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中國籃球氛圍這麼好,還是出不了第二個姚明?

放縱3


第一,中國的籃球氣氛雖然好,但是大部分人打籃球基本沒有身材對抗,這與我們的文化有關,我們的文化當中有禮讓,所以基層籃球缺少身體對抗。

第二,基層籃球教練素質不夠高,好的籃球教練都在國家隊或者CBA,學校的教練水平都是一般般,不像美國,美國很多基層教練能力比NBA的還要強。這使得很多有籃球天賦的人在基層的訓練中受傷或者年輕時過度開發,導致成年後的進步空間變小。

第三,缺少優秀運動員陪練,就跟我們平時所說的,想進步就多跟比你能力強的人比賽,NBA之所以有那麼多白人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跟黑人一起打球。而中國女籃成績比中國男籃成績好的原因是她們在國內可以跟男籃打比賽,這可以激發她們的潛能。

第四,身體素質不夠強,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是有直接關係的。

第五,身材比例,手長腳長的人打籃球本來就佔優勢,比如字母哥,濃眉哥等人對於籃球是天生有優勢的。





籃球意識


姚明不是僅靠籃球氣氛就能出來的,姚明父母給的先天身高才是基礎,之所以有天賦的情況下,加上後天的努力,才能是姚明的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姚明沒有2米26的身高,可能會在NBA闖出一片天地嗎?看看易建聯,看看王治郅,易建聯身體素質比姚明勁爆,王治郅技術比姚明全面,但是都無法在內線達到姚明的威懾力。所以中國男籃很難再出第二個姚明瞭。

姚明是中國籃球的奇才;

為什麼這麼說,姚明雖然身高2米26,但是姚明的腳步在內線球員中算是比較靈活的,而且姚明的手感在內線球員中更是難得。別說是中國籃球了,就是在世界範圍內像姚明這樣的球員也沒有。同時別看姚明人高馬大,但是姚明的情商可非常高,能在美國NBA立足,擁有自己如今的地位,和姚明的情商也密不可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孫楊事件,為什麼姚明在西方的人氣如此之高?孫楊不該好好反思嗎?

中國男籃不能靠姚明二代復興,應該靠紮實的籃球基礎;

姚明不可能被複制,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姚明作為籃協主席,已經指明瞭中國籃球的發展方向。雖然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慘敗,但是不可否認姚明為中國籃球做出去的貢獻,包括聯賽價值的提升,以及國內籃球氣氛的增長。只要我們找對方向,加強球員基本功培養,增強籃球意識的解讀,相信中國籃球會越來越好。

您有什麼不同見解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小螞蟻體育


首先讓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姚明,身高2.26米體重140公斤,18歲入選國家男籃,19歲獲亞錦賽冠軍,22歲入選美國職業聯盟,在對陣老鷹的比賽中單場41分7個籃板球,這個記錄應該是目前華人最好成績並難以打破。2008年帶領中國男籃進入奧運會八強。

一個超級明星的誕生首先要有兩個必要條件,出色的天賦和健全的體制。姚明的父母均為我國籃球運動員,姚明的母親身高1.88米為著名的籃球國手,姚明在17歲的時候身高就超過兩米,並且身體強壯,彈跳出眾。身高出眾並不代表會打籃球,在我國身高超過兩米的不乏豆芽菜體型,並不適合打籃球,像姚明這樣有身高且身體素質出眾的球員在中國真的是萬里挑一。東北遼寧的孫明明身高兩米四十多,但並不適合打籃球,籃球這項運動需要有身高,有技術,有力量,有彈跳,對於大中鋒來說要求更高。筆者認為在我國能夠和姚明對比的只有穆鐵柱和王治郅。

籃球在我國的普及程度很高,也有很好的氛圍CBA聯賽的現場很火爆,籃球在小學中學大學都有很好的普及,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籃球比賽,也為國家隊輸送了很多人才,在中國籃球和足球不同,籃球的體制和普及率上都遠遠超過足球,出不了姚明式的人才我認為和氛圍無太大關係,還是沒有好苗子,缺少更加全面的姚明式的人物。

其次,筆者認為除了身體條件以外擁有良好的體育道德,情商和個人魅力非常重要,姚明很聰明處事很得體也很敬業,這也是他能夠入選影響世界100人重要原因,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光是在競技方面,同樣重要的是服眾的體育道德和統治力,這些姚明都做到了,不是誰都能當籃協主席的!

