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廣東有貧困縣嗎?

蕞幸福的憂傷


廣東肯定有貧困縣的,這個毋庸置疑的。

雖然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連續幾十年GDP一直排行全國第一,所以給了很多人一種假印象,覺得廣東很富裕。廣東珠三角的確很富裕,但是非珠地區的收入水平普遍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珠三角的GDP佔據了整個廣東省的80%左右,而非珠才20%,非珠還有很多地方過得很艱難。

廣東珠三角地區與非珠地區發展很不平衡,不像江浙滬那樣那麼均衡,個人覺得江浙滬才是真正的富裕。非珠地區大部分是以山區地形為主,交通什麼不便利,還有一些地方高鐵都沒有通,這嚴重阻礙了非珠地區的發展。

非珠地區每年都為珠三角地區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為珠三角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隨著人才的流失,這也是阻礙非珠地區發展的因素。非珠地區的粵西茂名,粵北梅州韶關,粵東汕尾,這些地區都還是很貧窮的。



人王木一


廣東有貧困縣,以下就是廣東的28個貧困縣的名單,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份名單已經是幾年前的了。如今廣東已經沒有國家級貧困縣了,目前全國也就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遼寧9省市沒有國家級貧困縣。當然了,廣東的省級貧困縣應該還是有的。

提到廣東,大家可能更多的聯想到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廣東GDP常年霸佔全國第一的位置,擁有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給人這樣的印象也是正常的。那麼廣東為何還有貧困縣?其實主要是由區域發展不平衡所致。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廣東經濟兩極分化嚴重,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廣東共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而經濟產值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佔比超過80%,廣東“四大金剛”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都位於珠三角地區。而粵東西北的經濟產出佔比不到20%。廣東GDP最高的深圳是最低的雲浮的28.5倍,差距之大令人咋舌。正因為廣東經濟兩極分化,因此仍然有不少貧困縣,每年的百強縣榜單,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只有一兩個上榜。


粵東和粵西地處沿海,經濟發展情況則要好一點,貧困縣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多。而粵北大部分都是山區,因為地理和歷史等原因,他們的發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是廣東貧困縣最多的區域。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扶貧的持續推進,未來這些貧困縣會脫貧致富。


錦繡中源


那要看怎麼定義貧困縣了。如果按照國家的標準,廣東沒有一個貧困縣。如果按照經濟總量與人均來衡量,廣東還是有不少貧困縣的。以2017年廣東省統計局公佈的各區縣數據為例,人均GDP低於2.5萬的還有14個區、縣。

通常一個地區的人均收入只佔當地人均GDP的50%或以下,以農業為主的農村居民只會更低。2018年廣東山區市雲浮市人均GDP為33747元,農村居民收入則只有15240元,只佔全市人均GDP的4成5。這還是拉著全市被墊背,具體到下面的縣市只會更精確,更少。

所以,以人均2.5萬元的GDP來合理推測,年收入大概就是在1萬元上下。以今時今日的物價,當地大部份居民年收入都在萬把塊左右,這不是貧困是什麼?


極度深寒


廣東省經濟總量排名我國第一的位置,數據比之江蘇、山東、浙江、福建這些東部沿海省份都要高,很多人可能認為廣東省全省都比較富裕,其實這個是完全錯誤的。雖然廣東經濟發展不錯,但是廣東省也是發展非常不均勻的省份,甚至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省內珠三角地區十分發達,而東部、西部、北部都是有貧困縣存在的,尤其有幾個還屬於國家級貧困縣。

廣東的國家級貧困縣清遠的陽山縣算一個,陽山縣位於廣東省內偏北的位置,境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山地,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為小型衝擊盆地,這樣的地形從發展農業上都沒有優勢,而且交通的通行也受阻。近些年陽山縣認識不足,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積極脫貧,並且陽山縣是廣州黃埔區的幫扶對象。另外陽山縣的風景如畫,在珠三角廣泛看不到星星的情況下,陽山縣漫天繁星。

另外一個貧困縣還有汕尾的陸河縣,陸河縣其實本身有錢人不在少數,很大一部分人都在珠三角打拼闖蕩,身家幾百萬的人大有人在。因為陸河縣本身沒有什麼大的工業產值,比較知名的只有農業上的“青梅”,但是農業已經不再是地區生產總值主要依仗後,陸河人便開始另謀出路,很大一批人外出從事建築裝飾行業。

其實,廣東的貧困縣還有很多,有二十多個,一般都是因為處在交通不便的山區,或者是當地沒有產業經濟支柱,所以導致本地年輕人外出彙集珠三角,這也導致強者恆強。其中河源有五個貧困縣,分別為紫金縣、和平縣、連平縣、龍川縣、東源縣,在廣東是貧困縣數量最多的。其次就是韶關有4個,清遠和梅州、肇慶各有3個,其他有一個或者兩個,只有珠三角地區沒有貧困縣


