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有的公司說年年虧,卻不倒閉?

000000ppq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楊軍認為:

先聲明一個觀念,虧損和倒閉沒有必然的直接關係,虧損就一定要倒閉嗎?亞馬遜比京東虧的年頭還要長,然而亞馬遜非但沒倒閉,市值還那麼高。

其實虧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中國的企業運作來說,一般都存在兩本賬的通俗說法。所謂兩本賬就是一個是明面的,一個是暗地的,暗地的主要看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手上的真金實銀,而不是公告出來的所謂報表數據,也就是說那種賬面上的虧損只是表面文章而已,並不真正重要,更不會致命。

尤其是資本時代,在企業利用金融工具進行投融資運作的背景下,如果還是僅僅以賬面的虧損與否來看待其生命力,就更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現金流。只要現金流不斷,企業則可以安然無恙。

現金流哪裡來呢?錢生錢,才是這類企業的生存王道。比如美髮店,我們去了都會慫恿我們辦卡,怎麼怎麼優惠。一些人覺得不錯,就衝了錢,幾百上千。美髮店就可以聚集幾十到幾百萬的現金。於是,他另一家店又開起來了,如法炮製,短時間內又幾十、幾百萬到手了。再找新的地方開。當然,一部分錢會留著維持店鋪的日常開銷維護,畢竟不可能全是辦卡的來理髮。這樣的理髮店即使是年年虧的,那也只是賬面上的,他的老闆照樣吃香喝辣的。所以,虧損不可怕,他們不是虧自己的錢。這其實就是一個投資項目了,如今許多明賬虧損的公司就是這樣,公司本身成了一個投資項目,想方設法吸引投資資金進來,表面虧損,實則滋潤。

所以,常年虧損但是不倒閉的公司主要是自有資金充足,有錢任性,虧損也不關門。常見的就是“潛力股”公司,不斷得到外部資金補充,保證現金流可以不斷維持下去。雖然這個公司是虧損的,但是前景很好,那麼公司可以通過融資,發債等方式補充運營資金。只有被市場看好,自然有人投資,那麼就可以避免倒閉的命運。這就好比有個人,如果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雖然花錢比較闊綽,不代表他很快就會沒錢花,山窮水盡了。又或者是,這個人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不足以支撐起這個人的開銷,但是,這個人行俠仗義,經常得到別人的資助,那麼也不至於山窮水盡的。

總結起來說,公司常年虧損但是不倒閉的原因就是,有錢!


每日經濟新聞


在最近比較火的一個案例就是:愛奇藝在近三年都虧損,但估值已經超越了600億。


在愛奇藝的報表中可以看到,愛奇藝在2015年到2016年和2017年的時候,運營成本和費用都是高於營業收入的。



為什麼愛奇藝一直都是在虧錢的狀態,可是愛奇藝不僅沒有死,而且還越來越大,估值也超過了600億呢?


那是因為愛奇藝的模式一直都是被認可的,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愛奇藝在2015年到2017年的這段時間中,付費會員的人數從1070萬到5080萬,也就是說愛奇藝和其他很多的平臺不同,愛奇藝擁有的不是普通的用戶,而是甘願為愛奇藝買單的用戶。


愛奇藝不倒閉,純粹是因為愛奇藝目前的虧損只是短暫的,在未來,愛奇藝隨時可能盈利。


正如很多的公司一般,他們每年都在說虧損虧損,可是不僅不倒閉,而且還火的越來越好。


很多的公司雖然表面上虧損,但是他們一直都是在盈利中,只是盈利的並不是錢,而是模式以及市場,前期他們以虧損的形式拿下市場,後期就可以隨隨便便盈利了。


最後各位還是不理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滴滴打車。


文非


兩種情況,一種企業年年虧不倒閉是因為擁有無形資產。另一種企業年年虧是因為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們看前者,無形資產是企業價值的體現,自從發現了產權的力量,我們便在不停的製造產權的可能性,並逐漸開始相信供給決定需求的理論。比如遊戲賬號,請問有價值嗎?很多老人家不會去買賬號,他們覺得這個不當吃穿,但是自從網易開始對於某些遊戲賬號明碼標價之後,這些產品便成為一項無形資產。我們如今的無形資產有很多都是過去不曾有過的,比如你的微信,比如你的芝麻信用分,比如你的車牌,比如你的手機號碼。產權物品越來越多,當一個人貌似沒有什麼財富的時候,他開著全是8的小四輪上路了,你會覺得很牛,甚至於這個車牌的號碼感受上比豪車還要牛。這就是產權的力量,如今的一些企業年年虧,因為各種自然形成的無形資產產權,比如用戶數,騰訊早年也是虧成狗,其兜售給聯想的時候只想要100萬。因為QQ早年不收費的。不收費沒有錢,但是有用戶數的積累,逐漸成為一個巨大的利潤入口,如今騰訊要賺錢,開發個把軟件滲透到自己用戶就可以了。當然要注意一點,我們所說的無形資產並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面,也就是並非金錢衡量的項目。

