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多途徑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素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要保教並重,保育員也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主要引領者,擔負著保育和教育的雙重任務。可見,保育員在幼兒園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保育員的專業水平關乎幼兒的健康成長。可目前大多數幼兒園依然存在重教輕保的現象,上級有關部門在考量一所幼兒園辦園質量的時候也往往只關注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忽視保育員隊伍的專業素質。基於這樣的認識背景,絕大多數幼兒園中的保育員缺乏保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素質不高,並且流動性大。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貫徹落實及《省等級幼兒園評定標準》的普及,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廣度、難度在逐漸增大,保育工作的科學化和教育化趨向更加明顯,因此提升現有保育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已經迫在眉睫。近幾年,我園在提升保育員專業素質上作了一些嘗試。

多途徑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素質


一、樹立保教平等的全員意識

馬斯洛認為,一個人總是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獲得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若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他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工作充滿熱情。保育員同樣有被尊重的需求。因此,我們認為要激發保育員的工作熱情,要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素質,就要從尊重做起,將保育工作與教育工作平等對待,讓保育員與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一)稱謂無差別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對保育員都以阿姨相稱,在幼兒園的管理中也將保育員納入後勤部門。阿姨和教師看似只是稱謂不同,其實體現了我們對保育員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輕視。我們認為,幼兒園對保育員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它將是保育員隊伍建設的邏輯起點,也是高質量保育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保育員也是重要的教育者之一,儘管他們與教師的分工不同,但同樣擔負著培養幼兒的任務,因此"老師"的稱謂對他們來說也是當之無愧。當保育員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時,他們自然會從專業的高度認識自己的工作,不會把自己的工作侷限於清潔衛生、照顧幼兒生活起居等範圍。在我園,孩子們管班裡所有的保教人員都叫"老師",保育員在與幼兒、家長的互動中,始終自信篤定、應答自如。

保教並重從稱呼開始,體現了保育員和教師的同等地位,在精神層面滿足了保育員對職業認可的需求,讓他們收穫了專業尊重與幸福,職業熱情便由內而生。

(二)福利待遇無差別

滿足保育員被尊重的需求、促進保教平等的策略很多,而獎金福利等待遇的平等則是最實際、最直接的,也是保育員衡量自身價值的一大標尺。可當下很多幼兒園的保育員絕大部分是社會臨時招聘人員,他們與幼兒園正式在編員工、合同制員工在工資福利待遇上還有一定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育員的職業自信,所以保育員的流動性最大。而在我園,除了國家規定的基本薪酬以外,幼兒園可以自主支配的獎金、福利部分,不管是哪個崗位,無論是在編還是非在編,所有人員都同等享受,如幼兒園組織工會活動,只要是幼兒園的一員,都一起參與,同等享受物質與精神獎勵。又如,幼兒園每學期會評選星級班集體,被評上的班級無論是教師還是保育員享受同等星級獎金。這些待遇和獎勵雖然體現在現金上並不多,但是對他們價值的極大認同,他們的職業幸福感在認同中得到昇華。正因為如此,在我園有不少以園為家、幾十年如一日地服務於幼兒園的保育員。漫長的職業生涯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保育經驗,但時間和經驗沒有消退他們的工作激情,反而讓他們更加執著地堅守在保育崗位上,迎來送往一屆又一屆的孩子。

(三)搭建參教平臺

稱謂與福利,只是外部隸屬因素,而真正能讓保育員從內心體驗到職業幸福的則是讓他們真切感受自身的工作魅力與價值。因此,我園會引導保育員參與部分教育教學活動。我們認為,只要保育員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質,是完全可以參與部分教育教學工作的。在我園,幼兒在園一目活動的不少環節都有保育員參教的身影,比如集體教學活動的協助工作、生活環節中的教育工作、自由活動中的觀察和引導工作等。如,我園每當中午就寢時分,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是保育員的規定動作。

