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提到雲南普洱,想到的總是那一杯香氣撲鼻的普洱茶。這次八天的普洱之行後,我卻發現這裡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原不止一杯茶那麼簡單。尤其當我踏上老達保村的土地,走進這個普洱西南深山中的神秘村寨,才知道,世間居然還有這樣一個有花有草、有酒有音樂的世外桃源。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在老達保村,我們所住的是村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拉祜族蘆笙舞》傳承人李石開的家中,其實大家更願意親切地喊他一聲石開大叔。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開始走進老達保,走進拉祜族。

大叔並沒有急於帶我們走進村子,而是在他的樓下駐足。這裡有一副用陀螺串聯組合成的圖案,像一隻兇猛的老虎。石開大叔說,老虎在拉祜族的心中,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在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中,記載著拉祜族最初的起源:傳說中拉祜族始祖扎迪、娜迪繁衍了許多的子孫後代,沒有食物來源的他們只能上山打老虎,把虎肉烤來吃,才得以生存繁衍。於是,老虎也成為了拉祜族名稱的由來。“拉”即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石開大叔的家坐落在山腳下,沿著山坡往上走,整個村落的樣貌呈現在眼前。與其他的少數民族差不多,拉祜族所居住的地方也多是山地,房子也多建造在山頂或者半山腰上。與苗族的吊腳樓差不多,他們的建築多以樁上竹樓為主,也偶爾能看到落地式的茅屋。但與吊腳樓不同的是,他們的竹樓幾乎都有一個露天的曬臺,他們稱為“掌倮”。這裡是人們日常生活娛樂的場所。在這裡,他們可以洗衣曬被,也可以一家人睡在上面曬太陽,吃飯聊天。一座曬臺,包含了古老的拉祜族的愜意、舒適、安靜。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都說孫悟空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而在拉祜族,也流傳著類似的傳說,不過,他們的祖先是從葫蘆裡蹦出來的,頗有葫蘆娃的味道。拉祜族也稱“朋雅佩雅”,意為葫蘆的兒女。在當地,也流傳著“說千來了說萬來,打開葫蘆人類來。”的俗語。如今,葫蘆早已成為了拉祜族的圖騰,不管是在房屋的屋頂,還是屋前屋後的空地上,都能看到葫蘆的身影,甚至大人小孩的服飾上,也有葫蘆的圖騰。

其實,拉祜族的生活離不開葫蘆。由於葫蘆生長迅速,結果量多,早已成為拉祜族生活的必需品。在古代社會,葫蘆不僅是很好的密封箱,在西南潮溼的氣候裡幫助他們保存種子、糧食,也可以將水、酒儲存於葫蘆中,外出幹活或者遠行的時候隨身攜帶。與此同時,葫蘆還可以製作成瓢、碗、勺,就連他們最有名的樂器蘆笙,也是由葫蘆製成。據說,在以前,拉祜男子出門,身上至少要帶三個葫蘆——一個裝酒,一個裝火藥,一個是葫蘆製成的蘆笙。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普洱老達保拉祜族村落,曾經以烤老虎肉為食,祖先竟然是葫蘆娃?

在村子中轉了一圈,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一個個可愛的拉祜族小孩純真的笑容。對於他們而言,童年是在花園、果林中奔跑,在曬臺上嬉戲打鬧,在歡聲笑語中唱著歌、跳著舞。的確,對於我們這些城裡人來說,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村落中,真的如世外桃源般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