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美國”倒下了”,韓國和日本會不會反目成仇?

美國觀察室


一句話回答題主提問:韓國和日本會不會反目成仇,不在於美國是不是倒下,而是由韓日兩國本身的國家利益和麵臨的外部威脅所決定的,這一點既與美國有關,又與美國無關。

首先,因為大敵當前,韓國與日本的關係不可能全面惡化。

美國的存在的確從某種程度影響了韓國與日本的關係,即兩國關係可以不太好,但不可能全面惡化。這是因為兩個原因:

其一,美日韓“三角同盟”存在的需要:

作為美國在東北亞地區最重要的軍事戰略盟友,有美國在的一天,韓國與日本至少在美日韓三邊框架內還是會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團結。

其二,美日韓眼下仍需要面對共同的威脅

這是因為只要韓國北部鄰居的威脅仍存在,韓國與日本就需要共同面對這一威脅,而且以他們自身實力均無法單獨應對這一挑戰,需要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

因而,有美國和北部鄰居兩個外框框著,韓國與日本縱使有歷史問題,也基本不太可能形成全面對抗。

如果美國倒下了而韓國的北部鄰居還在,且同時對韓日形成了安全威脅 ,那韓國與日本更需要的是抱團取暖而不是反目成仇。

然而,即便有美國在,韓日關係本質上也好不了,或者說好不起來!

這是因為只要日韓之間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領土爭端未解決,韓日兩國的國民情感矛盾就會非常大。表面上,大家是盟友,那是因為大敵當前;一旦敵情解決,反目也是遲早的事兒。

舉兩個例子說明一下:

2017年7月,美日韓三國首腦在德國漢堡參加G20峰會後就朝鮮半島核問題進行會談,發表聯合聲明一通譴責,並誓言三國將聯手繼續對其施壓,重啟半島無核化會談。同年9月,美日韓三國再次舉行首腦會晤,焦點仍是朝鮮半島問題,給外界製造了緊密的“三角同盟”關係。然而,稍加註意就會發現,這期間,韓國總統文在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幾乎“零交流”,原因是韓日兩國圍繞《韓日慰安婦協議》鬧得不可開交,文在寅下令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審查韓日雙方協議簽署經過。

同樣還有一例:今年6月底,日本將在大阪主辦G20峰會,但是日本政府早早就放出風來:雖然韓國總統文在寅將訪日出席G20峰會,但安倍不打算與他舉行雙邊首腦會談。理由是因為:韓國“二戰”勞工及其遺屬向日本索賠問題等,安倍認為“從文在寅身上感覺不到改善趨於冷淡的日韓關係的意願,無法預計會有建設性對話”。

那麼,韓國與日本在什麼情況下會公開反目成仇?

讓韓日走向反目成仇的情境,需要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半島實現了統一,韓國的安全威脅解決,而且南北共同找日本算殖民的歷史總賬,到時候,哪怕美國不倒下,估計韓國和日本也是要反目的。

因而,總結一下,韓國和日本會不會反目成仇跟三個因素有關:

  • 其一、韓國與日本自身的國家利益;

  • 其二、韓國與日本自身的安全訴求;

  • 其三、韓國與日本面臨的外部安全挑戰或威脅;

這三者均與美國有千絲萬樓的關係,但美國卻又不是決定韓日關係走向的唯一或排他性原因。因而,如果美國倒下了,韓日兩國是否反目要看當時的需要。


陳一諾


如果美國倒下,退縮成地區大國,日本與韓國獲得完全獨立後,韓國會靠向中國,而日本也不得不靠向中國。當然前提是中國的實際力量已是超級大國了。但有一點,中國可能拴不住日本,而使日本擁有核武器。韓國絕不會與日本結盟,因為在日本心裡,韓國只是自己傭人,連朋友都算不上;韓國要倒向日本,可能連國家主權都保不住;所倒向中國是最安全的。而日本,北邊與俄羅斯關係,將是蛇與熊的自然相處,最好誰也別惹誰,當然那島也別談了。日本則會在中國的力量壓制下,乖乖的做亞洲二流強國。而朝鮮半島絕不會統一,中國也不會支持其統一,就這樣分而治,會少給中國找些麻煩,反正這哥倆要是沒中國同意,是不敢打架的,吵架嘛,隨他們了。如果有機會,中國會讓流球群島重新獲得獨立,讓日本只留它的本來四個群島主權。


