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真正的好作品,打動別人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對嗎?原來是這樣

真正的好作品,打動別人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對嗎?原來是這樣

真正的好作品,打動別人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對嗎?原來是這樣

01

前言

什麼是好畫?

好畫就是能夠打動讀者心靈的一副作品。無法打動讀者心靈的作品,手法再生動、細膩,也不是一副好作品。

一幅畫只有能使讀者心靈產生共鳴,他才會發自內心的產生感動,並由衷的欣賞和讚美。

繪畫是一門視覺藝術。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欣賞角度、審美層次都會不同。

所以,同一幅畫,有人大為欣賞,就會有人覺得毛病百出,不盡人意,效果反差極大。讓每一個人都覺得好,難度太大。

那麼,怎麼才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欣賞和認可,就變得很重要了。

因為,一幅畫是否有生命力,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獲得認可。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打動,又何談打動大眾呢?

02

要想成為好作品,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對所創作的作品要有激情、熱情、感情。

繪畫作品是有靈魂的,靈魂的融入就在作者創作的過程當中。

這需要作者在創作時要有飽滿的熱情,心靈的觸動,澎湃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創作之中,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有靈魂,讀者也才能感受到那種溢出作品的靈動,躍然紙上的那份觸動,才能引起共鳴,從而喜歡上這幅作品。

就像《蒙娜麗莎》,那迷之微笑,傾倒了無數的讀者,令人流連忘返,不由得駐足觀看。

達芬奇是一名著名的畫家,他畫的《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兩幅作品,讓人看了總是會產生無盡的想象。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在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探索,包括現在用科學儀器進行探測,發現《蒙娜麗莎》有25個秘密,有三十多層,但厚度僅有一個人半個頭髮絲的厚度,真是不可思議!這沒有飽滿的創作激情是做不到的。

達芬奇利用自己嫻熟的繪畫技巧,準確地把握了對人物美感的描繪,再加上在生活中,對人物細微表情的觀察體會,最後都細緻入微地,展現在了他的作品之中。

現在,研究達芬奇作品的人,數不勝數,為什麼呢?這就是吸引力。

為什麼有如此的吸引力?他為什麼能將一位女性溫文爾雅、雍容華貴、落落大方、以及所具有的迷人誘惑力、形象、氣質、風度都展現的淋漓盡致?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幅作品,耗時長達十四年之久,不投入極大地熱情、激情和熾熱的感情,是不可能堅持下去,並最終完成的。

一副優秀的作品,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作品就是作者的情人,是作者的孩子,最終完成,就像是十月懷胎,一朝分晚的嬰兒,備受作者珍愛,融入了作者無數的感情和心血。

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受到人們普遍喜愛,引起大家的感情共鳴,愛不釋手。這幅作品,才能稱得上是一副好作品。

真正的好作品,打動別人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對嗎?原來是這樣

2.好的繪畫作品一定會觸動你的心絃,是作者有感而發的情緒展現。

大家都知道,藝術品創作,需要靈感,需要能引起與讀者之間的情緒共鳴。

就像是一部相聲作品,如果作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寫出的東西,連自己看了都不會發笑,產生不了笑點,那還怎麼指望贏得觀眾的笑點呢?上臺演出,固定是失敗的結局。

寫一篇文章,如果不是有感而發,而是,交作業,應付差事,那寫出的東西一定會毫無感情,讀者讀之,一定會覺得乾巴巴的,毫無血肉豐富,活靈活現之感,食之無味。

彈一首曲子,如果沒有投入感情,沒有融入自己的情緒,只是機械的按照譜曲彈出調子,觀眾一定會感受到那種乾巴,和敷衍了事,又怎麼會與觀眾產生心靈的共鳴呢?

繪畫也是一樣,繪製一幅作品,也要投入自己豐富的感情,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融入其中,才能使作品活起來,讓人看一眼就會受到吸引,觸動自己的心絃,產生心靈的共鳴,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是好作品。

03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成為好作品?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

繪畫技藝,是一切的保障,沒有過硬的繪畫技巧,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無法落於實地。創作出好作品,也就成了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了。

有了好的技藝,還需要從哪些方面下功夫來打動大眾呢?下面接著來談一下。

2.要學會抓住讀者的心。多數讀者都是"我看到了什麼",而不是"你想表達出什麼"。

一個觀眾,看到一副作品,給他的直觀感受很重要,直觀感受能夠吸引他,他才會駐足仔細觀看,並結合他自己的閱歷、世界觀、審美觀,進行評判、審視,並最終獲得情緒、感情的共鳴,認可你的作品。

所以說,讀者關心的是"我看到了什麼?"而不是從作者的角度去想,"作者想表達什麼?"

"作者想表達什麼?"

這是到了後來深入思考的問題,或者是專業人士才會去思考的問題,不是大眾的思考角度。

"我看到了什麼?"

一副好的作品,就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去尋找和展現一個契合點,從而引起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共鳴,引起讀者的興趣,進而發展到喜歡自己的作品。

否則,你就是繪畫技術再好,也只能是徒勞,無人理解,無人喝彩,缺乏共鳴,最終淪落為一幅無人問津的作品。那又怎麼可能成為好作品呢?只能是石沉大海。

這就牽扯到了兩個問題。

首要問題是先感動自己,這是基礎!只有自己先感動了,有了激情,有了創作慾望,才能有創作出好作品的保障。

先感動自己,就像是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一切的基石。

其次就是,如何感動讀者的問題,如何找到契合點的問題。兩者都要做好,才能成為一部好作品。

3.用"心"創作,才能產生心靈的碰撞。

在世界名畫中,無不是嘔心瀝血,才創作出經典之作。

從荷蘭梵高的《向日葵》,法國米勒的《勞動歸來》,意大利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西班牙畢加索的《夢》,俄國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到中國北宋的《清明上河圖》,明•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清•郎世寧的《百駿圖》。

這些名畫作品,都能調動起讀者的情緒,吸引人們豐富的想象,引人入勝,引起心靈的共鳴。

同樣,這些作品也都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無一不是作者用"心"畫出來的。

所以,才能成為世界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被人們代代傳承,成為瑰寶。

中國著名畫家徐悲鴻,在1942年發表的《新藝術運動之回顧與前瞻》一文中寫到:"夫人之追求真理,廣博知識,此不必藝術家為然也。唯藝術家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貴之藝術家,或窮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別有會心,便產傑作","藝術家應更求廣博之知識,以美備其本業,高尚其志趣與澄清其品格"

從中可看出,藝術家需要多麼用心去學習、創作,才能成長為藝術家,其中耗費的心力、時間,不能用常理計算。

許多教藝術的老師,要求學生寫生,都要將一草一木,一石一鳥,當成是自己的情人來看待,才能畫出合格的作品,可見,畫一副作品需要多麼用心才行。

用"心"創作,才是溝通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樑,才是使自己的作品成為好作品的真正訣竅。

真正的好作品,打動別人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對嗎?原來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