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脾氣不好的孩子應該怎麼引導?

記錄小玉生活


有的小孩子脾氣非常暴躁,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哭大鬧,讓家長焦慮不已。很多人認為小孩子脾氣暴躁是天生的,也是無法改變的。也有的人認為小孩子的脾氣暴躁都是慣出來的,只需要積極採取措施就可以改善。那麼如何引導暴躁的孩子呢?

小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

1、從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顧,使孩子養成了別人就應該依從自己的心理。一旦不依從,從心理上便無法自控。

2、父母平時不在身邊,短暫的相聚恨不得給孩子所有的補償,即使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也盲目地滿足。因此,當孩子的慾望沒能滿足時,常常大發脾氣。

3、孩子平時受到過分的寵愛,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當遇到批評或相反的意見時,便無法忍受。

4、有些孩子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大發脾氣、大哭大鬧後家長就屈服了,從此,就發現發脾氣的妙用,把發脾氣作為要挾父母的手段。

如何引導暴躁的孩子

首先家長應找一找小孩好發脾氣的原因,是小孩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達能力差,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還是小孩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斷的能力

家長檢查一下大人對小孩的態度是否一致,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讓小孩懂得並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就可以使小孩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小孩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家長平時要多與小孩溝通,瞭解小孩的需要,關注小孩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小孩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小孩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小孩發怒的情緒的。

千萬不要認為“小孩好發脾氣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小孩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小孩好發脾氣的習慣。

注意培養小孩廣泛的興趣和做事的靈活性。小孩的能力發展有“關鍵期”,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小孩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家長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小孩本人的意見。


至尚學邦


我家就是個反例!我有一個爆脾氣的媽,她經常是火急火燎,火冒三丈,於是我也成了個爆脾氣的人,有娃後也沒變溫柔!但我女兒並沒有爆脾氣,每次我生氣的時候,她就走開,等我氣消了,她就回來。這些年,她進青春期了,她說我進更年期了,更不能和我一般見識。女兒說過一句最暖的話:每個媽都是寶,要好好愛更年期的媽媽!好像,我現在發脾氣的時候越來越少了。


正在吃蘋果的豬


其實我認為沒有天生脾氣不好的孩子,雖說同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性格有別,那是因為看的不深入,雖然一個家庭中成長,但是父母對每個孩子不可能一樣,我這裡並不是說父母有意偏心,就是父母往往是隻理性的思考,從對的出發,而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有個妹妹,我父母不偏心,返對我倆其實沒什麼區別,但是因為我是姐姐,所以他們出門,會讓我照顧妹妹,把生活費交給我。我妹妹後來偷錢了,全家人都指責她,我只比她大一歲多,我不理解為什麼她要偷錢,父母雖然把錢給我,但是我從來不亂花,我捨不得買自己喜歡吃的,但是隻要她說想吃什麼,我立即去買!所以一直到我很大,我一直認為他之所以那麼做,就是因為虛榮心,看到別的小朋友買東西,自己也想買,想要的太多!可是有孩子以後的我,回老房子收拾東西,突然讀到了她的日記,我哭的泣不成聲!我責怪自己不是一個好姐姐,可是我又覺得好委屈,我我很小啊,我什麼都不懂,我也寄人籬下的生活,還要照顧她,我從來沒給自己買過一樣東西。可是看到那個日記,我還是那麼的心疼她,我想抱抱那時的她,我想回到那段時間,讓現在的自己去當她的姐姐,我會知道如何與她相處,如果保護她!日記是這樣的,她認為父母對我偏心,錢也只給我,她心理不舒服!我不買吃的,給她買,她認為這樣很高高在上。一切都和每個人想的不一樣!父母真的只是認為我是姐姐,我也一直用姐姐的身份要求著自己一直努力地去做。是的,她現在懂了,懂了我們都愛她!但是很多事吧,對她心靈的傷害,自己性格的養成,是沒辦法彌補的!這也只是我說的一個例子,其實還有很多事。說了這麼多我的事,很抱歉!我其實現在的我也自然很難過,想著想著就像寫了日記。

