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中國的電影總體來說拍的沒有電視劇好看?

張文鈞


現在的電影缺乏創造性,很多東西大同小異,有一部電影火了,那麼跟拍這類題材電影的也就多了,現在很多電影只為票房,只追求滿目的特效場景,卻忘記了追隨電影本質的東西,故事本身。以前拍一部電影的演員、導演都通過嚴格挑選,並且都要體驗生活。平凡人的苦與樂,經過藝術的加工修飾,讓平凡的電影變得不平凡。十幾年前的賀歲檔,就是走的這個調調,片子雖然沒有大場面,但是卻往人心裡去了。

電視劇也就比電影稍好那麼一點吧,主要是劇情長,導演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盡情的去發揮,但現在的電視劇太多就不怕沒收視率,一個演員,只要粉絲多,就不怕演員演技差,面癱,摳圖,替身演戲多於主演,而且還能獲得不錯的片酬。

總體而言,現在的中國電影和電視劇都差不多,真正敬業的演員寥寥無幾。中國電影、電視劇還有觀眾都需要認真去反思和思考。


雪落靜候花開


如果從大範圍來看,中國電影的質量其實是高於電視劇的。但是為什麼從觀眾角度,總會覺得電視劇比電影好看呢?

我認為主要從這兩個個角度分析。

1.時長

國產電視劇普遍都是40集以上,按照每集40分鐘,總時長都是幾十個小時長的。而電影則一般在兩個小時左右,時長的差距造就了觀看體驗的差距。電視劇這集不好可以看下集,並且超長的時長也方便講述曲折離奇的故事,而兩個小時的電影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些的。

2.觀看方式

電視劇目前大多數都是在手機和電視上看,大家甚至有很多是邊做其他事情邊看電視,在情節關鍵點時轉過頭認真聽一下,其他時候聽對話就夠了。這樣說比較容易忽略片中不好的點。

而電影在封閉黑暗的影院中,觀眾隔絕了其他行為,只有專心致志地觀看電影。而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影響著觀影體驗,演技的缺失在大熒幕裡是很容易被放大的,而音樂,特效等等一絲細節表現不足就容易讓人出戏,造成“爛片”的感覺。


黃煩煩電影


1. 電視劇時間長,在敘事能力上有優勢,因為有足夠的時間去鋪平墊穩,起承轉合,而電影則不然,敘事空間太小,常常出現要為了情節放棄邏輯的情況。

2. 觀眾對電視劇的要求較低,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國內外,觀眾對於電影都有著遠遠高於連續劇的要求,無論是演員,特效,還是場景,攝影,剪輯。

3. 涉及到“倖存者”偏差,中國的爛電視劇絕不在少數,但是能放到電視或網絡上放映的,其實已經是過濾之後了。

你想想,一個省級衛星電視臺,如果定了一部劇在黃金檔連播一個月,他可能不做選擇嗎?所以你一般追的劇,不論你覺得好壞,它都已經是電視劇裡拔尖出來的了。

而電影則不然,只要不觸線,就能過審,過了審,你就能在網絡上看到它,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所以會形成一種整體較差的印象。

4. 中國觀眾喜歡用中國電影去和國外大片做對比,越比越覺得中國電影差。


老王開心站


這是個偽命題。


冰與火科幻江湖


好看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可否分為:“看熱鬧”和"看門道”。

由於電視劇投入不大,進入門檻低,所以其數量要比電影大。其中不乏能讓觀眾看出“門道”、看到精神的好劇。如《走向共和》、《雍正王朝》等。

但是,多數屬於“看熱鬧”範疇,它符合快節奏生活下的觀看狀態,也滿足了中國人喜歡“看熱鬧”的心理。

所以,電視劇”好看”的多,應是供人們“看熱鬧”的多。這無可非議,藝術本身就有娛樂的功能。但在熱鬧的背後是大部分電視劇的質量不高,許多淪落為“爛劇”。

電影因為投資很大,門檻也高,數量顯然不如電視劇多,但其總體上的質量是電視劇無法比肩的,“看門道”的好電影也是有口皆碑。

無論是票房第一的《戰狼2》,還是今年國慶期間的獻禮片,特別是普遍看好的《少年的你》,都屬於真正的好看,即“看門道”一類。


大樹作筆


因為電影這行也沒有徹底的完善起來,時間段劇情不能夠完美的詮釋出來,而電視劇劇集多,可以很好的把劇情給詮釋出來,使觀眾能夠全方位的瞭解


影視拍攝者金子


電視劇比較長,可以發揮的餘地多。


暗夜花朵


因為電影導演所需求的才能比電視導演高。而中國好的電影導演寥寥無幾。打個比方,兩個人同時給了你一個劇本,一個要你把內容濃縮在兩小時內,一個則是給你充分時間去發揮,對前者來說自身需要很高的水平才能駕馭,而高能人才太少,至於後者中庸水平就行,就好像為什麼我們能叫的出張藝謀,徐克等電影導演的名字,卻叫不出哪怕一個電視導演的名字。如果每個電影導演都是張藝謀徐克那層次,估計電影就能超越了。


電影家羅羅


好多電視劇幾乎都是重複的一個題材,一個類型的。主要是廣電總局頒佈的限制太多,中國電視劇題材大多都被限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