我泱泱大國體育人才輩出,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姚明!




書香門語1971


球星是可遇不可求的,像姚明這種個子高、技術好,幽默詼諧、情商又高的人,放在全世界也不可多得。

中國職業球員一般是從體育局出來的,而旁人因為興趣、機遇等諸多因素,很難有機會進入籃球圈子,更不要說走職業籃球道路了。美國籃球很強,是由它的人種、體育文化以及培養選材機制決定的,不管是白種人,還是黑種人,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身體終合素質高於黃種人。尤其是黑種人天性崇尚體育運動,他們從小就接受正規的體育教育,NCAA每年的參賽球隊達到幾百支,籃球人才更容易被發現和培養。

現在姚明主政,已經開啟大學生選秀和草根選秀,儘管目前的情況不理想,但終歸是邁開了第一步,假以時日,相信中國會有更多的姚明、大郅、阿聯出現!


籃球噲爆


我們可以看到參與籃球運動的人在增多,各大籃球場參與打球的人越來越多,各籃球集訓營如火如荼開展,無論是NBA還是CBA關注討論籃球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我們為什麼沒能培養出第二個姚明?我們的籃球氛圍真的已經變得很好了麼?

不妨就這個話題我們探討分析一下!

就像上文提到的,我們看到的關於籃球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不可否認這一切也存在泡沫。就好比金字塔一樣,最底層的基礎決定了頂層的基數,而中間層存在的關鍵才是最終決定頂層的質量。

【優秀基層教練缺乏】目前底層參與籃球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但缺乏體系化的干預,換句話說就是缺少優秀的基層教練,優秀的教練員只存在於專業梯隊,紮根基層的教練少之又少。

【體系化的基層聯賽欠缺】一個好的聯賽運行能激勵籃球運動的發展,發現好的籃球苗子,現階段在姚明主導下,校園聯賽大學聯賽越來越成規模,但距離體系化的基層聯賽體系還有進步空間。

【體育文化的缺失】這一點不僅僅是在籃球運動中,整個社會的體育範疇中普遍存在,在目前教育體制下,學分的壓力下,孩子們將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平日裡補習班也是應接不暇,至於是否選擇體育道路,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只有學習不好才被迫選擇體育,因此也就不奇怪孩子們的體育課經常會被其他科目代替。

以上是論證目前中國籃球氛圍是否“好”的內容。關於為什麼沒能培養出來第二個姚明,這點也就更好解釋。

除了以上說到的幾點原因,在說明一點。

姚明的父親母親都是專業的籃球運動員,可以說從出身之日起就遺傳了籃球運動的天賦。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句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成長,受到他所在家庭的影響特別大。如果他的父母優秀的話,那麼他們的子女,優秀的可能性就特別的大。

再看看如今的籃球運動員,所娶的媳婦無不是空姐,模特,幾乎很少有類似於以前運動員相互結姻的情況出現。

因此,培養不出第二個姚明,也是很正常。





疆湖傳說


有天賦的人不是那麼容易出現的,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出了很多有天賦的運動員,但是出現還是有規律的,隔段時間,說不定哪個項目能出來一個天賦出眾的,比如檯球的丁俊暉,女子潘曉婷,長跑的王軍霞,飛人劉翔,游泳孫楊,網球李娜,籃球姚明,這些是中國體育的超強代表。不要著急,再過兩年,中國還會出超級巨星的。


KIRS新疆隊先鋒播報


大家好,我是陳sir侃球,歡迎點➕關注

為什麼中國籃球大環境好,現在確沒有一個超級球星,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培養機制

