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今日驚蟄,除了打小人祭白虎,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謝謝?

齋行者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在雨水之後、春分之前,時間為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驚蟄節氣的風俗習慣主要有以下這些:

1、吃梨

在很多地方,驚蟄都有吃梨的習俗。這是因為在驚蟄時節,病蟲肆虐,小孩子們容易因此感染病毒,導致疾病的發生,莊稼也容易發生病毒害。而梨和“梨”同音,據說吃梨能夠讓小朋友和莊稼都遠離病蟲,茁壯成長。事實上,梨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且性寒味甘,有助於春季的防寒保暖,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2、“祭白虎”解是非

“祭白虎”是廣東、香港一帶的驚蟄民俗。傳說白虎是道教的“四神”之一,是口舌、是非之神,在民間象徵著凶兆。每年的驚蟄前後,它都會下凡覓食,甚至會吃人,如果人們冒犯了這位凶神,則這一年將遭遇兇惡小人的暗算,百般不順。人們在驚蟄這天祭白虎,就是為了化解是非、遠離厄運。先用紙繪製一隻白老虎,祭拜時以豬血供奉,然後用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紙老虎油水充足,便不會再張口說人是非了。


3、驅蟲“打小人”

被春雷喚醒的蛇蟲鼠蟻不僅要偷吃莊稼,還可能爬到家裡來。不堪其擾的人們便想出了一招妙計——每逢驚蟄前後,人們手持清香、艾草等驅蟲的植物點火燻烤家裡的各個角落,並在門外撒上石灰。這樣一來,蛇蟲鼠蟻就不敢靠近家宅了。驅趕了蟲蟻,也代表著趕走了小人,驅除了黴運。



4、“炒蟲”

炒蟲其實並不是將害蟲都捉來炒了吃,而是將豆子或玉米等食材放在鍋裡爆炒,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就像是在炒蟲子一樣。在山東、陝西以及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驚蟄時節家家戶戶都要炒蟲,並且還要比賽吃炒蟲,以表達消滅害蟲的願望。



5、龍頭節

在驚蟄期間,往往穿插了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龍頭節。正所謂“二月二,龍抬頭”,說的是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沉睡了一個冬天的龍神就會甦醒過來,抬頭昇天。而龍又是行雲布雨的神靈,會給人間降臨珍貴的春雨,因此這被視為祥瑞喜慶的象徵。“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人們歡度龍頭節,以祈願風調雨順、農業豐收。在北方,這個節日又被稱為“龍抬頭日”或“春龍節”;在南方,則被叫做“踏青節”或“挑菜節”。


總體來說:立春的春風輕柔拂過,雨水的春雨溫潤如酥,沉寂了一整個漫長冬日的萬物如夢初醒,睜開迷濛的雙眼,但真正使得萬物再度甦醒的,卻是那一聲聲遙遠的驚雷。驚蟄的雷聲喚醒蟲蟻鳥獸,喚醒草木莊稼,更喚醒勤勞的人類,於是繁忙的春耕時節就此開啟。在這陽光明媚的仲春時節,活力與生機就此重現人間!


周慕白1988


今天農曆二月十二,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驚蟄,蟄是小蟲的意思。一般到了這個時候,萬物才開始真正的復甦,天上也要鬧個動靜,春天的第一聲雷都驚到小蟲子了。呵呵,形象不?這就是“驚蟄”二字的由來。

除了蟲子蠢蠢欲動,具說從今天起的第五天,布穀鳥、黃鸝鳥就要開始鳴叫了,歌唱春天。照心在這立帖為證,看看古人說的對不對。

到了驚蟄這一天,桃花開始萌發,有詩為證:“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不僅僅是桃花,李花、蘋果花,櫻花都在萌動。用不了幾天,我們聽著黃鸝鳥的歌,欣賞那桃花如火梨花如雪的春光。

驚蟄這一天,還有一些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

這一天,雷神要上崗值班了。雷神在天上仙界地位崇高,據說長得是鳥嘴人形,還有一對大翅膀,手拿大錘擊打天鼓,把聲音傳到人間。所以今天要祭雷神,皮匠們在今天也要配合雷神行動,給鼓蒙鼓皮。

在我們傳統文化中,一般節日嚴禁吃梨,而今天例外。意思是和害蟲外離,免受其害。這僅僅是一種傳說。真正原因是現在正處在春暖乍寒的時候,雨水少,天氣乾燥,人容易口乾、咳嗽。根據中醫理論,梨可以益脾,脾是運化水谷精微的。這樣可以扶正人體正氣,少生病。

我們家鄉驚蟄的風俗,就是這樣的了。


天中照心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的到來,意味著仲春的開始。氣候漸暖,進入春耕季節。驚蟄的習俗,各地不盡相同。“打小人”“祭白虎”以外,在我國北方驚蟄這一天有吃梨的習慣,寓意吃梨可以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好收成,古代走西口者也取“離”的諧音,有“離開故鄉”之意。後山西的人們驚蟄日吃梨,亦有“立業耀祖”之念。

河南有地方,媽媽給孩子們熬“三根茶”喝,所謂三根茶就是蒲公英、蘆葦根、茅草根一起熬,清熱解毒,性平。

在廣西一些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人們把玉米當成害蟲,吃玉米意思是吃害蟲。南方一些地區這一天要祭祀“雷神”,儀式隆重,擺案敬香,置具供品,以求雷神喚醒萬物,讓人間呈現勃勃生機。


用戶言午澤群


驚蟄習俗: 吃梨。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習俗:祭雷公。雷公是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有云“上有雷公,下有舅公”。突出顯示了舅公的地位,也表明了雷公是不可逾越的神明。相傳,雷公長著一雙類似鳥的翅膀,手持鐵錘和神錐,每當春日裡驚蟄當天,就會下凡在各地用鐵錘敲打神錐,喚醒冬眠中的動物。天地萬物,因此而得知春天已經到來了。

驚蟄習俗:客家人炒蟲。驚蟄當日驅蟲、除蟲的習俗起源很古老。這個習俗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仍然保留著。客家民間則以“炒蟲”的方式來達到驅蟲避害。客家人認為,驚蟄當天蟲蟻冬眠結束剛開始甦醒,因此要在第一時間消滅它們。驚蟄日當天,客家人還會做芋子包和芋子餃,以芋子的食物代替蟲類,吃芋子餃或芋子包寓意除百蟲。


跪射俑


據說驚蟄易吃梨,農民在驚蟄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同時驚蟄季節天氣乾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