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1歲的孩子,自控能力特別差怎麼辦?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如果管理得好的話,11歲還有已有是非觀念,知道什麼是正面的優秀的值得學習和發揚,也知道什麼是負面的和錯誤的應該克服和約束,但是,生活中確實有個別孩子沒有規則意識,自我中心論,與集體和他人格格不入,學習散漫,行為乖戾,俗稱“熊孩子”,讓老師和家長傷神不已。曾經有一個這類孩子的家長苦嘆:“怎麼回事啊?怎麼辦啊!”另外一個家長告訴他:“陪伴他,你欠他的!”我突然覺得那個家長所言極是。

有一個學生Z,長得白白胖胖的,一笑就露出倆小酒窩,眼睛烏亮烏亮的,甚是可愛。但是,上課就麻煩了,他不讀書,不寫字。為此,家長弄得孩子哭過很長一段時間。已經到一年級下冊,Z課堂發言還慢吞吞的,寫字時咬緊牙關,像上戰場一樣,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字逗攏。但其他孩子寫字已經有一定速度了。為什麼這樣?父母倆都是單位能人,從小孩子由奶奶和保姆帶著,到上小學還頓頓餵飯,保姆喂一勺,孩子就細嚼慢嚥地吃一勺,不喂也不吃。正是這種盡心盡責的“餵養”,讓Z失去了對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所以學習也懶懶地等著“喂他”。家長像個初中生一樣聽著老師和其他家長的開導,辭退了保姆,不準奶奶袒護,從生活中讓孩子“獨立”。自己不吃飯,吃不了飯就餓著;自己穿不了衣服就凍著;自己收拾不了書包,就等他挨批評,堅決不給他送書本文具,結果,一個星期沒完,孩子自己吃飯了,而且沒教也會吃;兩個星期穿脫衣服全部自己;兩個星期,書包收拾的妥妥當當;原來生拉硬拽才起得了床,喂完飯開車送上學還遲到,現在居然自己聽鬧鐘起床洗漱吃飯,催著家長送他上學,回去了也知道先做完作業才吃飯玩玩具。

學生Y也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居住,父母文質彬彬,對他們的父母非常孝順,父母寵愛孩子,他們從不反對,甚至還覺得沒什麼不好,他們該上班上班,該旅行旅行,逍遙又自在。哪知,一上小學,孩子就問題一大堆,融入不了集體,容不下他人。同學們上課,他就自己玩筆玩剪刀玩尺子,甚至蹲在地上玩,老師規勸他,一不高興就嚷嚷:“你又不是我媽,你憑啥管我!”同學們上體育做韻律操,他就站著一動不動,一節課都可以不動。全校組織升旗活動,他一個人在教室不出來……什麼原因讓孩子這樣?智商有問題?非也,儘管Y上課注意力沒集中,但老師講的、同學說的全在他心裡,下課可以給老師複述得清清楚楚。

一個“寵”字養成了Y的“自我中心論”——家裡煮飯Y要吃啥就煮啥;到公園,Y要玩什麼,玩多久全是他說了算;看電視,Y看那個臺,就放那個臺。總之一句話,在他們家,Y就是真正的“老大”,沒有對長輩的尊重,更沒有對同輩的謙讓。

為了讓Y融入集體,心中有他人,父母硬著頭皮搬出了爺爺奶奶家。他們下班和孩子一起去買菜,媽媽故意說:“兒子,媽媽提不動了,你可以幫媽媽提菜嗎?”開始孩子並不樂意,但慢慢地,孩子不僅幫著提菜,還幫媽媽洗碗,幫媽媽倒垃圾。當孩子心中有了他人,也才有了集體,才主動當上了班級閱讀管理員,把班級圖書整理得整整齊齊;在同學過生日時,早早地為同學畫賀卡;為山區孩子捐書時,把自己最愛的童話書捐出來。

被別的家長說“你欠他的”的家長的孩子叫F,也是父母一直忙事業,保姆帶孩子的時間遠遠多於父母,孩子的習慣沒有養成,規則沒有建立。無可奈何之下,F媽媽辭掉了工作,天天陪伴孩子生活和學習,雖然已經三年級的孩子進步很慢,而且時常反覆,但總的來說,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在提升,自我約束能力在加強,規則意識在建立,積極上進多了。

所以,11歲孩子自控能力不強,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陪伴孩子做得怎麼樣?你在自控方面做了孩子的榜樣沒有?你在自控方面利用親自共讀的方法引導孩子沒有。孩子的成長是有有效期的,過了該陪伴、該引導的最佳時期,要規範孩子言行真的事倍功半。而且11歲孩子的青春前期已經到來,叛逆也到了。這時要做的不是“說”,而是“做”,孩子的改變從你的改變開始!

