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國土資源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呈現海拔差異明顯的三大階梯。地形種類多樣,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均有分佈。西部高山廣佈,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平坦低緩,以丘陵和平原為主。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中國地形圖

我國受災害影響的區域及人口較多,巨災風險很大。西南、西北地區自然災害頻發,東部沿海一帶自然災害危險性較高,部分縣級行政區位於自然災害威脅嚴重的區域範圍內。頻發的自然災害,加大了工業化城鎮化的成本並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許多隱患。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自然災害危險性評價圖

我國人口地區分佈的總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農業地區多,林牧業地區少;溫溼地區多,幹寒地區少;沿江、海、交通線的地區多,交通不便的地區少。由於降雨量的限制形成了黑龍江黑河-騰衝人口線,該線以東分佈有90%以上的人口。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人口集聚度評價圖

我國陸地國土空間面積廣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山地多,平地少,約60%的陸地國土空間為山地和高原。可用於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及其他方面建設的面積只有28萬平方公里左右,約佔全國陸地國土總面積的3%。東北地區人均可利用面積最為豐富,西藏、青海等地區人均可利用面積最為匱乏。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人均可利用土地資源評價圖


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8%。南方地區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北方地區僅佔19%;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緊張,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達到了48%。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人均可利用水資源評價圖

中國的氣候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隨著緯度的不同而氣溫和降水都會變化。年降水量總體上說,北方少,南方多,東部多於西部。中國降水最多的地區多集中在了東南部,特別是臺灣島的火燒遼,年平均降水量達6000毫米以上;而我國西北的大沙漠降水十分稀少,有些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不到10毫米。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

中國南方地區水系發達,降水豐富,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北方地區降水量較小,人口稠密,資源利用率很高。中國水資源開發應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合理調配松花江、遼河區、黃河、淮河、海河區、長江、西南諸河區、珠江、東南諸河區、西北諸河區水資源。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評價圖

生態資源

中國東部地區、及西部荒漠地區生態重要性較低,西部高原及未開發地帶,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生態重要性較高。中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生態重要性評價圖

我國生態類型多樣,森林、溼地、草原、荒漠、海洋等生態系統均有分佈。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佔全國陸地國土空間的55%,其中極度脆弱區域佔9.7%,重度脆弱區域佔19.8%,中度脆弱區域佔25.5%。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生態脆弱性評價圖

中國農業戰略格局以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華南和甘肅新疆等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以基本農田為基礎,以其他農業地區為重要組成。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農業戰略格局示意圖

中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是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南方丘陵山地帶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以其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要支撐,以點狀分佈的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組成。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示意圖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大小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區等25個地區。總面積約38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40.2%;2008年底總人口約1.1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5%。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示意圖

我國保護自然文化資源的重要區域,珍稀動植物基因資源保護地。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方面的規定,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共1443處,總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2.5%。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示意圖

2012年,中國消費世界一半的鋼材、水泥和煤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世界第一,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節能提高能效的貢獻率要達到85%以上。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二氧化硫排放分佈圖

“化學需氧量(COD)”是一種評價水體汙染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是指利用化學氧化劑(如重鉻酸鉀)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如有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中國化學需氧量排放分佈與二氧化硫排放分佈類似,主要分佈在比較發達的城市及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群群。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化學需氧量排放分佈圖

開發程度

我國交通運輸的分佈特點是:東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礦產資源北煤南磷以及農產品南稻北麥的特點,都向交通運輸提出了要求;地形上,東部大分地區為平原,西部地勢較高,地形複雜,修路成本高,都是造成目前我國交通分佈格局的原因。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交通優勢度評價圖

我國地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地區主要分佈在河北、山東、江浙及沿海地區,地均地區生產總值高於2000萬元/平方公里,但分佈不到中國國土面積的1/10。廣大的中部地區、西北部及西南一帶地均地區生產總值較低。推進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以及振興東北形勢依然緊迫。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地均地區生產總值分佈圖

我國不適宜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國土空間佔很大比重。平原及其他自然條件較好的國土空間儘管適宜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但這類國土空間更加適宜發展農業,為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不能過度佔用耕地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目前山東、江蘇及沿海部分地區開發強度較大,廣闊的中西部地區開發強度極低。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目前開發強度示意圖

中國中東部地區開發規模較大,新疆僅部分區域開發區零星分佈,西藏地區幾乎沒有開發區。目前開發區應適度擴大優化開發區域的城市建設空間,從嚴控制工礦建設空間和各類開發區擴大面積。擴大重點開發區域的城市建設空間,適度擴大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空間。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開發區分佈圖

中國城市化戰略格局是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國家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為主要支撐,以軸線上其他城市化地區為重要組成的。

中國資源大格局(圖解)

城市化戰略格局示意圖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本文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礦小云,感謝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