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誤殺》是一部懸疑片,但我在影片的最後卻聽到了父親發自肺腑的獨白:

“爸爸是個沒什麼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會擋在你們身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我漸漸有些疏遠,你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信任我,沒想到我們之間竟是以這樣的方式重新獲得信任。未來的你會是一個勇敢的你,希望你不論面對什麼,都有一顆勇敢的心,不再恐懼。”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這段話真的打動了我,一個父親,願意付出生命來保護子女。可令他遺憾的是,竟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重新獲得信任。如果孩子能夠早點把這件事情說給父母聽,也許結局將完全不一樣。

雖然是誤殺後一路將錯就錯,但是,孩子最初處理方式的不當也是造成這個悲慘結局的原因之一。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和父母之間話越來越少, 也許,是我們“長大了”,也許,是我們不再“信任”他們了。

曾有一個面向近十萬中學生的調查:“當你出現很難處理的問題時,首先會想到向誰求助?”

選擇首先向父母求助的人,加起來竟然還不到7%。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都開始選擇不信任父母了?

作為父母如何做才能和孩子逐漸建立信任?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01、傾聽孩子的建議,即使這個建議一無是處

父母不信任孩子,可能從不經意就開始了。

小的時候因為小孩小,對小孩粗暴的叱喝:小屁孩,你懂什麼!大人說話,小孩閉嘴。

有個知乎作者靈明說:我實在不是很懂我媽,每次涉及到她不知道的東西都是問別人,即便我懂,我媽也是不信任我說的話,每次我多說了幾句就直接吼我“你懂什麼東西!”“你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其他的管什麼”我只是想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興趣愛好幫她跳過一些坑而已,但每次都這麼說讓我覺得我就是一騙子.......我專門去騙我媽,有段時間真是反思我這個兒子是不是當的太失敗了,連自己親媽在這種小事上都不信我 。

可能媽媽認為是小孩資歷淺,經驗少而選擇忽略,而孩子卻認為這麼點小事都寧願相信別人,而不願意相信孩子,心中受到一萬次的傷害,這是多大的誤解。

作為媽媽來說,最好的方式是認真傾聽孩子的建議,即使他說的一無是處,也要和孩子一起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孩子雖然不太能懂得太多,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努力地想要幫助你分擔憂慮,幫助家庭解決問題,你的忽視和粗暴是無形的拒絕,是大寫的不信任。

連自己親媽都不相信,孩子的失敗感和挫折感會特別強烈,以致於今後走上人生道路,會有深深的自卑感。這些都是父母不信任而留下的後遺症。

如果你肯定他,讚賞他,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信任, 這無疑是一個樹立他自信心的絕佳機會。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02、 選擇相信孩子,即使這件事情看上去那麼的不可能

被稱為印度良心的阿米爾·汗,在他的《真相訪談》中採訪了一個這樣的男士。他在童年遭遇性侵,並且一直持續到青春期。

在他終於鼓足勇氣要跟媽媽求助的時候,找不到詞語去形容。好不容易說出整件事情後,媽媽卻否認了。她認定,這些事沒有發生過。

就像那些大人說的,“那不過是一個孩子的幻想。”性侵者也知道了這件事,威脅男孩說:看吧,沒人相信你。並且警告:如果再告訴別人,就殺了你。

他仍然嘗試著去求助,只是更隱晦了。他跟媽媽說,我流血了。媽媽說:你芒果吃太多,上火了。

直到這個受害者長大後,這位媽媽才算信了兒子的話,可惜已經遲了太多太多年。

父母,請你記住,無論如何,請首先選擇相信你自己孩子,然後再去行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就像性侵這些事情,若孩子告訴父母:我被性侵了?父母到底該怎麼辦?答案是,相信孩子。

孩子從來不會拿這樣的事情說謊。不僅要相信,還要跟孩子說:你告訴我是對的;對不起,讓你受到這樣的傷害。然後再行動起來。

即使一件事情那麼匪夷所思,也不要輕易地不相信,先選擇是,然後再去分析,去驗證。這是一個好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03、信任就是拋棄你的成見,給孩子最大的幫助

慢慢的孩子長大了,父母的擔心越來越多,怕孩子學壞,怕孩子出事,便開始偷聽電話,偷看日記,干涉孩子的自由,自認為是嚴加管教,殊不知,恰恰這種行為,觸怒了孩子,崩潰了所有的信任。

