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俄羅斯的蘇-33屬於重型艦載戰鬥機,為什麼載彈能力卻不如美國的F/A-18?

聯合防務


稍早前俄羅斯SSJ100客機在超重著陸時發生起火事故,說明了超重著陸對飛機安全有很大威脅。拓展到航母艦載機領域也是如此,俄羅斯的蘇-33的空重達到了19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按理說有14噸的載荷能力,但其最大著陸重量只有24.5噸,所以要安全著陸,這時的載荷不能超過5.5噸。假設保留2噸燃油,8個掛架的總重量1噸,帶彈量只有2噸多點。

相比之下,美國F/A-18E/F空重13.9噸,最大起飛重量29.9噸,載荷能力是16噸。而其最大著陸重量是23.4噸,載荷能力9.5噸。同樣按照2噸剩餘燃油、1噸掛架重量,那麼帶彈量可達6噸多。

實際上,艦載機為了安全著陸,一般不會採用最大著陸重量在航母上著艦,而是要低於最大著陸重量。這樣一來,蘇-33的武器掛載能力就更小。

美國的F/A-18E/F通常是在22噸以內的著陸重量下進行著艦,帶彈量是4噸。 也就是說,決定艦載機載彈量大小的不是最大起飛重量,而是最大著陸重量。雖然艦載機可以通過拋棄彈藥降低著陸重量,但是現代精確制導武器價格昂貴,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是不允許拋掉的。

從對比可以發現,在最大著陸重量接近的情況下,空重較小的F/A-18E/F的掛載能力明顯優於空重很大的蘇-33,同樣也優於殲15。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專家都傾向採用類似F/A-18E/F這樣中等體量的艦載戰鬥機。(S)


聯合防務


TMD,庫茲涅佐夫號有彈射器嘛?蘇33全憑自己的動力滑越起飛,最多利用下航母的迎風,這能讓蘇33多油多彈嘛?蘇-33外掛載荷雖然達到了6500千克,但在航空母艦上採用滑躍甲板起飛的最大重量應該只是略超過26噸,如果海上氣候條件惡劣的時候起飛重量還要降低。如果以26噸的起飛重量來計算,蘇-33在帶有60%燃料的條件下,只能外掛2000千克左右的載荷

,其實蘇-33也就是以前的蘇-27k最早也是為了彈射航母研發的,無奈蘇聯彈射器沒搞成功,航母最後只好用滑越甲板了,讓蘇-33用滑越起飛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蘇33噁心性能,還好蘇-33的起降性能很優異,但是沒有彈射器對艦載機的性能影響比較大的。

F/A-18包括後來的E超級蟲,老美的尼米茲級有彈射器,這就任性多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艦載機的載荷了,載彈量、載油可以更多了,所以說正真的航母還是得必須有彈射器,不只是起飛效率高,艦載機的載彈量和航程都有保證。











中國人民很行1


由於蘇-33體積龐大、其內部載油量達9400公斤,作戰半徑 768公里,比F/A-18E/F的8051公里還多些,外掛載荷達到了6500公斤,比F/A-18E/F的8051公斤少。但因其載體航空母艦還是個不完善的平臺,使用滑躍甲板起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蘇-33的作戰能力,因此大大限制了它的性能發揮。尤其是對面(包括對海、對陸)攻擊能力的發揮,早期採用正常佈局的T-1O-3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2噸,蘇-33在T-1O-3的基礎上對飛機氣動外形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改進設計,不過根據蘇-33的升力係數計算結果看,蘇-33在航母上採用躍升甲板起飛的最大重量應該略超過26噸,如果海上氣候條件惡劣起飛重量還要降低。如果以26噸的起飛重量來計算,蘇 -33在帶有60%燃料的條件下,只能外掛2噸左右的載荷,這個重量只能是基本空戰所用的8枚空空導彈的重量。著艦時的最大速度為260公里/時,著艦的最大載荷約3噸,因此在著艦失敗而復飛時,就要把那價格不菲的導彈扔進大海了。在無空中加油的情況下,距母艦800公里時只能巡邏約0.5小時,這極大地削弱了其戰鬥力。


HelloNorth


蘇33是最現行的重型艦載戰鬥機,而F-18在完成E/F版本的“超級大黃蜂"進化後,也上了重型戰鬥機的門檻,兩者目前可以說根本沒有對比性,蘇33還是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產品,沒有 經過任何升級改造,其實已經老掉牙了;而F-18不斷的參與實戰、不斷的改進升級,是目前典型的三代半戰機。

如果但比載彈能力的話,F/A-18 E/F”超級大黃蜂“確實有一定的優勢,蘇33是比不了的:

1、蘇33是在蘇27基礎上發展而來,並非蘇30發展而來,因此他屬於典型的空優戰機,在結構上儘量的輕量話,機翼掛載結構上並沒有像蘇30一樣加強。而F-18天生就是一架多功能戰機,主要考慮的對地支援打擊能力,非常注重載彈能力上的考慮。

