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常見的“山茱萸”有什麼作用?

響水大米


山茱萸方劑一般簡寫成棗皮,這並不是它是大棗的皮,或是酸棗仁的殼。之所以改成這個名字,無非是它既有酸棗仁的酸味,又有大棗的紅。

棗皮深受中老年人的喜愛,同時在某個秘密的補腎方子裡頭,總有山茱萸的身影。棗皮最為顯著的作用,便是“固精縮尿止帶”。


固精縮尿,很大部分原因,歸結于山茱萸,是酸味,嚐起來略帶澀味。山茱萸味道雖然不美,但在植物果實中,它意味著營養暫時被鎖住,精華還沒釋放。

山茱萸另一個比較顯著的功效,在於補肝腎。效果如同何首烏、菟絲子、肉蓯蓉,針對的症狀主要有遺精、滑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效果最顯著。


要注意的是,尿頻有虛有實,最為典型的便是淋症,半小時或一刻鐘就要小便,非常頻繁,但那是溼熱使膀胱失約,導致小便頻數。這個時候,不能棗皮止尿,而是利尿。

而且一定判斷尿頻的虛實,如果是實證,堅決不用山茱萸。


本草百曉生


中藥山茱萸為收斂藥,味酸、澀,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之功。

1、可用於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痠軟,口乾舌燥,內熱煩渴等症。常與常與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搭配使用。

2、可用於陽痿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虛汗不止等症。山茱萸酸澀收斂,能益腎固精。用於腎虛所致的遺精、尿頻等,常搭配熟地黃、菟絲子、補骨脂等;對於虛汗不止,可與龍骨、牡蠣等搭配使用。

3、可用於婦女體虛,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等症。山茱萸能夠固經止血,常搭配熟地、當歸、白芍等中藥。

總之,山萸肉微溫而不熱,是一味平補陰陽的中藥,不論陰虛或陽虛,都可搭配應用。它的特點是能補能澀;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由於它酸澀收斂,如內有溼熱、小便不利者則不宜應用。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唐*王維《山茱萸》)



山茱萸為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在華北一些山區,人們親切地稱它為“搖錢樹”,可見它作用之大。

山茱萸是什麼樹?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3-10米,樹皮淡褐色,塊裂,具瘤狀凸起。葉橢圓形,對生,紙質,有光澤。傘形花序,花淡黃色,3-4月花先葉開放。核果長橢圓形,9-11月成熟,熟時紅色或紫紅色。主要分佈在東經100-140°,北緯30-40°區域內。


山茱萸有什麼用?

  • 綠化。山茱萸適應性強,喜光,耐陰,耐寒,有一定的耐鹽鹼能力,是很好的綠化樹種。


  • 觀賞。山茱萸生長慢,經濟壽命長。其開花較早,先花後葉,秋季累累紅果綴滿枝條,盆栽置於室內觀果期可達三個月,可點綴於園林、小區之內,也可製成盆景烘托春節氣氛。

  • 食用。山茱萸的肉質果皮叫“萸肉”、棗皮,酸澀微甘,除了維生素C略低於獼猴桃外,其它營養物質都高於獼猴桃,可謂營養豐富,是著名的滋補佳品,可益氣、健胃、利尿、健腦。果實可鮮食、入菜,也可釀酒、泡酒、泡茶或製成飲料、果醬、蜜餞等綠色保健食品。


  • 藥用。山茱萸成熟乾燥的果肉在中醫中叫“山萸肉”,可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可治頭昏耳鳴、腰痠膝軟、虛汗不止、腎虛遺尿、陽痿遺精、高血壓等症。

圖片均來自網絡


木頭工程師


我中藥專業畢業,大健康領域工作近20年,高級營養保健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山茱萸是一味傳統中藥,它的成熟乾燥果實,去核後即為藥材山萸肉。其性味酸澀、入肝、腎經。是收斂性補血劑及強壯劑;酸澀收斂,有滋肝補腎、固腎澀精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遺精滑洩、眩暈耳鳴之症。

山茱萸不但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同時它還是一種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植物。

山茱萸先開花後萌葉,秋季紅果累累,緋紅欲滴,豔麗悅目,為秋冬季觀果佳品,盆栽觀果可達3個月之久。


健康百齡0398


鄉村新雨解答:在揚州東郊灣頭鎮,擁有國內最大的茱萸觀景林,2018年3月,我曾慕名前往景區遊覽。三月春陽裡,萬物尚未全部甦醒,山茱萸花卻已捷足先登,一朵朵、一簇簇,笑著嚷著開滿了枝頭,格外打眼。

