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遊記》中孫悟空為何還要滿足一下金池長老這個貪僧的虛榮心?

韻的化身


西遊記中的金池長老是一個越老越糊塗的僧者,眾所周知,唐僧的袈裟來頭不小,是觀世音送給他的一件佛界至寶。細細看來,也許才會看出其真容,在《西遊記》中的第十七回中金池長老欲將袈裟據為己有。這位活了上百歲的行者,真正的向觀眾們展現出其人心的慾望和貪婪,那麼,他為什麼不惜縱火也要搶唐僧的錦襴袈裟呢?你看看觀音在袈裟上留了什麼。

師徒四人來到觀音院借宿時遇到了有收集袈裟癖的金池長老,已經有270歲的他卻是空有壽命,以及虛榮心。本來到了他這個年紀的老人,尤其還是一個參悟禪道百年已久的僧人,對於名利應該是看得很淡然的,但是金池長老恰恰相反,就連喝水用的茶具都是十分精緻的。不僅如此,他收藏的袈裟多達七百多件,整整擺滿了一間屋子。

所以在向唐僧假意“參觀”,實則上是攀比的時候,孫悟空自然是坐不住了。以他的性子勢必是要來一個“反擊”,於是便說自己的師傅有一件寶貝袈裟,金池長老等人都露出不屑的眼神,直到孫悟空解開包袱,且袈裟煥發出陣陣霞光,紅光滿室之時。這位百歲老人頓時傻眼了,像是失了魂兒一樣的呆呆望著袈裟。

金池長老可謂是看的熱淚盈眶,在唐僧面前盡顯失態,現場觀賞還不夠,他請求唐僧借他看一晚上。以唐僧的性子來說,肯定是借了的,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一點放在金池長老身上簡直是再貼切不過的。他在穿上袈裟的那一刻激動的可謂是眼泛淚花,捨不得脫下來,在小僧的提議下就有了據為己有的想法。

於是就有了縱火燒死唐僧等人的計劃,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孫悟空這麼一個弟子在身邊,這位貪心老人又怎麼可能順利實現心願呢?孫悟空用闢火罩護住了熟睡中的師父,觀音院沒了,袈裟也被黑熊怪給搶了去。此時的金池長老傷心欲絕,然後一頭撞死了,沒有一點承擔壓力的心理素質,還妄想偷袈裟,最後只能是葬送自己性命,該啊!

至於這袈裟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金池長老著迷,皆因為它能“免墮輪迴,不遭毒害”,或者我們可以從觀音當初的一番話中探尋究竟:“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由此看來,您就能明白為什麼這麼招人喜歡了吧?

能夠讓唐僧長生不老,更能保護其不受要妖魔傷害,護住真元。想不到金池長老這老眼昏花也能看出其中之奧妙,只能說在利益燻心,即使他擁有,也不會有這般神奇魔力。觀音在我們眾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大公無私的神仙,在如來的指派下觀音一直管理這取經團隊的一切事物。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在自己的手下,唐僧就讓差點被燒死,而要燒死唐僧的人就是她的看門人。這個看門人並不是她後來收的黑熊精,而是她自己道場中的主持金池長老。金池長老可以說是劇中活的時間最長的凡人,在觀音道場中金池長老是享受了不少的榮華富貴。

在唐僧第一進入觀音禪院的時候,金池長老的就用茶水招待唐僧,沒想到唐僧卻對金池長老的杯子誇讚不停!而孫悟空旁邊也是聽的臉紅,在金池長老又誇讚自己的財富,甚至是拿出了九件袈裟的時候,孫悟空就忍不住炫耀起唐僧的袈裟來。金池長老眼紅唐僧的袈裟,就想將唐僧燒死獲得他的袈裟。

只是沒想到唐僧卻沒死,而金池長老卻羞憤的自殺了。其實這就很讓人好奇了,到了金池長老這種地步的惡人,怎麼可能在孫悟空看在觀音的面子上放過他之後,他金池長老已經270歲,為何會因貪圖此物而自殺?這太不科學了。其實也許金池長老並不是因此而自殺的,而是因為他撞破了一個真相。

要知道在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後期,他會遇到沙悟淨。而沙悟淨就是被觀音點化要保護唐僧的徒弟之一,可是在沙悟淨與觀音的對話中,我們得知了一件事情。沙悟淨經常在流沙河中吃人,而且他吃得多是過往的行人。而流沙河又是唐僧取經的畢竟之路,唐僧在遇到孫悟空的這一世已經是第十世取經了。