威廉城堡


毫無疑問,如果美國“倒下了”或者說撒手不管,韓國和日本應該會因為“獨島”問題 發生武裝衝突。也能夠反目成仇。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和韓國彼此仇視,互相看不起,從1952年至1964年6次建交談判都失敗了,韓國和日本建交是在美國強行像拉夫一樣讓他們“建交”了。在美國的極力撮合形成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為軸心的“日韓命運共同體”。在1965年6月22日正式建交。日本佐藤榮作政府承諾向韓國賠償3億美元,貸款2億美元及賒銷貸款3億美元。(這比總額8億美金在1976年付清)。

可以說,日本和韓國是百年世仇,日本始終認為朝鮮是他的,而韓國面對給自己殖民統治近一百年的日本更是恨之入骨痛徹心脾。只是由於礙於美國老大的面子,以及冷戰需要,使得他們不得不“抱團取暖”由於冷戰的關係基本上掩蓋的二者的分歧。但自冷戰結束以後。由於美國控制力下降,日本與韓國實力的崛起,兩國的民族主義高漲,也使得雙方在歷史和領土問上無路可退,雙方民間更是劍拔弩張。假設一下,如果美國撒手撒手不管,或者倒下了,日本與韓國直接大規模動武不現實,但為了獨島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就軍事,經濟而言日本絕對壓蓋韓國,日本的軍事實力更是明顯地強於韓國。但如果真就獨島發生武裝衝突,日本很難勝利。畢竟獨島在韓國的實際控制之下,獨島的海上衝突是小型戰爭,不是兩國爆發全面的戰爭。如果是全面戰爭,就是兩國國力的比拼,韓國可定不是對手,日本可以佔據整個朝鮮半島,但獨島戰爭日本卻未必獲勝,日本缺乏的是軍隊的素質和兵源,日本大概沒有外援,但韓國卻應該有外援。韓國日本之間早就貌合神離,都恨不得“一刀宰了對方”韓國民間反日很大,但韓國精英與核心階層卻很“親日”和怕日本,與日本講和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就獨島而言韓國獲勝,而如果全面戰爭日本獲勝。就外交關係而言日本與韓國的關係是敵對大於友好。雙方都對對方常懷戒備之心。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美日韓這三國挺逗的,美國是老大,日韓是小弟,只是這兩個小弟老是互相仇視,互相不對眼,恨不得掐死對方,美國其實挺頭疼的。哪天美國不管他們了,他們是否會反目成仇,甚至互相對歐起來,那就難說了。

沒有美國壓著,日韓肯定反目成仇,他們的關係一直就沒有好過。韓國人憎恨日本人,痛恨日本曾經佔領朝鮮半島幾十年,奴役韓國人,屠殺韓國人,強徵韓國婦女為慰安婦,這些歷史恩怨,韓國人從來就沒有忘記過,對日本人是咬牙切齒的恨啊!而日本從來看不起韓國人,憑著日本實力比韓國強,老是欺負韓國,這就是日本人欺軟怕硬的性格,老大美國卑恭躬膝侍候著,轉過身來冷眼對韓國,甚至踩韓國幾腳。一旦美國倒下了,日本之間肯定有摩擦,至於是否開戰那就看情況了。



日韓戰爭的爆發點就是獨島問題了,獨島的歸屬問題,日韓都強調是自己的,現在是韓國自己實質控制著獨島,上面有韓國的士兵駐守著。日本是否動武搶回獨島,有那個可能的,日本的軍力相對韓國來說是強一些的,要真的為了獨島動武,日本還真不怕韓國。只是現在獨島被韓國佔據,日本發動戰爭,主動挑起戰爭似乎有點站不住大義呢,雖說日本偷襲慣了,只是現在不比以前嘛,主動打第一槍沒佔多少便宜呢!而韓國也不會主動挑起戰爭除非是日本先動手,反正獨島現在韓國控制著,沒必要也沒需求主動去打日本啊,明明佔著便宜還去打,就是傻瓜了。



