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武漢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沒辦法就這樣黑


說實話長這麼大沒有去過美麗的武漢,以後有時間會去的,一座城市,一座房子🏠,一個地方的人文文化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知曉,熟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依據的。南方,北方,都有他的味道,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帶上老公,兒子去各個城市走走停停看看。



用戶楊海豔


其實,想評價武漢,至少要在長江以南和長江以北都生活過,才能真正明白武漢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我來自北方,我媽說我去武漢工作,用的詞是去南方工作。而我之前在廣東的時候他們說我去武漢,則是北上奮鬥。

武漢,一直就是這麼個不南不北的地方,甚至武漢人自己都這樣說。

不南不北,即是中間,所以當個中部最大城市也名正言順。目前也總算如願以償獲選國家中心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5G第一批也有武漢。萬幸,垃圾分類還沒強制性。

我在武漢八年,朋友說我這種叫做新武漢人,後來我才知道,我身邊的那些操著流利武漢話的同志們,大多都是新武漢人。只不過他們有的來了二十年,有的來了一代人那麼久。但他們的根不在武漢,就像我。

即使八年了,喝醉了之後我還是想盡辦法找個牛肉麵鋪子,搞一碗肉蛋雙飛的毛細。

初來,武漢很大。在市區內活動,經常要開車一個小時,如果去周邊幾個區辦事,至少預留半天的時間。那會兒地鐵未通,整個城市顯得特別大。我還曾跟朋友們戲說,光谷這地方沒有一兩百萬的生意我是不會去的。

後來武漢慢慢變小了,為了一個糯米包油條,我可以從中南跑到循禮門。欠一口豆皮,又跑到了漢陽鐵路醫院。好吃的東西知道的越來越多,對武漢的大街小巷也越來越熟悉,結果體重也越來越大。。。

胖,其實沒什麼感覺。畢竟胖了就慢,文藝點叫閒適。尤其在這個本來就閒適的城市,更顯得搭配。

有人會說,武漢人性子急,就連他們最有名的小吃熱乾麵,都沒有幾個人是老老實實坐在店裡吃完的。對啊,那店裡的桌子本來就沒打算給那些奮鬥的年輕人用。他們真正的作用是給那些買碗麵再配一瓶小酒的散淡之人,跟我一樣。

武漢的快和慢分別佔據著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早晨,快的去趕著地鐵公交,慢的在享受一天的早酒。中午,快的等著外賣,慢的則晃去了熟悉的小攤。白天裡,快的在拼命工作,慢的逛著公園,打著紅中賴子槓,釣魚,吹牛。

而這種快與慢的世界一定有一個交匯處,夜宵。

外地的朋友來到武漢,總問我武漢有什麼好吃的,可能我兩百斤的體重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我也總回答。武漢,是一個讓你白天睡覺的城市。早餐和夜宵棒到無法形容,而正餐則悽慘的連個自己的特色都找不到。

武漢的夜宵界是個江湖。漢口的二七路、萬松園,武昌的糧道街絕對是其中最大的擂臺。

小龍蝦,燒烤,涼麵,綠豆沙,炸炸,鴨脖。各派的掌門位置並不穩定,隨時都有衝出來的愣頭小子想把大佬們斬於馬下。肥肥


波大人


為麼事搞麼事?哈哈,武漢對於俺來說就是第二故鄉哦,96年中專,然後去武漢一醫專去讀護理,當時才16歲,懷著無限的憧憬,美好的夢想銅這個河北石家莊這兒坐了十幾個小時,那個時候還是綠皮車車的蠻悲催的一次,拿到了武漢這個嶄新而充滿美妙世界的這個大城市,據說我們學校除了有很出名的前輩,就是池莉,心裡還是帶有一份小驕傲的,第中蠻深刻的,就是武漢的小吃熱乾麵,豆皮,苕面窩糯米雞,蛋酒豆腐腦燒賣,雞冠餃,牛肉寬粉,牛肉細粉,大龍蝦,辣鴨脖,辣鴨翅,紅燒油鱔魚,香辣牛蛙,小龍蝦,麻團,粉蒸肉,清炒菜薹,粉蒸魚,還有夜市中各個色的特色塞燒烤,哇,武漢真的是一個蠻接地氣的城市,特色小吃就是街邊攤位的都是蠻正點的,想想都要流口水了,還有涼皮武漢人性格都蠻潑辣的,尤其是那個女孩,因為我們都是女性,感覺她們的性格真的是蠻潑辣,又不想去黃驊了的,手機裡颳了很快,生意蠻高,聽著像吵架,其實他們性格開朗的一種見證吧!在武大的那個門口,櫻花盛開的季節都是蠻浪漫的,還有東湖磨山楚天台,黃鶴樓,武昌起義廣場,博物館,今年旅遊帶著我家二娃去桂林,中途經過武漢,我還從火車上特意下到站臺上,深深的吸了幾口武漢的空氣,我的第二故鄉,我又經過你了,遠遠的注視你,祝你永遠的幸福吧,不斷的壯大,雖然現在一起很重,但是我相信有我們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她一定可以儘快的恢復起來,相信我們大武漢的精神,一定可以振奮,早日騰飛的,成為繼背上廣深以後,另一個超大級城市的崛起,相信一定是你的,加油買拉五我的大武漢💪


