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公眾號搭建微社區,「粉絲圈」用強互動形式掘金私域流量

截至2019年三季度,微信月活躍用戶達11.51億,社交生態繼續枝繁葉茂。不過微信不只是全民“生活方式”,已成為生意的普遍載體:根據2020微信公開課PRO披露的數據,2019年微信生態帶來的碼上經濟規模達8.58萬億,小程序日活躍用戶破3億,小程序全年創造8000億交易額。

以公眾號為核心的微信內容產業生態,是其中最成熟的探索方向之一,電商、自媒體、品牌商趨之若鶩,紛紛搭建起覆蓋“拉新→互動→轉化”的完整商業閉環。據悉,微信公眾號規模已突破2000萬,其中公眾號企業主體初創組織佔比達64%。

36氪近期接觸的“粉絲圈”,便是聚焦“互動”環節的頭部微信服務商,他們主要為電商、在線教育機構、金融、媒體、傳統企業等行業公眾號提供微社區SaaS服務,打造微信社群解決方案,對手如金蝶雲之家社區、搜狐快站等。

粉絲圈是由寧波圈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創始人盧舒楊向36氪表示,粉絲圈早期主要服務電商、教育場景,這兩類變現方式成熟,需要在漲粉、互動端有更多強的支撐。粉絲圈從互動切入,公眾號官方可以將粉絲及付費用戶進一步沉澱至官方粉絲群,藉助投票、打賞、簽到、懸賞、直播等形式,促進粉絲增長及互動度,幫助提高最終復購率。

微信生態早期拉新入口集中在微信公眾號,不過如今已豐富到微信群、小程序、企業微信等多樣渠道和形式,並且均支持進行變現轉化。

那麼,粉絲圈與這些渠道的區別在哪裡?盧舒揚表示,粉絲圈與微信生態其他產品類似,均集成在微信公眾號系統當中,場景之間底部系統打通,對於用戶來說,場景之間可以無障礙順暢切換。

以電商領域為例,粉絲圈與有贊進行戰略合作,此外也與微盟功能打通,將會員商城與社區場景進行融合,與後者積分、會員卡券、商品庫等底層系統進行打通,並提供如買家秀、會員專屬板塊、雙倍積分、任務榜等一系列衍生場景和服務,電商品牌可以藉此打造出完整社區電商模式。

为公众号搭建微社区,「粉丝圈」用强互动形式掘金私域流量

部分官方粉絲圈截圖

談及粉絲圈與微信群的區別,盧舒揚認為,“微信群強調即時互動價值,粉絲圈則承載UGC和活動價值。”在他看來,由於微信群500人上限,頭部品牌微信群實現互動較為麻煩,管理成本高。群機器人服務則會弱化互動屬性。此外,微信群缺少相應用戶等級體系。

得益於強互動屬性,粉絲圈也得到實體商家和平臺青睞。受疫情影響,類似shopping mall等實體零售商線下門店渠道出現不同程度受損,運營重心整體往線上渠道傾斜,包括龍湖天街、萬達、寶龍等線下商業體也於近期“組團”開闢官方粉絲圈,發掘和沉澱私域流量。

粉絲圈計劃在今年加強對線下商家的服務能力,針對該類客戶進行詳細產品分析,推出系列特色解決方案,幫助實體商家沉澱數字化資產,快速、高效地與粉絲進行長期互動。

盈利方面,粉絲圈早期提供免費軟件服務,自2019年起,SaaS軟件轉為年費模式,根據定位及功能豐富度不同,粉絲圈分別為專業版、企業版、旗艦版三個版本。免費使用期間,粉絲圈積累了20w+微信公眾號客戶,目前約有

近1w付費客戶,專業版/企業版/旗艦版客戶比例為5:4:1。

粉絲圈從去年開始整體實現盈虧平衡,目前主要投入在兩塊業務:1、產品研發;研發多樣化產品和服務,保持每週快速迭代。2、市場營銷,並於2019年在杭州成立銷售公司。

粉絲圈創始人盧舒楊為原網易高級產品經理,網易手遊開放平臺負責人,核心成員均來自阿里、網易、盛大、攜程等一線互聯網公司。圈層網絡在2017年完成由國內頂級風投元禾原點領投,寧波市政府天使引導基金跟投的千萬級Pre-A輪融資,粉絲圈計劃在今年進行A輪融資。

本文頭圖來源於:https://pixabay.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