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如何才能做到脫“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這五俗呢?

自然風飄


有的人本身就不是寫詩的人, 說情感不夠敏銳也好,對文字的體悟不夠也好,語感差也好,總之,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詩人。一個寫詩的人,一定要在一開始做好準備,我很可能是個寫不了詩的人。就像是唱歌五音不全一樣,很多人天生唱歌就好聽,很多人一開頭就讓人掩耳。在詩詞創作上,沒有這麼明顯,但是浸淫此道久了,還是大概可以看得出的,真的是分天才和庸人的。打通所謂的思路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天才自己通過學習可以通,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



易合國學講堂


俗如泥,雅如荷。“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是把荷花從淤泥裡拔出來,荷花也就蔫了,甚至死了😃

胸中自由青山在,何必隨人看桃花。

怎樣才能有“不俗”的作品呢?

一、要不隨眾,要有獨立的思考。

怎麼有獨立的思考?誰天生也不會異於常人。獨立的思考開始於——贊同時又有不完全一致的想法,不贊同時又有道理可講的建議。見微知著,只要能遇到事或想問題的時候比別人多想點,比別人想的儘量完善點,積少成多,慢慢的成了習慣,就有了自己的觀點。刻意和別人不同顯得造作,也容易被別人疏遠,所以“求同存異”要把握好。

第二,博學多識。

舉個例子,四書五經古往今來做註釋的人多了,一本《周易》幾乎各個朝代都有大量的名家註解。一個註解就是一個觀點,有的大同小異,有的迥然不同。沉下心去閱讀理解就如同和各位前賢請教、切磋,見多自然識廣。面對同一個事,一個人甚至有三五個想法,最後擇其最優的去實踐。所以不能偏聽偏信一家之言,要借鑑比較,“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慢慢就有了取捨和自我看法。

第三,善感多思。

其實在第二點已經提到,但有必要著重強調一下。舉例:就是同樣一件事,在解決途徑上有人情角度最容易接受的是哪種、從整體目標上來講最合適的是哪種、從現實操作來講最有效的是哪種、從真誠和良善上來講最有助於別人的是哪種等等。這些解決途徑有的可以靠攏、有的截然對立,如何才能最優解,這難道不需要周全和決策嗎?詩詞創作講究感情充沛,又要顧及到意旨,想寫到哪寫到哪,那是李白!😂大多數人最後寫的是一團草絮、滿鍋的漿糊。

第四,多走一步 。

凡事預則立。看到風景,詩興大發,想想別人會怎麼寫,有什麼侷限性,怎麼克服,自己下筆就容易了。想想別人寫詩詞,你看到的留言評論是什麼,如何不犯同樣錯誤!

第五,不存“俗”念。

總想著“脫俗”就像“邯鄲學步”,最後不僅脫不了俗,甚至被“俗”都嫌棄。不執著於“脫俗”之年,“脫俗”的想法是緊箍咒,越念越緊越難邁步。什麼是俗,單從你說的詩詞講,你寫出來別人覺得不過如此,讀之無感、賞之無味。所以先放下可能被嘲笑的包袱,先保證自己有真情實感、情景交融,然後寫。

第六、勇敢的擁抱“俗”。駱賓王寫《鵝》那是少年英才,後人誦讀、大人寫出來那就失味。他寫鵝,你寫雞,比著來,一開始很俗,這是肯定的。可是肚子裡不吃點東西,哪有力氣唱歌,不是嗎?五穀雜糧最普通,可是最養人;野生動物倒是山珍海味,吃了造成的災難還少、還小嗎?我們都在家,這就是活生生的鐵證啊!吃得了饅頭、米飯,才長得了身體。見得怪獸多了,自然造的出“奧特曼”。所以不要避諱“俗”,推陳才能出新,陳都沒有推啥?關鍵是要時刻努力在“俗”中精進、改善,那麼“脫俗”就是早晚的事、一定的事。

最後,俗誰都脫不了,儘量少“庸俗、低俗、媚俗”就可以。


久住青山Lee


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如何才能做到脫“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這五俗呢?