當然韓國也是怕日本和朝鮮結合起來壓制韓國,日本老是想和朝鮮打好關係,總想朝鮮領導人訪問日本,朝鮮不傻,才不願當日本的擋箭牌呢!其實日本和朝鮮對待韓國問題上,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些共同利益訴求的。日本想和朝鮮打好關係,無非就是哪天日本對韓國動手,朝鮮在背後幫日本一把,背後捅韓國一刀,雙方左右夾擊韓國。當然朝鮮和韓國本來是一個民族,後來分家了,血緣上還是兄弟嘛,但是政治就是投機生意,朝鮮窮啊,在日本動手韓國時,樂意背後捅韓國一刀子,也想搶一把地主家的糧食啊!所以韓國最怕日本和朝鮮走近改善關係一起算計韓國,對韓國來說前面有日本這個老虎,後面有朝鮮這頭餓狼,中間是韓國這頭綿羊,搞不好老虎和餓狼合作把綿羊給吃掉了,這個可能是有的。



不管是歷史的牙齒印,還是現實的競爭需要,韓國和日本的關係都不會好的哪裡去,沒有美國老大存在,日韓的摩擦肯定會不斷,甚至爆發戰爭都有可能,當然朝鮮在其中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反正韓國的命運悲催就是啦,夾在大國之間求生存,還有一個窮兄弟在虎視眈眈,活的真夠鬱悶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恕我直言,南朝鮮之所以敢蹦躂就是因為有美帝的存在。

從歷史來看,整個朝鮮半島都屬於那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月光就爛漫的湊性。

等哪天美帝累了,玩不動了退出東亞群,南朝鮮敢對日本吱一聲算我輸




你看我好像一條狗


如果美國倒下是否會導致韓國和日本反目成仇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分析韓日關係的內涵邏輯。要說韓國和日本反目成仇,那麼現在韓國和日本是不是仇人呢?現階段的韓日關係是對立的嗎?恐怕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感覺疑惑:如果說韓日關係是對立的,可這兩國同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遏制自己的戰略對手的重要戰略工具;那麼韓日之間是盟友關係嗎?這麼說似乎也不正確,因為長期以來韓國和日本之間始終圍繞靖國神社問題、歷史教科書問題、慰安婦問題、二戰勞工問題、獨島問題等一系列問題而時常處於對立狀態,這不前不久日本還對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實行制裁。事實上韓日關係頗為複雜——不是簡單用盟友或對手這兩個詞彙就能解釋的,實際上韓國和日本之間是一種既合作又對立的複雜關係。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韓國經歷過一段被日本殖民的時期,因此兩國之間其實是有民族積怨的。二戰結束後襬脫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隨著民族意識的復甦同日本的矛盾日益尖銳,而除了兩國之間的歷史積怨外圍繞獨島的領土主權之爭也愈演愈烈:1952年1月18日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發表“關於毗連海域主權的總統聲明”,該聲明劃定了韓國領海的範圍,這其中也將獨島包括在韓國海域內。這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抗議。1953年5月日本趁朝鮮戰爭仍在酣戰之際曾派兵一度佔領了該島。得知這一消息的鬱陵島居民自發組成“獨島義勇守備隊”並在前韓國海軍士兵洪淳七的領導下於1953年7月12日登陸獨島,驅逐了島上的日軍守備隊。至此獨島處於韓國的實際控制之下——韓國將其歸為慶尚北道鬱陵郡鬱陵邑獨島裡1-37番地管轄。當然日本方面自然不甘心這樣的結果,於是不斷派兵前來爭奪獨島。為強化對獨島的控制,1956年李承晚政府派出海上警察守備隊接替“獨島義勇守備隊”這一民間組織駐守獨島,此時洪淳七已帶領“獨島義勇守備隊”獨自守衛獨島長達3年8個月之久。自1957年開始韓國在獨島修建永久性建築物,如今獨島東島上韓方設有1無人燈塔、2個瞭望哨所、3間房子以及各種天線和石碑等設施。1981年底韓國海軍人員還在島上修建了守島工事。自1954年以來不甘心的日本每年都向韓國政府遞交外交抗議文件,共計50多次,指出獨島是日本領土,韓國必須立即撤出該島。而韓國方面則始終堅持獨島為韓國領土。如今韓國在獨島常年派駐34名武裝警察,同時配置了驅逐艦、快艇、直升機,並已開始在獨島興建永久性的碼頭。而日本從來也沒有放棄過對該主權的聲明。

