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如果我失去了自我,希望你可以用你的手來終結我的生命。

我絕對不要腦袋變成一個空殼,只剩軀體還活著。——石田衣良《美丘》

如果明知愛人身患絕症,是痛苦地離開,還是握緊她的手,陪伴她直至生命的盡頭?

《美丘》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石田衣良是風格多樣的小說創作者,曾獲日本推理小說新人獎和直木獎。《美丘》是他寫的一本校園愛情小說,主要講大學生太一先後愛上兩個女孩,然而,熱烈奔放的女友美丘,竟身患絕症,美丘用自己的方式與病魔抗爭,與命運抗爭,太一深受震撼,決心用自己的餘生去實現生命的意義。

透過這個文學創作上濫觴的愛情故事,我們感受到美丘強大的生命活力以及美好愛情的魔力,一向沒有生活目標茫然混日子的太一,也憑藉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體會到活著的可貴和生命的意義,完成了他的精神成長之路。

《美丘》中,太一的成長和改變,也是他內心成長之旅的完成:從無所事事混日子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作者在太一這個人物身上象徵了與母體分離的那部分“自我”人格,他的這段生命歷程,也是他突破自身限制和幻覺的“小我”,對自我身份和自身整體性的探求,是他完善自我成長為完整人格的過程。

所以,他的精神內心成長之路,可以用約瑟夫·坎貝爾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一書中提出“英雄之旅”的歷程來解讀。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個普通的校園愛情故事,不但讓身在其中的青年完成他的成長之路,也給予我們深度的心靈震撼。

下面,我就藉助坎貝爾的“英雄之旅的三個階段”,來解讀太一的成長之路。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01. 啟程階段: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的召喚

在明知大學的校園裡,太一有幾個臭味相投的朋友,他們一起逃課,一起吃喝玩樂,雖然上著大學,但他們大多數,對自己畢業後的職業選擇或者是未來,並沒有什麼清晰的想法和規劃,他們有的等著繼承父業,來大學就是為了玩;有的厭倦了學習,只想泡妞度日;有的對專業無感,只想讀自己的書;他們遊離在校園和理想之外,逃課是家常便飯。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他們一天天做著父母讓他們做或者認為自己該做的事,卻全然沒有激情,處於迷茫狀態。但並不是他們願意這樣,他們只是大多數人中間的一分子,別人怎樣,他們也怎樣,至於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他們需要刺激,需要一個有力量的東西來喚醒他們的內在驅動力。這個力量化身為一個少女——峰岸美丘,來到他們身邊。

美丘是個獨特的女孩,像一把鋒利的匕首,撕開了他們已經麻木的內心。她言語有點兒粗俗,但她的話總是表達自己的內心,從不做假。這讓太一的朋友圈子,感覺既新鮮刺激,又有點兒不習慣。可同齡人總是很容易互相感染的,他們很快融匯成一個和諧的小團隊,一起聚會,逃課,逛街,娛樂。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平安夜,美丘提醒這些朋友:

不要以為人會永遠活著,不要虛度今天的時光。

太一的缺點就是他的普通,他跟隨大眾,稀裡糊塗度日,雖然不喜歡所學專業,但他也沒有說什麼;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他也沒有什麼感覺,因為他身邊的人都是這樣。沒關係,除了驚世駭俗的語言,美丘還有時間來做一些小事情,引起太一的注意。

美丘無意中說出朋克CD,彰顯不俗的音樂品味;在十字路口耐心勸慰,引領老年痴呆的老婆婆回家,美丘同時也在引領著太一的內心,讓他感受到美丘,並自覺地關注她,進入自己內心的通道。

這個引領之路,因為太一的性格特點,註定不會那麼順利。作者讓太一走偏,偏離了真善美的美丘,轉而去靠近只有外表美的女孩麻理——他接受了麻理的表白,和麻理談起了戀愛。

但麻理是個有點兒虛榮表裡不一的女孩,美則美矣,卻欠缺內涵,太一和麻理相處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受到美丘的吸引。

需要一場劇烈的衝突,讓太一離開麻理,接受美丘。於是,咖啡館裡的 一場打鬥,太一站在情緒激憤的美丘身邊,倆人負傷逃跑,遠離了眾人,成為在行為和感情上的同盟軍,隨後通過一系列日常事件,到五月出遊時,太一終於明白了心的方向,大膽地吻了美丘,完成了心智成熟之旅的出發階段。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02.啟蒙階段:太一和美丘共同面對陰影的考驗,戰勝舊我

愛上美丘的太一,對自己腳踏兩隻船的狀態苦惱,美丘點醒他:

時間不存在永遠,我們都像點燃的導火索一樣活著。就算這麼極普通的一天也是租借來的,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有人來,把這借來的時間統統收繳回去。

