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農村沒人種地了,糧食價格會上漲嗎?

提問小達人


如果中國農民都不種地,也不賣糧,糧食價格肯定會上漲!只不過,這樣的情形並不會真的出現。否則的話,對於全體國人乃至世界而言,都將會是一場災難。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考慮:

  第一,我國每年的糧食消費量數據太龐大了,按照近幾年的平均水平應該在7億噸左右,比我國目前的糧食生產能力數值還要更大一些,如果國產糧食生產和供給陷入停滯,我們去哪找來這約佔全球糧食總產量24億噸比例達到28%以上的7億噸糧食?

  第二,全球糧食貿易總量以及具體的糧食供應結構和種類無法滿足中國世界第一的糧食市場需求,簡單而言,中國的糧食不可能依賴於進口,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如此高的糧食貿易供給。我國每年本年度需要2.9億噸玉米,2.2億噸稻穀和1.2億噸小麥,這三項數據的總量均超過年度全球糧食各自品種的貿易量。

  中國糧食生產必須要以國產為主!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畢竟以中國目前的糧食消費現狀來看,雖然大家一致詬病的進口糧食總量已經常年保持在1億噸以上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但是要是讓中國的糧食消費全部依賴進口,而不是更多依靠國產自給自足的話,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如果中國人不想辦法自己生產所需要的糧食,世界上其他地區更不會這樣做。中國人的胃口只能由中國農民自己生產的糧食來填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有能力來為中國提供全部的糧食供給,哪怕是把全世界所有的糧食貿易總量加在一起,也不夠中國每年的糧食消費量。所以,這也是為何我國一直沒有徹底放開糧食進口市場的主要原因,截止目前我國還是對小麥,稻穀和玉米這三大主糧作物的進口實施嚴格的配額制度。

  中國糧食成本高,收益低也要繼續生產種植

  我國的糧食消費高大7億噸左右,超過85%是自產,進口所佔比例僅為15%左右。國外沒有那麼多的糧食可供中國來進口和消費,如果國產糧食的供給鏈斷裂,中國農民不再種地,中國的糧食市場出現停滯,那麼所有的國人將會面臨沒糧可用,沒飯可吃的狀況,這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而言,是不能夠接受的,對於目前生產量和消費量常年處於高負荷運轉的世界糧食市場而言,也是承受不了的。

  這也是為何明明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要糧食品種的市場價格都要低於國內糧價,比如說國際稻米均價甚至在2000元每噸以下,而我國的稻穀收儲價格標準多在1.15—1.35元每斤,摺合2300——2700元每噸,可就是如此,我國寧願以更高的成本來進行國產稻穀生產種植,也不會大量進口國外低價稻穀,就是這個道理。


萬分之五幸福


很難說,我國本身是農業大國,不注重農田的播種和收存,2019年豬價上漲無法控制就是明顯的先例,但願國家關注中國的農業發展,特別是糧田的播種,千萬不要毀田建樓只顧眼前的利益!


楠237520960


如果農村沒人種地了,糧食價格會上漲嗎?

這個問答是假議題,農村永遠不會出現沒人種地的現象,民以食為天,人活著總得要吃飯,你不種地,會有人種的。假設農村沒人種地了,糧食價格不僅大幅上漲,而對於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那將是帶來不可想象的後果。

現在種地農民達六億之多,從農民種地歲數結構上來看,農村青壯年基本沒有在家種地了,大都進入城裡,不在回農村。四五十歲也選擇了外出打工,不在種地。

而紮根農村純種地農民,基本是在六十多歲以上的老人,甚至八十多歲老人還在種地。現在農村種地這些老人,沒有體力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種地了養家餬口了,如果不叫他們種地,是無法生存的,因此,農村土地不存在沒人種的現象發生。

再者,如果農村真的沒人種地了,那是好事,土地自然流轉,歸大戶經營了,農村形成農場化、機械化。農村那些坡地,不長莊稼的薄地也自然退耕還林了。這樣農村也能得到長足發展和繁榮。

如果農村真的沒人種地了,糧食價格不僅暴漲,而且會給社會帶來一系列諸多問題。如果依靠進口糧食,對於十四人口來說,那只是懷水車薪,根本不管用。

總之,這個問答是不存在的,也不會發生。農村也不會出現沒人種地的情況,農民會永遠辛勤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因為農民要吃飯、要養家餬口、要生存下去。


沙塵暴5478


現在,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進城務工,留在農村種地的只有少數老年人,加上,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小城鎮建設,耕地面積減少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國內的糧食生產供養,主要靠糧食生產基地生產的格局不會改變,從國外進口糧食的基本面不改變,糧食價格波動一定會在可控範圍之內,當然,穀賤傷農,應該平衡好供需關係,糧食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馬虎不得。


