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生活很忙,我們是否仍需要花時間來閱讀呢?為什麼?

行走著的腦子


越是忙,越是需要閱讀。

因為它可以調整節奏,逼迫我們停下來思考。

因為它可以放鬆身心,放下忙碌的緊張。

因為它可以拓展視野,讓我們獲取知識。





莊嚴清淨平等


其實無論生活多忙,我們都應該保持閱讀的習慣,而且我們並沒有自己口中那麼忙,其實有很多的時間都是浪費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口中的忙,其實都是為了給自己找藉口。

不管我想不想承認,大多數時候我說自己很忙,只是不想讓別人感覺我很閒,從而給我更多的工作。

我有一段時間做了一個時間記錄,就是把二十四小時做的事情,全部寫出來,精確到分鐘。

這之後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原來除了睡覺吃飯等生存必須的事情,一天中有起碼有四個小時我是無所事事的。

那麼無所事事的我在幹什麼?刷手機,玩遊戲,看漫畫等等。總之就是在消遣。

當然啦,適當的放鬆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人不是機器。但是又一琢磨,如果這四個小時,我能拿出一個小時去做點什麼,會不會更好?

之前我也認為,已經這麼忙啦,就別給自己找不痛快了!

後來才發現,其實我沒那麼忙,我之所以忙是因為把時間都放在了休閒上,才覺得時間不夠用。

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跟我差不多!

其實閱讀是最不耗費時間的。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我發現玩遊戲時間總是過的很快,而讀書所用的時間要慢得多。

我基本上一天能保證兩個小時左右的閱讀時間,而這兩個小時,比我做任何事情都來的更慢,也更放鬆。

其實如果說兩個小時,有的人會覺得時間挺長了,但是如果換成刷手機,這兩個小時一晃就會過去。

四個小時我基本上能通讀一本不怎麼厚的書,也許只是略過,但某一點思想總會進入我的腦海,從而為我思想的城堡加了一塊磚。

但是刷手機呢?刷完這四個小時,能得到什麼呢?這個答案顯而易見。

哪怕是我現在在打的字,也能讓我自己有收穫,可是刷手機確實沒有任何意義。

讀書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打開它。

讀書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忙,也不是累,而是沒有去打開書的想法。

這一點在我養成閱讀習慣之前也是如此,有的時候閒來無事,想著讀讀書,可是讀什麼呢?不知道。

後來還是拿出手機,打發時間。

可是當我喜歡上閱讀之後,這個困難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但是我發現,打開書,仍然沒有打開手機來的簡單。

可我們是應該自律的,所以我告訴自己,既然都是利用時間,為什麼不做點有意義的事,即便它有那麼點難度。

當我真正打開書的時候,我反而不願意去刷手機了,因為我發現讀書似乎更有趣一些。

即便很忙,我也會擠出時間來讀書。

當然有的時候是會很忙很忙,忙到沒有時間吃飯喝水,更別提讀書了。

但是儘管如此,晚上上床之後,我也會打開書讀上一會兒,因為我的床頭始終會放上一本書,用來對付刷手機的慾望。

其實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打開書總是沒有打開手機來的更容易。可是自律的重要性不就體現在這種時候嗎?


總而言之,我認為我們口中的忙,不是真的忙,只是為自己不去閱讀,不去提升找的藉口。畢竟去做那些事總是很累,沒有娛樂更輕鬆。但是不管怎樣,我都認為我們應該保持閱讀的興趣。


聞香書坊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原來讀大專畢業後,是會分配實習的。工作模式就像廠裡的流水線一樣,不用你做任何思考,只要每天重複相同的動作就行了,形同機器。

那段時間我非常迷茫,每天重複這樣的工作沒有任何意義。

於是喜歡上了看小說,沉迷於小說的世界無法自拔。我知道我在逃避現實中的生活,討厭現在的生活,自己卻又無能為力。從而羨慕小說裡那些虛構的美好,幸福,自由自在的生活。

後來我沒做了。出來找工作發現,厭惡自己學的專業,又沒有社會經驗。可以說是一無是處。

如果涉世未深,那就讀書吧。

我後來發現我抱怨的不是找不到好的工作。

我後來發現我後悔的不是原來看過的那些虛構小說。

我真正缺乏的是我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對未來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我不知道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都需要一種能力,一種看好書的能力。

一本好的書,可能是一個偉大作家一輩子的心血。

看書可以直接塑造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會總是受別人的影響,沒有自己的思考。

眼睛所見不過方寸之地。讀書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大的世界。

2

現在很多人覺得讀書沒有用。其實你的氣質裡,藏著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過的人。

我記得我朋友跟我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他大學放假的時候,進了電子廠去打暑假工,組長是男的,30歲左右,沒有結婚。

後來時間久了跟他閒聊,他問我大學學的什麼專業,我告訴他是計算機。他接下來的回答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他非常驕傲跟我說:“他小學畢業,現在在廠裡能一個月收入7000左右,比很多大學生出來的工資都高。大學沒有用。”