茉莉花環娜


武漢是一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吧!

它很擁擠,因為學生很多,大學一座挨著一座,生在湖北,如果沒有想去外省的想法,武漢可選的學校還是很多的,不同層次,不同優勢的大學基本都有。

有許多有名的學校都在武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等。

所以學生是個很龐大的群體,我大學四年都是在武漢度過的,很熱鬧,也很懷戀。那時候地鐵還沒建好,城區到處都在挖路,灰塵很大。

可是無論如何都擋不住年輕人逛街的熱情,我經常跟著室友在光谷,街道口這些地方逛,逛一整天都不嫌累。

還有武漢的秋天和春天都很短,往往是夏天過了就是連綿的雨季,然後就是冬天,初春就是倒春寒,跟冬天一樣冷,而後就會很快熱起來。

所以這對於大學生來說其實有些艱難,我那時候宿舍是沒有空調的,冬天都在被窩裡窩著,靠自己硬抗。夏天就更奇葩,網上有許多搞笑的消暑方式可能都來自武漢。

當然現在學生宿舍好像已經裝空調了,條件比之前要好些了。

還有武漢有許多好吃的,也是讓人忍不住想吃的。周黑鴨,精武鴨脖,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等等。

因為武漢大學多,每個大學都有一條后街,每條街上都有讓人垂涎的美食,關鍵是價格便宜。

總之,武漢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疫情過後,它一定會恢復之前的熱鬧。


艾米小姐99


去過好幾次,是去出差的,去的地方叫光谷創業街,期間去了武漢大學,和一些其他地方,但都是光谷周圍,介於去過幾次的機會,來談談對武漢的感覺,第一,交通擁堵,我在上海生活,覺得上海就夠賭的,到武漢比上海更堵,而且很多司機不按交通規則,見縫就擠,變道不打轉向,不讓道,感覺路是自己家的。第二,消費貴,就說如家酒店吧!每個城市都有,但是武漢的特別貴,我在蘇州,上海,北京,深圳,合肥,寧波,住的如家酒店價位都在125到285之間,在武漢386,而且說漲價就漲價,頭一天晚上385,第二天晚上到了星期六了,就變成415了。然後換了一個酒店,價格也相差無幾,關鍵衛生也搞得不乾淨。第三,道路規劃,我去武漢的幾次時間段跨期有三年,第一次高架正在修,到了現在還在修,蘇州的中環,南環,北環,也沒有修這麼長時間啊!


莫雨遊戲君


我是出生在武漢的武漢伢。生活在英、俄租界地帶。小時候,夏天傍晚各家各戶擺出的竹床陣擺滿了籃球場、馬路兩邊;冬天經常下大雪,打雪仗、堆雪人。那時流行玩洋畫、聽評書、粘知了、花1分錢看小人書、3分錢吃冰棒、用糧票換雞蛋。上學時天天穿過江漢路,那時江漢路的人不太多。

現在很討厭有人說武漢什麼碼頭文化、什麼愛吵架罵人,我成長中根本不是這樣的。我的周圍人說話都比較有禮貌,極少數是滿口髒話,不能以偏概全。


小飛拳


武漢是一座一半武漢人,一半“外地人”的城市。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爺爺奶奶輩就在武漢了。

也許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武漢就像是一個東南西北的大雜燴城市。總體來說,碼頭文化、市井文化比較濃厚,你可以看見漢口的吉慶街和武昌的糧道街,各種玲琅滿目的早點和小吃,都藏匿於窄巷和刁角(偏僻角落);但是它又有南方的小資,你可以在美院旁的曇華林點上一壺手磨咖啡,也可以在武漢天地品嚐正宗的西餐或日料。