長期以來韓國與日本圍繞歷史問題和獨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一直糾結不斷:從1952年至1964年韓日之間6次建交談判都失敗了。然而這時美國出面了——由於韓國和日本都是受到美國高度控制的國家,因此兩國在外交政策上在相當程度上是需要看美國的臉色的,最終韓國和日本建交在美國強行像拉夫一樣的壓力下“建交”了。當然建交併不等同於盟友關係——我國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建立有外交關係,但我國奉行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我們在分析韓日關係時需要注意一點:所謂的美日韓大同盟其實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情況是美國同時與韓、日保持盟友關係,但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是兩組獨立的同盟關係,至於日韓之間本身是不存在正式條約義務所約定的盟友關係。美、日、韓三國之間實際上形成了基於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的三角同盟關係,而日韓之間本身是不存在獨立的盟友關係的。這麼說也許有點複雜,那麼大家不妨把這理解為是三角戀的關係:韓國和日本作為三角戀中同時熱戀著第三方的兩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也就是說兩者都需要向美國顯示自己的實力以證明自己比對方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更值得倚重的盟友。美國出於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自然不希望看到作為自己亞太盟友體系中兩個重要成員的日本和韓國大打出手,但其實美國也並不希望看到日韓之間出現親密無間的現象。這其實和古代帝王的馭人之術是一個道理:大臣們公然對立弄得朝廷雞飛狗跳自然不是皇帝樂意見到的,可臣子們過於親密以致於暗中結黨也不是皇帝所願看到的。美國對日、韓態度正是如此:既不能讓日、韓處於全面對峙狀態,也不能讓其團結猶如一體,只有日韓之間保持適度的矛盾才更需要美國居中調停,從而使美國的利益最大化。

以上是對韓日關係在政治層面的分析:韓國和日本之間存在歷史問題和獨島主權歸屬問題,實際上兩國是存在對立情緒的,然而由於美國的介入使韓日之間不得不保持一種面和心不合的狀態——兩國之間既存在對立情緒,但又都礙於美國的面子而至少必須維持一定的表面上的合作關係。不過也正由於美國的介入使韓日之間又多了一重競爭關係——兩國都試圖扮演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這一角色。現在我們假設如果有朝一日失去美國這一制衡因素,那麼應該說韓日之間圍繞歷史問題和獨島問題的衝突極有可能擴大。那麼這種衝突可能擴大到什麼地步呢?如果我們從經濟和社會層面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韓日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除了美國因素的介入外其實還自有其內在邏輯,而這恰恰是影響韓日關係走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朝一日美國的制衡因素消失了,那麼這些內在邏輯因素就可能對韓日關係的走向具備決定性影響。事實上即使不考慮美國因素,韓日關係同樣是複雜的:日本殖民時期對朝鮮半島期間推行奴化教育,使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遭到摧殘。事實上在當年的侵華日軍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朝鮮半島,甚至當日本軍國主義已陷入窮途末路之時純粹作為犧牲品的神風特攻隊中也有相當數量的朝鮮人。當1945年日本投降時據美國軍隊記者的回憶記錄稱:在1945年的韓國街上痛哭和自殺是隨處可見,因為這些人已將自己視為日本人了。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國前總統朴正熙——他曾以“高木正雄”之名被授予日本陸軍少尉軍銜,直到戰爭即將結束的1945年1月他還因“清剿”抗日武裝力量而晉升中尉。有人會覺得這都是過去的歷史了,可事實上日本對韓國影響至今並沒完全根除:面積比我國浙江省還略小的韓國受制於資源稟賦、勞動力、國內市場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因此對美日市場高度依賴。1965年6月22日在經歷長達14年的談判過程後韓國與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兩國關係開始解凍。韓國的漢江奇蹟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依靠財閥締造的經濟奇蹟,而作為韓國財閥典型代表的三星、樂天等等恰恰具有親日背景。事實上迄今為止在韓國的政界、商界仍活躍著大量具有親日背景的人員。日本一制裁就使三星高度依賴日本原材料市場的事實暴露無遺。事實上日本才是二戰後亞洲經濟發展的領頭雁,韓國經濟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有賴於日本市場。儘管現在韓國民間反日情緒濃厚,但實際上韓國政界、商界的高層人物很多是有親日背景的。如果有朝一日美國的制衡因素消失了,這就將成為影響韓日關係走向的要素。