第一,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培養球員體制問題。我們國家是體制體育,做任何事情有制度管理,為了達到體制內目標而培養球員。一切為了奧運會,亞運會,世界盃上的成績而制定培養計劃。像中國的應試教育一樣,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上大學。這樣極大的限制了球員的靈活性、個性和天賦,所以中國球員基本上年少時天賦異稟,成年後確沒有了之前的靈性。反觀NBA球員,年少時沒有人去教他們具體一定要怎樣去練去怎麼打,全靠他們的靈性天賦和模仿NBA球星的動作發揮他們最大的個性,這樣出來的球員成年後能打出匪夷所思的表現,不按套路出牌的個性化球員。當看如今NBA超級球星無不例外個性鮮明,天賦異稟。而中國球員的靈性早已被抹殺了,自然而然又迴歸到平庸。

》》文化差異

第二點,姚明是不可複製的,他有時代的造就,也有自己勤奮刻苦的努力,更有不是常人的身體優勢。但是我們也出現過天賦更好的球員,易建聯的當年身體素質,彈跳暴發力絕不輸大部分NBA球員;周琦手長臂展在NBA也是首屈一指的;孫悅當年是大個子後衛典型代表,能跑能跳,可蓋帽;但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我們東方人的內斂含蓄的性格,沒有高的情商活躍在西方的社交當中,導致在團隊中的不融洽等無緣成為這個群體中的超級巨星。

》》球員身體素質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籃球基礎也大,但是相比西方來講,人的身體素質,綜合條件還是差距比較大的。沒有黑人白人的那種暴發力,體力,不得不承認先天條件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

總而言之,希望中國籃球在姚主席的帶領下在創輝煌。


陳sir侃球


首先中國國內的籃球氛圍並不好,只是打球的人多,關注的人多。


大學籃球和職業體育之間存在明顯的脫節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當然隨著王少傑等大學球員的努力,現在這個差距在縮小。

另外,姚明是中國體育史上不世出的天才球員,身高226這樣的條件下還能夠有這樣柔和的手感、出色的腳步、精湛的技術,巔峰時期也是NBA頂級中鋒,在NBA場均19+9,還是在小球時代之前一隻球隊場均得分一般不過百的時代打出的。

中國歷史上這樣身高的球員也有,例如孫明明,但是其他方面與大姚的差距都太大。


另外姚明是有短板的,比如臂展一般,彈跳也算不上特別好,但是大姚訓練十分刻苦,在NBA打出的輝煌成績完全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打出的。

所以出一個姚明這樣的球員,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小哲囈語


遙想當年,姚明以狀元身份進入nba的他成為無數國人的期待,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看球。不負眾望,姚明用籃球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也讓全世界認識了他,這個集實力,情商,幽默感於一體的男人。思緒再回到如今,更好的社會環境卻沒能出現第二個姚明式的人物,不禁真的令人感概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原本NIKE絞盡腦汁為中國男籃助威的“空白”廣告:虛位待英雄,出手即證明,也變成一個問號。

但是身為中國人的我,總是不忍看到這樣的場面,希望所有人能夠振作精神,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站出來,還希望有人像姚明般在nba風生水起,如同下面的圖一樣。

我始終相信夢想是會照進現實的,以此激勵所有投身於籃球事業的人(特別運動員)戰勝外界干擾因素,不自我設限,敢於付出行動,我堅信中國能出現1米9運球嫻熟,過人如過街般簡單,且還能反擊暴扣的後衛;2米能突投結合,關鍵時刻絕不手軟,硬生生還往內線塞的前鋒;2米1能站如鍾,蓋帽把球扇到觀眾席,隔扣後朝著對方替補席怒吼的中鋒,或許上面任何一種,就能成為我所說的姚明似的球員!!加油吧,中國



Q赤那Q


第一是身體素質的差異,沒有黑人那樣爆炸的身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球員的發展。

第二是國內籃球氛圍雖然很好,但是還是不如美國的氛圍。中國大部分家長還是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而籃球是不能作為真正的生存工具。相比之下美國擁有更好的體育氛圍,就比如全明星和超級碗,那都是全民參與的大型體育活動。即使是克利夫蘭這個小城市,在騎士奪冠後的遊行中也是在全城掀起熱潮。

第三就是籃球體制的問題,NBA人才大都來源於大學,CBA則來源於青年隊。但奇怪的是,Cuba的關注度卻比青年隊有更多的關注度。因為學校的籃球擁有更好的氛圍,他們也更熱愛籃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