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同樣身處非洲,為什麼埃及不是黑人國家?

豆瓣影評


非洲不是黑人國家的國家不止一個,您不知道麼?

北非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亞,主體民族要麼是阿拉伯人,要麼是阿拉伯人和卡皮里人、柏柏爾人等的混合,他們都不是黑人,或至少不是純黑人;撒哈拉沙漠南緣的西非國家毛里塔尼亞,人口40%為阿拉伯-柏柏爾血統的白摩爾人,30%為半黒半白的黑摩爾人,純非洲裔黑人只佔30%;同樣在撒哈拉沙漠南緣的東非國家蘇丹,自南蘇丹獨立後,人口90%為阿拉伯人,這7個國家都不是“黑人國家”。

古埃及的主體民族和今天埃及不一樣,但不論古今,埃及都不是黑人國家


非洲東南部島國馬達加斯加,人口中一半以上為馬來人、華人等黃種人;另一個島國毛里求斯,人口中68%為印度裔。

毛里求斯主體民族是印度裔


此外,中部非洲的安哥拉、津巴布韋,南部非洲的納米比亞、南非,東部非洲的肯尼亞等,雖然是黑人佔多數的國家,但仍有為數眾多的土生白人世代定居,已加入當地國籍的印度人、黎巴嫩人則在更多國家形成龐大的族群。

因此簡單把“非洲國家”定義為“黑人國家”,把非洲人定義為“黑人”是不準確的,且即便是非洲黑人,實際上也要分為血統差異極大的尼格羅人、布須曼人和卑格米人三大體系,至於小的民族就更多了。

具體到北非,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在歷史上和文化上並不是“黑非洲”的一部分,古代埃及文化自成體系且深受希臘、腓尼基文化、族裔影響,產生了著名“埃及豔后”(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的托勒密王朝就是由希臘人建立的王朝,而東部突尼斯為核心的大馬格里布地區,古代是曾和古羅馬分庭抗禮的迦太基王國和迦太基文化所在地。此後這裡先是被羅馬和東羅馬所統治,後又被阿拉伯和土耳其染指,這些國家被普遍看作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大多數這些國家的民眾和政治家對“非洲元素”也較為淡漠和功利,風靡全非的“泛非主義”,唯獨在北非諸國影響不大,埃及的納賽爾更願意強調泛阿拉伯主義,他倡導的“阿聯共和國”曾把敘利亞包含在內,並一直對也門和巴勒斯坦念念不忘,卻一再拒絕同在非洲的利比亞主動加盟,而利比亞的卡扎菲(他是柏柏爾人)只是在“泛阿拉伯”道路一再碰壁後,才投機泛非主義,想花錢買個盟主過癮。

蘇丹有黑人,但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儘管有些人皮膚很黑但並不是黑人


如今在聯合國和許多重要國際組織統計中,非洲是被分作兩個概念統計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單獨列為一類,而埃及等北非五國則被剔除在外。


陶短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北非的國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其實同黑人沒有太大關係。

今天的北非5國,包括埃及在內,基本都是白人。

他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土生土長的白人 柏柏爾人。

阿拉伯人是後來者,伊斯蘭教也是後來宗教。

在公元7世紀,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橫掃北非,使那裡的人民皈依伊斯蘭教。

柏柏爾人是北非的原住民,早在公元前很多年就出現了,他們是白種人。

柏柏爾人的祖先則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來到北非。今天基因表明柏柏爾人後期是由有意大利人、閃族人、日耳曼人等等組成的。

北非的地理位置特殊。他們靠近歐洲,同歐洲僅僅相聚地中海。

而早在羅馬帝國時代,地中海的貿易就極為蓬勃了。

所以,北非同歐洲交流非常多,文明程度也高得多。

而黑人歷史上的發展都在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

為什麼黑人沒有進入北非呢?