然後我們再來說後者,要面子活受罪的。很明顯,有些企業倒閉更加有利,清算價值遠遠高於持續經營的價值,如果不破產,這一類企業將逐漸損耗企業的資產。這一類企業就要促成他們退出,可是企業的控制人是不願意的,因為倒閉退出代表一種信號,一種個人失敗的信號,大家都不願意失敗。在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格雷厄姆就提到過很多這樣不肯倒閉的公司,格雷厄姆的建議是收購其資產並促進其倒閉清算,獲得清算收入。

你也可以這樣理解,燒錢分兩種,主動和被動。


凱恩斯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是現金為王的時代。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只要現金流充沛,企業戰略計劃長遠,未來盈利足以覆蓋虧損。所以盈利沒有現金企業倒閉的也不少,虧損現金多的也沒有倒閉。咱們說說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是最明顯的:



1.京東,這個話題不說京東這個企業都對不起他,對不起劉強東。京東第一個階段,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充分發揮中關村店主的身份和經驗,主營電子產品。迅速打開市場佔據份額,企業基本實現盈虧平衡。這時候的前期創業階段資金流大部分來自風險投資公司,少部分來自供貨商的賬期。很多人發展到這個階段就往前了,比如噹噹網就是如此。為了拉開B2C電子商務企業競爭的距離,佔據充分的競爭優勢,京東又組建了自營物流,大大的提升了用戶體驗,一下來把所有對手甩在身後。同時也提高了後進入者的門檻,導致了聚美優品這樣的單品企業沒落。這時候的資金流還是大部分來自風險投資,一部分是供貨商賬期。現在的京東以前是多元化發展了,資金流充沛,主要是供貨商的賬期拉長,入駐平臺企業的賬期也拉長了,還有京東金融體系的資金。也就是貨賣出去,錢到手裡,但是不給結賬,過段時間在結賬。目前美團也這樣,阿里巴巴雖然實時到達支付寶賬戶,只要你不提現,錢還是在內部體系運轉。這類的企業一路走來都是資金流在做支撐,隨著手裡的資金越來越多,企業也越來越大。還有個最有代表的企業,是國外的就是亞馬遜,大家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發展史。到現在還在虧損,而企業市值越來越大。大過阿里巴巴。



2.滴滴,摩拜單車類的新興企業:這樣的企業這幾年很多,特別是滴滴,運用資本力量,收割市場,處於壟斷地位,然後收割司機。前期雖然巨大的虧損,但是未來前景大,依靠熱錢,風險投資,企業根本不會倒閉,反而越大越強。這樣的公司一般都必須往大了做,再苦也要往前,不然死的更快,不前進就是死亡。滴滴已經收割市場了,掙錢的速度比他們原來燒錢速度還快。摩拜這樣的企業還在虧損,相信總能找到方向。

3.很多燒錢的創業企業:我們身邊不是有很多要成為獨角獸,要改變世界的創業者嗎?他們經常講的就是商業模式和用戶數據,從來不談掙錢。他們也經常說我需要大量的資金,有了用戶還愁掙錢嗎?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這樣的創業的人倒閉,也有很多在一直燒下去。燒不動的才倒閉,只要能燒,有故事,參與其中的誰也不會讓他們倒閉。



4.其他目的的公司:當然還有一些財務目的的公司,很多外企,特別是前幾年火熱的醫藥外企,他們在本國出廠的藥物本來是10元,直接加價到80元。國內的分公司採購總部的企業,直接80元。國內賣100元。這樣的方法的好處是,在採購環節直接把利潤通過貿易留在了生產國。而國內的企業加價低,那就每年虧損。還有的企業,中國生產,直接加很少價格銷售到總部的國家。總部的國家繼續銷售,獲取利潤。那在國內的生產企業,利潤低,很多常年虧損。不過這現象屬於改革發展早期額度事情,現在已經得到了遏制。上市公司裡也有做財務延期付款,收款的。造成虧損或者盈利小或者盈利大。這些屬於財務手法,背後各有目的。不置評價。

