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斷臂求生”處置鎂業資產 ST鹽湖破產重整方案獲通過

本報記者 龔夢澤

備受關注的ST鹽湖破產重整事宜再進一步。近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在1月17日召開的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和出資人組會議上,經1086家有表決權債權人和6692名職工債權人投票表決,重整計劃草案一次性獲通過。

有接近ST鹽湖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重整方案(草案)表決獲債權人組高票通過。具體來看,普通債權人組以約97%的人數佔比投票通過,其組內投贊成票者持有金額佔比82.01%;有財產擔保的債權人為一家,對重整方案投出贊成票,金額佔比100%。

通過重整計劃草案

此前ST鹽湖預計2019年公司虧損高達472億元,此次重整關係到這家市值超200億元上市公司的股權變更,以及逾450億元各類債務的清償前景。加之,在去年年底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及金融監管部門就債券違約處置機制進行跨部門協調,推動市場化、法治化處置違約風險的背景下,此次公司破產重整尤其受到市場關注。

據記者瞭解,ST鹽湖破產重整計劃大體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以公開拍賣或協議轉讓形式剝離虧損資產;然後進行權益調整,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最後階段即分類清償債務。由於此前公司管理人已披露“虧損資產獲青海國資30億元兜底”和“10股轉增9.5股”的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因此本次破產重整計劃的看點為具體償債方案。

據重整計劃草案顯示,ST鹽湖“債權調整與受償方案”劃分為有財產擔保債權、職工債權、稅款債權和普通債權四類。其中,有財產擔保債權的11.28億元由公司予以留債清償,留債期限為5年;職工債權3.38億元由公司現金全額清償,不做調整;稅款債權21.6億元用現金全額清償,其中留存於青海省內稅款部分的50%將由地方政府在2020年內依法返還給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還顯示,以鹽湖現有總股本27.86億股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9.5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共計轉增26.47億股股票。轉增後,鹽湖總股本將由27.86億股增加至54.33億股。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劉毅等在報告中表示,鹽湖重整方案之所以對債權人較為友好,是因為與多數國企主業景氣度下滑導致違約不同,鹽湖股份是盲目激進擴張引發的債務危機,核心資產相對來說依然不錯。在其看來,作為當地的優質企業,獲得外部救援努力保殼的可能性較大。

“斷臂求生”迴歸鉀肥主業

事實上,ST鹽湖的主營業務鉀肥(氯化鉀)表現搶眼,即使遭遇連續兩年鉅虧,公司氯化鉀產品的毛利率仍保持在70%以上,秒殺大部分上市公司。問題就出現在鹽湖鎂業這個累計投入高達500億元的大項目上。“如果不剝離這個虧損源,僅僅靠鉀肥和鋰,鹽湖是無法清償債務的。因為即使按豐產期每年20億元左右的淨利潤,也只夠支付金融機構的利息,而無法償還本金。”有資深財經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這一點也得到了ST鹽湖方面的確認,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鎂業項目確實未能按照項目設計規劃達產盈利,反而侵蝕了公司依靠鉀肥、鋰業資源形成的利潤,導致了公司陷入困境。

據上述分析師透露,十多年前,鹽湖股份氯化鉀產能350萬噸,氯化鎂廢料就高達3500萬噸,大約可以支撐884.2萬噸金屬鎂生產。彼時全球鎂行業的重心在歐洲,但隨著挪威海德魯全面退出鎂行業,*ST鹽湖引進了前者的技術設備,拉開了察爾汗鹽湖鎂資源大規模工業化綜合開發的序幕。

按照設計規劃,ST鹽湖的鎂業公司項目還涉及PVC、電石、純鹼、焦炭等眾多產品,涉及幾千億元的產業規模。然而,金屬鎂一體化項目超長的產業鏈條,高企的項目難度使既定的投資預算和工期均大幅超出預期。在其看來,項目的規劃是世界級的,但遠非一個公司所能支撐。

對此,ST鹽湖方面表示,已將鹽湖鎂業等虧損資產納入擬處置資產,今後將在鉀、鋰產業加大研發投入,以優質電池原料碳酸鋰為補充性業務,以氫氧化鋰、金屬鋰、硝酸鉀為衍生性業務,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