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現在才一個月沒上班,就有很多人說無法生活呢?

叄貳貳


94年的堂妹上大學那會兒,生活費總比同學高三五百塊。父母嘮叨她幾句,她常說,等我畢業自己工作了,知道賺錢不容易了,就肯定會省點花。
畢業那年,到了一家網絡私企上班做平面設計,剛進去公司時,每個月4000元,到手3000多。第一年回家,沒有給父母任何表示,按照老家的習慣,一般來說,工作第一年自己賺錢多少會給點父母,哪怕買兩件衣服表示下。堂妹不但沒有,反而這樣說,自己剛畢業半年,一個月剩不到什麼錢,等工作兩年以後再說……

過了一兩年,堂妹回來過春節,恰好一個很要好的高中同學結婚,需要隨份子錢,其他同學都隨八百一千的,堂妹拿不出來,找父母拿。父母好奇為啥工作兩年了,為啥八百都拿不出來?堂妹也很坦誠,說自己雙十一當日花了四五千,各種鞋各種衣服,另外元旦還參加了周杰倫的跨年演唱會,一場兩千多,靠前排的……

父母不明白為啥一個月才賺幾千塊的人,要花掉近半個月的薪資去看一場演唱會,堂妹也理直氣壯地說,“周杰倫是她最喜歡的明星,這個演唱會三年才一次,錯過了就沒有機會參加了……”
其實她的父母可能還沒了解到真實情況,除了花光每個月的收入,堂妹還有兩三張上萬的信用卡。她不僅是月光族,還是超前消費族。這次疫情突然的爆發,年前因為漲薪和老闆沒談好,裸辭了,如今出去又不好找工作,只能宅家,靠父母養著。沒有上班,連信用卡都無法倒騰……

所以,疫情當下,如果一個沒有上班,對於很多沒有任何儲蓄的人來說,不靠父母,基本無法生活,一點不為過。類似堂妹這樣的90後,或許十個有七八個沒有不欠款的(包括房貸車貸)。

針對90後消費情況,尼爾森Nielsen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指出,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中中國的90後、95後年輕人已然成為消費主力。通過這個報告,可以看出以下三點:
1.90/00後是消費主力軍。中國的“90後”“00後”約佔總人口的24%,他們將主導未來5-10年的中國乃至全球消費格局。中國年輕人普遍有著成長髮展的需求,有著追求品質生活的願望,信用消費已經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

2.將近一半的人實質性負債。現在有各種信貸產品,據報告指出,中國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達到86.6%。不過數據雖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內結清。扣除作為支付工具的部分後,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群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

3.收入越低,實質負債越高。調查報告顯示,一線城市、有著高收入、本科以上學歷和海外經歷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擁有實質負債的人數比例遠高於“小鎮青年”和低收入者。
從以上三點可以充分說明,90後作為消費主力軍,有一半的人有實質性負債,而且那些收入越低的人儲蓄意識越淡,欠款越多。從這一點來說,90後也越來越多成為職場主力軍,如果遇到一兩個月不上班,沒有收入,那麼對生活肯定影響很大。

通過這次疫情,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儲蓄、理財是多麼重要,如果暫時無法做到,至少應該有以下幾個意識:

1.開源重要,節流也同樣重要。我們經常聽到別人這麼說,反正省錢是省不出什麼,最重要是多賺錢,努力增加開源,這個確實很重要,努力節流也同樣不可忽視。因為很多時候,多一份收入不容易,往往無法掌控,但是節流少花錢,是可以做到的。

2.如果抵不住誘惑,那就遠離誘惑。現在各種消費刺激,比如各大節日618,雙十一,週年慶,商家都是打著降價促銷刺激更多人消費,很多人都經不起誘惑,看到同事或朋友買買買,自己也忍不住。如果抵不住這些誘惑,還不如遠離,比如趁那幾天,少看手機,少用手機。

3.學會儲蓄,從小事做起,比如記賬。賺錢不容易,花錢真是太爽了,如何控制花錢,也就是上面說的,如果節流,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每一個月固定存款一定的錢,或者每個月開始記賬,每天任何再小的消費都記錄起來,養成習慣,最後就會慢慢有意識去減少各項不必要的支出。
總之,“借錢一時爽,還款悔斷腸”。如果不能合理消費,別說疫情一個兩個月,計算是幾天不上班,可能生活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理性消費,有助於年輕人更快實現美好生活。儘量儲蓄,未雨綢繆,即使危機來臨,也照樣很好的渡過難關。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莊子說職場 ,專注職場&個人成長。【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一定會努力回答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