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蘋果、谷歌、三星、微軟等企業紛紛逃離中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三星逃離中國,在中國市場份額不到1%

蘋果、谷歌、三星、微軟等企業紛紛逃離中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18年,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三星先後關閉了位於深圳與天津的工廠。

2019年10月,三星宣佈關閉三星在惠州這家成立將近27年、廠區面積達12萬平方米、年出口額上百億的超大工廠。2600多名工人就地解散。

前不久,三星將自己在蘇州的三星電機工廠也徹底關閉了。這意味著三星手機徹底地退出了中國。

或許有人說三星從2016年Note7電池門事故後開始沒落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根據Counterpiont近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超過20%的市場份額,出貨量也達到了2.965億部,位列世界第一,比第二名的華為市場份額16%以及2.053億臺手機出貨量高出不少。但是,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卻只有1%不到。這隻能說三星在中國市場沒落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最主要原因是Note7電池門事件中三星對中國區別對待,同時中國的華為和小米崛起,也促使了三星在中國的沒落。


谷歌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2019年8月,谷歌公開表示,由於生產成本過高,未來將把其像素智能手機的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今年年初,受中國地區疫情影響,迫使谷歌加速在越南的產品分佈。據“日經亞洲評論”(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谷歌將在今年四月中旬開始在越南開始生產像素4A,並且將在下半年,使用相同的設備來創建像素旗艦產品(像素5)。


微軟也計劃將其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

蘋果、谷歌、三星、微軟等企業紛紛逃離中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微軟計劃在越南生產包括Surface Pro和Surface Go拼盤在內的Surface產品。 逐步把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


蘋果考慮在印度建立iPhone 11生產線

蘋果、谷歌、三星、微軟等企業紛紛逃離中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早在2015年初,蘋果公司一些高管提議將“至少一種產品的裝配線轉移到越南”。但是,蘋果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拒絕了這個想法。由於今年年初,疫情的影響,最近,蘋果公司計劃在印度組裝iPhone 11,這反映了蘋果戰略的重大變化。一旦成功,iPhone 11將成為中國境外生產的第一款新iPhone。


為什麼這些企業紛紛逃離中國?難道對中國的經濟沒有信心嗎?


原因一、中國從勞動密集型轉向高科技型


在以前,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代工大國,許多外國企業都很樂意把貼牌代工訂單交給中國的工廠。在代工方面最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就是富士康了。就像富士康代工的產品非常的多,富士康的大部分利潤就是來源代工蘋果手機。當然,除了手機等電子產品,像優衣庫耐克等產品也是要由富士康代工的。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高端科技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和5G時代,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的廉價勞動力轉變為擁有高科技的昂貴勞動力。相對中國,越南或者印度的老東家更加廉價,這也是很多生產企業逃離中國的原因。


原因二、中國企業崛起,外國品牌在中國不再有優勢

蘋果、谷歌、三星、微軟等企業紛紛逃離中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根據Canalys公司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銷量一共大幅暴跌了21%,發貨量為2750萬部,整體市場份額為7.5%,在第一集團五大廠商中排名第五(墊底)。三星更可憐,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卻只有1%不到。但是,華為在2019年的中國市場份額卻達到了38.5%以上。把昔日兩位霸主蘋果和三星遠遠甩在身後。

中國不再是他們主戰場,所以他們考慮將生產線轉出中國。


原因三、越南等國家的政策優厚


據瞭解,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在越南投資,越南出臺了許多相應的優惠政策。越南政府表示,只要企業在當地投資3億美元以上,或者營業額達到5億美元以上,或者為當地提供3000個以上的工作崗位,就可以享受“四免九減半”的優惠政策,以及超低關稅。


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僅靠製造技術是無法強大起來的。如果真的想要變強大,就要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研發。中國已經開始從原始的“代工大國”向“發展大國”邁進,並通過自己的研發和技術在世界上站穩腳跟。

蘋果、谷歌、三星、微軟等企業紛紛逃離中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文由銀行科技小哥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