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十年挪用公款250萬 貪念讓他輸掉人生


十年挪用公款250萬 貪念讓他輸掉人生


——陽江市陽西縣物業管理站新城分站原副站長譚衍忠挪用公款案剖析


2018年8月21日,

一個頭發花白、

眉頭緊鎖、神色凝重的來訪者

走進陽西縣紀委監委

......


“我是來自首的。”他先是沉默不語,過了半晌才說道。他是譚衍忠,陽江市陽西縣物業管理站新城分站原副站長兼報賬員。據其交代,在2009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間,他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約250萬元參與“六合彩”賭博、炒股及個人使用,並全部虧空無法歸還。

心存僥倖 私慾的閘門洞開

剛工作時,譚衍忠老實樸素、勤懇能幹,獲得領導、同事的充分肯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理想信念開始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內心塞滿了對金錢和利益的慾望。

譚衍忠在單位裡動輒經手數百萬的資金,久而久之,他覺得手中進出的那些鉅款好像就是自己的錢,因每月工資無法支撐他在“六合彩”和股票市場上一擲千金,思來想去,譚衍忠終於找到一條“好路子”——挪用公款。

2009年1月,譚衍忠利用保管新城分站租金收入的職務便利,挪用了一小部分租金用於“六合彩”賭博。第一次挪用公款後,譚衍忠心裡忐忑不安,生怕東窗事發,但單位一直風平浪靜,他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下了。心存僥倖的他越發膽大,挪用的公款數額也越來越大,妄想通過“六合彩”賭博、炒股回本甚至大賺一筆。

飲鴆止渴 陷入賭博泥潭

譚衍忠多次鋌而走險,頻頻挪用公款並屢屢得手。有時賭“六合彩”最多一次能中20萬元,炒股一次能賺30萬元,就這樣,他越來越瘋狂。

他計劃繼續通過挪用公款去賭“六合彩”、炒股票,盈利後再把本金填回單位賬戶上,企圖走出一條“借雞生蛋”的賺錢捷徑。然而,其“生意經”不過是飲鴆止渴。“六合彩”越賭越輸,炒股賺得快,賠得也快。輸紅了眼的譚衍忠並不甘心,每次都要再賭一把,想將輸掉的錢賺回來。他越輸越賭,越賭越輸,炒股也是越炒越虧,陷入泥潭不可自拔。心理失衡的他不再將心思花在工作上,而是花在如何弄到錢上。為籌賭資,單位賬戶成了他的“提款機”,譚衍忠不斷地瘋狂提取公款,時間長達十年之久,挪用金額累計約249.9萬元。除了將這些錢投入“六合彩”和股票市場外,譚衍忠還將公款用於個人消費。

通過挪用公款來“借雞生蛋”,譚衍忠以為找到了“致富”的捷徑。但機關算盡,最終還是“雞飛蛋打”,連本帶利全部賠光。

寢食難安 主動投案獲出路

借雞生蛋的計劃泡湯,加上新城分站的發展不景氣,譚衍忠發現挪用公款留下的窟窿難以填上,這才意識到事態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他每天寢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身體和精神備受煎熬。

“拋棄僥倖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主動向組織交代自己的問題吧!你要相信組織,依靠組織。”在家人不斷勸導下,他最終選擇主動到縣紀委監委投案自首。

譚衍忠自首當日,陽西縣監委立即啟動了相關程序,於當日對其採取留置措施。在教育感化和政策感召下,譚衍忠徹底拋開心中顧慮,放下思想包袱,如實交代了他的違紀違法問題。

在完成調查取證工作後,因譚衍忠主動投案自首,陽西縣監委將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時,建議依法從寬處理。陽西縣人民法院採納縣監委的建議,判處譚衍忠有期徒刑6年。

原因剖析

監督缺位,制度失靈。一個小小的報賬員為何能挪用鉅額公款並持續十年之久而不被發現?這背後的一連串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籬笆扎不緊,狐狸鑽得進”,譚衍忠之所以能長期挪用公款未被發現,主要是因為單位日常監督管理缺失,財務制度及管理漏洞百出。

每年年初,陽西縣市場物業管理站(以下簡稱縣站)制定出本年度各分站收取租金的目標任務,但沒有經過市場調研,也比實際收入低,因此各分站每年收取的租金上繳後還存在較大盈餘。對於市場物業管理租金的收取,縣站放任屬下各分站自行收支,各分站只需將任務部分的租金和“白頭票”上繳縣站,並換領發票交還繳租人即可,超額部分的租金和所開具的“白頭票”由各分站自行支配處理。各分站每年實際收取多少租金、開出多少“白頭票”,縣站也不過問。對賬務管理存在漏洞以及一些不當做法,從縣站財務部門到分管領導,從來沒有人提出過異議,致使譚衍忠毫無顧忌地挪用盈餘租金。

縣站計劃財務股室也未能正確履行財務管理監督職責,長期未對下屬單位的賬目和票據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內部審計工作流於形式。

近十年來,新城分站對這些剩餘租金沒有進行過任何審計檢查。從分站到縣站,所有的監督關口形同虛設,監管缺位,制度失靈。

主體責任缺失,隊伍管理弱化。譚衍忠挪用物業租金長達十年之久,這反映出了縣站主體責任長期缺位,內部監督乏力,隊伍管理弱化。不管是該分站的站長,還是縣站的分管領導,只重完成業務,不重隊伍管理,對物業系統的幹部職工缺少教育、管理和監督。

新城分站站長曾某作為該分站的主要負責人、直接管理者,在職十年間居然不清楚分站的租金收入數額,也從未查看過單位相關的財務報表和銀行餘額。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嚴管就是厚愛,如果平時管理嚴格一點,監督及時一點,如果經常紅紅臉、出出汗、治治病,也許譚衍忠不至於滑入腐敗的深淵。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該案中,曾某受到撤銷黨內職務、政務降級處分。陽西縣市場物業管理站相關人員均受到了相應的處理,其中該站計劃財務股股長兼會計許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副站長詹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政務記大過處分;歷任3名站長葉某某、邵某某、劉某某均受到了誡勉處理。

前車之轍,後車之鑑。譚衍忠案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要防止黨員幹部貪腐行為的發生,各單位黨組織首先要落實主體責任。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尤其是要強化賬務管理制度,嚴格資金監控,盯緊權力運用,紮緊制度的籠子,擠壓“碩鼠”作案的空間。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切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錢、管人,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

另一方面要加強幹部隊伍管理,抓好經常性紀律教育,勤敲警示鐘,打好預防針。要堅持抓早抓小,對幹部不廉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從早從速處理。紀檢監察部門要堅持對腐敗行為“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貪必懲,徹底打消腐敗分子的僥倖心理。落實“一案雙查”制度,加大問責力度,對單位貪腐的行為,既要嚴懲當事人,又追究領導者的責任,以從嚴問責促進“一崗雙責”的落實,真正把黨的紀律挺起來、立起來、嚴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