總結:虧損企業大部分只是一個過程,比我們平常見到的做生意的虧損期更長。同樣,虧損期更長,那收割市場更狠,佔有市場絕對地位後,虧損的錢,還是老百姓要買單,資本的本質就是如此。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很簡單,大公司雖然每個月都虧本,可只要虧本在一個度之內的都有投資公司意義投資。就好像你有1萬塊在賬戶上,要麼扔銀行貶值要麼投資,可哪裡有那麼多的項目投資呢?你要知道如果你存銀行一年可能就值8000塊的實際金額了,你投資一家看似虧本的公司雖然年虧損10%可你依然有9000塊錢而這9000塊錢是實際資本,錢你不花出去他一文不值。而中國大把的投資公司一年賬戶幾百億在睡大覺。他們想的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花錢。前幾年有房地產吸收這部分資金而現在互聯網是主要吸收這部分資金的路途,而互聯網和房地產一樣有投資效益大回報快。假如你投資一家公司時市值就500萬當你投300萬也許就能拿到51%的股份,你投資之後這家公司用這個錢發展2年增加市值現在值2000萬,雖然這家公司一樣在虧本,可現在的市值2000萬,你把你手裡的51%賣出去能賣1000多萬,而這投資回報率可是接近4倍。而互聯網3年就能造一家上市公司市值從50萬翻到5億,這回報率是多少。投資公司不會全看你盈利不盈利,他看的是你這家公司的股份有沒有市場。即時你這家公司可能連經營項目都沒有。只要投資人認為你公司的股份有市場他就會投。相反如果你公司重產過多或者公司項目太過普通即時你很能賺錢他都不會投資。投資100萬一年賺100萬也才1倍。投資100萬發展一兩年能轉手賣1000萬可是10倍。只要股份賣的出去,只要不倒閉虧就虧,所以叫互聯網泡沫,有些企業啥玩意不幹就是在那忽悠和花錢市值狂飆。


故戀說


主要是因為有資本的加入資本,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會有不同的訴求,有可能不需要你的公司盈利,最具備優先級的事情,就是搶佔市場規模,只有市場規模達到了一定的量級之後,才能稱作這個市場的龍頭老大,當你成為這個市場的龍頭老大的時候,其他人就很難再進入這個領域,但是你這個領域又剛好是消費者所需要,所以價格的定價權就是由你來做的。從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成長路徑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前期都是通過燒錢來獲取用戶,最後把競爭對手全部都幹掉,然後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比如說當年的百團大戰,有很多類似於。還這樣的軟件在當年都用補貼政策,只有美團走到了最後,堅持到了最後,所以你會發現在團購方面美團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所以美團現在就有自己的定價權,他不僅向商家收取推廣費,還讓用戶收取一定的利率。

滴滴打車也是一樣的邏輯,在一開始的時候有非常多的互聯網約車軟件,但是到最後,留下的只有幾家弟弟,佔去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現在滴滴就有了絕對的定價權。這就是互聯網公司價值,百度也是一樣的,之前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搜索引擎,但是現在,百度在中國是一家獨大。

所以在市場份額沒有確定之前,所有的公司都願意去燒錢搶奪用戶,當用戶都攬入麾下之後,就有更大的議價權了,這也是資本所看重的,所以哪怕你現在賺了錢,但是沒有獲取一定的市場規模,資本是不願意繼續投資你的。


變革家


虧錢會導致企業倒閉,但虧錢不意味著一定會倒閉,虧錢和倒閉直間沒有必然聯繫,這樣說是不是有人覺得不理解?