主要這幾個因素:

第一,撒哈拉沙漠的存在。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總面積與加拿大或美國國土面積相當。撒哈拉沙漠東至紅海(包括地中海海岸的一部分),西至大西洋,南部邊界則為薩赫勒,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北端地區。

它的寬度高達5000多公里,長度也有1800公里。

撒哈拉的形成早在公元前2500年。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想要穿越1800公里長度的撒哈拉是極為困難的。

在航海時代之前,歐洲人和北非人無法通過船隻繞過撒哈拉。

穿越撒哈拉只能使用駱駝,是非常危險和簡單的。

到了9世紀,阿拉伯人去距離並不算原的加納王國,試圖得到黃金,也是非常艱難。

經常整個商隊,在沙漠中消失,死於缺水或者沙暴。

至少在11世紀以上,比黑人先進多的阿拉伯人過去,黑人自然也上不來,到不了北非。

第二,黑人即便到了北非也站不住腳。

最強大的加納建立,已經是9世紀的事情了。貝寧帝國則是14世紀建立的。

這些時期,北非的白人已經相當強大了。

事實上,加納在11世紀就被柏柏爾人打垮。

但柏柏爾人也無法繼續南下,因為他們無法保證自己的補給。

相反,落後多的黑人如果敢於北上,等於是被這群白人屠殺。

其實,在柏柏爾人佔領加納以後,附近很多黑人部落畏懼柏柏爾人,全部向南方撤退,留下大量無人區。

不要說黑人,歐洲白人曾經也被北非人搞得一塌糊塗。

711年,北非摩爾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亞半島(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個非洲柏柏爾人將軍塔裡克·伊本·齊亞德率領6500名北非柏柏爾人和500名阿拉伯人北渡直布羅陀海峽在伊比利亞半島登陸。經過八年的征戰,摩爾人征服了南部大半個西班牙。

直到1212年,基督教各王國聯盟在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的帶領下將穆斯林趕出西班牙中部。

1492年1月2日,在格拉那達的最後一個穆斯林堡壘臣服基督教西班牙王國,宣佈西班牙徹底獨立。

即便如此,北非的白人仍然不斷騷擾攻擊歐洲。

著名的《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就曾經被北非白人俘虜,成為他們的奴隸。

要知道,當時已經是18世紀。

直到1882年,英軍在亞歷山大港登陸,此後英國漸漸佔領了整個埃及,才宣佈北非白人時代徹底結束。

當時已經進入工業文明社會。

強大先進的歐洲人尚且對不了北非白人,何談非洲黑人。


薩沙


埃及人屬於阿拉伯民族,自然是白種人。

實際上北非基本都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的國家,包括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索馬里、吉布提等國。

北非歷史上先後由阿拉伯帝國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信仰伊斯蘭教。

另外,地形與環境因素造成了非洲的人種差異,撒哈拉沙漠以南為黑種人,以北是白種人,此外馬達加斯加島還有少量黃種人,據說是從亞洲過去的。

古代非洲有沙漠阻隔交通不便,影響人員間的流動。

即使是這樣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埃塞俄比亞也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黑種人,他們的五官接近白種人而膚色更像是黑種人。



鵬舉張說天下


地處非洲,並不代表就是完全的黑人國家,埃及就是很好的例子。


非洲大陸,分為黑非洲、白非洲。

①、黑非洲(Negro Africa)也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

這片土地,囊括所有或部分領土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各個國家,像是盧旺達、剛果、南非、埃塞俄比亞等等,都在這個區域。

之所以稱其為黑非洲,就是因為這裡的居民是以黑人為多數,被視作黑人的故鄉。

②、與黑非洲相對的是白非洲,其實也就是北非(North Africa)。

北非即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包括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五國。