孩子不能自控,你千萬不能奢望他自覺,更不能奢望他長大就好了。你得像別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一樣,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靜心學習,一起刻苦運動鍛鍊,一起鑽研難題……不你原來“欠”孩子的陪伴、督促和引導全補上,你的孩子就能自控了!




開心老師


跟我媳婦結婚的時候她帶個男孩11歲 我是頭婚這孩子從小缺失父愛 他爸老在外面做生意 管教的時候屬於簡單粗暴式

沒結婚之前聊到孩子時就長說 經常被他爸打的鼻青臉腫 鼻子流血 他爺爺奶奶對這孩子又比較溺愛

他媽覺得沒時間陪孩子 所有問題都是用錢解決 比如一日三餐 都是給錢讓自己去吃 或者直接下館子 搞得這孩子對家 沒有概念 以至於小學三年級以後從來沒及格過

後來報輔導班不是逃學就是不去 或者就是去了 等從輔導班回來經常性晚上11點12點 還謊話連篇 經常偷錢 可以說真是毫無優點

不囉嗦了切入正題吧 結婚後 先是投其所好 小孩就習慣吃喝玩樂 帶他玩飛盤 踢足球 五子棋 羽毛球 看電影(其實這些都可以看做是親子游戲 可以建立溝通)

做他喜歡吃的 早餐 三明治 牛奶 或者桃心火腿煎蛋 紅燒肉 魚 蝦 (這也算抓住他的胃 讓他明白家的意義之一就是早餐)這樣慢慢對我有了好感 依賴感

對於他髒亂差的臥室帶他先打掃整理 後來發現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買了簡易衣櫃 跟他一起組合 讓他明白乾活的不易和組裝成功的成就感

後來還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 買了牆壁上貼的 夜光星星 月亮 悄悄貼上關燈後特別明顯 給他小小的驚喜 (還是讓他慢慢明白家的意義)

陪他度過六年級暑假佈置練字作業 從最簡單的橫豎開始(其實這些主要是培養服從性)後期便於由易到難做功課

之前說了他學習差 小學三年級以後從未受到過表揚 初一開始後 陪他背誦英語單詞 默寫 發音(基本不需要基礎 不像語文數學)在課堂上尤其是英語課不在畏懼 還守到過好多次表揚通過點點滴滴 滲透 終於對學習有了一點點自信 說的也許有點囉嗦 多多包含

……未完待續


攻城略地878


家長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本來培養孩子自控能力要從小做起,我女兒從三歲起就讓她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不要求她能收拾多麼整潔,重要的是要養成自己管理自己物品的習慣。看動畫片我也會和她商量好觀看時間,到時間我就提醒她該關電視了,剛開始還不想關,磨磨蹭蹭的,時間長了她就自己去關電視了。

家庭教育中家長應避免用命令式的語氣要求孩子做什麼,儘量用商量的口吻,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家長要做的就是把握好這個規則,比如孩子說要看兩個小時動畫,這個肯定是不行的,這時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不能長時間的看電視,對眼睛不好,只能看一個小時。

家長制定規則,讓孩子在規則內自己管理自己,家長儘量不要干預,慢慢的孩子的自控力會好起來的。


homework


根據我的輔導經驗,關於孩子自控力差,提供如下建議

1、接納孩子沒有自控力,從生理的角度分析,11歲的孩子他的腦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完整。尤其是負責控制部分的大腦前額葉沒有發育完整,所以孩子沒有自控力,是很正常的,不必擔心和憂慮。

