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對於孩子,是讓自由發展好,還是培養好,如果培養,應該怎麼培養?

在線教育課程助教


對於孩子的培養,以及涉及到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很複雜?為什麼常有家長困惑不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各種教育理念看起來相互矛盾,對立,讓人難以把握其中的度。實則各有各的道理。所以,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中庸之道,不能一條路走到黑。

對於作者的問題,我們可以一分為二的辯證看待,對於學習,可以先寬鬆逐漸嚴格,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習慣的基礎上,逐漸嚴格對待。對於孩子的日常行為規範,那就是嚴格培養,細水長流。

我們父母要堅持一個教育理念: 努力去做,對結果順其自然。平和的心態,也就免除了日常親子關係的雞飛狗跳。接納和理解孩子的問題,並不是放任孩子一直如此,而是理解接納孩子的現在,再著眼於未來逐漸改變。未來可期,順應自然。

幫助父母們明確兩個概念,第一,你所謂的自由發展,可以理解為“寬鬆”,可是沒有絕對的自由,寬鬆也不是指沒有規則和要求,只是規則執行起來靈活,有彈性,可變通,要求和標準等孩子適應後慢慢提高。所以絕不能一味放任自由,而是給孩子的充分的時間來適應和進步。

第二,你所謂的嚴格培養,可以理解為“干預”,可是強制性的干預不僅影響親子關係,更容易引發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老子日:“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反者道之動。”告訴我們,教育培養要講求“先、後” 策略,要學會“以退為進”。何為“先,後”呢 ?

(一)面對孩子要求,先說好,再說不。

(二)與孩子溝通時,先初步理解肯定孩子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一定要給到孩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尊重,不能因為孩子小,而一開始就忽略他的感受。

(三)對於學習興趣,信心能力一般的孩子,先幫助孩子培養興趣,進入學習狀態後,再逐步放手。

最後,巧妙地運用中庸之道,進行家庭教育和孩子培養,不要極左極右,外界的教育信息鋪天蓋地,不同的教育理念也讓家長眼花繚亂,迷茫困惑,我們只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自身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不跟風,不盲從,努力去做,順其自然,靜待花開。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Sugar李324


一個沒有機會控制自己自由的孩子,是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的。

有個朋友曾經告訴我這麼件事,她說她的孩子大概三四歲,特別喜歡吃糖。經常纏著媽媽給糖吃,朋友她也害怕小孩子吃太多糖會蛀牙,擔心吃多了正餐吃不下。於是就嚴格控制了數量,一天只給孩子2塊。孩子經常是一起來就吵著和媽媽要糖,而且經常很快就吃完了,而吃完後迫不及待的想要纏著媽媽要得到更多。朋友還是很堅持原則的,從來不會多給,而且把糖罐放到高處,不讓孩子夠著。可是有一天,朋友她發現了問題。糖罐裡的糖的數量在快速的減少,仔細看了一下,發現櫃子前的椅子被挪動了位置而且糖罐也明顯給打開過,家長心裡也明白了,這個小傢伙雖然很機智,可是跟大人比,還是差了點。這個發現讓家長大吃一驚,本來是計劃讓小孩子少吃糖,學會自我控制。沒想到小孩子不但沒少吃,反而還多吃了。自控力不但沒有發展出來,還多了一個弄虛作假的壞毛病。朋友本來憋著一肚子火想要批評一下小孩子,想了想還是壓下了脾氣。可是朋友也沒有什麼辦法,想著不給小孩子吃吧,肯定要鬧得更厲害,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吧,就怕你有這招,他還有其他招。某天朋友就這個事跟我吐苦水,我卻是跟她說或許你也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管理方式。或許你可以這樣試試看。說罷,朋友就興沖沖的回去想要實踐我給的方法。

朋友回到家跟孩子談了一次話。她沒有揭露小孩子偷糖的事,而是很誠懇地跟小孩子說道,你這麼愛吃糖,媽媽有時候也會忘了主動拿給你,寶寶天天追著媽媽要糖這樣也不是辦法,要不這樣吧,寶寶以後自己管理糖罐,想要什麼時間吃糖,就自己去拿,好不好?孩子一聽,當然樂開了花,急忙說好好好!朋友又對孩子說,糖罐你自己管著,不過媽媽不希望你吃太多,多吃糖的壞處媽媽跟你說過了,所以你自己每天還是吃兩塊,好不好?孩子說好。於是朋友信任地糖罐給了孩子。孩子既興奮又吃驚,這個可是以前神聖不敢光明正大去觸碰的東西,就這樣交到我自己手裡了,心裡可是美滋滋的。朋友看著欣喜的小孩,打開了糖罐看著說,你看糖也不多了,我們數一數還有多少,還能吃多少天吧。數了一下還有15塊。朋友說,你看這些還夠你吃一個星期,到時候媽媽再買新的回來放進去,好不好。孩子點了點頭,然後就把糖罐放心地交給了孩子。一開始朋友還是偷偷地觀察了一下孩子的糖罐。發現除了前兩天吃了三塊外,後面的幾天孩子開始控制在兩塊,甚至有天只吃了一塊,雖然明顯那天有些悶悶不樂,但是還是堅持了下來。

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其實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規則內的,看似放權給予自由,有時候確實給予最大的控制,只是這種控制是自發性的,這種自發性控制的培養,對孩子養成自覺的能力,十分重要而有裨益。希望這篇育兒小短文對已經為人父母的您有所幫助。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愛創淘


孩子是自由發展,還是培養教育,如何培養?