在我園,班級裡的保育員與教師是一個合作小團隊,他們往往分工不分家,互幫互學共同完成班級工作。如,每當班裡進行環境創設時,保育員就會主動投入其中,裁剪、縫紉、繡花等樣樣拿手。諸如這樣的合作與參與還有很多,這讓保育員體會到"我也行",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職業自信。

很多人認為,教研就是教師的事情,與保育員無關。其實,保育員也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陪伴者、引領者,他們的工作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也蘊含很多教育契機。因此我們認為,保育員也需要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策略。在我園,除了單獨組織保育員開展保育方面的研修外,更多地會讓保育員像教師一樣參加相關專業研修。對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小班幼兒獨立穿衣攻略等內容,我們會組織保育團隊獨立開展教研;而對保育員與教師的協作策略探究、遊戲組織技能培養等內容,我們就會讓保育員與教師共同參加教研。

正是由於我們採取了上述一系列策略,使我園的保育員樹立了一定的職業情懷和專業精神,他們始終把教育孩子當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形成了較強的主人翁精神。有時候班級其他教師因為一些突發事件或應急事件臨時離開活動室,保育員就會自告奮勇地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儼然是一名專業的幼兒園教師。比如剛畢業的李老師在管理班級、與孩子互動方面的經驗較少。李老師獨立帶班的日子裡,孩子們根本不聽她的指令,活動秩序混亂。李老師感到無奈、不安,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去該幹什麼。而每當這時,保育員林老師就會出手幫助李老師維持孩子的活動秩序,還很自然地指導李老師:"李老師,這個時候你可以用鈴聲來告訴孩子回到位子上了。""李老師,孩子自由活動時,你應該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千萬不能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範圍,安全很重要!"每每此時,李老師既感激又尷尬,覺得自己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教師還不如一個保育員。園長了解到李老師的心思後,找到李老師,對她說:"我們幼兒園的保育員不是保潔員,對於像你這樣沒有帶班經驗的新手教師,經驗豐富的林老師可以做你的師傅。所以你不要有顧慮,要誠懇地傾聽林老師的建議,多向林老師討教,一定會有進步。"這件事後,李老師更加誠懇地傾聽林老師的建議,分析自己的實踐。兩個月後,她的班級管理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多途徑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素質


二、開展專業知識培訓

《保育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指出保育員應當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專門的知識等。為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知識,我園針對保育員開展了一系列專業知識培訓,以促使他們樹立保育新理念,夯實保育知識,優化保育行為。

(一)師德師風培訓

每學年,我們會定期或不定期地針對保育員進行師德師風培訓。如,邀請幼兒園法律顧問來園作《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知識的講座;組織保育員閱讀《窗邊的小豆豆》等書籍;組織"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等師德演講活動,開展保育工作情境演練;請園內優秀保育員介紹先進事蹟等。每次有新的保育員加入時,我們還會帶領他們進行莊嚴的師德宣誓和師德承諾等,在多途徑學習、培訓中進一步強化保育員的職業道德規範。同時,我們也會通過剖析日常的工作案例,讓保育員捋清日常工作中的行為標準。

如,我園有一個保育員非常喜歡孩子,也很願意與孩子互動,平時總是喜歡拍拍孩子小屁股,以為這是親暱的行為。可就是這個小動作,招來了家長的質疑。園長知道後,就組織全體保育員就此事展開討論:你認可這種愛的行為嗎?為什麼?我們該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呢?現場討論很激烈:有的保育員認為家長小題大做,拍屁股是成人喜歡孩子的表現,平時在家裡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有的認為這樣的行為不妥當,因為那畢竟不是自家的孩子,會引起家長的誤解,有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有的說愛孩子有多種方式,認真細緻地工作也是愛孩子的表現,還可以用牽手、擁抱、微笑、豎大拇指等方式來表達……最後大家一致表示要像對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樣發自內心地關愛幼兒,同時要注意愛的表達方式方法,儘量不要用"拍""敲"等動作。

(二)提升保育教育理念

作為新時期的保育員也必須有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健康觀等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園也非常重視對保育員教育理念培訓。