2、明白“即時獎勵”和“延時獎勵”的原理,我們人類是從原始叢林進化而來,那時候我們今天打獵歸來,馬上就能吃上肉,能開篝火晚會,我們都很高興。所以我們天性是喜歡即時獎勵的。而通過自控力得到獎賞往往都是延時獎勵,比如你自控的戒掉了吸菸,你收穫了健康這個獎勵,一定是多年以後的事情,屬於“延時獎勵”。生活中很多需要自控養成的好習慣都是很多年以後才能得到獎勵的行為。這就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喜歡打遊戲,而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因為打遊戲是即時獎勵,而學習是延時獎勵。明白這個原理後,在培養孩子自控力時,就想辦法把延時獎勵改變為即時獎勵。比如:孩子專注的學習後,你可以及時誇讚孩子“你這樣專注的學習,爸爸感到很高興,太棒了”孩子把房間整理了,你可以及時的誇讚孩子“你的房間整理的很好,你是個有責任心的孩子”。總之,就是及時的給孩子正面的反饋,偶然給點物質獎勵,做到即時獎勵。

3、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慢慢的培訓鍛煉出來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強壯”。

4、自控力是可以傳染的,所以我們家長是孩子的最好導師,如果我們在做一些事情上,沒有自控力,比如:戒菸,戒酒,懶床,減肥等,這些沒有自控力的行為,會無聲的“傳染”給我們的孩子。

5、科學研究發現人在情緒低落時自控力是最薄弱的時候。我看過一個調查,控制型,粗暴型的家庭,孩子迷戀網絡遊戲的程度最大。原因就是在這兩種家庭裡,孩子的消極情緒較多,當孩子情緒低落時,也是最想放縱自己時,通過遊戲給自己身體獎勵,以達到修復自己的目的。

6、孩子一般分不清,哪些是“我想要的”,哪些是我“我需要的”。比如打遊戲,孩子誤把“我想要快樂”等同於“我需要遊戲”,從而把遊戲和快樂等同起來。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快樂,而不是遊戲。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他想要的是什麼,讓他真正的明白自己想要的,這樣做起事情來,他的自控力就高很多。





積極教育


現在孩子因為家長的溺愛或者是行為教育的疏忽,經常會有自控能力差的性格缺陷。一小部分原因是孩子大腦皮層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所以很多小孩子都是很興奮、很難安靜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教育不到位,沒有為孩子做好榜樣。

改正孩子自控能力差的辦法:\r

首先是要給孩子立規矩,立規矩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家父母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例如按時吃飯、10點睡覺等等,家長要嚴格監督孩子遵守規則,告訴孩子這是小朋友要遵守的規則,大人也會有規則要遵守,並且你也要按照規則來做。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孩子自然就會逐步約束自己。\r

其次,不要溺愛孩子,事事幫孩子做好,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肆意妄為,教育理念也要一致 不能這邊剛跟孩子說好了,轉頭就到奶奶那裡訴苦。因此父母一定要和長輩溝通好,不然很難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r

最後,可以採用說服教育+表揚的形式,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有耐心地進行說服,在說服過程中,也要讓孩子表達出他的想法,然後指出孩子哪裡做錯了。這樣孩子才會加以改正。當孩子表現出良好的自控行為時,家長也不要吝嗇表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現在才11歲,家長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監督孩子是否按制定的規則制度來做,相信經過一段的時間是可以改變的。





小馨兒童園


根據我多年專注力訓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改善方案,僅供參考:

1、要想孩子自控力變好,父母雙方先改變,今後無論孩子在學習或遊戲,中途不能打斷,善始善終,一氣呵成,父母不包辦,不抱怨,不指責,孩子自控力差,父母佔80%的責任;

2、父母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交談,盡最大努力幫助孩子去改變,可以通過調換座位,調換同桌,委任班級幹部,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等等;

3、自控力差的孩子一般都精力充沛,多動,放學回家父母可以安排適當的家務或者跳繩,羽毛球,籃球等體育運動來讓孩子們去參與,從而降低他們的興奮度;

4、報一個興趣班;

5、列出孩子所有的優點,父母創造孩子展現優點的機會,通過事件去讚美他,鼓勵他,讓他體驗到自己也可以做好,讓孩子找回自信!