亮劍3549


大家好我是靜靜

雖然目前農業生產效率不高,但不可能做出農民不種糧、不賣糧的假設。有兩個問題。如果農民不種田,他們吃什麼?農民種糧不賣,經濟來源何在?對於糧食價格的上漲,也要遵循市場供求規律。可以明確地說,如果農民不種地、不賣糧,最終可能是農民捱餓。不相信嗎?讓我們看看是否合理。

這個問題假設農民不種田。事實上,有這種假設的人不應該對現代農業有太多瞭解。如果我們能夠了解當前和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我認為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當前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的狀況。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是極少數人來務農,而農村富餘人口將逐步向城鎮轉移。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這個。對於那些還在農村務農的人,我想你們現在都應該有土地流轉管理證了。你可能覺得現在沒用了,但事實上,是給那些準備土地流轉的人用的。此外,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以加快土地流轉。而對於未來的農民來說,不一定是農民。我的一個師弟從碩士畢業後就開始務農了。當然,現在不是那種有幾畝地的農業。光他就種了100多畝地。現在大學生和碩士都在和農民競爭種地。你認為將來誰會逐漸耕種這片土地?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看看一組數據。相比之下,美國有2億人口,而農業從業人員只有200萬,農業人口所佔比例只有1%;再看目前13億人口,農業人口高達6億。農村勞動力似乎有點過剩嗎?在過去的窮人中,每個人對食物的渴望都很強烈,那時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家裡有食物,不要慌張!但現在誰來收糧放了呢?在特殊的時代,在特殊的背景下,糧食可能真的是硬通貨,但在物資穩定供應的時代,人們放糧食的量遠遠小於拿黃金和鈔票。關鍵是現在物資供應穩定,國家糧食儲備豐富。所謂農民種糧不賣的做法,恐怕你只能在糧食上下手。

雖然目前農業生產效率不高,但不可能做出農民不種糧、不賣糧的假設。有兩個問題。如果農民不種田,他們吃什麼?農民種糧不賣,經濟來源何在?對於糧食價格的上漲,也要遵循市場供求規律。可以明確地說,如果農民不種地、不賣糧,最終可能是農民捱餓。





靜靜的日常生活1985


糧食價格的上漲與農村有沒有人種地關係不大。這是目前大多數農民認為收入過低的主要原因。

中國農業發展到今天,早已從對吃飽的要求到了想要獲得更好生活的階段。計劃經濟年代,按戶口分城鎮戶口和農業戶口,按職業有工人和農民的區分,工人負責生產生活用品的製造,而農民就是負責種地。由於生產條件有限,機械化程度太低,十億人口中的八億農民憑著雙手耕種著土地,還要打下糧食先交公糧。

隨著城鎮化的深入,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加入,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配備,農業生產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導致農業從業人員過多過剩,生產效率低,人均獲得的利潤少的可憐。

未來種地的不再稱作農民,而應該是農業從業者,他們的收入也在中等以上水平。

這些目標的實現,就要依靠先進的耕作理念和模式,即使現在的農民不再種地,會有其他人來替代,成為收入高受人尊敬的職業。





奮鬥幸福515


如果農村沒人種地,糧食價格會上漲嗎?

我想漲價還是會有的!但是關係不是很大!現在農村種地的一人,一般的都是老齡化,年輕人,要麼出去打工,要麼自己創業!

像我們這個地方人口多,土地少,種地是個虧本買賣,一年的機械整田,收割,農藥,化肥,人工管理,幾乎掙不到錢,現在農藥,化肥都得漲價!糧食也得漲,但糧食漲的微乎其微,甚至連本錢都保不著!導致好多年輕人不願意種地,選擇外地打工!

放眼全球,糧食供需!由於種糧的成本提高,導致我國大量進口,美國,泰國,印度,越南等國糧食!平衡國內市場!進口糧食比國內種植的糧食成本低!

我國糧食種植的技術提高,產量加大,再加上國家的調控政策!短時間大量漲價是不可能的!


xJq喬


不可能!

如果地沒人種,政府會安排人去種。即使在少數地方的少數農村,地沒人種,糧食價格也不會漲,只是多進口一點國外的糧食罷了(進口價不比國內高)!


探索者Kcarl


漲價是必然的,本身我國是農業大國,現在種地的越來越少,靠進口其它國家的糧食,如果這是一種常態,那麼人家也要吃飯,是必原材料要漲價?


東方之子思楊


通過此疫,讓人們更注重了親情的重要性,以及防病的一罩難求口罩的重要性!

但也讓們認清了剛需的糧食的重要性,因為關係到十四億中國的國計民生的,糧食更是重中之重,以後糧食問題,己是國家關心及大力扶持農民種糧的大問題了!

此疫過後,一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物質,定要備戰備荒,因通過這次來勢兇兇的疫情,就己經證明了,無論天災人禍,病毒,及人類戰爭,其實離我們盡在咫尺!

備戰備荒一定是不過時精典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