作家王麗芳在文章裡寫:

我對父母的信任,隨著每次我開口就被評價、每次說話就被罵、隨著偷聽我講電話、偷看我的日記而慢慢崩解,只因為,我越來越不相信他們是真心想要幫忙。

父母總是寧願去相信自己的人生閱歷,把子女的思想視為不成熟。也總被為人父母的威嚴和麵子裹挾,把所有的錯歸咎給自家孩子。

“你不招惹別人,別人會惹你嗎”

“老師為什麼不批評別人,只批評你”

“錯了就是錯了,別給自己找理由”

信任是相互的。用這些質問懷疑,逼孩子認錯,催他們成熟,我們的言語成了困住孩子的孤島。

我們從來也沒想過去尊重小孩的感受。小孩甚至是剛出生不久的小小孩,都能從你的面部表情知道你愛他或是不愛他。為什麼小孩選擇忘記那些不愉快,不是他們不知道,而是他們願意選擇原諒你,他們愛你。

但是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失望過後,累積的失望多了,時間長了,小孩就會漸漸關閉上他的心門,再也不想對你多說什麼了。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04、信任,是誤會之後說,對不起。

知乎作者邊哭寫下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小學時候家裡開雜貨店。某天我媽發現櫃檯抽屜的錢被偷了,懷疑是我乾的,那時候我三年級,我說不是我,後來反正我怎麼解釋這錢他們就咬定是我偷的,然後有天我媽在櫃檯抓到了一個小女孩,從她身上搜到了剛剛抽屜裡偷的錢。

至此,真相大白,後來那個晚上我記得很清楚,我早早的寫完了作業出來玩了,我開開心心準備等他們給我道歉,畢竟誤會了我那麼長時間了呀,說不定還會燒些好吃的呢,想到這裡我就特別開心呢。

可是已經過去了13年了。我都已經工作了,我還是沒能等來什麼道歉,那晚大家彷彿沒事人一樣的,我記得很清楚,大家好像選擇性的忘記了我曾經被誤會過。

後來,他們還會經常時不時在桌子上或者明顯的地方放些錢。我拿起來後給他們說錢落在桌子上了。他們永遠是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我是在測試你會不會故意把錢拿走。後來這樣的測試持續了我整個小學到初中,我後來乾脆看到錢也不會像個傻逼似的把錢拿去給他們。就裝成看不到該幹嘛幹嘛去。

過了很多年了。我還是希望他們能給我個道歉。

初中那時候老師要求寫週記,老師會批改,我的文筆還不錯,經常老師都會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誇我的話,然後我的本子有次放在家裡,我回家的時候我爸說你的那些日記是你寫的嗎,我看你老師還誇了不少,不是你從哪個作文書上抄的吧?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實際上,這樣的父母有很多很多,看似父母權威,教子有方。但是你們難道不知道,事實上,你們已經不會再有信任了,你把你的孩子推到了對立面。甚至連個道歉都沒有,孩子只能認為你們不可理喻。

生了孩子把孩子養大,就請相信孩子。對於孩子來說如果連父母都不能信的話,又能相信誰呢,以後又會相信誰呢?

《麥兜的故事》裡麥太對麥兜說過一句話:“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都只愛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愛你愛到心肝裡,我信你信到腳趾頭裡。”信任,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受父母信任的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眼光是聚焦在如何做好它,而不是去計較能不能做好,他們敢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相反,缺乏父母信任的孩子,會養成討好型人格。做一件事情最先考慮的是後果、承擔多大的風險。因為怕犯錯丟臉,囿於群體普遍認知,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庸人的自覺去審視世界。

做父母的,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這是人的天性。但是請不要歪曲了愛的方式,失去了大家之間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任。

真心希望為人父母,多反省自己的言辭和行為,及早在你和孩子之間種下一棵信任的小樹,時時呵護,時時澆灌。雖然物質的幫助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是在孩子長大之後,往往記得最牢的是父母對他的情感和精神幫助,他會無比堅信自己的父母,會感激你一路以來的信任,讓他時刻充滿力量去應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看懂《誤殺》最後父親的那段獨白,明白信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