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梅姨歷經三年都無法脫歐而鮑里斯這麼快就搞定了?

ZZC6712


其實脫歐協議9成以上的內容都是梅姨在任期間和歐盟談好的,只是一直都耗在了議會的掣肘上,等到鮑里斯接過接力棒,英國脫歐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然後鮑里斯以空前的強硬和果斷,最終快刀斬亂麻,在執政初期就算大致結束了這段4年多的世紀談判。

然後,英國算是正式脫歐了。

2015年,當時還是卡梅倫當政,他當時為了大選,承諾會舉行脫歐公投,當然他的本意並不是想脫歐,只是為了抓住儘可能多的選票,尤其是黨內和國內的對歐盟表示不滿或疑慮的勢力和民意。

然後,他如願坐上了保守黨領袖的位置,也坐上了英國首相的寶座。

然後,他總得兌現自己的承諾,於是就搞了一次脫歐公投,不過,為了把戲份演足,他還特地去了趟歐盟總部,去收了一大堆的好處回來,就是留在歐盟的好處。

對於公投結果,卡梅倫是信心十足的,他覺得老百姓應該會支持留在歐盟。

結果,我們知道了,差那麼一點點,52%支持脫歐對48%反對脫歐,卡梅倫演砸了,不得不狼狽辭職,52歲,年紀輕輕就徹底退出英國政壇。

隨後,梅姨臨危受命,接下了這個巨大的爛攤子,從此,開始了自己與英國議會三年的漫長的馬拉松式的扯皮戰爭。

英國退歐是極其複雜的,涉及了太多的法律框架的修改,歐盟幾十年都沒有國家退出,沒有先例可以參考,考慮到英國和歐盟27個成員國幾十年來構築的複雜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金融等等關係,牽扯到英國至少數萬企業和數百萬人的生計和工作,這條路是任何一個政客都不願面對的“絕路”。

但是路還得走下去,經過近3年馬拉松式的談判,梅姨和歐盟27個成員國算是談妥了協議的大部分內容,但就是在北愛邊界上卡殼了。

梅姨在北愛邊界上堅持的是“後備協議”:就是在北愛不能出現硬邊界,梅姨希望在愛爾蘭共和國以及北愛之間的邊界上,人員商品貿易等等還是可以自由流通,這個也是為了照顧北愛民眾的感受,免得北愛有“獨立”的危險,但是這樣的話,愛爾蘭的人員商品自由流通到北愛,北愛屬於英國的一部分,又可以自由流通到不列顛島,那這樣豈不是讓英國還留在歐盟的自由貿易協議裡,那這樣即使英國脫歐了,英國在對外締結貿易協議上,還是很受歐盟協議的影響。那在英國議會看來,這英國豈不是還是沒脫歐麼。

於是,為了這個“後備協議”,梅姨和議會撕了三年,她的脫歐協議也被議會否決了三次,還被議會投了兩次不信任票,越做越憋屈。

最終,梅姨一發狠,決定解散議會,2017年提前舉行大選,結果,丟了議會多數席位,不得不和北愛政黨聯合組閣才勉強繼續執政,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裡,議會連續2次對其發出不信任投票,最終,心力交瘁的梅姨心灰意冷地辭去了首相職位,閒雲野鶴去了。

而鮑里斯接過首相之位後,快刀斬亂麻,拋棄了關鍵的“後備協議”,直接在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之間劃出一條邊界,就算把這事兒先蓋過去再說。

鮑里斯的解決辦法是:不列顛島的商品進入北愛都要支付歐盟進口稅,如果商品留在了北愛,沒有進入愛爾蘭共和國以及其他歐盟國家,那英國政府再把這筆稅款原路退回,其他的人員流動、貿易之類的也參考此類辦法解決。

不過呢,雖然這個辦法暫時性解決了英國政界的分歧,但卻把梅姨的擔心擺上了檯面,因為這樣做的話,北愛實質上還是遵循了歐盟的貿易體系裡,北愛其實就某種程度上留在了歐盟,時間一長,感覺麻煩的北愛爾蘭人是不是該公投獨立了?

不過,不管怎樣,大麻煩是暫時性解決了,再加上英國老百姓對沒完沒了的脫歐進程也受不了了,普遍希望儘快解決,鮑里斯才能在大選中大獲全勝,那些昔日掣肘的留歐派大多從議會被掃地出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