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專訪新「人人」團隊:復興比造新更難


專訪新「人人」團隊:復興比造新更難

你還會用人人嗎?

文 | Tech星球 蘇梓


“很頭疼······”這是多牛傳媒COO魯葳,在2019年3月接手人人網項目的感受。

龐雜的數據、年代久遠的代碼、疊床架屋的架構,這些對於程序員來說,工作量浩大,“比重新寫個代碼,做個新的社交產品難多了。”

難的不只是技術,多牛傳媒董事長王樂也向Tech星球坦誠“復興”這款的難度。

外界紛紛猜測社交格局已定的情況下,人人網如何重回巔峰時刻,復刻中國版FaceBook,續寫2.4億用戶的輝煌?

很多人人網老用戶和年輕一代,也在關注如今人人網的動向,以及他們預備拿什麼核心武器重返社交賽場。

專訪新「人人」團隊:復興比造新更難

(多牛傳媒董事長——王樂)

人人易主

人人網的價值在哪?

“人人網最值錢的是它的親密社交關係網。目前中國互聯網,只有騰訊和人人兩家公司,直接擁有這個熟人社交關係網絡。”作為社交行業創業者,李蒙如是說。

此前,李蒙也動過收購人人網的念頭。不過,不是重做人人網。“我想的是用人人網背後的親密關係網絡,來給我新做的社交產品導流。”在李蒙的規劃中,人人網承擔著引流的功能。

這類做法是千橡互動集團董事長(原人人網母公司)陳一舟最不能接受的。他說:“最怕人人剩餘價值用完後被拋棄。”

同時期,也有巨頭找陳一舟,開了更高的價格,但最終多牛傳媒能收購成功,得益於他們想“復興人人”。

多牛傳媒董事長王樂和陳一舟是老相識,但見面從不聊人人網。直到因為陳一舟的一則聲明,兩人在日本談到了人人網何去何從的話題。

陳一舟在聲明裡說:“我已經不再適合做年青人的社交產品了。人人網,我最近用的少多了,雖然直到一兩年前我還幾乎每天登陸。我們做社交比較牛的同事,大部分離職了。雖然我認為他們牛,但你們不覺得,我也沒辦法······所以呢,誰來做?肯定不是我做。是公司內部牛人承包(可能性不大,萬一做不成用戶還是要罵······),還是和強大的外部團隊、公司合作,都有可能!”

王樂感受到了他當時的有心無力和無可奈何。“Joe(陳一舟)對人人網的感情很深,想給人人找個好歸宿。”王樂跟陳一舟是老交情,多牛傳媒曾隸屬於千橡互動集團。最早是在2000年,王樂曾參與打造了最早的中文博客平臺、IT行業門戶:donews.com,後在2006年加入千橡集團,成立DoNews+貓撲的資產組合形式衝擊資本市場。隨著美國第六代 SNS 崛起(也就是所謂的實名制Facebook),他參與到校內網(後更名為:人人網)的運營中。2013年,DoNews通過管理層收購獨立運營,王樂成立了如今的多牛傳媒。

哪怕是老熟人,陳一舟在談收購其間,仍然不厭其煩,每次見面必問王樂:“你買人人網,要用來做什麼?怎麼做?”

在日本見陳一舟談收購之前,王樂就有做社交產品的打算。這是基於公司業務方向的考量。他執掌的多牛傳媒旗下有DoNews、電玩巴士、178, NGA、A9VG等媒體矩陣,年輕人是主要用戶群體。怎麼把這些年輕人更好地留住,且有效地形成生態,最合適的社區模式,是王樂著重思考地路徑。

復活人人,在他眼裡比重做一個社交產品划算地多。人人網最後一次公佈用戶數據,顯示有2.4億用戶ID。王樂算過一筆賬,其中至少有1.5億的獨立用戶,從中喚醒10%,就是1500萬。如今做社交產品,市場上平均每個用戶的獲取價格不低於20元,再考慮到留存率,“花2億,也可能什麼都看不見,打水漂。”2000萬美元現金,4000萬美元的股份,以總價6000萬美元收購人人網,王樂認為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

作為前社交創業者,旁觀者李蒙並不認為這個價格划算,對於人人網,他心裡的底價是“2000萬美元。超出這個價就沒必要了。一個導流功能,這個價格是合理的。”

暫且不論多牛傳媒購買人人網的價格是否虛高,但陳一舟終歸是把人人網託付給了一個願意將人人網延續下去的團隊。

人人網是個命運多舛的產品,從王興、陳一舟到王樂,三番易主。

如今的美團創始人王興是真愛,苦於首次創業,經驗不足沒找到盈利模式,只能忍痛割愛。最後,王興秉持著“縱情向前,既往不戀”的口號,賣掉之後就再也不看校內網一眼,即使陳一舟對外放出消息說,要把校內交給年輕人運營,王興也無動於衷。

而人人網的第二任主人有功有過,“陳一舟對社交沒有狂熱。”這是李蒙創業時期,翻讀陳一舟《情繫人人》這本書三遍後,得出的結論。他認可陳一舟前期對人人網的改造,使其儘可能與Facebook協同的做法。但上市後,過多追隨風口,做直播、金融貸款、二手車業務,沒將核心業務社交守住,沒能讓人人網完成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變,“是戰略失誤。”

在業內,人人網曾經有中國版“Facebook"的美名,人們一度以中國為什麼沒有Facebook來看待人人網的失勢,這也是留給人人網第三任負責人的挑戰。

專訪新「人人」團隊:復興比造新更難

(多牛傳媒公司一角)

千頭萬緒

在多牛團隊內部,負責人人網社交平臺的團隊有一百人左右。同時人人直播也有一個部門在獨立運營,裡面員工大部分是隨著收購過來的原人人網員工。人人社交平臺APP則由多牛重新組建團隊接手。