內化辦園理念。我們會多渠道、多形式地組織保教人員學習、重溫辦園理念,並踐行於日常保教工作中。如,在每學年初的教職工大會上會輪流請部分員工介紹自己對辦園理念的理解和作為,不定期組織保教人員撰寫推進辦園理念實施的心得體會,有計劃地組織保育教育工作如何落實辦園理念的觀摩研討活動等。

更新保教理念。為夯實保育員的保教理念基礎,不斷更新他們的兒童觀、教育觀、健康觀,我們會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組織保育員學習新的理論和相關規章、標準等。比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省等級幼兒園評定標準》的頒佈,對保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我們採用集中與分散學習、問題解答與知識測查、讀書沙龍等方法組織保育員進行系統學習。為了使理念落到實處,我們還組織教研團隊進行半日保育工作的調研,重點觀察保育員的養育行為是否科學。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每當孩子們在遊戲、學習中出現困難,保育員就會對孩子的活動指手劃腳或包辦代替。這說明保育員的教育觀、兒童觀出現了偏差。由此教研團隊對保育員開展了案例式培訓,再次組織他們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省等級幼兒園評定標準》等,並邀請專家來園觀摩班級半日保教活動,然後進行案例剖析,分析保育員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讓保育員進一步明白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助教。

另外,幼兒園裡的教師大都是大專院校培養的專業人員,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們也會讓保育員與教師結對,通過日常的傳幫帶提升保育員的理論修養。

(三)夯實保育知識

保育員除了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還必須掌握相關的保育專業知識,因此,我園會對他們進行專項保育知識的培訓。

一日衛生、護理常識培訓。幼兒園每年會請專職保健醫生通過開設講座、分享護理小貼士等方式對保育員進行護理常識的培訓,如戶外活動、進餐、盥洗、如廁等護理常識,促進保育員全面掌握護理知識。

傷害事故應急處理培訓。幼兒園會請專業人員組織保育員學習偶發性傷害事故的緊急處理常識,如燙傷、止血、清洗、暈厥急救等,這樣有助於保育員在實踐中正確應對,科學處理。

應景陛知識培訓。幼兒園會根據季節變化、幼兒活動、幼兒園工作實際的需求開展相應的保育知識培訓。比如每年根據季節變化、傳染病發生情況組織保育員開展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學習,瞭解相關病症、傳染途徑和防治方法等。

(四)提高學歷層次

幼兒園裡的保育員學歷普遍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工作。因此,我們會想方設法鼓勵大家參與高一層次的學歷進修。為了提高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幼兒園給取得相應學歷文憑的保育員報銷學費,減輕經濟負擔。在啟動學歷進修項目的過程中,我們會根據保育員的工作實踐與學歷基礎,與培訓學校充分溝通,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多開設與保育工作相關的課程,如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等,讓保育員邊進修學歷邊提升保育專業素養。

三、進行符合職業標準的技能培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2009年制定了《保育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這意味著保育員是一個專門的職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

(一)保育技能培訓

保育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哪怕是最簡單的清潔地面,新手與經驗型保育員的工作結果會截然不同:一個地面光亮潔淨,一個地面黏糊暗淡。所謂行行出狀元、熟能生巧,任何高質量的工作成果都出自於人的智慧和嫻熟技能。因此,我們會針對保育員的工作特點,經常開展保育技能演練。

如,在一場消毒水配比實訓現場中,每個保育員前面都放著一瓶消毒水、一桶水、量杯、勺子等。在保健醫生說完要求後,所有的保育員馬上進行消毒水配比操作,最後組織者對照操作流程檢測配比結果並實施評價。針對個別保育員操作不夠規範、熟練的情況,幼兒園保教部會繼續開展針對性的實訓,直到他們能規範、熟練地操作為止。

幼兒園會經常開展諸如此類的活動,比如,在學期初邀請人民醫院搶救中心護士來園對保育員作緊急施救演練,在學期中邀請消防官兵對全體師生進行消防安全演練,在日常工作中要求保健醫生有計劃地組織保育員開展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演練,每月由業務園長組織保教人員開展半日活動協作演練等,多元的實訓演練使保育員的技能日趨熟練與規範,保障了孩子在幼兒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下面是保育員生活管理中的一個實例。

