例

 

區別於偷稅漏稅,稅收籌劃不是單純的虛開開發,虛列成本,也不是拆分員工工資,稅收籌劃指的是利用地方政策優惠,優化公司的稅負率,可以是地區間的政策差別,也可以是優化公司的員工僱傭關係,達到同樣目的。

 

舉例說明一: 【毛利較高,但是沒有合法的原始報銷發票 】

A公司從事傳媒行業,年銷售額2000萬,公司毛利較高,但是純利潤100萬不到,因為有些成本是沒有發票抵扣的, 這種企業在現在很具有典型性,增值稅和所得稅達到460萬之多,這種情況可以選擇註冊一家個人獨資企業B,由B公司向A公司到稅務部門代開3%發票給A公司,這樣A公司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全部轉移到B公司, B公司因為是個人獨資企業,免徵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按照實際銷售額的0.5-3%徵收,這樣公司的稅負率由之前的23%一下降低到7%左右,公司的利潤增加了320萬,你說老闆開心不開心?

 

舉例說明二:【稅收窪地】

現如今,每個地區間的稅收優惠政策不一樣,有的是用土地換投資,有的是用土地換稅收,有的是用土地換本地人員就業率,那麼對於簡單的小企業肯定選擇稅收返還比例最高的地區,如上A公司每年還需繳稅140萬,那麼早一個稅收窪地,每年大概按照16%比例稅收返還, 可以返還可以22萬多, 相信對於一個年銷售額2000萬的中小企業,22萬的稅收返還還是具有一定的誘惑力。

 

舉例說明三:【公司高收入員工,由僱傭制改為合夥制】

 

區別於股權激勵,合夥制指的是不給員工股份,不給員工分紅,年收入30萬以上的員工每人自己註冊一個個人獨資企業,由公司和個人獨資企業簽訂合作合同,公司代為繳納勞動保險,員工的績效考核計入個人獨資企業的獎金,這樣避免了高稅收收入員工最高45%比例的個人所得稅。員工時間年收入50萬,到手只有31萬左右,改為合夥制度後,實際到手能到46萬,這樣的設計一般是創投企業,律師事務所比較常用的,現在我們可以引入到普通的企業中,提供招工的競爭力,經稅收籌劃多出來的15萬可以由企業和員工分享。

 

通過如上的舉例,大家對稅收籌劃由一定的認識,不苟同之處可以探討,一起進步,同時切記:稅務籌劃一定要合法,不然付出沉重代價!



大上海註冊公司


金融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中所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1、對稅務籌劃的理解不到位。一些金融企業把稅務籌劃錯誤地理解為與稅收徵管部門搞好關係,以爭取稅負的減免。另一方面,某些金融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時,只靠定性分析,缺乏合理有效的定量分析,籌劃活動過於簡單,籌劃思路不夠清晰,某些稅收優惠政策未能享受到位。

2、稅務籌劃人員的專業性不強。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是要求對國家稅收政策進行潛心鑽研之後,做出的具有專業性的工作。而我國多數金融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仍是由財務人員完成,並沒有引進專業的稅務人才,缺乏專業的稅務知識。財務人員對稅務籌劃的要義不能深入的理解,對籌劃的細節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制約了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的效果。

金融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現狀

3、稅務籌劃的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很多金融企業隱瞞銷售收入,導致收入核算不完整。還有不少金融企業在增加費用支出上大做文章,虛增費用。這些做法雖能減小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但並不符合稅法的相關規定,也會引起稅務徵管部門的注意和懷疑,不利於金融企業稅務籌劃活動的深入開展。從更深的層次來說,也不利於金融企業的長遠發展。

金融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的成功是,建立在瞭解的稅務籌劃信息足夠全面的基礎上。所以為了能夠確保成功,就需要對其現狀以及籌劃過程中可用的稅法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信息進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