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20春季學期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錄(一)——《可怕的塑料垃圾》

由 李國驚 劉芳 供稿。

2020春季學期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錄(一)——《可怕的塑料垃圾》

本文首發於《全視界教育》2020年一二期合刊“群文閱讀”專欄,作者李國驚,劉芳。

李國驚,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沙堰小學校長;劉芳,成都市沙堰小學教學與課程研究中心主任。

閱讀篇目

《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

《人類糞便首次檢出9種塑料微粒》

《觸目驚心的海洋汙染》

《“限塑令”出臺十週年,效果如何?》

議題解讀

統編教材六上第六單元人文主題為“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語文要素為“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學寫倡議書”。其中,“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指向閱讀策略學習。

本單元課文僅在《只有一個地球》中,讓學生初步學習了“結合關鍵句瞭解課文內容,並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結論是如何得來”,未明確提出“觀點”及相關概念。因此,藉助群文閱讀議題“讀懂觀點”可以幫助學生習得可遷移的閱讀策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觀點。

本課以《語文新課程1+X讀本》中與教材單元相對應的文本為載體,指導學生閱讀一組與塑料垃圾相關的文章,在閱讀實踐中建立對觀點和依據的基本認識,並發現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有利於學生髮現閱讀“表達對某種事物或者問題的觀點”這類文章的規律性閱讀策略—抓住表明依據的關鍵句,讀懂這些依據共同證明或支撐的觀點,以此有效落實教材單元目標。

2020春季學期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錄(一)——《可怕的塑料垃圾》


教學目標

1.建立對“觀點”和“依據”的基本認識:“依據”就是生活中的現象和事實,“觀點”表達對這些現象和事實的態度或立場。

2.結合文本,理解作者往往通過多個角度、互為補充的依據,使觀點更具說服力。

3.運用“抓住文中事實依據,讀出觀點”的方法閱讀組文,發現依據與觀點的基本關係,能準確把握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

教學重難點

發現並運用觀點和依據之間的基本關係,在閱讀實踐中準確把握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

教學準備

文本材料、課件、記錄單、馬克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分享交流,建立對觀點的基本認識

師:這節課,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可怕的塑料垃圾”。塑料在大家的生活中大量存在並且帶來了諸多便利,作者卻認為塑料是可怕的。對這個話題,你怎麼看?具體看到什麼樣的現象或事實讓你覺得可怕?

生1:我也覺得塑料垃圾很可怕。

生2:我覺得塑料也沒有這麼可怕,只要我們好好用。

(板書:觀點)

師: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怎樣的現象,可以說明你們各自不同的觀點?(生:我看到過……)

師:親眼見過?看到過這些現象的同學點點頭。看來這是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現象,是一個事實。

(板書:事實)

師:你喜歡這樣的事實嗎?

生3:不喜歡!因為這些塑料堆成一座座垃圾山,還散發出臭味……

師:嗯!聽出你的態度和立場了。

(板書:態度 立場)

生4:這些現象我不喜歡,但是如果我們用好了,其實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

師:像這兩位同學,要表明對某種事物或問題的觀點,需要一定的事實來加以說明,閱讀時要學會抓這樣的重要信息。

二、共讀共議,理解觀點和依據的基本關係

師:我們先來共讀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900多字,大家是六年級的同學了,我們要多用快速瀏覽的方式抓住重要信息。試一試,你能不能讀出文章表達的觀點和說明觀點的事實,分別用波浪線和橫線標出來,開始!(生瀏覽勾畫)

師:這篇文章的觀點是什麼?

生1: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

師:這個觀點在文章的什麼位置?(生2:題目)

師:這篇文章的觀點可以從題目直接讀出來。

(板書:題目)

師:一起讀這個觀點。(生齊讀)

師:真的嗎?外賣,能毀滅下一代?作者的依據是什麼?

(板書:依據)

生1:我找到了一個依據,每週最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

生2:每週4億份外賣,會產生4億份塑料包裝,這麼多的塑料垃圾還只是一週產生的!

生3:一個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時間只有25分鐘,並且一個普通塑料袋的降解需要幾十到幾百年。

師:一個塑料袋使用時間短、降解時間長,就會毀滅下一代?

生4:不是一個塑料袋,每週有4億份外賣產生太多的塑料垃圾,一個塑料袋降解需要幾十到幾百年,這麼多的塑料垃圾要降解到什麼時候。

師:大家發現了嗎?這位同學為了理解第二個依據,將第一個依據補充聯繫起來了,這樣聯繫起來說,

有什麼好處?(生:說得更清楚了)

師:了不起的發現,依據與依據之間還互為補充呢!除了這兩個依據,還找到了別的依據嗎?

(板書:互為補充)

生1:陸地承受不住的大量垃圾被丟進了海洋。

師:塑料垃圾丟進海洋就會毀滅下一代?