午睡時間,保育員鍾老師緊急撥打保健醫生的電話,並隨即抱起一個孩子往醫務室跑。只見那個孩子臉色蒼白,已經處於昏厥狀態。保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後,立馬撥打120,將孩子送入醫院急診室。經過救治,孩子康復了,當時被確診為高熱驚厥。幸虧及時送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原來保育員鍾老師在巡視時發現這個孩子雖然睡得很沉,但臉色蒼白,於是馬上用手探測孩子的體溫,隨即用體溫計測量,發現孩子已經發燒到39度多,於是就有了前述的一幕。

(二)助教技能培訓

在日常教學、教研中培訓。音體室正在組織遊戲指導觀摩活動,一名四十多歲的教師在組織孩子們開展"木頭人"的遊戲。教師引導自如,孩子們玩得開心、投人。在他們後面坐著三十幾個保育員,正在認真地觀摩和記錄。當然要提升保育員的助教技能不是一時一事能達到的,所以我們會更多地發揮班級教師的指導和帶教作用,讓保育員在日復一日的配班助教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習得助教技能。另外,我們還制定了詳盡的保育員一日工作細則和助教工作細則,要求保育員根據細則要求反覆實踐、不斷反思,對自己的助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日趨完善。

在案例探究中學習。對於那些對大多數保育員來說都有困難的助教工作,我們經常會通過案例探究的形式給予幫助和支持。如戶外體育活動中,很多保育員感到不知如何配合教師開展活動。由此我們決定以"戶外體育活動中的保教配合"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的案例探究活動,以探索在戶外活動中保教配合的方式方法,切實提高活動實效。我們先請一位保教人員展示活動,其他教師和保育員做好詳細的記錄,隨後大家分析研討:活動前、中、後,教師、保育員都做了些什麼?他們是怎樣配合的?幼兒的反應如何?保教人員的行為哪些是適宜的、哪些還需改進?怎樣改進?經過多次實踐與研討,最終制訂了一套戶外體育活動中保教配合的細則(見上表)。

專項技能操練。是指對保育員日常助教工作中涉及的相關技能進行專門的練習。一般來說包括講故事、手工製作、遊戲組織、生活引導等技能。如,我們會通過教師幫扶、多媒體手段、講故事比賽等策略,幫助保育員提高講故事的水平和能力。

多途徑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素質


四、實施評價激勵的保障機制

(一)實施適宜的評價機制

幼兒園根據保育工作實際制定了保育評估的內容與標準,做到內容細化、標準量化,根據保育員的一日工作流程,對班級清潔消毒及衛生保健、一日生活保育規範操作、配班參教情況、自身保育素養、幼兒安全工作等方面進行全面細緻的評估。為保證評價的科學性,我們採用他評和自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策略,促進保育員時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實踐,不斷調整與優化自己的保育行為。

(二)實施多元的激勵機制

在量化考核的基礎上,幼兒園設立了多個集體獎項,以激勵保育員隊伍的良性發展。比如設立衛生、安全、星級班集體、年度最佳合作團隊、年度最佳工作彙報展等團體獎項,激發班級保教團隊、保育員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我們還設立優秀保育員、最佳保育組長、最佳組合、安全衛士、助教達人、衛生標兵等個人獎項,讓有業績的保育員獲得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搭建別樣的展示平臺

幼兒園為保育員搭建別樣的展示平臺,也是激勵他們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一是每年一次的工作成果彙報展示。保育員團隊會與其他教師團隊一樣自編自演,展現保育團隊獨特的工作內容和成果,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是為班級保教團隊搭建的一日工作展示平臺,歡迎園內外的同行來觀摩班級保教行為,通過這種"壓擔子"的激勵策略,讓保育員收穫自信,也收穫專業成長的動力。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