也就是說前九世的時候唐僧按照既定的路線,一定會經過流沙河。而由於沙悟淨的習慣,唐僧的前九世肯定是要被沙悟淨吃掉的。而沙悟淨也說過在他吃人後會將頭骨扔進河中,而這麼多年就只有9個頭骨被河水飄了起來。而剛好唐僧就9次路過流沙河,加上唐僧體質特殊的緣故,那麼沙悟淨就是吃了唐僧9次。

而金池長老在書中說道已經活了270歲了,也就是說他肯定遇到過唐僧,而且是不止一次遇到唐僧。那麼有沒有可能唐僧前九世的袈裟,都是被金池長老搶奪的。因為少了觀音給的袈裟的保護,所以唐僧才會被沙悟淨吃掉呢?而金池長老明白觀音知道了之前的事情,所以他才自盡求個痛快!





影視zhi通車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我是璞玉待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提問:《西遊記》中孫悟空為何還要滿足金池長老這個貪僧的虛榮心?

金池長老是《西遊記》中的人物,的老住持,已有二百七十歲高齡,因一時貪念想燒死,侵吞,後,反將寺院燒燬,自己因無臉見人撞牆而死。

金池長老頭上戴一頂毗方帽,貓睛石的寶頂光輝;身上穿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亮。一對僧鞋攢八寶,一根拄杖嵌雲星。滿面皺痕,好似驪山老母;一雙昏眼,卻如東海龍君。口不關風因齒落,腰駝背屈為筋攣。

一、金池長老是一位老者。中國曆來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而且“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孫悟空雖然得道成仙,但是在取經路上遇到的除了妖怪,大多是凡人,他自己也深受影響。畢竟金池長老是一位從外貌看很正派的老者,孫悟空還是很相信他的。

二、“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孫悟空和唐僧遠道而來,受到了金池長老的熱情款待,當金池長老提出要看一下袈裟時,孫悟空很難有拒絕的理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更何況佛教是很看重“前因後果”這樣的說法的。

三、虛榮心作祟。孫悟空遠道而來也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東西,他知道唐僧有。看到一個高齡長者,都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寶貝袈裟,自然很得意,索性拿出來炫耀一番,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最後招來了禍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璞玉待琢


在《西遊記》中,金池長老活了足足270歲,並且他也是觀音坐下的弟子,他的這座禪院就叫觀音禪院。

那劇中孫悟空為何要滿足這個貪僧的虛榮心?

孫悟空想炫耀

在初入觀音禪寺的時候,金池見唐僧師徒穿著破舊,連連鄙視嫌棄。最後悟空故意拿出那件寶貝袈裟在老和尚面前炫耀。

悟空自視實力強大

悟空想著自己本領超群,你一個小破舊的寺廟,能翻起什麼大浪。給你看看無妨。明天天一亮你就還我。

基於以上二點,孫悟空就大方的滿足了金池長老的要求,但萬萬沒想到活了270年的長老,塵緣未了,在受到寶物刺激,他的貪念催動了他的惡行。也沒有想到還有一個黑熊精。


江湖人笑看江湖


因為猴子愛賣弄,仔細讀過原著會發現,猴子愛賣弄這個缺點被他的兩個師傅都教訓過。

而且他的兩個師傅教訓他的話意思也差不多。

第一次是他跟著菩提祖師修行時,學會了七十二變,就在師兄弟面前賣弄,菩提祖師生氣,就對他說了這段話:

【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第二次,就是在金池面前賣弄袈裟,唐僧是這樣教訓他的。

【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

猴子兩次被教訓的話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讓他不要賣弄,可猴子本事大,又好虛名,根本聽不進去,所以出了這麼多么蛾子。




瀟湘客讀名著


你好,其實我們可以想一下。當年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500年真的是太可憐了,但是孫悟空也是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主要的就包括感恩,自己本來想著永無出頭之日,但是好在唐僧正好去取經,而且直接是將如來的六字真言給揭掉了,自己真的是解放了。再說孫悟空本來就是好鬥的人

所以他對自己的師傅非常衷心,一路跟著真的是盡心盡力,這時候到了觀音禪院,由於孫悟空長相醜陋,直接是把整個寺院的和尚給嚇壞了,經過唐僧的一番解釋之後,才讓和尚們慢慢安下了心,這時候唐僧和他們的老院主促膝長談,其中一句話至為關鍵,直接暴露了孫悟空的來歷。

唐僧非常友好地問老院主今年高壽,老僧道:“痴長二百七十歲了。”行者聽見道:“這還是我萬代孫兒哩?”