很想告訴您的就是,孩子的問題一定能在養育者的身上找到原因,不要找錯了方向!一個孩子生下來連話都聽不懂,連飯都不會吃,後天形成的所有都離不開養育者。狼孩的故事聽說過吧!孩子脾氣不好,家裡一定有人脾氣不好!而脾氣不好的這個人一般是家裡比較說了算的人,在有家庭爭端的時候,嚐嚐會因為發脾氣最終取勝!可能大人會想:“那能一樣嗎?我發脾氣那是因為我是對的,我發脾氣是因為原則,我發脾氣那是因為那件事很重要!可是孩子發脾氣可不是!” 您錯了!孩子和您或許想的一樣,因為那就是她認為對的,那就是她認為很重要的!孩子能和我們看待事物一個角度嗎?想想自己小時候。當然不會,要不怎麼說童年真好,會因為一塊糖而開心很久!

說了這麼多,相必您已經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了?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解決!如果根源解決不了,就不要因此去指責孩子!當然你也不必焦慮,因為,人無完人聽過吧!認同吧!就是這個道理!我在我女兒身上的所有缺點都能在我們這些扶養人的身上找到對應。解決孩子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永遠是愛!用愛去包容,去引導,都會得到不錯的結果!到不要期待完美。其實孩子很多方面做的都比我們大人好,只是我們常常體會不到!比如,回憶一下他發脾氣的時候,你怎麼做的?你發脾氣的時候,她怎麼做的?誰妥協的更多,一般都是還子,或許你會說那因為我都是對的!可是真的是嗎?或許只是你認為是對的!孩子為了顧及我們的感受而改變了自己!都說父母的愛無私偉大!我想說,孩子的比才最純粹,最無私,最不求回報!我們真的是嗎?

分享給有緣看到這條回覆所有人,在孩子做了我們不能接受的行為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去處理?我用著最有效的方法是瞬間在自己或者家人身上找到了對應點,瞬間沒了火。為什麼?因為覺得好愧疚!都是因為自己的不完美,導致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好了就說這些吧!希望您能順利解決問題!

忘說了一句,其實發脾氣的人很痛苦!想想我們為什麼發脾氣,是不是在絕望,痛苦,無助的情況下發生的!孩子也一樣,一定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才發脾氣的!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耐心的引導他,聽他說出自己的原因,然後告訴他,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去解決!發脾氣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藥師在身邊


孩子脾氣不好,有的時候很暴躁,輕易發脾氣,甚至還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這是十分令家長頭疼的事情。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細心引導,不要動不動就懲罰

小孩子犯錯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不能行為孩子一犯錯就直接懲罰,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我們應該首先了解孩子是因為什麼而犯錯,只有瞭解了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然後平時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建立較好的親子關係,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告訴孩子面對一些事情該怎麼去做,細心引導,這樣他們才能夠改變。

二、要學會冷靜處理

當孩子發脾氣時,他們往往會尋求其他人的幫助,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就會來衝當和事老,所以我們這個時候絕不能軟弱,應該告訴孩子做錯了事誰都保不了他,錯了就是錯了,就應該接受後果,然後他要發脾氣就讓他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去發,不要理他,讓他自己冷靜。

三、及時鼓勵

每個人都喜歡被人鼓勵和表揚,小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當他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鼓勵,讓他有成就感,並且這個時候告訴他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讓他繼續努力。拉進你和孩子的距離,順便還可以和孩子做個親自互動,幫他改正以前錯誤行為的處理方式。

四、提高孩子的情商

父母可以藉助平時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後,根據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通過故事的方式說出來,並且故事主人公不受歡迎,讓孩子理解,身上不好的行為是會讓人討厭的,慢慢的引導,之後就會有改變。

五、一定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

對於孩子身上的問題,對錯一定要明確。千萬不能讓孩子覺得他沒有錯,讓後我們要告訴他們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以及通過故事、電視等真實例子讓他感受到以及讓他們知道犯錯的後果。在生活中如果別人有類似問題,也可以讓他告訴我們怎麼做是對的。這樣他在自己發脾氣時就會注意了。