6、自控力沒有提上來之前,先不要刻意去強調學習成績;

7、父母的愛和信任,是孩子改變的動力;

8、專注力訓練:作業完成後,輕閉雙眼,雙腳並立,雙手放身體兩側,頭頂一個課本站樁,時間由10分鐘開始,堅持每天訓練,直到一次站樁達到半小時;

9、冥想靜心訓練:閉上雙眼深呼吸5次,用力吸氣至極限,憋氣5秒,再用嘴巴緩緩的吐氣;


丁十一


朋友你好

11歲,從人類大腦的發育階段來說,它還是在生長的階段。

3-6歲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

7-13歲就是肢體行為不斷完善的時期

14-18歲是生活技能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11歲的孩子,對短期會讓自己愉悅和興奮的行為是非常容易著迷的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容易沉迷於網絡,遊戲,暴力,色情甚至是毒品

而且7-1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值生命力的垂直上升期,精力非常旺盛,可以說是生命階段最活躍的時期,任何行為活動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學習,非常有吸引力

那如何來引導孩子對正能量行為活動的培養和體驗,減少避免或者降低對負能量行為活動的體驗就非常重要,所以父母需要監管避免接觸到負能量行為避免他們接觸人類過度慾望而衍生出來的墮落行為

如果孩子接觸到了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那怎麼引導孩子化負為正呢?這也是青少年成長中的一個特點,就是讓新的身體興奮刺激代替原來的刺激或者超過它。比如說孩子喜歡打遊戲,就不限制孩子讓他一直打,直到超過他的身體能承受的極限。在他休息過來的時候可能會不想打了,因為他發現自己打遊戲的過程中心理得到的滿足和身體刺激感越來越小了。也有可能這是個反應超常的孩子,他在遊戲中越玩越刺激,成了超級玩家很難從中自拔,這種時候就要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到實際的行為習慣上。超快反應的孩子在機車,馬術,射擊等競技類的活動上的表現肯定也會非常棒,脫離遊戲環境,讓他在真實環境中得到心裡滿足感和身體刺激感,是可以約束他的遊戲癮的

如果孩子沉迷色情網站或者動畫,其實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7歲到13歲是性發育的階段,會有好奇心甚至體驗的慾望都是人之常情。我覺得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不應該忽視或者打壓,應該耐心的正確引導,可能母親比父親最這個引導更合適。因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從母親孕育的,從生理上讓孩子明白這個性行為和孩子孕育及生產的過程,滿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約束他的行為底線,不論是對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是好的

大家一起加油,this is Joan,喜歡我的回答的朋友請加關注~


心靈的果實


十一歲還是個小學生!普遍自控力都是很差的。

自控力差,一種是上課不集中聽課,思想老溜號。

一種是生活和情緒上控制不住自己。

上課精力不集中的孩子不是自己想溜號,就是管控不住自己的思想了!

這個時候所有的說教,批評都不管用。

正確的做法是帶孩子到自然中充分的運動,大汗淋漓的快樂玩耍,釋放身體裡的負面情緒和壓力,再加上愛和鼓勵,保持每週都有這樣的活動!

然後觀察一下,孩子的專注力一定會提高一些。

因為你不倒掉垃圾,就裝不進去新知識。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充分的運動身體,我們的孩子普遍運動不足。

專注力有一些特殊的訓練方法,簡單的舒特爾方格!

可以購買卡片,讓孩子按順序快速從一找到30。

也可以用反轉法。

就是用紅筆寫綠字!黃寫黑,蘭寫粉等字!

可以讓孩子說顏色,不受字的干擾!可以讓孩子讀字,不受顏色的干擾。

我以後會分享這個視頻。

生活和情緒上的自控力也需要體育鍛煉來完成,比如學習競技類運動,每個教練員都懂教練技術,也是教練心理學。

運動員們都有極強大的自控力和毅力!

總之,身體是第一位的,強大的身體才能承載強大的頭腦和思想!