那麼我們回到原著看這位金池長老的描述,他活了二百七十歲,想是哪個妖精傳授了他一些妖道之氣,故有此壽。我們再來看看你,這位金池長老,貪心不說,還經常與妖怪來往,沒事還要修煉一些妖道,修煉妖道不能成仙,但是可以延年益壽。

就說這位金池的好朋友,黑熊怪,其實他並沒有害人之心,還經常與金池來交流佛法,一心向善,只不過跟金池一樣沒有掌控好自己內心的貪念,最後被菩薩點化,菩薩見他還有慧根,並且一心向佛,就收他去做了守山大神,還賞了他一頂金箍。

金池長老作為他的好友,每天互相交流佛法,順便學習一些延年益壽的方法,久而久之自己就增加了壽元,因此活到兩三百歲是沒有問題的。

但無奈,最終因為自己的貪念沒有控制住,起了殺心,這讓一心向善普度眾生的菩薩不能接受,所以在因為自己的過錯丟掉性命的時候,菩薩並未出手相救

希望能與君共勉








劉沐軒lmx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西遊記原文中寫道: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

唐僧不喜歡炫富,可一旁的孫悟空聽了金池長老炫富之後,孫悟空就忍不住了,接著孫悟空就和金池長老斗了起來,孫悟空在金池長老面前炫富了,孫悟空把唐僧那包裹裡頭的斑斕袈裟拿出來了。

孫悟空心高氣傲,脾氣暴躁,卻並非不懂人情世故,相反他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經驗是高於唐僧的。因此說孫悟空給金池長老錦斕袈裟,就不僅僅是炫耀那麼簡單了。

那麼真正目的是什麼?

一、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所謂藝高人膽大,不管怎麼捅婁子,都能夠收拾爛攤子。

這個不必多說了,十萬八千里取經路,九九八十一難,各種妖魔鬼怪,都是要仰仗孫悟空的。

二、故意耍脾氣,表達對觀音菩薩的不滿,她給了唐僧緊箍兒,教唐僧哄騙自己戴上。

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實際上心胸並不寬廣,某種意義上說,有點兒小心眼兒,,受不得半點兒委屈。

假如以命令的方式讓孫悟空戴上緊箍,或許他還不至於如此。可偏偏是,觀音和唐僧合謀用誘騙的方式,哄得孫悟空的戴上了緊箍。士可殺不可辱,這是對孫悟空而言是一種莫大的侮辱。當時孫悟空並未爆發不滿,是在找機會挽回面子。

等到了觀音禪院,孫悟空的機會終於來了。明明知道金池長老的陰謀,卻上天借了闢火罩;不滅火反而吹風助火。好好一座觀音禪院被一場大火,燒得乾乾淨淨,只剩下闢火罩下的禪院。這步棋走得很妙,放火的都是觀音的信徒,讓觀音菩薩也無可奈何,只能罵上兩句消氣:“都是你這個孽猴大膽,將寶貝賣弄,拿與小人看見,你卻又行兇,喚風發火,燒了我的留雲下院,反來我處放刁!”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電影白元說


西遊記整部書,就是唐僧四師徒,修行成就的過程。

悟空代表嗔、八戒代表貪、沙僧代表痴。悟空有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金長老,對他們不肖,瞧不上他們。怒從心頭起,起了嗔恨之心。

它讓唐僧拿出來袈裟,只是為了爭強好勝,把金長老比下去。

為什麼金長老被火燒了,因為嗔屬火,火燒功德林。

禍起觀音院,這個嗔是禍起的根源。

悟空,金長老都起了嗔念。


西行降魔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西天拜佛取經的故事,一路之上遇見妖怪無數,觀音院的金池長老便是其中一難。

觀音院的金池長老,長的賊眉鼠眼,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好東西,寺院的和尚也都知道主持的習慣就是收藏寶貝,而且都是價值連城的,一般的物件過不了他的眼。

話說這一日,唐僧路過觀音院便進院中參拜,唐僧問道老主持今年高壽,金池長老答曰,二百七十歲,悟空這時就覺得他有問題,一番問長問短後,金池長老有這麼個毛病就是臭顯擺,有點看不起唐僧師徒,大唐高僧連個寶貝都沒有,就帶他們去自己收藏寶貝的地方,讓他們開開眼,看罷寶貝後悟空說有什麼稀奇的,還不如我師傅的袈裟寶貝呢,金池長老搖了搖頭有點不信,悟空的那脾氣頓時就點著了,也讓你長長眼,說完就從包袱裡取出袈裟來,只覺得滿屋金光燦燦,把金池長老的眼都晃得睜不開了,好寶貝呀金池長老不住的點頭,這麼好的寶貝好想多看一會兒,手下的和尚就對他說不如讓唐僧師徒住一宿,明天再還,不就成了嗎,金池長老就地他們留在院中住一宿,明天早上便還袈裟。唐僧一看天色以晚,就答應下來。