人人網的重建工作,COO魯葳介紹,團隊花了半年的時間才把人人網的數據和代碼結構理清楚。2018年11月多牛傳媒宣佈併購人人網之後,就開始制訂重建計劃,從2019年初到10月發佈小範圍測試的時間裡,他們團隊採用了“邊開車邊換輪子”的方式,將這個曾經被直播掩藏起來的社交網絡,逐步恢復了本來應有的面貌。整個過程,他戲稱:“相當於一口氣還了十年八年的技術債。”

工作繁複,不乏驚喜。在後臺數據的修復過程中,魯葳看到龐大的親密關係網絡數據後,不由地感嘆,“真是驚奇,多麼生僻的名字都有重名的,很厲害!”他們團隊80、90後的同事,則急不可待地在後臺搜索了自己曾經的賬號和同學名字,“大家都還是挺懷念青春的。”

據介紹,目前新上線的人人App ,繼承了人人網從 2005 年以來積累的 2.4 億真實用戶的信息、用戶之間的社交關係,以及海量的歷史數據,包括超過 70 億張圖片、百億級別的用戶狀態等都被得以保留,用戶可以通過登錄原有的賬號進行“考古”。

梳理好龐大的數據庫,多牛傳媒原本是想讓人人網默默地測試一段時間。於是,正式公測前,他們產品團隊在2019年10月做了一個測試版,在App Store搜“人人”要翻到 20多頁才能看到,可仍然被用戶發現了。“沒想到那麼大規模的用戶進來,沒幾天就接近百萬級,我們認為準備充分的CDN、帶寬、數據接口併發能力,結果還是不夠用。導致很多用戶在使用上遇到了系統崩潰。”

12月底公測版本,團隊吸取此前的經驗,臨時增加了服務器和帶寬,可也是到了第二天的凌晨1:40,峰值才降下來。

公測當天王樂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不少前同事發來短信,提意見、問需求、憶往昔的,比比皆是。”後來,王樂乾脆找了不少人人網早期元老做現在人人APP的顧問。在他眼裡,不少老員工熱衷給如今的人人產品建言獻策,“真的是為愛發電。”

在程序員江湖裡,人人網前員工是特別低調的存在。李蒙創業時,找人人員工聊,感受最深的是:“他們似乎都不太願意提及人人網的經歷,聊天像擠牙膏。”採訪中,王樂對此回應,“其實大家內心很愛人人,都希望它好。不願提及背後,多少有些惋惜的情緒在裡面。”

如今,人人迴歸,重燃了大家的希望。

王樂回憶,當年人人網校招時,他能深切感受到學生們地熱情。“一些互聯網企業哪怕給出更多的薪水,都挖不走想來人人的學生。這些學生對人人網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歸屬感。”這或許也是王樂復興人人背後的情意結。

專訪新「人人」團隊:復興比造新更難

復興之路

公測當天,在App Store社交排行榜上,“人人”APP24小時之內,力壓微信、QQ、小紅書等一眾同類社交(社區)產品,時隔多年再次登頂蘋果App Store下載榜排行榜首位。與此同時在App Store的總榜單上一度位列第七。

人人網能否重現曾經的巔峰狀態?

業內人士持保守態度。李蒙認為,人人網要重回巔峰,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重構新的產品邏輯;二是做好營銷,把曾經的用戶完全吸納過來;三是產品能找到能區隔於市面上社交產品的亮點功能。“能做好這三點其中一點的人才,在中國互聯網創業領域都非常罕見。”

社交領域投資人韓文同意李蒙的觀點。“人們衝著懷舊上了人人,然後呢?很大程度還是會加微信。要把用戶習慣從微信、 QQ轉到一個新產品上,非常難。不然,去年發力社交的巨頭們,為什麼會無疾而終?”

多牛傳媒面前的人人網這道題,顯然不好解。要擺脫雷聲大雨點小的命運,實屬不易。

王樂和團隊自知前路艱險。於是,他為人人思考了未來。

他做好了人人兩年內不盈利的準備。重啟深耕校園的運營計劃,同時以校友關係為紐帶,輻射到社會人士,是他給人人APP規劃的產品定位。

人人產品團隊為目標用戶建立了數十個交流群,其中有大學生群,也有老用戶群。產品和運營人員會隨時收集用戶的需求反饋,王樂宣稱,他們除了恢復老的社交平臺,也在有計劃的開發大量新功能。除了娛樂、交友,也會照顧到用戶工作與學習的工具需求,這些功能會在2020年陸續和用戶見面。

魯葳透露,目前有很多用戶紛紛要求恢復自己曾經在人人網上喜歡的功能,呼聲最高的就是小遊戲。他希望能儘快回應用戶的期望。至於是哪款小遊戲會率先面世,他提到,曾經熱度最高的幾款遊戲都是備選對象。除此之外,人人社交平臺團隊現正處於招兵買馬的狀態,魯葳談到,2020年他們團隊將擴充至200人。

目前,打開人人APP,設計簡潔,經典的藍白配色。在功能上雖然不繁雜,但是一些經典的功能如“新鮮事”、“站內信”、“大學主頁”等都有體現,也算是向經典致敬。但經典能留住80、90後多久?00後是否買賬?都有待時間的考驗。

採訪中,社交創業者李蒙問記者,如果做個和“人人網”類似的社交產品,你覺得起什麼名字合適?他提問的初衷是,人人網捲土重來,還用“人人”就“不酷”了。00後不一定喜歡。“社交的主要用戶人群正在逐漸變為更年輕地群體,對於這群人,懷舊是不夠的。”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蒙、韓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