從韓、日兩國的國民性來看:兩國都有一種追隨強者的特點。歷史上韓國幾乎始終是作為依附者的角色存在的:在古代是中國的藩屬國,在近代是日本的殖民地,等日本人退出後又受到美國的高度控制。縱觀韓國曆史不難發現:這是一個有著依附強者傳統的國家。儘管韓國人總是表現出桀驁不馴的自負姿態,以致於招致不少反感,然而說到底韓國的這種自負情結其實不過是為掩蓋內心的自卑情結而已。相比之下日本同樣是一個有追隨強者傳統的國家:當古代中國強大時日本就不斷遣使學習中國唐朝的律令制度,而當近代西方列強崛起之後日本就轉而開始所謂的“脫亞入歐”進程,儘管被美國以原子彈狠狠打擊卻在戰後始終依附於美國的外交政策。在失去美國這一制衡因素後韓國和日本這種追隨強者的國策也很難說會有什麼本質性的改變。那麼如果失去美國的制衡韓日關係究竟會呈現怎樣的走向呢?如果美國倒下後日韓之間有一方的國力明顯對另一方構成壓制,那麼弱勢的一方就會依附於強勢的一方;可如果雙方實力旗鼓相當,那麼雙方反目成仇的概念就會大大增加。當然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美國倒下並不見得就不會有新的域外大國崛起,那麼屆時韓國和日本將可能依附於這個新興大國正如現在兩國依附於美國一樣,屆時韓國和日本將會在依附於這個新靠山的前提下維持目前的“鬥而不破”的狀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一定會,韓國和日本之間算是世仇了,“祖國統一、吃泡菜、發明宇宙,仇恨日本”,這四件事,是比較端正的韓國人必須具備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例如此次G20峰會剛一結束,日本就對韓國“拔刀相向”了。當地時間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佈,日本將限制對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材料。對此,有媒體分析稱,在G20峰會剛剛結束的前提下,日本此舉恐怕會後被外界認為在開“自由貿易”倒車。

日本之所以會在這敏感時刻,加強對生產智能手機、電視機所需的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限制,按照日經中文網的分析就是:日本此舉就是針對韓國最高法院強徵勞工案判決的報復措施,但結果在給韓國手機生產商帶來潛在的衝擊的同時,也有可能對日本的一些製造商帶來巨大的副作用。說白了日本此次對韓國的出口限制,就是一把傷人害己的雙刃劍。

日韓兩國在慰安婦和強徵勞工等問題上的爭端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都沒見日本為了爭執對韓國捅這麼重的刀。即便是此前的日本軍機遭韓國軍艦雷達照射事件,也沒見得日本會做出這種損人害己的蠢事來啊。很顯然,在特朗普剛一結束G20峰會之後就直奔韓國之際,日本突然拔出這把傷人害己的雙刃劍,絕非是一種偶然的巧合,而是在不滿特朗普在美韓兩個盟友之間的厚此薄彼的行為。

眾所周知,特朗普此次抵達日本大阪,參加G20峰會只是其行程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想對安倍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日本在開放美國農產品市場、以及美日自貿協定談判等問題上對美國做出妥協。因此,特朗普從上飛機啟程前往日本開始,就一直通過推特沒完沒了的嘮叨美日軍事同盟對美國的“不公平”,直說的安倍政府上下一片都膽戰心驚的,害怕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朗普會一時心血來潮毀掉美日同盟關係。

一路上抱怨個沒完的特朗普剛一抵達日本,人還沒下飛機就公開要求安倍必須就貿易問題與美國進行磋商。很顯然,特朗普的主要目的並非向破壞美日同盟關係。而是在拿安倍的短板做文章,讓在安保問題上對美國產生嚴重依賴性日本,為了確保美日同盟關係的穩固,最終只能在連兩國貿易、以及開放農產品等問題上向美國做出妥協。

然而,從在G20峰會期間,美日兩國會面的情景來看,特朗普在面對安倍的時候一直都板著臉,甚至對安倍伸出的手都裝作沒看見,那指定是安倍沒有答應儘快在兩國所存在的貿易問題舉行磋商,讓特朗普感到不高興了。

因此,特朗普在參加完G20峰會之後就直接跑韓國去了,一再強調美韓同盟關係的重要性,並通過在板門店轉一圈,向外界展示美國對半島局勢的“高度關注”,從而以另外的一種方式貶低美日同盟相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其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刺激安倍,讓東京因為感到心裡不平衡而對韓國出手報復,從而加劇這兩個亞太盟友之間的矛盾。

畢竟,相對於美國而言,只要不發生戰爭,日韓這兩個小夥伴的關係鬧得越僵越好,因為日韓兩國的關係越緊張,就越發對美國產生更大的依賴,這樣一來,特朗普以後想要要挾日韓兩國點什麼,就容易多了。


科羅廖夫


美國即使沒倒下,日本和韓國的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是一個國際關係的基本常識。

木叔說三方面內容:

第一,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是分開的,並不是美日韓同盟。

我們都知道美國在亞太地區有重要的聯盟體系——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這兩個同盟體系分別是美國為主導的。

但不是說美國和這兩個國家分別是同盟,日韓這兩個國家也是同盟了。

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也就是說,美日韓軍事同盟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三國不建立同盟,而非要美國分別和這兩個國家有軍事盟約?