總體而言,北非五國的主體居民,都不是黑人。

埃及地處亞、非、歐三個大陸的交匯處,所以埃及自古就是不同文明的交匯處,既有白人,亦有黑人在此居住。

在許多壁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獨特的文化多元的風格。

根據2010年的人口統計——

埃及佔90%的人口都是埃及阿拉伯人,剩下的少數族群包括:貝都因人、柏柏爾人、努比亞人等等。

總而言之:非洲國家不是黑人國家,這不是什麼稀奇事。


HuiNanHistory


豈止埃及不是黑人國家,整個北非,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你看哪一個國家是黑人?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不同民族的膚色圖,這是五千年前古埃及那個時代的四種人,左邊第一種便是敘利亞人,第二種是努比亞人,第三種是利比亞人,第四種是埃及人。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確切無疑地判斷:當時的努比亞人就是黑人,而利比亞和敘利亞人是白人,唯一的疑問就在於古埃及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倒像是黃色人種。

當然,古埃及早就滅亡了,創造古埃及文明的那個民族也不存在了,唯一的後裔,是科普特人。曾經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就是科普特人後裔。你瞧瞧下圖,他的長相,就是古埃及人的大致模樣。

當然,你說的是當下的埃及,而不是古埃及人。那麼,當下的埃及人又是什麼人呢?

這是埃及第二任總統納賽爾,他是埃及人,更是個阿拉伯人,他曾發起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的戰爭,並揚言:“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我們的基本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說完這話,他就被以色列打敗了。

這是埃及第三任總統薩達特,他是埃及人與黑人聯姻的後代,所以有點黑白綜合的味道。他在任期間與以色列和解,因此遭遇恐怖分子暗殺

這是埃及第四任總統穆巴拉克,同樣也是阿拉伯人。

所以可以這麼說,埃及,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與黑人關係不大,古埃及人可能是黃色皮膚,而現代的埃及人,就是阿拉伯人(白人)。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你把埃及的地圖拿來看看,就知道了。


整個埃及地區,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聯繫渠道,就只有尼羅河河道這一個。但是,由於北部落差的限制,尼羅河河道在一段連接區瀑布叢生,河道曲折迂迴,無法連接,最終成為了無法航行的航道。


所以,儘管埃及的壁畫中一直有黑人的存在,儘管埃及的史書中明確地記載了埃及人和埃塞俄比亞王國的交往乃至交戰,但是,黑人始終無法大規模地進入到埃及地區。


另外從人文角度看,埃及人的文明壓力主要來自於東方,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埃及並非沒有換過人種,來自東方的、會使用戰車的喜索特里人侵佔過埃及,來自北方的、會使用鐵器的赫梯人也曾經和埃及發生過戰爭,他們也不同程度地改變了埃及的人種。埃及最近的一次人口變遷,則是來自於被東方的、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政府,這次征服幾乎改變了埃及的全貌。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東方入侵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著更豐富和先進的文明成果。


但是,南部黑人有什麼呢?就拿緊挨著的埃塞俄比亞王國來說,在整個古典時代,他都是埃及人的學徒,亦步亦趨地模仿著埃及人的文明,甚至在軍事上也如此。也就是說,埃塞俄比亞王國文明程度不低,但他始終沒有徵服埃及的本事。


所以,埃及人沒有黑人血統的原因在我看來很簡單:

1)埃及與黑非洲缺乏大規模溝通的渠道;

2)黑非洲文明程度始終不高,無法對埃及產生影響,只能被動地承接埃及的影響。


敦復


曾經不可一世的卡扎菲,年輕時候就是一個帥氣小夥子,因此深得一位大將軍女兒的喜歡。卡扎菲憑藉手段和個人魅力徹底征服了那位姑娘,成為大將軍的乘龍快婿,從此開啟了飛黃騰達的一生,從一介平民一舉成為一個國家的元首。

看看年輕時候的卡扎菲,完全不是老年時候的一臉兇悍之色,是不是很帥氣。卡扎菲出身利比亞一個普通的遊牧家庭,是地地道道利比亞人。利比亞跟埃及一樣,同屬北非。在北非五國主要都是白人,想想看,如果卡扎菲年輕時候又黑又醜,還能贏得將軍女兒的芳心嗎。