在院裡住下後唐僧可埋怨悟空,你這猴頭讓你多事把袈裟給別人看,這下好了看你明天怎麼要回,悟空說師傅別急明天幫你要回便是。金池長老抱著寶貝袈裟看著都入迷了,要是成為自己的該有多好,不如放把火把唐僧師徒燒死,寶貝就成自己的了,說幹就幹院裡和尚們撿了不少的木柴便點燃柴火,悟空早有防備,用避火罩把師傅擋住,觀音院就這樣被一場大火澆沒了,金池長老連同袈裟也一同消失了。

袈裟不見了,這可急壞了唐僧,悟空只好去求觀音,觀音菩薩說好你個猴頭,讓你大方把袈裟讓金池長老看惹事了吧,悟空回話到一個主持能有多大本事,自己只不過讓他長長見事罷了,誰能想到能這樣呀。

觀音院著火後,金池長老抱著袈裟被房樑砸死,他的老朋友黑熊怪趁火打劫把袈裟拿了去,觀音菩薩把黑熊怪收了去看紫竹林去,把袈裟還給了唐僧,讓他們師徒西去取經。

正因為悟空太自信了,只想炫耀一下,沒想到金池長老是個這麼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知足Content46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了解一下唐僧的袈裟,

讀西遊記的人,一定會對唐僧的那一件錦襴袈裟印象頗深。

這袈裟,閒時摺疊,遇聖才穿,上面鑲嵌無數珠寶,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穿著它,不但能抵禦大鵬鳥的襲擊,還能超凡入聖、免墮輪迴,走到哪裡都有七個佛當保鏢,簡直比神仙還威風。

所以在向唐僧假意“參觀”,實則上是攀比的時候,孫悟空自然是坐不住了。以他的性子勢必是要來一個“反擊”,於是便說自己的師傅有一件寶貝袈裟,金池長老等人都露出不屑的眼神,直到孫悟空解開包袱,且袈裟煥發出陣陣霞光,紅光滿室之時。這位百歲老人頓時傻眼了,像是失了魂兒一樣的呆呆望著袈裟。

那麼觀音菩薩為何要收黑熊怪呢?

觀音之所以皈依黑熊怪,是因為黑熊怪並非一般的妖怪,他身上有著兩個獨特的優點。第一、敬重佛門。說白了黑熊怪生下來就和佛有緣,妖怪不好好當,一天到晚找著金池長老唸經誦佛,有這麼好的基礎在,觀音當然會手下留情,畢竟和自己有著共同的信仰,後期稍加打磨還是能成大器的。



萇崬看電影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聯繫這篇故事的上下文了。西遊記之所以是名著,那是因為他在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上非常到位的。

行者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他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 “此法既是他授與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行者見說得有理,真個不敢動身,只得迴心,跪下哀告道:“師父!這是他奈何我的法兒,教我隨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當常言,只管唸誦。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擻精神,束一束綿布直裰,扣背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進。

這是唐僧收悟空的一段原文,唐僧說了悟空幾句,悟空就走了,但經過龍王指點又回到唐僧面前,結果上了當,被二位佛教高僧大德給騙了。那孫悟空何曾有過這樣的侮辱,就要去找觀音報仇,但是唐僧說,那緊箍咒是菩薩教我的,她也會。悟空無奈,只好罷了。但是,孫悟空能罷休麼?肯定不能啊,這心裡憋著一口氣呢,早晚得找機會報復回來啊。得,到了觀音禪院這一集,終於找回場子。孫悟空拿出袈裟,縱容老院主燒屋子,看見觀音的分公司被燒成一片廢墟,心裡這個美啊,這口氣終於出來了!

原文寫:

天王道:“你差了,既是歹人放火,只該借水救他,如何要闢火罩?”行者道:“你那裡曉得就裡。借水救之,卻燒不起來,倒相應了他;只是藉此罩,護住了唐僧無傷,其餘管他,盡他燒去,快些快些!此時恐已無及,莫誤了我下邊幹事!”


看見沒,孫悟空只借了罩子救唐僧,至於其他人,燒死也不干他老孫的事!什麼叫倒相應了他,他是指誰?這事就算是以後菩薩問起來,也是她自家人放的火,找不到老孫的身上。

這就是孫悟空拿出袈裟的目的,就是為了出口惡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