主要就是韓國人對和日本人的軍事聯盟很反感,因為歷史上日本殖民韓國50年,這會讓韓國人想到那段日本佔領的歷史。

第二,日本和韓國目前關係就是幾十年的最差,而雙方和美國關係還是數十年來最好。

題目說美國倒下,日韓關係可能出問題。其實美國過去幾十年一直髮展的時候,日本韓國關係也不怎麼樣。

比如最近,安倍和美國關係可以說是最好的時期之一,文在寅和美國的關係也算比較好,而且還談妥了駐韓美軍的軍費,這在美國全球軍事同盟體系裡是第一份,很給特朗普面子。

但日韓關係卻是數十年來最差。

雙方目前有領土爭端、慰安婦問題、二戰勞工問題、日本侵略韓國的相關問題、海上相遇的危險對峙問題等。而且這些問題在過去2個月內集中爆發,讓文在寅和安倍疲於應對。

兩國民眾也互相瞧不起,導致民調對彼此的看法降到了30多年來的最低點。

第三,日本和韓國關係持續波動是個長期趨勢。

日本和韓國關係不好,主要還在於歷史問題。

雖然兩國在外交和政府層面解決了日本侵略韓國的問題,但是在民間層面很多問題還在激化和演進。

比如慰安婦問題本質上也是民間問題,二戰勞工問題也是民間問題。這都是韓國個人、團體或者企業來起訴日本政府和企業。

日本政府由於聲稱和韓國政府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對韓國民間的訴求基本不予理會,這就很容易形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

這會長期制約韓國政府對日本的態度。

美國也知道這個問題的敏感和複雜,所以我們幾乎看不到美國在日韓歷史問題上選邊站,美國人很聰明,沒必要捲入是非紛爭,能維持和雙方的友好關係就行。

當然日韓有矛盾不等於斷絕往來,該往來該交流還是要有的,特別是經貿層面。

所以雙方基本能維持一種鬥而不破的關係,畢竟還是有共同對手的嘛!


木春山談天下


當然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韓國與日本因為“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劍拔弩張,日本不僅在教科書中將“竹島”表述為日本領土,甚至設立了“竹島日”刺激韓國;而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則在2012年8月10日登上獨島宣誓主權,雙方因為這一面積僅有0.186平方公里的小島幾乎擦槍走火。再加上歷史上日本曾多次侵略韓國甚至殖民韓國幾十年的舊恨,韓日兩國用“世仇”來形容並不過分。

而二戰以來在美國的“調停”下,韓日兩國同在美國的屋簷下,保持了相對和平的關係。理論上說,如果沒有美國爸爸的“調和”,韓日兩國會立刻反目成仇,甚至兵戎相見。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為何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韓日地位很尷尬

表面上看一旦美國“倒下”,韓日兩國必然第一時間因獨島(竹島)擦槍走火,但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

一個小島的爭議領土真的能讓兩國水火不容嗎?

答案是否定的,今天即便美國也和加拿大有爭議領土,但加拿大仍然是美國的好跟班好夥伴。這說明所謂的獨島(竹島)問題,根本就不是韓日兩國關係緊張的根源所在。

韓日兩國矛盾的根源,恰恰是他們共同的靠山美國。

作為美國戰後在亞洲的勢力範圍,無論韓國還是日本都是名副其實的半殖民地國家,美國在兩國都保留有駐軍,韓國更是連戰時指揮權都沒有。

對於美國而言,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日韓走近,兩國的“聯合”或許對美國而言無關痛癢,但一旦加上東方大國這個龐然大物,就不是美國能夠控制的了。所以美國亟需挑起矛盾,於是韓日之間出現了獨島(竹島)的領土爭端,慰安婦問題成為韓日反目的歷史遺留問題。

