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是不是進了銀行工作就一輩子無憂了?

莊見愁666


這真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問題!

1. 銀行並不是永遠的鐵飯碗。這個時代瞬息萬變,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出來一個新科技一個新事物,一個時代可能就被改變了。從宏觀意義上來講,銀行業,特別是傳統銀行業,能不能一直存在,這也並不是百分百肯定的事情。從時代發展的現實角度來說,人工智能會取代越來越多的操作性工作,以後能留在銀行的都是智力型的管理層人才,將來的某個時點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裁員或轉業之類的,就像2000年左右出現的一次大規模的內退和買斷工齡,誰也不能保證類似的事情不會在某個時點再次發生。

2. 無憂?進了銀行才是苦難的開始。如果家裡沒有銀行人,那可能會以為銀行工作非常的安逸。畢竟營業時間9:00-17:00,標準的朝九晚五。辦公室有空調,冬暖夏涼,不必忍受日曬雨淋。工資又多,各種躺賺的傳說。告訴你,這些真的都只是傳說。朝九晚五?不存在的!就算是最底層最不動腦的櫃員,那也至少是朝八晚六,還沒有節假日,需要輪班為人民服務。其他的普通崗位,指標、任務層層下壓,身心疲憊,誰做誰知道。領導更難做,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跑不掉,當領導就是頭上懸著一把刀,腳下踩著一顆雷,不知道底下員工誰一個不小心出一個案件就把自己炸死了。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不過相對來說,銀行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福利待遇至少都中上,不敢說一輩子無憂但至少不用天天擔心公司倒閉老闆炒魷魚,壓力很大,身心疲憊,雖然銀行人都自嘲是“銀行狗”,但是更累更差的工作還有更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就知足吧。


讀毒獨310


沒有什麼工作是無憂的先說現在的互聯網+ 和無人銀行的慢慢普及 已經開始著手逐步的減少銀行人數 雖然短時間不會裁員 但是也會開始有崗位變化 開始從櫃面崗位轉向營銷崗位

有些銀行也開始了促進行內員工提前退休

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一直在開展部分銀行業務 所以來自互聯網的競爭也會越來越大

而國家層面政策已經允許銀行破產 就是從政策上肯定了銀行人員可能失業 會失業 破產清算 接管後 能保證每一個銀行員工還會像先前一樣被安置嗎

所以無論是什麼崗位都一定要居安思危 時刻警醒 一定要有危機意識 時刻的給自己充電 使得自己哪怕走出了銀行的舒適區 也能順應的找到下一份好工作

今年甲骨文的裁員其實就已經是個警示作用了

連這種高端公司的尖端人才都有失業的可能

那我們 又怎麼能高枕無憂呢


波斯小木


對於您說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只能從當今形勢和我幾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那裡綜合給你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當今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可以很明確的告知您,沒有任何一項工作趨於完全穩定,因為發展太快了,競爭又很激烈,只要你不去追趕學習就會被淘汰,社會的淘汰、工作單位的淘汰。

第二,就如上面所提,因為是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行業的追趕和行業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創新和變革著的,只要不願意去變革創新,這個單位可能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第三,社會發展大趨勢和整個經濟的大環境也會對這些看似極度穩靠的單位和行業進行衝擊,這就對你的工作形成了危機。就如07年的金融危機,美國很多銀行都倒閉了。

個人建議: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危機意識,越是在安逸的時候更要有危機感。


一直在路上的蘑菇君


”雞鳴犬吠原相似,到處楊梅一樣紅“,只要不是民企差別都不是很大,“餓不死活不旺”。在這些單位裡,如果死愛面子就得活受罪,撇下尊嚴,到哪都吃得香。同一個銀行、同一個部門,同一個銀行不同部門,工資差別都是很大的。當然,我說的都是基層。


法眼觀金融


進了銀行,憂慮才剛剛開始……


第一美圖


前段時間包商銀行事件你怎麼看呢?銀行就穩定了嗎?

眼下的環境沒有什麼一輩子不一輩子的工作

提出這個問題 可能是對未來的一種擔憂 這種擔憂來自安全感的缺失

去年開始 大公司小公司都在裁員 前段時間 巨人外企甲骨文裁員事件一時霸屏,有的人拿了賠償開心而去,有的人拉橫幅抗議 其實說白了 就是對自我安全感的一種把控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任何人身上

我們想要的安全感還得靠自己

時刻充電 做好規劃 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任何時候都有勇氣和能力面對這個現實的社會


行走的產品經理


總行確實是,分支機構就不一定了,很少加班,機關單位主要是需要管理型人才


悠悠然望天


別天真了,這世上沒有天上掉下來的蛋糕。


80後銀行高管辭職創業


你爸,你媽都有被人工智能,5G 網絡取代的可能


用戶21939642789


沒有什麼工作是可以一輩子無憂無慮地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斷充電,學習!

儘可能地讓自己進步,掌握技能,讓自己不可被代替就行!而不是混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