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那麼電商還有前景嗎?

東震木


我既做電商又做實體,不要總以為電商成本低,實體店成本高,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我跟大家分析一組數據,同樣一件產品,假如電商進貨價是100快錢的衣服,平臺的推廣成本平均每件衣服達到20—50塊錢,物流費要5塊錢一件,平臺抽成, 員工工資,,現在前期刷單成本一般是10—28塊錢一單,最終這件進貨100元的衣服掛在平臺是最低價格也要168以上才有利潤可圖。

我再算實體店進貨100的衣服,現在很多店鋪的租金這幾年已經基本上趨於穩定,沒有那麼高得離譜,實體店基本上做零售也是在150—200之內出售。所以其實電商與實體店同等質量的東西已經沒有多少價格優勢可談。

實體店是一種體驗式購物,網店是感覺購物,不要說什麼七天無理由退貨,實體店如果有質量問題一樣可以退換。但是實體店帶動的經濟領域不一樣,市場經濟是環環相扣,每個領域都息息相通,衣食住行哪一個行業生意不好就影響別的行業發展


錦源國際


人民日報發文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是靠實體經濟!

現在的中國有著世界所有的工業體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像中國一樣,包括美國。那麼實體經濟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看了許多評論都是實體店鋪,私營業主,認為他們是實體經濟。認為網店是虛擬經濟,其實它們是一樣都是實體經濟中的一個環節也就是商業服務業。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許多人認為現在的網店正在殺死實體店,讓人們不在出行,坐在家裡購物,讓出行購物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減少。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是靠銷售商品來實現盈利的,不同的是銷售方式而已,那麼為什麼人們更傾向網購呢?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網購會成長的這麼快,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網購?真的試著網店搶了實體店的生意嗎?每個人都不是傻子,只能說明網絡購物的體驗比實體店好,比實體店方便。

國家大力宣傳發展靠實體經濟,記住國家裡的人才都不是我們老百姓所能比的,他們會看不到網店和實體店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嗎?記住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試著要有強大的製造業支持的,沒有人制造它們賣什麼?只有強大的心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

反過來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進入製造業,因為待遇不高,寧願去送快點也不進製造業,這才是根本。所以要提高製造業的待遇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美國要求製造業迴流呢,因為它們看到了金融給美國社會帶來了什麼。正因為如此國我國才會大力發展製造業,也去的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是現在製造業的投入正在減少,反觀房地產,金融業正在吸走越來越多的金錢,這才是打擊實體經濟最為重要。是想一下所有的錢都去投機,沒有人願意投資製造業,那哪來的技術革新,哪來的科技進步,國家還怎麼發展。

所以不要盯著網店還是實體店在哪裡爭鬥了,它們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更多關注製造業的從業者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才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實體,這樣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






感性的中年人


我來說說實體是怎麼死掉的,這麼多年,深有體會。

實體承擔的各種社會責任太多,房價高企迫使租金增高,消費增高和新勞動法迫使人工成本增高,各種費用增高,實體企業已經生不如死。

看著你做個實體,就以為你賺大錢,人人眼紅,各種刁難,坑蒙拐騙,吃拿卡扣。小企業小鬼纏你,大企業大鬼纏你。請客送禮各種灰色付出也是一筆不小支出。

電商的平臺化操作集權化效應,迫使競爭加劇,打價格戰。低價格需要低成本,催生低品質,假冒偽劣盛行。好產品好品質成本高,賣不起價沒利潤,死掉了一大批。

傳統實體企業大多精力在研發和生產產品,突然的銷售模式改變,不善於玩電商的,沒有生意可做,又死掉一大批。

擅於玩電商,終於生存下來的一批實體,隨著電商競爭加劇,推廣成本越來越高。原本的一點點利潤也被電商平臺媷了羊毛。又死掉一批。

原本實體的銷售渠道是分散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現在,全國的實體銷售渠道,全擠在了這麼兩個電商平臺上。又擠死一大批。

電商的平臺效應等於扼住了大小實體企業的咽喉,你想活,你得先把電商平臺餵飽。問題是,電商平臺看你沒死,就以為你的血還很多,直到你死了它才知道把你炸幹了。

但是,已經晚了。

這就是惡性循環……

國家想搞好實體,沒有強有力的支持和有利於實體企業生存的大環境。在我看來相當困難。



卡萊雅定製家


實體經濟不等於實體商業,是應該理順一下了。以前熱門的廠礦沒有人幹了!以前一定要學門手藝沒有人學了!以前一定要有個正式工作沒有人認同了!大批的年輕人在幹什麼?房屋中介,飯店的服務員,浴池的服務生,美團的外賣,物流的快遞,站崗的保安,晚上飯店門口的代駕。以後可怎麼辦?四五十歲完全可以幹以上的工作,但是沒人幹,全部都是年輕人幹。現在是沒手藝,無工作精神,不想出力氣,不想學技術,不想低工資。就是脾氣大。滿市場的散工,有單位招工都不去。還是都沒餓著,工作太好找。啥時候一說招工能上來一群有技術的人應招那就好了。


