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金農(1687-1763),字吉金,號稽留山民,祖籍位於今天的浙江杭州,沒有什麼特殊的出身於身份,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然而就是這位平凡的老百姓,卻成為清代著名的揚州八怪之首,在揚州畫派中佔有重要地位。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揚州八怪通常指的是:金農、鄭板橋、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八個人的共同特點是出身貧寒,清高狂放。他們唯有通過書畫來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因此,他們的書畫作品,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極具個性特點,不媚俗,不落俗套。但用當時的求穩隨大流的審美價值來衡量,他們的言行和作品無疑是比較另類的,所以被人們冠以“八怪”。是揚州書畫界的奇葩之花,是當時揚州的文化的突出代表。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雖有共同點,但八怪也是各有各的怪:鄭板橋怪在傳奇,黃慎怪在悟性,李鱓怪在命,李方膺怪在倔,汪士慎怪在人,羅聘怪在使命,高翔怪在淡泊,而居於八怪之首的金農則怪於才。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金農出生在一戶小康之家,家中有田有房屋,只不過後來莫名其妙地就家道中落了,而原本完整的一家人也已經變得四分五散。於是在35歲那年,金農第一次離開了揚州,帶著自己寫的詩集去拜師,卻沒成想,由於他的才情,很快被當時的一位大詩人收留,成為入室弟子。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才情是塊敲門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能夠寫詩,只是金農的入門絕活,他的才情還體現在書法和繪畫上。在書法方面,他將隸書與楷書的技法相結合,獨創了一種名為“漆書”的字體。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這種字體一改以往人們對於書法的認知,筆劃方正,稜角分明,橫粗豎細,墨色如漆。因為金農學識淵博,書法功底紮實,他的這一創新,讓書法界的同仁眼前為之一亮。人們相信,他的這個創新,雖然很怪但卻不失美感。金農能夠位列八怪之首,於此有著必然的聯繫。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對於一個以才而怪的文人來講,僅能夠做詩和寫字,顯然是不夠的。俗話說,書畫同源,有了好的書法功底,畫畫也絕非難事。事實果真如此嗎?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其實,雖然說書畫同源,但是一個書法家,要想在繪畫方面取得成就。這種轉換也絕非易事。只能說相較於沒有書法基礎的,有一定的優勢。但並不是說書法家,都能夠順利的成為畫家。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對於金農來講,這種轉換也是經歷的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嚴格意義上說,他轉攻繪畫,還是在五十歲之後的事情了。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起初是畫梅,先是通過觀察汪士慎和高翔兩位前輩所畫的梅花,然後在他們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對梅花的理解,獨創出了一種不繁不簡的梅花風格。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然後其畫竹,據他自己說,他特別喜歡畫瘦竹,因為他覺得瘦竹的寓意特別好,代表著長壽的意思,格外討喜,因此是他鐘情於此的原因。

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

在陳曉輝美術館的小夥伴看來,三觀不合的畫家,無法做朋友。由於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與正統書畫派相比,當時是不入流的。雖然他們的作品注重現實和自我情感的表達,很是接地氣。但有的作品還針砭時弊,是官家所不待見的。但這八位怪才因三觀相同,所以成為朋友,繼而抱團發展,才形成了以“怪”名而傳世的佳話。

—END—

本平臺所發佈的圖片均蒐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