六、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強,我們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讓他有一個溫馨的環境。孟母三遷也就是這個道理。



青崖物語


孩子脾氣大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的,個人認為父母首先應該有耐心地對待孩子,其次有原則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 會明白過來的。不會天生脾氣不好,父母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脾氣不好,孩子就是父母的寫照,脾氣不好也是模仿得出來的結果。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父母。這麼小就會用這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還真是比較頭疼的,只能是引導,家人千萬不能以同樣的方式來教寶寶,以免適得其反.寶寶的很多行為都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所以大人的言行要注意的。孩子還小,現在正需要爸爸媽媽多多陪伴,如果可以孩子不高興或者發脾氣的時候,您可以採取先不理他,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再告訴他哪裡做的不好,不應該去懲罰他,這樣孩子這時候的逆反心理就會出現,您越是批評他他越是和您反著來,下次同樣的錯誤還會犯第二次,所以對孩子多些耐心,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不喜歡經常和她發脾氣的媽媽的,孩子也喜歡有耐心和藹的媽媽,所以經常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和孩子交流,就會改善這些情況的。


經營之道老闆必學


上週的早教課上完之後,桃子的老師特地找到桃子媽媽,跟她交流了一些最近桃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據老師反映,桃子最近完成課堂項目明顯更有耐心了,原來碰到自己不會的拼圖或者比較困難的任務的時候,最多隻會嘗試兩次,如果還完不成,就直接推給老師或把教具弄亂並且大發脾氣。而現在,卻願意在老師的鼓勵下一遍遍的嘗試著完成,甚至還會給自己鼓勁,讓自己加油試試看。

由原來一個急性子,沒有耐心的小朋友,到現在慢慢的嘗試,改掉自己的急性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桃子的進步是巨大的。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像桃子這樣的小朋友,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耐心,吃飯的時候著急,玩玩具的時候更著急,雖然任何東西都想第一個嘗試,但卻對任何有困難的東西都沒有耐心,這是這類孩子的通病。

這樣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性格使然,屬於脾氣急躁的膽汁質性格,脾氣急躁、勇於嘗試、但卻沒有耐心。孩子天生喜歡模仿,而父母就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模仿對象,如果父母性格急躁,總是遇事對孩子大吼大叫,那孩子很可能就在無意中習得了這種焦躁的行為模式,養成了急性子的習慣。

另外還有一部分父母輕信一種叫做延遲滿足的教育理論,認為延遲滿足能夠鍛鍊孩子的心性,讓孩子更加擁有更強的意志力,但卻忽視了被延遲滿足的孩子更容易產生焦躁的性格。

如果你有一個性格急躁沒有耐心的孩子也不要著急,其實作為家長,只要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完全可以打敗體內的急脾氣,變成一個性格穩重,有耐心不怕困難的孩子的。

首先,孩子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有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親密育兒理論認為,在孩子三歲之前,一定要及時響應和滿足孩子所有的合理的要求,只有孩子的合理要求被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才會全面構建起來。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肯定也是一個遇事不急躁,有自信,踏實有耐心的孩子。

其次,家長的表率作用也很關鍵。不管家長平時的性格有多急躁,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充滿耐心。

即使孩子的某些做法影響了事情的進度,家長也要從實際出發,有理有據的規勸和教育孩子,而不是盲目的催促和謾罵。遇事也要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有思想準備,在孩子磨蹭的時候,催促孩子語氣和態度要平和,不要讓家長的急性子不知不覺影響到孩子。

最後要和各位家長分享的是,改變急脾氣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家庭持之以恆的不斷努力,孩子耳濡目染,才會慢慢的改變急躁的性格,變得勇於挑戰,富有耐心。這段過程是曲折前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個人的脾氣和性格對人際關係、學習和生活都很重要,耐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我們在幫助孩子改掉急躁的脾氣性格時,自己也會從中受益良多,何樂而不為呢