地理有意思


我們說的貧困縣,一般是指國家級貧困縣。如果以此為標準,廣東省沒有貧困縣。除了廣東,東部沿海省份還包括山東、江蘇、浙江、福建都沒有國家級貧困縣。

但是並不代表廣東沒有貧困地區。廣東省內的兩極分化實在太嚴重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富得流油,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這幾個經濟發達城市,GDP佔全省的比重超過了70%,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領先於全省平均。

廣東省有21個地級以上的城市,但只有8個人均GDP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還不到。最高的深圳市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8萬元,最低的粵東某市只有3萬元。

下表是2019年1~8月廣東省21個地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省大概8800億元,深圳市高達2747億,佔全省的比重達到了驚人的31%,高於其GDP佔全省的比重(25%)。加上省會廣州,廣東雙子星財政收入佔了全省的44%。

但是除了這兩個超級城市,全省1~8月份財政收入低於100億元的還有一大批。連汕頭這個經濟特區也還不足100億元。最少的,潮州市和汕尾市財政收入還不足30億。這點財政收入還不如一個百強縣。

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上講,廣東還有一大片地區,經濟欠發達,尤其是粵東和粵北山區。粵北的韶關,靠近江西贛州市。贛州雖然位於經濟欠發達的江西省,但經濟發展卻要高於位於廣東的韶關。而贛州市目前還有三四個國家級貧困縣。如果以此為標準,韶關肯定也有國家級貧困縣。

下面是網傳的廣東省貧困縣名單,時間是2017年,現在變化應該很大吧。至少全國性扶貧縣這個詞彙就已經不存在了。


財經知識局


廣東有沒有貧困縣,這我還不清楚,但是我拍攝到了廣東農村人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的。

這就是大娘的晚餐


這就是她們的生活處境


好像是古代人才有的生活水平吧?


為紅顏


廣東沒有貧困,廣東全部都是富豪,你們外省別黑我們廣東了,我們這沒有一個窮人了。



秋天成熟了


廣東有沒有貧困縣,作為以為地道的廣東人,我的答案肯定是有的啦。都說廣東是經濟第一的大省,但是,其中經濟發達的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區以及珠三角附近的一些市縣。但在離珠三角地區較遠的粵東、粵北、粵西部分地區還是處於比較貧窮的一個狀態。




下面就以茂名為例,2017年茂名地區生產總值為2924.21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1177.28億元,也就是說,茂名地區的生產總值主要是靠以石油化工為主,其他行業的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較少,所以,雖然茂名的GDP在廣東排名第七,但是,茂名的某些地區的經濟還是很不景氣,還是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況。


JL法老侃片


真正的貧困縣是由政府核定的,並且也作為重點扶貧對象。廣東省的各個地級市我都去過,給人印象是珠三角經濟發達,而粵東粵西和粵北則相對貧窮的多。具體表現在,珠三角地區,城市之間聯繫緊密,連綿成片,城市中心區,商業區,住宅小區,工廠隨處可見,商業繁榮,廣告林立,車水馬龍,人流密集。而越往東、西、北方向,山區,田野,水塘漸漸增多,集鎮村落隨處可見,與珠三角地區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景象。印象很深的是早些年去過雲浮,羅定,信宜,那邊的道路都變得陡峭,彎曲,到處是山,當地只能以大理石,玉石,山楂等作為經濟支柱,好多年沒去那邊,現在應該有些改觀了。我在深圳20多年了,見慣了廣深港的繁華景象,即使去相對不遠的河源萬綠湖遊玩,沿途也能明顯感覺到與深圳很大的差距。

廣東是中國的第一經濟大省,但發展極不平衡。廣東省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繼續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同時,也在重點扶持貧困地區,力求均衡發展。


不愛留辮的前朝遺民


廣東有貧困縣嗎?可笑的事實是,廣東的縣基本都是貧困縣!

一個城市的發展致富,唯有靠工商業,特別是人口稠密眾多的大縣,要發展除了發展工業,其實別無出路。沒有聽說哪座大城市可以依靠旅遊業、農業可以發家致富。況且,真正的旅遊勝地,也無非三亞、麗江、張家界、黃山等少數旅遊資源的聚集地。哪怕桂林、西安、廈門能稍大的城市都不敢以旅遊為支柱。

廣東的縣域都非常窮,歸根到底,就是工業非常薄弱。

廣東除了珠三角地區和潮汕平原,縣域鎮域有一些現代工業,其它的粵東西北地區,工業幾乎為0。加上廣東的縣域基本都是人口眾多,特別是百萬人口大縣眾多,基本沒有通過農業旅遊業發家致富的可能。動動腦都可以想象一下,依靠農業有多少產出?至於旅遊資源,廣東也是寥寥無幾,除了主體公園,山水觀光除了丹霞山等少數幾乎也是為0。

即使是高州、電白、羅定、雷州、廉江、豐順、陸豐、海豐等條件不錯、面積廣大、靠近大城市的傳統大縣都沒有發展起來,基本都是一窮二白農業縣。

當然,這些縣並沒有從政策上被歸為貧困縣,那隻能說貧困縣的認定標準太嚴苛了。至於五華、陸豐、興寧這種百萬人口人均GDP區區一萬多元的縣不是貧困縣那誰是貧困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