不僅如此,中日之間的釣魚島爭端,中韓之間的蘇岩礁爭端,直接導致籌備多年的中日韓自貿區擱淺,再加上薩德問題的加碼,中日韓三國逐漸水火不容。

沒有選擇的資格和權利,是半殖民地國家最大的悲哀,而今天的韓日就是如此。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美國勢力的影響,兩國的關係首先不會如此緊張。無論是獨島(竹島)的領土爭端,還是慰安婦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和平與發展”這個大方向面前,都是可以談判解決的。

2、風起雲湧東北亞

美國的“倒下”,會讓韓日兩國擺脫半殖民地國家的地位嗎?很明顯不能,因為美國勢力的退出會在東北亞甚至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掀起驚濤駭浪,進而引發西太平洋地區勢力的劇烈洗牌。

沒有了美國的勢力,朝鮮作為我國緩衝的戰略地位不復存在,但這個貧窮的擁核國家出於生存需要,仍然難以改變和我國“攜手並肩”的局面。

沒有了美國的共同威脅,中俄雙方的矛盾會逐漸凸顯,在雙方關係逐漸緊張的情況下,俄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重拾蘇聯時期拉攏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牽制我們的戰略。

而此時的韓國,因為兄弟朝鮮的嚴重威脅,只能選擇投靠遙遠的俄國。

日本作為我們的世仇,雖然沒有再度侵華的能力,但日本覬覦東亞大陸的野心不會改變,因此出於安全需要,日本也需要向俄國投懷送抱。

因為我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註定了在國際社會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俄國雖然在美國的圍追堵截下形單影隻,但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的意識形態認同感,必然能使俄國在美國勢力退出東亞後收穫更多的小夥伴。

所以,出於自保的需要,韓日兩國不僅無力擺脫半殖民地國家的尷尬地位,更不會改變共用靠山的現實。

而在新靠山俄國的操控下,韓日雙方仍舊會以新的矛盾點“鬥而不破”。

所以,尷尬的國家地位註定了韓日兩國作為難兄難弟,只能被動接受他國“安排”和“表演”的命運。即便兩國有真正的仇恨,也難敵幕後大手的強力操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如果美國"倒下了",韓國和日本會不會反目成仇?答案是肯定的,韓日反目成仇是必然趨勢。如果把美國比喻為韓日兩國的“家長",那麼韓國、日本就是美國的兩個不和睦的“孩子",韓日兩國要不是美國在中間抗衡,韓日無論是領土(獨島)問題相爭,還是慰安婦賠償問題,早就爭鬥得你死我活,沒完沒了。美國到底在韓國、日本兩國之間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

日本二戰淪為戰敗國後,需要美國保護,於是日本國內駐紮美軍,這讓美國成為日本的保護神。韓國同樣如此,韓國脫離朝鮮統治獨立建國是美國的幫助,獨立後的韓國隨時擔心朝鮮收復統一,於是要求美國駐軍保護。美國儼然成為朝日兩國的乾爹,兩國的領土(韓國稱竹島,日本稱獨島)和二戰時期的慰安婦問題始終兩國人民矛盾,這種矛盾猶如導火索,隨時容易被點燃,但是美國充當韓日兩國的盟友,不願看到兩國相爭,韓日爭鬥對美國沒有任何利益,況且韓日兩國對美國的經貿往來和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於是前些年例行美日韓三國聯合軍演,其目的就是拉近三國的關係。

韓日的領土相爭,不管日本,還是韓國隨時都有佔為己有之心,要不是美國從中作梗,不知兩國已發生多少次領土爭端,你看日本的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群島)都想從俄羅斯手中收回,奈何俄羅斯普京強硬,讓安倍每年前往俄羅斯討要都前功盡棄,如果沒有美國,安倍晉三面對軍力較弱的韓國,強佔獨島易如反掌。

韓日二戰時期的慰安婦問題,日本始終沒有給韓國一個說法,曾經談判的慰安婦賠償問題,日本始終不理不睬,而韓國始終將日本視為老賴,韓國人本身就喜歡斤斤計較、小肚雞腸,韓國人認為慰安婦是韓國的恥辱,這種恥辱又因美國是日本的盟友而又無法強硬要求日本解決,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韓國夾在美國之間十分窩火。

如果真的“倒下了",或者韓日兩國與美國不再有任何瓜葛,韓日的關係不比曾經的韓朝關係好到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