象山易學堂


孩子脾氣不好,首先需要父母做一個不隨意發脾氣的好榜樣,此外需注意對孩子的日常教育、保護程度,不可溺愛、放縱,否則孩子就容易急躁、不能等待、不能受任何委屈。改善孩子脾氣不好的方法可參考以下幾點:

①首先要理解、允許孩子發脾氣,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因為他還小,不知道該如何自我調整心情,所以您別把他發脾氣理解為一種十分壞的表現,而是要以一種引導的心態去幫孩子做調整。

②耐心地傾聽,幫孩子分析、處理問題。當他發脾氣時,耐心地問問他發生什麼事,讓他逐漸平靜、自然地把事情及感受說出來,慢慢降低火氣。切記不可大吼大叫,否則可能會激化他的情緒。傾聽的過程中,給他以接納、共情:“我知道你很著急”“我知道你是為了**好”……讓他感覺到“父母是理解我的”。再給他分析,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處理比較好。由此他就會發現:父母講的是有道理的,跟父母交流,能解決我的問題。長此以往他會認識到,有事要好好說,凡事要講道理,亂髮脾氣解決不了問題。

③對孩子的過度發脾氣冷處理。當孩子無故發脾氣或經過您耐心勸導仍然火氣不下時,可採用冷處理的方式,告訴他“你這次發脾氣是沒有道理的,媽媽/爸爸無法理解,你再自己想一想這件事,我們晚一點再來討論”,給他一個自我思考的時間,也讓他知道,一味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④在日常中對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您需保持原則,不可孩子一發脾氣您就妥協,否則會讓他覺得發脾氣就是自己的“殺手鐧”。甚至把發脾氣當作一種日常習慣,一有不順心的就發脾氣,即使在學校受了氣、受了批評,也回家對父母發脾氣。父母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但不能成為“受氣包”。


正語識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們印象中的脾氣不好大概就是性格比較獨特的那種,比如愛大聲嚷嚷、吵吵鬧鬧,不好好說話等。別人一般不會去理會他的,作為家長就無法迴避的,希望孩子有個好的品質,將來容易進入社會,有好的人事關係。就要教育引導,幫助他改變。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啥脾氣不好,一般脾氣不好並不是總是發生的,可能是遇到他不喜歡的事情,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而且又要求他服從,不好的脾氣就出來了,這時候家長就不能強迫孩子,或者拿出家長的權威要求他服從。家長應該冷靜觀察他,有點耐心,等他鬧夠了,再去講道理,講完道理後,一般情況下是能夠解決問題的,解決不了怎麼辦?還是一個字,等。顯然道理是說不通了,那就要加強孩子修養方面的教育,從和孩子處理好關係入手,做知心朋友,讓家長的話能夠進入孩子的心裡,慢慢地,潛移默化地讓孩子轉變,當然家長首先轉變,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保持好的心情都是必須的,我相信孩子肯定有改變,不妨試試。


張群micheal


孩子脾氣不好,說明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也更敢於表達自己。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發脾氣是用更大的脾氣壓制他。而是先去忙別的,不理會他。等他的火發完了,再去和他溝通發脾氣的原因。千萬不要在他大火時答應他的要求,因為那樣孩子容易默認為他發火這招好使,下次還會那樣。所以,先不理他,他自己沒意思也就收斂了。然後傾聽他發火的原因,幫他分析發火會適得其反,帶來那些壞處。讓他認識到脾氣不好,不光對自己不好,也會影響別人。

大部分脾氣壞的孩子都是被家長縱容的結果,所以,也應該先從家長自己身上找原因。讓他敢於表達自己,但不要用發火的方式!



育有感


首先要分析孩子脾氣不好的原因。

一,家庭環境影響,家庭成員在家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經常爭吵,孩子以為這是處理問題的正確方式。

二,長輩溺愛,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鬧甚至打滾,並且通過這種方式屢屢得逞達成心願。

三,父母對孩子關愛不夠,孩子通過極端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現在有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回到家要麼還要處理工作,要麼就是長時間看手機,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玩。

四,第四種我覺得還有可能是身體原因,很多時候情緒不穩定,脾氣不好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