高飛888655591


電商只是一種銷售方式,跟實體經濟搭不上邊吧。工廠是實體經濟,那工廠裡出來的產品,搭上電商的平臺去銷售,省確了中間商,店鋪租金,讓產品直接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省了多少環節,這不還是人民得利嗎。電商只是損害了一部分房東的利益,其他真的百利無一害。電商帶動了快遞,電商能把產品送到家裡,節省了多少時間,對吧。實體店的老闆做不下去了,那你也可以學做電商呀。電子商務勢不可擋,這是時代的潮流,你為什麼不跟著時代走,卻在怨電商呢?汽車時代,拋棄了抬轎伕,作為轎伕,總不能怨恨汽車生產商吧?農業的機械化,使許多手拿鐮刀的麥客失去了生機,難道國家會為了照顧這群老實人的生機,而去阻止機械化的使用?所以說,關鍵的問題是,人的思想觀念要進步,要與時俱進,不能固步自封。要跟著時代的腳步走,活到老,學到老,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掏汰。


蓮塘田舍翁


大家做電商的都知道,舉個例子,你9.9特價包郵的兒童玩具,用的是什麼塑料,工業垃圾醫療垃圾回收再利用,雖然我家也有這樣的玩具,都是孩子爺爺奶奶看直播看拼DD買的,倒不是為了省錢就是覺得即方便又新奇,但不知道這樣的垃圾工業產品對孩子的損害有多大,實際成本1.5-2元,快遞2.5元,扣掉平臺的點賣家賺個2-3元,你說這種垃圾偽劣產品是不是在拉低消費水平,我寧願週末帶著去玩具反斗城買貴一些的正品玩具。珍愛生命不要用垃圾造垃圾,再賣這種垃圾,


旅徒買手


這句話沒錯。實體經濟和實體店是兩個概念。

實體經濟是製造加工企業,如果實體企業再加上電商的促銷只能是如虎添翼,越來越歷害。

實體店是銷售工業產品的傳統店面,它不生產產品,僅僅是銷售的渠道而已,實體店遇到電商,還真鬥不過電商。因為實體店的成本高於電商店。


飛飛貓說話


一個國家發展靠實體制造經濟,而不是靠單一的電商各商鋪的零售業,沒有實體制造業,國家是沒有發展前途,實體經濟不是電商也不是商鋪的實體店,更不是今天賣條褲子,明天賣幾雙襪子,實體制造業是指造船廠,高鐵材料及配件製造,飛機制造集團,車企製造,糧食加工存儲,電子產品生產!民用各種實體生產的工廠,才稱之為實體!出口商品為中國製造!國家實體制造業,代表國家經濟實力,並有著高科技技術含量,同時有義務和責任向國家繳稅的實體企業!概念不要混淆!


89261707張嘉寧


電商和實體經濟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實體是商品的生產者,而電商是商品的銷售者,有了電商和實體店鋪的銷售,工廠才能一心一意搞生產,把好的產品擺在消費者面前。電商是壓制炒房客的一把利劍。電商基本上只對商鋪,有很大的衝突,對消費者,是絕對的利益。有了電商,讓商鋪價格和租金的暴漲得到停止,如果商鋪的租金繼續大漲,那麼商品的中間環節成本必然大弧增加,商品售價必大漲。馬雲和馬化騰,是中國簡化商品流通成本的先導者,他們對中國消費者的貢獻,功不可沒!那些佔地為王的蛀蟲,想靠搶佔什麼黃金地段,坐地收租,終極會被一網打盡。電商,做為先鋒,攻擊不勞而獲的蛀蟲,加油!加油!也許中國的黃金地段,寸土寸金,會象曾經的洛陽紙貴,峰極一時,趨於平平淡淡。


原香木門-徐金剛


電商的成本未必比實體低,只不過很消費者衝著電商做活動送券優惠的名號,愛佔點小便宜沉迷於假象傻傻分不清,實體商品會通過一道道檢測監督與管理,最終流到消費者手中品質和售後相對保障,有問題隨時可維權,縱觀現在網絡電商銷售的商品,一夜之間什麼人都可以註冊公司品牌,找個工廠代加工,然後高定價,通過層級營銷,層層分成回扣,有些商家為了炒作商品花重金到平臺廣告推廣,甚至重金請網紅代言誇張虛假宣傳,無形中增加了很大成本,加上單件物流成本比實體批量物流成本貴,最終流到個人消費者手上未必就是最實惠的,且售後服務無法保障到位,由於小商品買家只能自認倒黴吃點虧,經過一段時間品牌變臭了又可以重新註冊新品牌,改頭換面賣同樣的商品,導致整個網絡偽冒商品,劣質商品橫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