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

《東坡題跋》共有六卷,卷一討論文章,卷二卷三討論詩、詞,卷四討論書法,卷五討論繪畫與紙墨筆硯,卷六討論音樂、神鬼、交際、遊歷等。長則數百餘言,短則二三十字。就藝術思想和審美價值而言,《東坡題跋》均在宋人題跋中居首位。

書法題跋集於第四卷,內容中大多涉及那個時期書法藝術發展的核心理論。其中,談及許多書法家和書法作品,從王羲之、六朝書家,到唐代諸家,及宋代“閣帖”等都包括在內。特別是他對顏真卿作品的評論,對張旭和懷素的革新意義的闡發,均代表了其鮮明的書法理論觀點,這也是他書法實踐的基礎。

同時,他在《東坡題跋》中闡述的以個人性情為主體的書法理論,如“我書意造本無法”、“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等觀點,對後世書家影響極大,使其在書法史上有著卓越的地位。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圖為蘇軾《跋吏部陳公詩帖》局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釋文: 故三司副使吏部陳公,軾不及見其人。然少時所識一時名卿勝士,多推尊之。爾來前輩凋喪略盡,能稱誦公者,漸不復見。得其理言遺事,皆當記錄寶藏,況其文章乎?公孫師仲,錄公之詩廿五篇以示,軾三複太息,以想見公之大略雲。元豐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陽蘇軾書。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宋人題跋

書畫跋尾風氣,可以上溯到南北朝、隋唐時代,但尚未流行。兩宋題跋勃興,成為關注學術、品評文學、鑑賞書畫的重要表達樣式。

自北宋前期開始,題跋逐漸普遍,歐陽修被看作是“大量寫作題跋文的鼻祖”,開學術類題跋先河,並奠定了宋代題跋文的基礎。其後,文壇英豪無不傾心題跋之作,其中蘇軾、黃庭堅二人貢獻最大,他們將才情與理趣相結合,拓展了題跋的境界與影響。

南宋題跋,從數量上來說超過北宋。據統計,今存於宋人別集中題跋文的總數不少於六千首(篇),而南宋人的題跋至少約在四千種左右。其中以朱熹、陸游、董逌等學者或書家的題跋最為著名。

在宋代題跋中有關書法的文章,多數是對書法作品的評論,也有涉及到書法家的傳記、書法的技法等,表現形式自由隨意,這與宋人思維的活躍有很大關係。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圖為歐陽修《集古錄跋》局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品評《東坡題跋》中的書法觀和宋人題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