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就知道,非洲分兩大塊,一個是北非,另一個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兩個地方雖然同屬非洲,但是自然環境、人種、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大相徑庭。實際上北非跟西亞更加接近:自然環境以沙漠地帶為主,人種主要是阿拉伯人,屬於白種人,宗教信仰也相似,還都盛產石油。實際上,像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蘇丹等幾個國家都屬於阿拉伯聯盟國家,他們跟亞洲的阿拉伯國家聯繫更緊密,也更有認同感。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透過他們的壁畫雕像可以看出來,原本古埃及人跟今天的埃及人大不一樣,完全不具備白人特徵,但是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黑人也是大不相同。雖然古埃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是不能持久。而阿拉伯人不一樣,他們曾經建立過強大的帝國,四處征戰,後來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埃及逐漸成了以阿拉伯文明為主的國家,阿拉伯人也佔據了大多數,就成了今天的樣子。比如下圖是一位著名的埃及女藝人,長相其實很西方化了。

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呢,主要以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居民都是黑人,在生產生活上跟北非人也有很大的不同。撒哈拉以南非洲歷來都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地區,很多國家生活生產方式落後,政局混亂,經常發生大規模武鬥。比如說著名的電影《戰狼二》就再現了那邊國家的混亂局面。自古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都沒有產生什麼強大的帝國,氣候地理環境的不同,想想看熱帶雨林熱帶季風的地方水草豐美物產豐富,何必要跑去一個到處是沙漠的乾旱之地呢。所以儘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域廣闊,他們既沒有實力也沒有興趣北上入侵。這樣就導致了兩地地理界線很近,卻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種和文化。

現在的北非發展遲緩,利比亞又遭遇美國打擊,但是在上世紀他們是有過一段突飛猛進的階段,整體局面要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好很多。可以說,撒哈拉以南非洲跟北非除了都是非洲以外,幾乎就找不出多少共同點來,基本上是兩個世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國家人種模樣居然大不相同。在我們印象中黑人一般都是凸額頭厚嘴唇卷頭髮,不太符合我們東方人的審美。但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個國家卻是美女如雲,那就是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美女膚色沒有那麼黑,關鍵五官要柔美許多,兼具東西方美女的優點,比起東方美女,五官要立體許多,比起西方美女,皮膚又要光滑細膩的多。因此埃塞俄比亞美女居然是世界上選美比賽的常客,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造物神奇。



一覽眾河小


同在非洲,為什麼黑人國家沒算上埃及?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一提到非洲,想到的一定是誘人的寒帶風景,熾熱的非洲異樣也是黑人國度的代言詞,似乎一提到非洲,人們就能立馬想到全身膚色一樣黑,露著兩排白牙笑的黑人抽象,這幾年,非洲國度都是黑人國度的觀念曾經逐步不得人心了。但是,實踐上並不是一切的非洲國度都是黑人國度,埃及就不是一個黑人國度。為何在以黑人而知名的非洲,處在非洲的埃及,卻不是一個非洲國度呢?

首先,可以看出埃及僅僅是經過一條河道與非洲南面的國度相銜接,而在北面,由於地勢的上下崎嶇,使得河流流經了一個地勢峻峭的中央,這就使得北面發生了許許多多的瀑布,那麼,既然有瀑布的話,這樣的河流就不能夠可以讓船經過,這樣的河道船是無法通行的。畢竟,船時沒有方法經過峻峭的瀑布的。而且,這裡的河流並不是全體是直的趨向,而是彎曲前行的,很繞。

這樣的地勢、這樣的河流,就註定了埃及沒有方法像其他非洲國度一樣停止互相之間的交流,更不必說人口的遷入了。而且,雖然在一些的現代記載的材料中顯示,埃及已經有過黑人的存在,但是一些黑人國度在和埃及的和平中,並沒有可以進入埃及。

所以,這些黑人也僅僅是很少的一局部,這個國度的大局部人還是非黑人,有著多數黑人的埃及自然不可以稱為黑人國度了。

另外,埃及的文明次要是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已經有過西方的國度入侵埃及,並且也在一定水平上對埃及的人口組成形成了一些影響和改動,但是,這些改動埃及人口種族組成的國度,都是西方的國度,也都不是黑人國度,所以,雖然埃及的人口發作過改動,但是變化後的本質照舊是非黑人。還有一個成績,為何西方國度可以成功入侵埃及,而其他一些黑人國度卻做不到呢?