他的邏輯我真的無法理解。多讀書既然沒有用?大學無用論?而他卻把小學畢業現在都月入7000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

認為讀書沒有用,因為他只看到了某個時刻,一個人能力和他現在擁有的資源和地位不對等。就信以為真。實際背後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只是沒有看到。

很多人經常有疑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回答,如下:(與君共勉)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為我骨頭和肉。”


偶然回眸


你好,先說觀點:不一定要閱讀。

關於讀書的話題,我看到就很有回答慾望。[呲牙]

“生活很忙,我們是否仍需要花時間去閱讀”,這個問題更像是一個反問句,因為從問題解釋中,我相信題主自己應該是有答案的。但這並不妨礙從我的角度來談一下。

我是一名醫生,雖然是口腔科醫生相比大外科時間要充足一些,但是比大家說的996也差不了太多,因為我們綜合醫院口腔科也是有手術需要做的,每天可供支配時間大概在4小時。

我個人對閱讀有一定興趣,所以喜歡讀書,也喜歡做一些簡單的輸出來整理自己的思維邏輯,我曾反問過自己,“很忙,為什麼還要去讀書?”確實,有時候看書挺累的,很容易乏,但是我在醫院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有家財萬貫的地產商,有一貧如洗的買菜農,有滿腹經綸的老學究,有滿腔熱血的大學生,看過夠多,我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快樂,並不相通。

家財萬貫者不一定比一貧如洗者快樂,滿目愁容的也不一定是一無所有者。

你肯定會猜,我是不是想說讀書越多越快樂?不是的。

我是想說,愛好,是一種私人性很強的事情。有人喜歡打遊戲,獲得即時快感;有人喜歡滑雪衝浪,追求刺激:有人就喜歡靜靜讀會書,學點東西或者就消磨些時光。雖然收穫各有不同,但是快樂卻是一樣的,不因貧賤而虧,不因富貴而滿。

所以,我的觀點是:生活很忙,如果是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忙,就足夠了,讀書,也是為了使生活更精彩,不用捨本逐末。

按照自己的方式,昂首挺胸過好每一天,熱愛生活,孝敬父母,團結朋友,保護家人,就是值得的。

謝謝。


楓夜夜夜耶


生活很忙,我們還是應該讀書的。

原因其實挺簡單的。

我們生活的圈層人數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你的知識結構也是有限的,你這麼忙,你想過為什麼嗎?是因為有的問題一直不斷的重複發生,還是自己沒有一個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還是周邊沒有一個得力的助手。要是因為這樣,你是更應該抽出時間讀書的,用書擴大你的知識面來解決你現在的問題。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有成就的人,現在普遍學歷越來越高,同時保持對新鮮事物永遠充滿好奇心,讀書也成為人家生活的常態。大家都知道俞敏洪吧,他的辦公室都是書,每次新出了什麼書,人家第一時間就看,每天都看書。

要是生活忙,有人家忙嗎?

我覺得這裡邊的生活忙,就是一個給自己找不看書的理由,現在看書的軟件那麼多,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就可以看了,再說要是不願意,現在都有有聲讀書了,多麼方便呀。

我記得有一個大咖,他有兩個手機,一個就是正常使用。另一個就是為了在趕車或是路上聽書的,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學習。

另外看書其實真的是需要培養的,不是說看就一定就可以看進出去,一開始選擇書其實是蠻重要的,可以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馬上就可以用的工具書,給自己先規定一個固定的時間看書,時間也不用太長,慢慢也習慣了,或是找一些愛看書的朋友,人以群分,可以一起讀書慢慢就習慣了,也不會發現沒有時間看書,你可能會覺得書還有一段沒有看,抓緊時間看。

另外關於高節奏,我認為更要多看書了。現在發展這麼快,不學習會被時代所淘汰的,還記得那個三十幾歲的高速收費員嗎?當時代淘汰你,就知道自己不學習的代價有多麼嚴重了。

另外讀書並不是目的,而是讓自己越來越好,自己的眼界越來越開闊,在對面選擇的時候,可以自己做主,可以自己給自己多一個選擇,而不是被迫選擇。


小怪獸007


生活很忙,花時間閱讀何嘗不是在紛雜的瑣事中把自己抽出,安靜的享受文字的滋養。

1.漫無目的閱讀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增長自身的見聞,可以在與親朋好友聚會之時,多些社交上的談資,為自己樹立博古通今的學者形象,成為人群中最亮的仔。

2.有針對的閱讀,可以提升自己專業水準,不斷積累的知識,水到渠成的將自己送到某個領域的大V地位,不僅可以在單位裝逼,如今自媒體盛行,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共享文化,也可以用來賺些外快。