攤牌,是對太一的小小考驗,他必須首先有面對前女友說“不愛”的勇氣,說出自己的真愛,才能在後面面對更大的考驗和困局時,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

好在太一順利通過了考驗,他很快和麻理說明了真相。於是,幸福時光像焰火一樣燃燒了這對愛侶,他們也是在燃燒生命的激情。

這裡,石田衣良用火一樣熾熱的感情,寫出了太一和美丘的七月戀火。他們在這個甜蜜的季節裡,盡情地愛著彼此,他們的靈魂與肉體,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他們就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陰影很快襲來。美丘坦言了自己的病情:她在幼兒時遭遇交通事故,因頭骨受傷,修復硬膜時使用了德國進口的乾燥硬膜,會造成感染,在她前面做手術的四個人中,三個已經死亡,一個也已發病——那是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俗稱瘋牛病,一旦發病,腦就會像海綿一樣空洞,然後死亡。

對愛情的考驗,對太一的人生考驗,一點點加強它的力度和強度,太一要用自己的勇氣證明自己的愛,他要長久地和美丘在一起,擁有這份愛情。

在《美丘》這本書裡,得到愛情後,沉浸在愛情中的太一和美丘,也要面對死亡的陰影。如果石田衣良只寫太一和美丘之間美好的愛情,《美丘》絕對不會這麼感人。有人說,在寫愛情時,只有愛情還不夠,要寫得到愛情後發生了什麼。

這個陰影就是對太一人格完善過程中的挑戰,也是毀滅這份愛情的有力力量。陰影象徵著事物的陰暗面,象徵心靈感受到的被壓抑的能量,小說藉助這個陰影,形成對英雄強有力的挑戰,也形成了閱讀的張力。

美丘說,她的第一個男友,就是因為知道了她的病情,嚇得離開了。

太一要完成他的成長之路,就必須克服、戰勝這個陰影,之後,他將獲得更大的能量,來增強他的生命力。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03. 英雄歸來:戰勝自我,直面死亡後獲得新生

路總是一步步走的,旅途也是一段段完成的,越走越險要,越走越險峻。惟其險峻,才有“無限風光在險峰”,才值得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攀登。

成長之路也是如此。

太一的終極挑戰,並不是得知美丘患了絕症,而是要親手來了斷所愛的人的“生命”——只有軀殼沒有精神的肉體,這是美丘的願望,也是太一的承諾。

你的光芒如黎明時分的星辰一顆顆消失,剩下的是一片平整明亮的廢墟。

發病後的美丘,生命之火漸漸熄滅。美丘忘記了燉菜的做法,忘記了常走的路線,忘記了學過的單詞。但美丘無憾:

活著是個奇蹟,沒有永遠活著的東西。能從身心最底處感知生命的美好與限度的,只有我一人。

美丘住進醫院,進入生命的冬天。在語言徹底喪失的日子,美丘用盡力氣提醒太一記得他們的約定——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我了,要用太一君這隻手終結它!我絕對不能容忍自己都不是自己了,身體反倒活著。所以,要用這隻手做個了結!

完美而沒有缺陷的英雄是非常無趣的,太一的軟弱與痛苦,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深情,反而更具人性化,更令人同情。他哭,他痛,他靠聽美丘的錄音來給自己打氣,他穿上美丘喜歡的衣服,染了美丘建議的紅頭髮,買了紅玫瑰,來向美丘踐約。

借坎貝爾“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解讀《美丘》的寫作手法

太一克服了內心的軟弱、傷痛、不捨,還有恐懼,他堅定了自己的內心,義無反顧地去踐行對愛人的承諾,因為他已然明白美丘說的:當我已然不是我的時候,活著已經沒有意義;當我還是我的時候,死去又有什麼可惜?

這裡,我們看到,那個沒有生活目標,隨波逐流活得不真實的普通小青年太一,在美丘的感染和指引下,一步步走完了他精神的成長之路,軟弱是他成長髮展的起點,他從缺點開始起步成長,在成長過程中,他失去了愛人,但他克服了人性普遍的缺陷,堅定地按內心想法去執行,並且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總結:

在約瑟夫·坎貝爾的《千面英雄》中,所有英雄都必須面對死亡或者是與死亡類似的恐懼,只有和死亡擦肩而過時,活著的感覺才前所未有的強烈,活著的意義才會引起前所未有的深刻思考。勇敢地面對這個挑戰,並戰勝挑戰,這個人物就實現了象徵意義上的重生,也即獲得了新生。

太一的精神成長之旅完成了,他的生活再也不會和以前一樣,他了解了生命的真相,他將像美丘一樣,帶著激情與痛苦,全力以赴投入地活下去。

勇敢地愛,絢爛地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