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京劇是一種以演員為中心的舞臺藝術,是“角兒”的藝術。

京劇各個行當中的藝術流派的形成,和這種劃分行當的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這種以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行當的基礎上,產生了很多擅長某種行當的表演特點的傑出演員。他們又由於各自的天賦條件、師承來源,接受、理解和表現力,文化修養、技巧水平、社會經歷和藝術實踐的積累,對生活的感受和反應的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具有獨特表演特色和自己藝術風格的藝術流派。

在京劇的形成與成熟時期先後出現了兩組(各三位)傑出的老生行表演藝術家,領袖劇壇,彪炳菊圃,對京劇藝術的形成與發展起了突出的推動作用,時被人稱為京劇界的新老“三鼎甲”!亦稱京劇老生三傑。

一、老三鼎甲

老三鼎甲也稱前三鼎甲或老生前三傑。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傑出藝術家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指京劇形成初期活躍在舞臺上的三位傑出藝術家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程長庚是三慶徽班的班主,其演唱沉雄高亢,聲情交融,兼擅昆、黃而尤精於徽調,是合徽、漢、昆之美而為京劇奠基的的藝術大師余三勝原為漢調名角,進京後搭春臺徽班為其挑梁老生,以嗓音醇厚,唱腔旋律優美著稱,他冶徽、漢於一爐而獨具漢韻,給京劇的唱、念規範樹立了以“湖廣韻”為基礎的圭臬張二奎自幼居京,成名後為四喜徽班頭牌老生,其演唱洪亮堅實,氣足腔勁,在吐字發聲上於徽、漢基礎上吸收了不少秦腔(梆子腔)的技巧和北京的語調,為皮黃戲的京化做出了很大貢獻。

時人以他們三位不同的演唱藝術風格而分別呼之為

“徽派”(程長庚)、“漢派”(余三勝)、“京派”(亦稱“奎派”,指張二奎)。這也是京劇史上最早出現的三個流派。

二、程長庚:“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程長庚 劇照

程長庚(1811年 ----1880年),安徽省潛山人。程長庚幼時即入三慶班,1822年隨父北上京城,以《文昭關》、《戰長沙》而嶄露頭角,後任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他的演唱熔徽調、漢調、崑曲等之優長於一爐,以徽音為主,當時稱“徽派”。

他的表演善於體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現其氣質、神采,做功身段沉穩凝重。所演《文昭關》中的伍子胥、《戰長沙》中的關羽,都為時人稱道。他為人正直,戲德高尚,技藝清湛,備受同行的推崇,自道光至咸豐年間,任三慶班班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楊月樓、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等都受他的提攜,對於京劇的形成和早期發展貢獻很大。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臺班的余三勝並稱為“老生三鼎甲”,程為“三鼎甲”之首。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程長庚 畫像

程長庚演唱沉雄高亢,聲情交融,兼擅昆、黃而尤精於徽調,是合徽、漢、昆之美而為京劇奠基的藝術大師,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等。

程長庚其擅演劇目有《群英會》、《伏虎》、《戰樊城》、《魚腸劍》、《舉鼎觀畫》、《讓成都》、《鎮潭州》、《捉放曹》、《擊鼓罵曹》、《風雲會》、《戰太平》、《法門寺》、《長亭會》、《文昭關》、《狀元譜》、《慶唐虞》、《釵釧大審》、《八大錘》、《戰長沙》、《臨江會》、《華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關》等。除老生戲外,花臉、小生諸行角色,亦能串演。

京劇關羽的形象也始於程長庚。

三、余三勝:國粹"京劇"創始人之一

余三勝(1802年----1866年),湖北羅田人,清道光時為春臺班領銜主演,同治二年(1863年)入廣和成班。他的演唱以漢調為基礎,融合徽調、崑曲、梆子腔,吐字以湖北音為主,在當時被稱作“漢派”或“餘派”。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程長庚 畫像

餘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長,富於創新。在徽調漢劇合流形成京劇的過程中,首將漢調皮簧和徽調皮簧相結合,並吸收崑曲梆子的演唱特點,創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為一體,創制二簧反調。在唸白上,將漢調基本語音與京、徽語音相結合。善於以唱腔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並把青衣小腔溶於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獨特的風格,為後輩所仿效。《都門雜詠》有詩云:"時尚黃腔似喊雷,當年昆弋話無媒,而今倚重余三勝,年少爭傳張二奎"。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張明山塑造余三勝飾《黃鶴樓》中劉備泥塑一座,