火狐狸寶寶


生活很忙,我們是不是仍需要花時間來閱讀?這個問題,本身是存在問題的。就像在問:生活很忙,我們是否仍需要看電視、打遊戲、看電影、逛商家一樣,問得有些莫名其妙。

問題出現了偏差,是因為提問者把工作和讀書對立起來了。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都是誰在閱讀?在我們周圍,有愛閱讀的人,也有很多不愛閱讀的人。不愛閱讀的人即使工作不忙,甚或不工作,他可能也不去讀什麼書刊,他會去幹他喜歡的事情,如打遊戲,看電影,搓麻將,逛商超,等等。而一個愛閱讀的人,會把閱讀當成一種休息的方式,工作再忙,讀讀自己喜歡的書刊,就緩解了身心的疲憊。如文學愛好者,工作之餘讀讀喜愛的報刊,讀讀世界名著,肯定會在汲取文學營養中,不知不覺驅除了疲勞。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工作之餘,讀讀小故事小笑話,也會在捧腹之間,身心放鬆了。

現在提倡輕鬆閱讀,在閱讀中放飛自我。一個愛閱讀的的人,不管何時何地,不管是否工作忙,都不會放棄閱讀的。他們的高明之處,是會選擇適合的讀物,在輕鬆的閱讀中,緩解了身心的疲乏,增加了知識。

我是滿目皆琳琅,作家,文學編輯,更重要的是一個愛閱讀的人。期待你的關注。😊


滿目皆琳琅


生活很忙,我們還是要抽出時間來閱讀,尤其是紙質的書籍。生活節奏可以很快,我們的內心要學會安靜下來。

在某一個難得午後,一本好書,一杯清茶,或喜音樂,放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聲音低低,婉轉悠揚。

這一刻,世界和自己融為一體。

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腹有詩書,氣質自華,臺上主持節目,與嘉賓、選手切磋應和,隨心自如,出口成章,應時應景。這一切,全得益於幼時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至於青壯,乃至成名,無論再忙,臨睡前都要定時閱讀。這樣的閱讀好習慣,也是董卿今日得以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無論再忙,請為自己挑一本好書,去享受人與書的美好時光。





書香居


生活很忙,但你仍需要閱讀!

第一,時代變了,需要跟隨時代腳步閱讀。

時代由20世紀型的成長社會所象徵的“千篇一律”的時代變成了21世紀型的成熟社會所象徵的“各不相同”的時代。通俗來說就是,從“拼圖型思考”到“樂高積木型思考”的轉變。

在拼圖中,一般完成圖(正解)都被事先設定好了,玩家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碎片讓圖復原。與此相反,玩樂高積木的時候,只要我們思考就能想出無數種堆積木的方法。拼圖遊戲和樂高積木,這兩個遊戲所象徵的差別,就是20世紀型的成長社會和21世紀型的成熟社會在規則上的不同。

時代不一樣了,正因如此,作為獲得人生食糧的手段之一,閱讀是必要的,提高自身修養也是必要的,你要構築自己的知識體系,完成你的樂高遊戲。

第二,閱讀提升自我的最大捷徑

閱讀可以讓我們從“單向度的人”變成“多向度的人”。“

1你壓力大麼,你焦慮麼,你迷茫麼?那就閱讀,閱讀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2幸福是一種能力,閱讀能提升你的幸福力。

3閱讀可以擴大你的世界觀,如果世界觀擴大了,我們就可以從各種各樣的角度觀察事物和他人。能夠從多種角度看待事物,不僅能幫助我們鍛鍊自己的平衡感,還能成為個人包容力和寬容力的基礎。


長路漫漫讀書相伴


是,因為真的很忙嗎?真的很?忙?

不見得吧,工作24小時沒有一分鐘閒暇?帶娃24小時沒有一分鐘休息?瑣事太多一整天下來看手機時間不超過20分鐘?

能達到這個狀態的人並不多吧,大部分人即使沒有完整的時間,零碎時間也是有的,拿出手機的時候換成書,畫面就會變得好看了。

實體書不方便,手機閱讀也OK的,現在的公開書籍資源不要太多喲。

好了,時間問題解決了,閱讀本身的問題呢,為什麼要花掉所剩無幾的閒暇時間去閱讀呢?

先來逆向思維想一下,不看書的時候,我們在幹嘛?在刷小視頻,在看娛樂八卦,在打遊戲,在做各種能夠獲取短暫快樂,可並沒有什麼卵用的事情,誇張一點,和吸毒有什麼區別?

所以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換成,生活很忙,為什麼要花時間吸毒?有問題嗎?有的吧。

閱讀,讀那些夠提升自己的東西,增強專業技能、情商智商,然後解決遇到的問題,這麼實實在在的好處它不香嗎。

但是(萬事都有但是)

雖然閱讀確實很好,不過誰都是第一次生而為人,選擇幹嘛都是自己的自由,看書也好,不看也罷,都是自己的選擇,尊重他人,快樂更多。有些人的人生可能真的是任何閱讀都無法改變的,比如活在生存邊緣的人,比如出身就擁有幾輩子花不完的財富的人。

我們閱讀,也不過是多探索一些未知,然後用不一樣的目光去看待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