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德國製造”為何能屹立於製造業之巔?

小編會為大家整理很多實用的知識方法和熱點資訊,大家多多關注,會有更好的內容呈現給您

提到“德國製造”,小到指甲刀,大到汽車,但凡是德國生產出來的產品,似乎都備受人們青睞。據統計網站Statista與市場研究公司Dalia Research對全球43000名消費者進行的調研表明,“德國製造”在消費者心中的喜愛度位居第一(排在其後的是瑞典制造和歐盟製造)。其中,不同於瑞典的“地位標識”和“正品”,德國產品的普遍標籤為“質量”與“安全”。

“德國製造”為何能屹立於製造業之巔?


  在驚歎德國產品良好口碑的同時,筆者也不禁陷入沉思,緣何德國製造如今的口碑如此之好?他們的產品質量水平為何始終站在行業前列?

  代代積累 專心做好一件事

  在德國,很多企業都是家族企業,他們往往是專注於某個領域、某項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經過一代代人的技術積累和堅持,將自己專注的產品不斷臻至完美,它們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經歷、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稱為“隱形冠軍”。在過去的25年中,提出“隱形冠軍”這一概念的赫爾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3000家隱形冠軍公司的數據,其中德國擁有1307家隱形冠軍企業,是數量最多的國家。在隱形冠軍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因為不和終端消費者產生直接聯繫,而不為人所知。但是在其客戶眼裡,卻享有至高無上的聲譽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在機床行業,德國機床企業的隱形冠軍就有克林貝格集團、通快集團、因代克斯公司、埃馬克公司等。

  

“德國製造”為何能屹立於製造業之巔?


  德國擁有如此多的隱形冠軍,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因為德國人對於產品的思考並不僅限於“將產品做出來”,更多的時候是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就像生產機床,普通廠家的思路是,將採購回來的部件、配件按照自己公司的風格進行組裝,加工精度過得去就可以了;而德國人的思路是,如果我是用戶,在使用這臺機床的時候,除了需要達到我想要的精度以外,我還會需要什麼。對客戶而言,買回去能幫他解決問題的產品,能賺錢的就是好產品。優秀的企業不僅幫客戶解決原本想解決的問題,還會幫客戶解決他未曾想到的麻煩事兒。

  以德國Wurth公司為例,Wurth公司是全世界螺絲銷售額最高的企業,它有個很小的發明:在建築業要用大量的螺絲和螺絲刀,但是要找到大小正好合適的很費時。因此他們進行了一個創新,就是在同等規模的螺絲和螺絲刀上貼個同樣顏色的小標籤。這些完全不是高技術的東西,卻對顧客的價值非常大。類似於Wurth公司的德國企業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通過一代代人的積累,將自己專注的產品不斷改進,使其用戶能夠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據瞭解和調查,德國企業往往專注於某一個細分領域,集合幾代人的力量與智慧,去把某一件產品做得更好。在剛剛結束的2018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首屆國產機床企業大咖故事沙龍會上,針對“中國人能否造出好機床?”這一問題,來自重慶宏鋼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的王傳宏總經理也表示:“如果我們能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把一個機床產品做好,那我們就能成功。”

  高瞻遠矚 用利潤換取更高質量

  德國的產品往往在價格方面會高於同行業的其他產品,在其他廠家都在靠低價來吸引用戶的時候,德國企業卻偏偏選擇把產品質量做到更好,提升產品可靠性,用產品優越的性能、質量與服務來吸引客戶。在發展過程中,德國企業更多考慮的是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德國製造”的優勢並不在價格上,而在於它的質量、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和它優秀的售後服務。德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部分都屬於世界先進水平,在《國資報告》一書中,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工真指出,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德國人生產的工業製造品,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小到工作中的訂書機,從質量上講都稱得上世界領先。在機床行業,德國製造的機床也是質量和穩定的代名詞。哈默的五軸立式加工中心、格勞博的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因代克斯的車削機床......每當業內人士提到這些德國機床的時候,往往都會對它們的高精度和高穩定性大加稱讚,甚至如今很多生產廠家還願意花錢去購買這些品牌的二手機床來進行生產。

  

“德國製造”為何能屹立於製造業之巔?


  可靠性差,小毛病不斷,不穩定......這些問題往往都存在於國產機床之中。相比於德國機床動輒使用幾十年不出故障的穩定性來說,國產機床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有的智能製造,最終還是要依賴於一臺穩定的可靠的機床。一臺好的機床是地基,是百分之八十的基礎。只有地基牢固了,才能蓋起高樓。

  社會差異 德國工人更能潛心工作

  德國的社會環境尊重有技術的、勤勞本分的職業,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讀技工學校並不可恥。德國的藍領工人畢業於技工學校,實習於各大工廠,實踐經驗豐富,畢業之後收入可觀。一個技術嫻熟的技術工人可以輕鬆養家,在路上車上也常看到穿著工作服的工人。此外,德國眾多的“小企業”都願意去培養更多的技術工人來從事相關工作,使得很多有志於此的年輕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這也是德國並不缺少優秀工匠,進而能造出優質產品的又一原因。

  反觀我國的社會現狀,工人面臨薪資待遇不高、工作強度大、社會地位低、職業提升路徑狹窄等眾多問題,機械技術工人的隊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技術人員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製造業的源泉,一條大河在源頭上出現了斷流的情況,整條河流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要想做出好一件事,要想造出好的產品,就少不了優秀人才。我們歌頌工匠精神,說明大家對製造業的逐漸重視。宣揚“工匠精神”也要切實的提高工人待遇,提高工人地位。我們要讓我們的工匠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生活,才能讓他們後顧無憂的放手拼搏,解決更多製造業難題。社會地位有了,薪資水平也能得到保障,身在技術崗位上的德國人自然而然地能夠更加安心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研究、去生產更多高質量的產品。

  中國製造一樣能煥發光芒

  對於我國現階段的製造業企業來說,筆者認為更多的是要學習德國人對待產品質量的重視和他們對技術工人的態度,而不是迷茫的去追求“工業4.0”。真正能夠獲得好口碑的產品,永遠都是以質取勝的產品,而不會是靠低價格搶市場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大打價格戰,這樣的惡性競爭只會使得整個行業陷入無休止的內戰之中。

  除了提升產品質量,德國對於技術工人的重視同樣值得我國學習。在大力宣揚“工匠精神”的同時,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切實提高工人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讓工人也有幸福感,讓年輕人也願意繼續留在機床行業中。這樣才會有可持續發展的力量,在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道路上,才不至於後繼乏力。

  只有實幹才能興邦,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持續穩定的人員更替,才能保證永遠歷久彌新。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德國製造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就,就必定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現在我國也有很多機床企業正積極轉型,不斷在高端機床領域發力,像寶雞機床、大連光洋集團、大族激光集團、華中數控等企業,關注最新技術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CIMES2020)將於2020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舉辦,歡迎您蒞臨指導。

“德國製造”為何能屹立於製造業之巔?

都在腳踏實地的做產品、提服務。拋開社會環境和企業歷史不談,起碼現在這些企業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筆者認為,只要我國機床企業都能將質量放在第一位,中國製造何愁不能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