在揚州茱萸灣風景區,登茱萸塔眺望遠方,遊覽古色古香的古茱萸軒。史料記載,漢吳王劉濞開此通海陵道,此地有茱萸村,家家遍植茱萸樹,古邗溝在這裡形成一個彎道,水中倒映岸邊的茱萸樹,故得名“茱萸灣”。至少在漢代,揚州已因茱萸而聲名在外。揚州文史專家表示,遍插茱萸的景象在揚州古代確實存在。明清之前,揚州人在重陽節當日都會和家人一起遠足或登高,並採摘茱萸回家後掛在門上,以表示兄弟團結家庭和睦。

每年3月初,茱萸先開花後長葉,成片成片的茱萸花競相綻放,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金黃色的花朵佈滿枝頭,引得遊人紛至沓來,賞花踏春。而到了深秋,累累紅果掛滿枝頭,嬌豔欲滴,又是另一種風情。掛果的山茱萸,觀賞性極佳。

山茱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日:“一名蜀棗,生山谷。”因無原植物或藥材的形態描述,其為何種植物難以考證。但據其記載可推測其藥用部位為果實,生長於山谷。《吳普本草》載:“葉如梅有刺毛,二月華如杏,四月實如酸棗赤,五月採實。” 《本草經集註》載:“出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乾赤色,如胡頹子,亦可啖。既幹,皮甚薄。”

山茱萸的用途

藥用山茱萸通稱山萸肉,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樹種,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果皮、果肉作藥用。性溫、甘、酸、澀,系收斂性強壯藥,入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澀精止汗、興壯元陽、益髓強筋之功能;能安五臟、通九竅、治陽痿、血弱、眩暈耳鳴等。清朝黃宮繡篡《本草求真》中有“山茱萸正人二經,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之記載“;山茱萸還是“六味地黃產品”的主要原料之,國內某著名製藥廠,依椐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組方,選用西峽山茱萸等地道中藥材,融合現代科技,提取藥物精華,研製生產出獨樹一幟的某牌濃縮六味地黃丸,深受社會大眾歡迎。

山茱萸的偽品及其鑑定

山茱萸藥材供應較緊缺,價格較貴,因此市場上偽品較多,目前出現的有酸棗肉滇棗皮、小檗果、針雀果、茜草果、葡萄皮、雕刻櫻、山定子、川楝子皮、土棗皮、紅棗果皮等。此外,還有摻偽品如在山茱萸中摻山茱萸內果皮粉末,摻白礬、山楂肉、玉米粉、蜂蜜、白糖等,注意“察味觀色”。山茱萸功能補益肝腎,澀精固脫,偽品不具此功效,應注意鑑別。

真正的山茱萸呈不規則皺縮的片狀或囊狀,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有光澤。內表面不光滑,可見少數縱向脈紋。有的頂端具圓形的宿萼痕,基部具點狀果梗痕薄革質,較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水浸後不變色。

綜上所述,“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曾在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筆下反覆出現的山茱萸,帶著濃郁的遠古禪意。傳統中醫認為,山茱萸益精強力填髓,歷來被視為中醫延衰益壽的良藥。到了現代,山茱萸的果肉還能加工成飲料、果醬、蜜餞、罐頭等。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誠邀大家共同關注三農人@鄉村新雨,多多交流,互相學習。

鄉村新雨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肉棗、藥棗。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乾燥的果實。主產浙江、河南、安徽、陝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亦產。

【性能】酸,微溫。歸肝經,入腎經。本品具有補斂並俱效用。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之功效。治①肝腎虧虛之頭暈目昡,腰膝痠軟,陽痿等證。②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等。③崩漏下血,月經過多。④大汗不止,體虛欲脫證。

【用量】5~10克。

【備註】①急救固脫20~30克。②命門火熾,素有溼熱及小便淋澀者不宜用。③幹品,末,陳醋調成糊丸,敷於雙足湧泉穴,用紗布包紮,次晨揭開洗淨,10日1療程,治複發性口腔潰瘍有效。


dai春華


特作解答。山茱萸屬補益類補陰藥。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山茱萸的果實。主產山東、河南、安徽、浙江等地,以成熟果實入藥。性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斂汗固脫。《藥性論》評價:“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汗,止老人尿不節。”

民間及傳統醫藥常用於以下疾病的治療:1、肝腎虧損之腰痛。2、遺精。3、陽痿。4、頭暈。5、目眩。6、尿頻、遺尿。7、月經過多。8、崩漏。9、虛脫。10、自汗、盜汗。以相應藥物配伍使用。總之,山茱萸為補腎藥中之主藥之一。

常用量6一12克,入湯劑,可入丸、散劑。生用、蒸用,黃酒蒸燉後用。注意!凡相火亢盛,肝陽上僭,以及溼熱內蘊,小便不利者均忌用。

山茱萸主含維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質、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灑石酸等。有利尿降壓、抑菌、抑制真菌、抗癌、升高白細胞作用。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葉輕舟85將為你解答,感謝閱讀和熱心點贊。未經允許,不得搬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