說到武漢人,更是形形色色。從小街巷裡穿著睡衣,sa著拖鞋,手捧熱乾麵,“過早”的爹爹婆婆;到出入高級酒店,穿著小禮服,端著紅酒杯的小哥哥小姐姐;從在任何空地都能大著嗓門吆喝,跳起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到能說流利英文,ktv裡經濟、黃梅戲、音樂劇都不在話下的老阿姨們。從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就能問候人祖宗十八代的潑辣人們;到即使說著武漢話,還能對人撒嬌的嗲女生。只能說,也許大家對武漢人的固有印象,只是某個層面的某個點,那絕不能代表大多數的武漢人。

身為武漢人,實事求是的說,這座城市的包容度確實不是太好,不過現在的年輕一輩,這種情況已經有很大改觀。老一輩的武漢人,基本很難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並且他們也許覺得說武漢話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以至於,很多外地來武漢的朋友,最後不得不憋著一口漢腔,好像不習得武漢話會被人看不起一樣。

我在武漢生活二十多年,MBA畢業後去了北京,也有幾年短暫的海外工作時光。其實當人的眼界大了,圈子大了,你自己身份證上寫的出生地也就不那麼重要了。每當別人問我我是哪裡人,得知我是武漢人後,會說“你一點也不像武漢人”。其實並不需要給人貼上地域標籤,是哪裡人也並不重要。

希望我的家鄉能夠成為一座更加包容的城市,也希望和我一樣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們,大家也更多的用普通話和來武漢的朋友們交流(武漢話確實聽著比較兇)。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在武漢畢業之後,選擇留在武漢。“新武漢人”還是“老武漢人”,大家都是武漢人,這樣才能一起讓武漢變得更好!



我就隨便取個名字


武漢見證了四年的變化,真的太喜歡這座城市了。

大一剛入學,很不喜歡武漢,因為是從虎泉那邊去學校的,有點破舊,第一印象就對武漢有些不滿,加上九月份真的悶熱,更想回家了,民族大道又堵,加上手機又在光谷被偷,氣得不得了,之後大一一直在學校待著,沒怎麼出門。

大二開始去景點玩,發現武漢真是歷史悠久而且能玩的地方太多了,遊客常去的黃鶴樓戶部巷曇華林這都不用說了,晴川閣漢陽造江漢路楚河漢街哪裡都有好玩的,這都不是什麼,古德寺拍照絕了,東湖啊逛要逛一天,還有紅館啊辛亥革命紀念館啊湖北省博物館啊這些,真的有意義。

大三主要是吃,想吃美食就去萬松園,羅森today裡的美食也超多,首先玩就玩不過來,吃的話熱乾麵,豆皮,面窩什麼的,牛肉麵我還是最喜歡青山羅氏牛肉麵,糯米包油條喜歡何嫂,烤鴨脖瞭解一下,周黑鴨小胡鴨廖記棒棒雞什麼的簡直最愛,滷菜也好吃,還有各種加盟店網紅店,而且武漢真的日料店無敵多!我太喜歡日料了,武漢滿足了我所有的需求。

大四馬上畢業了,又去了至前去過的地方,也去了很多收藏了很久的店,很捨不得離開,大一時的想法真的太傻了,我從沒有那麼想留在武漢,後悔大一沒有好好逛逛武漢,她太美了。


影視外鄉人


武漢夏天像火爐,並且這裡夏天和冬天的天氣非常明顯,基本上春天和秋天很短,所以穿一件長袖的時間很短,這裡很乾燥,來到這裡,特別到了冬天,潤膚霜和潤唇膏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因為武漢在內陸,所以才形成了這樣的天氣,武漢分為三鎮,漢口,武昌和漢陽,漢口以商業為主,武昌以教育為主,不知道你要住在哪/這裡的人脾氣也蠻暴躁,開公交車像開F1,不過這裡的老房子還蠻有特點……這是我,作為一個外地人來武漢的一點感想


勵志做你爹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的最大都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故武漢素有“江城”美譽。全市現轄9個城區、2個郊區和2個縣,人口約70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80多萬。

土地面積8467平方公里。經過40多年的建設,武漢已成為我們祖國腹地一座多功能的綜合型特大城市。

武漢歷史悠久,經考古發掘,已發現少許舊石器時代文化和100餘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屬屈家嶺文化),這足以證明遠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聚集生息。

市郊黃陂縣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也是迄今我國發現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自漢以後經南北朝至元、明,武漢成為我國水陸交通樞紐,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明末清初,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並享有“九省通衢”美譽。

清末洋務運動,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並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成為我國內地重要的經濟中心而蜚聲中外。民國設漢口市(1926年10月)、武昌市(1926年12月),1927年1月合為武漢市,兩年後又分治。1949年5月16日武漢迎來新生,解放後定名為武漢市,1986年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