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科學遏制麻風病 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


麻風病


麻風病是世界三大慢性傳染病之一,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有3000多年的歷史。目前,麻風病在我國屬於丙類傳染病之一,雖然基本被消滅,但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全國每年仍有數例的新增麻風病患者。我國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麻風病的防治,並將每年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確定為“中國麻風節”,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方案(2012-2020年)【衛辦疾控發〔2012〕61號】明確提出“消除麻風貧困,共享健康生活”。


科學遏制麻風病 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


1、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風病的病原菌是麻風桿菌,主要通過飛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長期密切的皮膚接觸傳播,主要損害皮膚、周圍神經、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結核樣型麻風、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中間界線類麻風、界線類偏瘤型麻風及瘤型麻風。規範麻風病治療與管理十分重要,麻風病已被證實是可以治癒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診治技術的進步,曾被視為“惡疾”嚴重危害人體身心健康的麻風病,現如今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並不可怕。廣大民眾應正確認識麻風病,麻風病雖然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但絕大多數人對麻風病具有免疫力,發病率低。國家對麻風病的診斷和治療實行免費,早診早治可避免畸殘,規範治療可完全治癒。


20世紀40年代,藥物氨苯碸的研製成功為麻風病的治療帶來了決定性的變化,是當時唯一可以抗麻風的藥物,但到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抗藥性,即自然抗藥的部分麻風桿菌能逃過氨苯碸的殺傷作用,導致治療有效性降低;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利福平和氯法齊明隨後被加到治療方案之中,和氨苯碸一起聯用,被稱為聯合化療。自1995年起,世界衛生組織(WHO)向世界所有麻風患者免費提供聯合化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對於少菌型和多菌型麻風患者,分別給予6個月少菌型和12個月多菌型方案的聯合化療。對於發生嚴重麻風反應的患者,應當由定點醫療機構及時給予治療處置,針對麻風反應的治療藥物主要有沙利度胺、氯法齊明、糖皮質激素、雷公藤、己酮可可鹼、阿司匹林及消炎痛等。



麻風病患者在完成聯合化療規定療程後,要加強隨訪,如果其活動性症狀(活動性皮損或周圍神經疼痛及壓痛等)消失,無麻風反應,多菌型患者皮膚塗片查菌轉陰,應當及時判為臨床治癒。服用利福平的患者,其大小便、唾液、痰液、淚液等可呈橘紅色,這是因為利福平本身為有色抗生素,藥物的正常代謝排洩所致,無需特殊處理,也不應停藥。


值此"世界防治麻風病日",讓我們充分普及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理念,促進公眾消除麻風病歧視。科學遏制麻風病,讓我們一起“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