美術程老師


自控力是自己對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自控力是不同的。

11歲孩子自控力差更多的表現為無法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具體表現為:

(1)時間管理比較差,不能按時作息。

(2)做事拖拉,不能按時完成。

(3)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

(4)有依賴心裡,獨立性不強。

(5)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

自控力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生理原因,即生理發育不成熟;也有心理和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原因。對於11歲的孩子,自控力特別差,有一定的生理原因,但更多的是行為習慣方面的原因,即行為習慣養成較差。

通過以上分析,父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努力:

(1)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激發孩子行為的動力。如孩子樹立了想當科學家的理想,孩子就會堅持努力學習,而不至於完不成作業。

(2)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日常行為慣例表”,並督促孩子按時作息,從而保證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身教勝於言教,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自控力強,有著良好習慣的榜樣。如,父母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讓孩子做作業,父母就不要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等等。

(4)給孩子建立並強化規則意識。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守規則。當孩子不守規則時,父母要做到和善而堅定,從而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5)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讓孩子獨立做事,可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擔當。孩子就會逐漸擺脫依賴心理,孩子的自控力也隨之提高。

(6)抓住時機,鼓勵孩子。孩子在某方面做的好時,父母要不失時機地表揚孩子,鼓勵孩子朝更高的目標努力。

(7)強化好習慣,矯正不良習慣。父母要幫助孩子不斷強化好習慣的養成,一般要堅持21天—90天。父母還要善於幫著孩子發現並矯正不良習慣。

(8)父母要根據孩子11歲的特點降低要求,不過度期待,避免過多的責備和不滿,以引起孩子不滿和抗爭。

(9)如果孩子注意力渙散,可進行一些專注力訓練。父母若不能勝任,可找專業老師來進行。

(10)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心是定的,他才能專心去學習、去做事。和諧的親子關係更有利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張老師談孩子教育


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下現象就是自制力太差了,需要引起重視,並去調節了:

1.經常做事情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

2.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上課走神,東張西望,心不在焉;

3.一點時間觀念沒有,做一項作業玩著,做著,能拖延很長時間。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幹什麼也沒有長久性;

4.玩手機、電腦、看電視,控制不了時間,一旦家長要求停止,就會生氣。

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  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被家長溺愛嬌寵,很少受到限制,於是養成了任性、專橫的性格,缺乏自制能力。  

2、孩子們的成長經歷太順利,生活、學習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賴性太強。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呢?

1.家長跟孩子定好規章制度。

比如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規矩一旦定下來就不許變動,孩子和家長都要遵守。作為家長以身作則,自己在孩子面前要做遵守時間的“表率”,這樣一旦孩子違反了時間約束,你批評起來孩子,他們也會誠心接受的,這樣領過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改變自己不遵守時間的壞習慣;

2.給孩子適當的獎勵。 

家長的獎勵是孩子堅持的動力。 獎勵包括精神上的獎勵和物質上的獎勵。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完成了作業,家長可以說:“孩子你真棒!今天的作業完成的真及時呀!” 。如上課很注意聽課,你也可以誇誇他:“孩子你能這麼認真聽課,真了不起!”“你真是個會聽課的好孩子!”孩子一段時間堅持下來後,家長也可以適當的進行物資鼓勵,比如:滿足他的一個小要求,購買一種他希望得到的種玩具,讓他具有一種成就感。當然肯定會有反覆,允許孩子反覆,讓孩子從兩種結果的反差中,去感受好和壞,最後促使他越來學往好的方面發展。

3.給孩子制定計劃表

孩子的自制力差,往往體現在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拖拉、容易放棄等方面,家長可以跟孩子梳理出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制定一份共同認可的時間計劃表。比如,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多長時間寫完作業?看多久的課外書?。把這些活動列出一個計劃表,這樣可以督促孩子每天自己對照執行,執行一段時間後,對於有問題的部分進行調整、優化。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自制力就會得到很好地加強。

總之,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堅持這種監督行為,陪著孩子一起做,如果孩子犯錯,決不能縱容,讓他嘗試一定的懲罰。比如:晚上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作業,可以讓孩子不要做了,第二天到校接受老師的批評或者懲罰。這會讓他有深刻印象的,這比家長苦口婆心地說教要好很多。試問:哪個孩子願意想被老師批評呢?那是很沒有面子的事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