這個問題很好。我的感覺是二者兼顧。

孩子和小樹一樣,如果在他成長過程中不去修枝剪葉,是成不了材的,在孩子三觀形成過程中一定加強教育培養,不可以任其自由發展,當然培養教育是要講究方法策略的。

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孩子有建樹,有思想,三觀基本形成。這時候要採取雙向互動,交流溝通引導式教育,給孩子一定發揮空間,有些問題建議孩子自己決定,鍛鍊孩子主觀能動性,避免孩子學成書呆子,必要時和社會做些接觸。

培養孩子責任擔當,防止讀死書,死讀書,要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走向社會成為有用的人。


飛飛539


孩子的培養是讓其自由發展,還是要精心培養?我認為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要兩者兼顧。

俗話講,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不同的孩子,通過不同的培養、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成長,多年之後產生千差萬別的結果,有的貢獻巨大,有的危害社會。有的充滿愛心,有的十惡不赦。有的出類拔萃,有的碌碌無為。有的大徹大悟,有的稀裡糊塗……

是什麼決定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知道,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兩個方面,即內因和外因。決定孩子成長方向的內因包括遺傳、性格、氣質、追求、思維方式、情致愛好等等,外因包括家庭環境、社會背景、父母親人的教育影響、老師貴人的開悟指導。有人說內因起主導作用,我認為都缺一不可,都極其重要。在孩子培育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好孩子的天性、天賦、特長、愛好的自由發展,讓其充分的施展、發揮、成長、超群,最大限度地為他提供必要的條件。很多家長不具備發現孩子天賦特長的能力,當孩子有了基本自主表達自主判斷自主選擇的能力時,要充分保護他的自主權,讓其自由發展,比如決定是否假期學武術、學書法、學音樂、學舞蹈、學演講等興趣特長班的時候,一些家長就代替孩子作出選擇,或者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刻意指導孩子選擇,這是不明智的做法,沒有誰的人生是提前被人設計好的。此時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自主選擇,或許他的選擇正是他嘗試展示天賦的時候,就算他選擇錯誤,允許他下次還有其他的選擇,要不斷的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自我成長的條件和自我展示的勇氣,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甚至走入社會後,都要讓他保持自主的狀態,直到他在某一項能力方面明顯超過其他孩子,父母應該可以判定孩子未來朝什麼方向發展。對於孩子的精心培養,一定要因材施教,沒有固定模式,有的孩子適合循循善誘,有的孩子適合激將法,有的孩子適合反其道而行之,有的孩子要讓他自己碰壁自己醒悟,培養、成長、開悟的道路,從來不止一條。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師,悟性高的父母通常會帶出悟性高的孩子,孝順老人的父母帶出來的小孩通常也是孝順的孩子,善良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通常也是善良與人為善的,反之亦然。


畢虎哥


個人認為讓孩子自由發展不好,有多少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苦和社會的殘酷,我寧願讓孩子埋怨我,我也要盡我最大的能力多元化的培養他,可憐天下父母心



虎哥ETS


是自由發展還是培養好?要看孩子處於什麼階段。

小學階段:

孩子還小,自由發展就是放羊式教育,這種教育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孩子太小,一定要引導和培養。

中學階段: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慢慢開始獨立。家長要開始放手,但不能完全放手,因為中學是人一生的最重要的轉折點。家長還是要關注和培養,特別是思想方面不能走偏。

大學階段:

這個時候就可以任其自由發展了,家長過多的干預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實際上家長也無法培養了。


風哥愛教育vlog


必須培養啊,天才很少的。再說了,看電視,打遊戲都不需要陪養,你隨他?只是怎樣培養是個大問題,就像溥儀他是真正的古董鑑賞專家,人家只說了一句“這些,跟我在家裡看到的不一樣”,耳濡目染的力量很強大的。


吾愛吾生Coco


放任自由的自我發展必然會大大降低孩子成才的概率,斷不可取。

建議需要給孩子引導式指引,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興趣,陪伴孩子過程中客服困難,此時我們需要的是陪伴與耐心,而非命令與監視。


加菲的自我提升成長


為人父母言語教!孩兒年少很必要

好言教出好兒女!好樹發芽成好苗!


海上生明月668


孩子的後天培養當然很重要。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開始,重在興趣的培養,通過培養,一可以激發興趣。二可以發現孩子某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孩子在某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有了基礎,又可以在這方面自由發展了。所以說這並不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