這就是文明的差別以及文明的先進水平了,西方國度的先進水平更高,他們有著更弱小的實力,所以會成功。文明的差別,這也是埃及不是黑人國度的重要緣由。埃及的文明要高於那些非洲的黑人國度,所以,都是黑人國度遭到埃及的影響,而埃及並不會遭到黑人國度的影響,由於其較高的文明水平使得他們成功抵擋了黑人的入侵。保住了國度原有的人口。

小編觀念:埃及並非是黑人國度,次要是由於其與黑人國度的溝通方便,並且本身文明水平高,不會遭到黑人國度的影響。

埃及人也是那麼的黑為什麼不是黑人國家呢?你覺得非洲的都是黑人國家麼?


烏拉雜談


今天的埃及主要人口是阿拉伯人,其次是科普特人,剩下極小的一部分是努比亞人,貝都因人和亞美尼亞人。

阿拉伯人自然不是黑人,而科普特人由於和阿拉伯人的長期交往通婚,如今在體貌和語言上也已經幾乎沒有區別了。

(信基督教的科普特人)

古埃及人的形成同樣與阿拉伯人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學者們推測,阿拉伯半島上過剩的人口只能在半島西岸尋找出路,向北方發展,經西奈半島的岔路而移入肥沃地尼羅河流域。而公元前3500年左右,閃族的移居就是沿著這條路線,或是取道東北然後向北遷移,和埃及原來地含族居民相結合,這樣產生了歷史上的埃及人。


目前埃及考古所能追溯到最早的時代是奧杜韋文化時期,大約開始於175萬年前,在這之後是阿舍利文化,大約在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4500年,埃及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科普特語)

從早王朝時期的石刻中,可以一窺早期埃及人的形象。

同時埃及人在中王國時期就有醫學和數學問題著作《拉宏紙草》流傳下來,黑人文明遠遠達不到這種高度。


普魯士之魂


埃及作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埃及是和亞洲連在一起的。現在有蘇伊士運河,在運河沒有開鑿之前,從亞洲到非洲沒有陸地上的障礙。在埃及這塊區域是當時人類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因為尼羅河的泛濫,誕生了埃及文明。

我們現在所瞭解的埃及文明是古代埃及文明,為什麼說是古代埃及文明呢?因為現在居住在埃及地區的人不是埃及文明的創造者,古埃及文明的創造者早有消失在戰爭之中。

埃及是一塊平坦的地區,沒有特別的地理屏障可守,因此在這塊神奇的地區發生了許多戰鬥,而埃及地區的主人也換了好幾茬。

隨著伊斯蘭教的興起,伊斯蘭教的後繼哈里發進行了多年的宗教戰爭,最後伊斯蘭教傳播與埃及。在埃及地區,也是人員流動頻繁、混居的地區,在這個地區的人經過多年的融合,這個地區的人基本上屬於混血民族。

埃及最後一個主人是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混血人種,如果我們現在去土耳其旅遊的話,觀察一下土耳其人,我們會發現他們具有白種人和黃種人的特種,他的面部特徵有點像白種人,而眼睛、頭髮是黃種人的特徵。在中東地區,也就是人類混血最頻繁的地區。從埃及到、印度、土耳其等國,處於歐亞交流中心的地區,往往也是混血最嚴重的地區。

而在北歐地區,是純正的白種人,東亞地區是純正的黃種人。純白種人的特徵是藍眼睛,紅色、黃色、銀色的頭髮,皮膚白皙。純黃種人是褐色、黑色眼睛,皮膚顏色較淺,頭髮黑色,而馬來地區的黃種人和東亞的黃種人也存在明顯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