2、蘇聯的航母平臺為滑躍起飛,主要利用向上傾斜甲板對戰鬥機進行姿態調整,滿足起飛的要求。這種情況下全靠發動機強大的推力,根本無法滿足滿載起飛的要求,強行滿載起飛的結果就是飛機升力不足,失速墜海,因此載彈能力本身就不足。

F18採用的彈射起飛,利用彈射器達到滿載起飛,不存在蘇33這樣的問題,因此滿足滿油滿彈起飛根本不是事。

綜上來說,蘇33因為航母平臺限制,根本無法滿足滿彈起飛的需求,還不如將這部分用來減重,換取空中更大的機動性及制空能力,在載彈量上自然不如美國的超級大黃蜂了。

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俄羅斯最大的問題出在沒錢給蘇33升級改造,80年代末的戰機至今已經30年了,俄羅斯的蘇33目前機體壽命恐怕已經用盡,只是在強行續命,再加上沒有進行升級改造,現今實力恐怕對上JF-17梟龍都困難吧,甚至到現在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能不能回到俄羅斯服役都難說!這才是蘇33最大的問題所在!


狼煙火燎


首先要明確的是,現在美國海軍航空兵使用的是F/A-18E/F“超級大黃蜂”,而F/A-18A-D型是有著實質性的區別的。首先A-D型是早期的“大黃蜂”是22.3噸的中型機,而E/F型“超級大黃蜂”3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是屬於重型艦載機的範疇。而蘇-33是在蘇-27的基礎上的艦載版本,最大起飛重量是33噸,所以它們倆都是屬於重型機。而現在網上給出的數據是F/A-18E/F的起飛的最大外部載荷為8噸,而蘇-33的起飛最大有效載荷為6.5噸,蘇-33的重量比F/A-18E/F還大3噸,怎麼載彈量比它還小1.5噸?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沒有彈射器靠滑躍起飛的方式就嚴重製約了蘇-33的戰鬥力。現在中俄的航母上都有兩個起飛點,一個是跑道長度為105米輕載起飛點,一個是長195米的重載起飛點。近載起飛點有兩個,在無甲板風的緊急接戰模式下最大起飛載荷只有22.7噸,也就是說飛機載油載彈不能超過這個重量,而蘇-33機體空重18.4噸。而在同樣的情況下,在重載起飛點的最大載荷為27.5噸,而想要滿油滿彈起飛必須要到重載起飛點起飛,而重載起飛點只有一個。如果真要重載起飛的話那效率該有多慢啊?


所以為了能在有限甲板長度內起飛,就必須要減輕起飛重量,所以載彈量和載油量就不能全部帶完,哪怕是在重載起飛點也並不能全部發揮出蘇-33作為重型艦載機該有的戰鬥力,滿油和滿彈只能二選一,而通常都會選擇滿彈,在起飛後用夥伴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但是這樣的話戰鬥力本來就打折的重型機得分出至少三分之一的飛機充當夥伴加油機,這樣就戰鬥力就更加打折了。
近載起飛點
重載起飛點,還有一架在後面排隊,一旦用了重載起飛點,航母就不能同時進行起飛和降落兩種工作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滑越起飛的艦載機載重比彈射起飛要少很多。美國大型的預警機都可以上航母,中國與俄羅斯的航母就不行。蘇33屬於制空型的艦載機,保持空中機動優勢飛機需要減重。中國的殲15還可以攜帶反艦導彈,蘇33也沒有這樣的設計。

美國在航母與艦載機上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先進技術。F/A-18多個機型能夠完成海陸空全方位打擊以及電子對抗,多用途的高效性,使美國航母上的艦載機越來越少。F/A-18的掛載能力非常大,強調多用途的設計。

中國已經在建電磁彈射航母,彈射型的殲15試飛好幾年了。殲15實在是不夠先進,艦載機還是個短板,也許將來會有海基版的殲20。


宇宙邊緣121


其實也不是蘇-33本身載彈量比F/A-18小,奈何俄羅斯沒有美國那種大長直,平直甲板還帶彈射器的大航母,蘇-33掛彈多了僅靠滑躍式的起飛它飛不起來啊!

Su-33本身也是一款出色的重型艦載戰鬥攻擊機。Su-33是“側衛”Su-27家族的一員,可以說是艦載型的“側衛”,所以它的綽號叫作“側衛D”,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0噸,和Su-30差不多,載彈量為7噸。Su-33有著“側衛”家族的看家本領--出色的機動性,航電、火控系統以及機載武器都是很先進的,特別是它的前、後視雷達,也是不可小視的。但是因為俄羅斯的航空母艦採用的是滑躍式的起飛方式,當其掛載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只能夠裝一半的油料,飛機必須在起飛後進行空中加油,否則,其1100KM的作戰半徑就只有不到400KM了(滑躍起飛最耗油)!


大唐陌刀


首先是飛機重量雖然大,卻不能滿載起飛。

另外,設計蘇27飛機的時候,本身是作為對空作戰的戰鬥機,就沒有準備較大的對地攻擊載彈量。改型艦載機自然就沒有較大的載彈量。

比如F-14也是重型戰鬥機,載彈量不如F-16多。

F-18的最大載彈量對應的是A-18攻擊機。蘇33是以空戰為主,不需要太大的載彈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