我們舉例來說。

一個企業一直在虧錢,但企業的股東相信未來,不願意放棄,不斷增加投入。企業一直在虧錢,但因為有後續的投入,所以並沒有倒閉。

有人奇怪了,誰會這麼傻?虧錢還一直投。這樣的情況很常見。特別是風投進入中國以後。我們身邊的很多企業現在都沒盈利,一直在虧錢,甚至是鉅虧,但仍然沒有倒閉,比如滴滴、膜拜、ofo等等,互聯網企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只要原來的股東不斷投資,或者有新投資人進來,虧損也沒有倒閉。

還有像京東,同樣鉅虧了多年,但因為有供應鏈壓款可以週轉,同樣沒有倒閉,反而鉅額投資物流,最終贏來規模化盈利。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導致企業倒閉的不是虧損,而是現金流。如果企業現金流斷了,即便企業有錢也經營不下去。同理,只要企業現金流沒斷,虧錢也可以繼續經營。


坤鵬論


年年虧卻不倒閉的公司,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創業公司,因為“有前景”,股東為了將來的預期收益,可以允許公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不盈利。

比如說前兩年爆火的共享單車,摩拜和ofo的股東砸下了幾十億美金,公司不僅沒有盈利,還需要繼續砸錢才能正常運營下去。

於是,摩拜賣給了準備做大規模、構築護城河的美團,ofo則動不動就穿出資金鍊斷裂、公司倒閉的消息。

因為中國互聯網公司通常使用免費模式,所以不盈利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還挺多。

另一類,上市公司連年虧損的情況也很多。

兩面針等公司連續虧損十幾年,斑馬消費前幾天研究過的深圳連鎖超市人人樂,連續4年虧損,最近這幾天淨虧損超過10億人民幣。

但是,這不僅不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不會影響公司正常上市,甚至都不會影響公司的股價。

為什麼?

公司都上市了,不盈利對於老闆來說沒啥影響,畢竟隨手套現都能賺上億;就算公司虧損,帶上ST,只要在觸發退市前賣點資產,就能保殼;大家一看這公司這麼多年虧損,說不定老闆要賣殼,趕緊提前佔個坑,說不定明天就漲停了……

當然了,還有很多別的情況導致公司長期虧損還正常運營,你還知道哪些?

但是說真的,一門不能賺錢的生意,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斑馬消費


這個問題我倒是瞭解一些。

對於我們來看公司虧就有“不好”的感覺,但在公司層面來講看到的還是IP,一個大IP有了害怕沒有錢可賺嗎?退一萬步來說把公司找人接盤也是賺的。

說下了解的主播問題,朋友做過超管,這些主播最早是挺賺的,但是對於現在人人做主播的目前形勢,早就集體降薪了。還有簽約這個問題一定要糾正一下,比如某主播1000W簽約某平臺,我們看到的是數字,但1000W簽約多少年,首付拿到2成還是3成就不得而知了吧?跟工程的套路一樣,基本拿到首付就賺到了,年底去收尾款都抱著“拿到多少是多少”的心理去要。現在的普通主播都是虧錢這不誇張,因為有競爭才會市場化。早期真的叫泡沫。

比如鬥魚一個火箭500為例,平臺要拿到300左右,而有些大量火箭都是和主播談好的“買賣”,我貢獻火箭然後你把錢反給我,你有名氣我有地位等級,你不同意那就去找其他主播好了,反正多的是。

在說回來鬥魚,在互聯網內,如果一個公司能開發一個新鮮領域(例如58在招聘和租房賣二手),那麼它將在這領域佔據大部分資源,後來的(趕集等等)是很難超過它的。

鬥魚號稱直播界的黃埔軍校也不誇張,喜歡看鬥魚的大多人經常會去看某幾個主播對吧,但假如某幾個主播走了會發現這個人還在看鬥魚,而不是跟隨某主播去其他平臺,主播核心粉其實並不多,而看鬥魚的觀眾會發現是鬥魚粉而不是主播粉。

相比較來說,更應該擔心其他平臺的融資問題。


遊戲沒有圈兒


有的公司確實是年年虧卻不倒閉,這種公司一般是成長性非常好,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市場還希望它不斷擴張,等到他擴張到了應有的邊界,就一定會賺錢,但是現在還完全沒有達到它最大化的程度,所以說他還會繼續虧損,繼續擴張,不斷進入更多能夠盈利的領域,等到他徹底做大了,就可以收割利潤了。

這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的企業亞馬遜,它作為電商品牌,仍然還在不斷擴張品類,從最初做電子書開始,後來擴展到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其網站上進行交易,再往後他居然擴張到文化傳媒領域,進軍各種文化市場,如電影等。然後現在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也在不斷擴張,它就需要不斷虧錢來維持其擴張的局面,這種虧錢狀態已經維持了十多年。

與之類似的就是國內企業就是京東,京東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很多人就把它當成中國的亞馬遜來做,他也和亞馬遜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電商業務等,也需要長期保持不斷虧損來進行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