被京劇界尊為"祖師爺"。

他的嗓音洪亮,運用自如,行腔圓潤流暢,婉轉纏綿,以擅唱“花腔”著稱。他演出的《戰樊城》、《定軍山》等劇目為後人所效仿傳唱。在從徽、漢合流,向京劇嬗變的過程中,很有貢獻,尤其在唱腔上的創造、革新,對譚鑫培影響很大。

其子餘紫雲,是"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

其孫餘叔巖為京劇"餘派"老生創始人。

四、張二奎

張二奎(1814年-----1864年),北京人。起先以票友身份在和春班客串,後正式加入和春班,曾為該班班主,後入四喜班為首席老生演員。他的唱功平穩寬亮,多用北京字音,吐字清晰,咬字堅實,自成一格。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張二奎 畫像

由於張二奎在京城戲劇界的威望聲譽,一度還曾超過餘、程,有“劇界狀元”之號,並在程長庚之前領袖劇壇,他被推選為半官半民的梨園界行會性組織精忠廟會首(精忠廟就是京城梨園行會組織,管理戲班的各種事務)。當時曾有顯官在堂會時要求餘、張、程合作,他們合演《取成都》,程飾劉璋、張飾劉備、餘飾馬超,“三巨頭”同臺,成為一段菊苑佳話。王公貴族宴請賓客,爭相請“雙奎戲班”去唱戲。

張二奎為京劇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張二奎之前,四大徽班之一的春臺班藝人余三勝,以獨具特色的“花腔”傾倒了京師戲迷,後來張二奎橫空出世,他以堂皇的氣勢、洪亮的聲腔,贏得了大量年輕觀眾,成為年輕戲迷的偶像。當時一首打油詩唱道:“時尚黃腔喊似雷,當年昆弋話無媒;而今特重余三勝,年少爭傳張二奎” 。

他開創的流派世稱“京派”或“奎派”。在京城備受推崇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出生在北京,主要還是因為他不僅身在京城,還深得京城文化的薰染,和余三勝的唱法不同,不愛用花腔,他的發音也與程長庚的徽音有異。

他的唱功演唱、唸白的聲腔字音上,吸收北京的語音特點,多用了北京字音,一改徽調、崑曲、漢調等晦澀的語音,迎合了北方觀眾的欣賞習慣,給人以暢快淋漓之感。吐字清晰,咬字堅實,自成一格。他的唱工淳樸有力,渾厚平穩,平穩寬亮,嗓音高亢激越,樸實無華,大開大合,大氣磅礴,行家評價是“嗓音宏亮,行腔不喜曲折,而字字堅實,顛撲不破”。這種直腔直調的唱法,較之程長庚更甚,更有精金旺火般的魅力。二奎的唱腔多用西皮調,板眼極遲緩,受到北京觀眾的激賞,特別是年輕觀眾的接受與歡迎,這當是“年少爭傳張二奎”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二奎還創造了重氣噴字的唱法,即對重點唱句的最後一二字,以足實的氣息噴出而又不動聲色,聽來乾淨利索,格外痛快淋漓,老生演唱講究用“噴口”便是來源於此。張還創造了一種“摧氣”的唱法,如《打金枝》中,唱到“把王催”,以氣催聲,但演來則是不動聲色。光緒丙子恩科進士吳燾,別署倦遊逸叟,著《梨園佳話》,別出心裁地以詩喻戲,對張二奎的唱腔作出過評論:張(二奎)如沈(佺期)、宋(之問)之應制各體,堂皇冠冕,風度端凝,復加錘鍊之功,則摩詰(王維)、嘉州(岑參)之《早朝大明宮》,一洗箏琶凡響矣”。

京劇形成和成熟時期的前、後三傑都是老生行演員,反映了早期京劇一變以前秦腔(魏長生,花旦)、徽調(高朗亭,旦)以旦為主的風格;順應時代的需要,開闢了嶄新的戲路子,形成了擅演帝王將相、國仇家恨的藝術特色。這一特色已成為京劇藝術的基本風格,至今猶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京劇的其他行當,特別是旦行也很快興盛起來,為京劇增添了新的色彩。

「天使譚」京劇開山立派是誰?老“三鼎甲”是哪些大神級人物?


京劇的初期在北京的舞臺上是以唱旦腳戲為主的。自從出現了老生“三鼎甲”以後,使得北京的京劇舞臺上改為以演老生戲為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