說到俗體,大意也就是說整體詩過於俗氣罷了!要想擺脫俗體的先決條件是__要有好的表達意境詩心,來做整首詩的主體勾造來做主題表達!意境表達不可過於分散!比如對仗就是脫俗體。

俗意,所指意境直白,單一,不夠優雅的表達意境!比如不會擬似形容來表達詩意!一首好的詩詞意境不可過於直白,才能做到意境脫俗。

俗句,平庸熟濫,在別人的詩詞裡過多的,出現過的句式!吃別人嚼過的飯是沒有味道的!要想擺脫俗句,最好創新加以推敲來改變俗句依賴性!

俗字!俗而不俗!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何為俗字?大意為常用之字!要想擺脫俗字__辦法只有一個,好好學習!讓俗字加以巧妙結合成為妙詞!才能擺脫俗字!

俗韻,古琴無俗韻,只有美詩不負雅韻!所以說要想題一首好的詩作,不是幾個韻腳就大功告成了!只有整體詩的優雅與妙勾才能擺脫俗韻!

我的回答希望朋友們喜歡!謝謝!


晨光無限322


說起詩詞,才疏學淺,不能提供很好的回答,又不能去移山填海來博取關注!所以兜兜兒爸就學習後的心得來說幾句。

1、說說我對五俗的理解

五俗即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無論體、句、意、字、韻,都脫離不了俗,俗我理解從詩詞角度就是難登大雅之堂。

2、什麼是五俗?(查詞典)

俗體:格調不高雅的文體。所盛行應酬諸詩,毫無意味,腴詞靡靡。

俗意:庸俗的詩意。俗意者何?善頌善禱、能諛能諧、毫無超逸之志。

俗句:平庸熟濫的詩句。沿襲剽竊、生吞活剝,似是而非,腐皮滿紙。

俗字:流行於民間的文字。

俗韻:不公整的押韻。

通過對的五俗的文字解釋,我們應該知道了詩詞的五俗所指。

3、作為詩詞愛好者,一定要脫離五俗嗎?

我們來說一個故事吧!大家都知道呂不韋,也知道一字千金這個成語,大家知道一字千金的來歷嗎?呂不韋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為後人做貢獻,一門客提議說:孔子著有春秋,孫子著有孫子兵法,如果您也著書一部,必能名垂千古。呂不韋大悅,遂組織諸多門客開始著書,著書畢,為了顯示自己功績,將呂氏春秋懸掛於咸陽城門外,發佈告:誰能把書中文字增加一個或刪減一個,不改變原文含義,即賞千金。懸掛多日,無人能改或刪減。

說讀古文經典,很多人建議讀先秦文學。就是這個意思。那時候的語言能用一個字表達絕不用兩個字。

4、賞析一篇大俗的詩詞吧!

《於潛僧綠筠軒》

北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詩中起句就是大白話,是不是感覺到庸俗,有失水準?讀完有沒有感覺到境、雅的境界?

5、囉哩囉嗦這麼多,總結一下吧。

只要詩詞靈動自然、意境高遠。大俗大雅中也能體現不凡氣質,何必去追求避免古人所謂的俗呢?





兜兜兒爸


大家好,我是陝西雲天。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如何才能做到脫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這五俗呢。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第一,俗體。

古代作詩體,都注重當時世風,現如今,也要與時俱進,開創新的詩詞體系,我想,無非就是以下三點。

第一,在古體詩等等的基礎上,通過現實主義手法,表達出來的,就是俗體,接近原始大眾。

第二,在古體詩詞的基礎上,通過新文化語調,重視起來的,就是大眾化。

第三,如今的社會,科技發達,人民幸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句逗,超達出來,就是俗體。


俗意,就是通俗表達出來的言語理解。



俗句,就是運用現代化的口氣,表達出來的一句話,或者一篇文章等等,統稱為俗句。

俗字,以前的詩詞,用字特別講究,平仄,押韻等等,如今,時代不同了,用字當然也就簡單了。

俗韻,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也並不是不容易,只要注重描寫對象,讓人們讀起來,內容豐富多彩就行了。


總結,做到五俗,很簡單,通過對所見所聞所想,運用基本的構圖,通過簡單的押韻,注重平仄,對心中的美好事物和人生百態,自然風情,用一句話,或者口占的形式,表達出來,就是五俗。

我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築美。

雲天

2020年3月4日,於長安終南山下瑞輝閣北窗書案前


雲天書畫藝術


早上好,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詩詞的。但,我想,就標題而言,是不是有點點太苛刻啦。一個自然人的存在,生活在大千世界裡,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如果真有超凡脫俗的人,我想一定是個不正常的人。因為,一個正能量向上的人,不等於一點兒俗味沒有的。該俗的時候,稍稍帶點兒,也是很有調節氣氛的了。比如,單位開會,都是一本正經的言辭,沒有一點兒玩笑話,就會顯得沒有活力,太死板啦。所以,標題中五個脫俗,我想,我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文學藝術與做人的規範是有區別的。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如有說的不對之處,敬請諒解,謝謝!





詩畫憶


我喜歡古詩詞,喜歡它言簡意賅卻袖藏乾坤,凝練的語句透露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是一名攝影人,也是文學愛好者,我認為寫詩詞和拍照片是有文化共性的,有深度有意境的詩詞、文章或攝影作品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事,不管用哪種方法表現,都不能偏離生活。

首先站在一名攝影師的角度說意境,一般來說,意境的營造離不開自然條件,比如:風,水,火,霧,雨這五大件。比如拍農民在田間勞作,同個季節雨中溼透的農人肯定比日麗風清中的更讓人悲憫和感悟生活的不易;拍清晨小樹木中穿著天使服裝的小女孩,有煙霧繚繞的肯定更仙更有意境感。

接下來站在文學愛好者的角度談意境。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應該被善待。它們都有自己的語言,那麼我們在寫詩詞的時候為什麼不賦予它們這個能力呢?比如說:天亮了,風兒輕輕搖醒蒲公英,告訴它:“你該播種了”……應該比直接寫“風吹得蒲公英滿天飛”要輕鬆是嗎?

所以,一句話,想脫離常規思路,就得多讀書,提升文化和藝術素養。

放一張昨晚散步拍的手機片。表達樹葉也有它們的世界,有它們需要呵護的東西。



董姐的家園


假裝能看懂[奸笑]

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 四曰俗字,五曰俗韻

詩辨五說〉 一說:詩之五法: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二說:詩之九品:高、古、深、遠、長、雄渾、飄逸、 悲壯、悽婉。說:用功有三:起結、句法、字眼。 四說:大概有二:優遊不迫,沉著痛快。五說:極致有一:入神。

二說: 有語忌,不語病。語病易除,語忌難除。語病古人亦有,惟語忌則不可有。

三說:須是本色,須是當行。

四說:對句對,可得;結句好,難得;以句好,尤難得。

五說:以端忌作舉止,收拾貴在出場。

六說:不必太著題,不必多用事。

七說:押韻不必有出處,用事不必拘來歷。

八說:下字貴響,造語貴圓。

九說: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

十說: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十一說:最忌骨董,最忌襯貼。

十二說: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間韻忌散緩, 亦忌迫促。

十三說: 詩難處,在結果,譬如番刀,須用北人結果,若南人便非本 色。

十四說:須參活句,勿參死句。

十五說:詞氣可頡頏,不可乖戾。

十六說:律詩難於古詩,絕句難於八句,七言難於五言律詩, 五言絕句難於七言絕句

十七說: 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三級難;得其透徹,則七縱八橫, 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

十八說: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眩於旁門小法。

十九說:辯家數如辯蒼白,試以己詩置之古人詩中, 與識者觀之而不能辯,其真古人矣!



路邊社Mr呂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小樓一夜聽春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實話實說,你提的這個問題,我不在行,也不敢班門弄斧。只是說說我的看法。我也正在學習中。

聽到過這麼一句話,小俗便雅,大雅則俗,我覺得很有道理,寫出的作品會產生共鳴,才會喜歡。

不管如何,保持一個好的心態。

不斷努力,學習。厚積薄發。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樓一夜看春雨


第8個問題,首先要博覽群書,人不說讀書萬卷下筆如有神嗎。上海的沈巍2019年3月份網紅的時候,面對那麼多人,他為什麼侃侃而談,從不驚慌失措,不就因為他腦子裡有東西,你能問他能答出來,不用事先準備稿子。你做為一個詩詞愛好者,你要想脫掉俗體,那你得先脫俗字然後俗句然後俗意最後是俗體,一句話你要有文學功底,如缺乏的話,在生活允許的情況下你要博覽群書才可以啊。這是我建議,[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又在這胡說八道呢,我自己還沒成才呢還在這建議別人呢!其實咱們只是在探討問題啊,彼此發表意建共同的成長,人活到老是學到老的。對吧?[耶][耶][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