生2:人類離不開海洋資源,海洋被汙染了,最終會影響到我們人類。

師:這個依據談到了環境被汙染的現狀。

師: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作者為什麼要用三個依據,只用一個依據不行嗎?(PPT出示紅色概括文字)

生3:用一個依據,作者可能覺得還不能說服人,用不同的依據更有說服力。

師:說得多好,你真會思考。記住了嗎?作者選擇了多個角度的事實依據,讓文章更有說服力。了不起的發現!

(板書:多個角度 有說服力)

師:我們在閱讀時,找到文中具體的依據,讀出作者對這些事實和現象的態度或立場,也就讀懂了作者表達的觀點。

(板書:讀懂觀點)

三、分讀共享,學習運用基本閱讀策略

師:接下來,我們分組採用分讀共享的方式閱讀三篇文章:《觸目驚心的海洋汙染》《人類糞便首次檢出9種塑料微粒》《“限塑令”出臺十週年,效果如何?》。你們敢挑戰嗎?

師:請組內分工把文章的觀點記錄在橙色紙上,依據記錄在綠色紙上,小提示:精選三個主要依據,一張紙記錄一個依據。(小組合作閱讀)

分享:《觸目驚心的海洋汙染》

師:首先邀請這個小組上前來。同學,你負責記錄觀點,念一念,這篇文章的觀點是什麼?

生1:塑料汙染正在嚴重破壞我們的海洋資源,塑料垃圾危害大。

師:這些觀點在文章哪個位置?

生1:在小標題裡。

師:哦,觀點還可以從小標題裡讀出來呢!

(板書:小標題)

師:(貼觀點)這三位同學負責記錄主要依據,商量一下,你們打算在黑板上怎麼擺放這三個依據?(組員小聲談論,將依據擺放成圍繞觀點的圖形)

師:說說這樣擺的理由。

生2:因為這些依據都是圍繞觀點來說的,先說“每年約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塑料汙染而喪生”,說明塑料垃圾殺死了很多海洋動物。再說“塑料汙染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約80億美元”,80億美元是一個很大的金額,每年都損失這麼多。

師:這個損失是誰的損失?

生2:是我們人類的損失。

師:這個依據是從經濟損失的角度來談的。繼續說下一個依據。

生3:最後說“魚吃塑料,我們吃魚”,這是說塑料對食物鏈的影響。

師:你們真會學習!不僅讀出了文章表達的觀點,還特別選取了不同角度的依據。觀察你們擺放的圖形,能說一說依據和觀點的關係嗎?

生3:我覺得依據都是圍繞觀點來寫的。

生2:我覺得依據都在證明觀點。

師:說得很好!這就是依據對觀點的證明關係。

(板書:證明)

師:一起看看文章中的海洋被汙染的事實吧!(音樂聲中,學生觀看海洋汙染的短片)

師:看完這組圖片,你想說什麼?

生1:太可憐了!這些動物被塑料垃圾害得死去。

師: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真可怕!

分享:《人類糞便首次檢出9種塑料微粒》

師:這篇文章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生1:這項研究能夠明確的是,已經滲透到全球海洋及多種生物體內的微塑料,邁開了“入侵”人類身體的步伐。

師:這篇文章的觀點不在題目裡啦?

生2:不在,是在最後一段。

師:原來,有的文章可以從關鍵句裡讀出觀點。

師:三位組員分別念一念主要依據,大家仔細聽,看這些依據是不是很好地證明了觀點。(學生依次念三個依據)

師:採訪一下,你聽到這些依據,有什麼感受呀?

生1:好嚇人啊!塑料都進入我們人的身體了。

師:所以,作者的觀點明確告訴我們,塑料已經在

傷害人體了。(貼“傷害人體”)

分享:《“限塑令”出臺十週年,效果如何?》

師:最後一篇文章表達的觀點是什麼?哪位同學能大聲念出來?

生1:限塑令的實施效果非常不樂觀 。

師:我們來讀題目,你讀觀點。

全班:限塑令出臺十週年,效果如何?

生2:限塑令的實施效果非常不樂觀!

師:(貼“限令不佳”)發現了嗎?咱們這是在一問一答。看來有的觀點不僅是文中的關鍵句,甚至還是對問題的回答。看看這個小組找到的依據,和其他幾篇文章的依據對比著看,你發現了什麼?

生3:我發現這些依據都有很多數字。

師:有意思的發現!在不同文章的不同依據裡,都有很多數據。為什麼作者喜歡用數據來證明觀點呢?

(板書:數據)

生4:數據更加科學。

生5:用數據會更有說服力!

四、統整認識,建構基本閱讀思維

師:我們通過閱讀一組文章可以發現,有的觀點在題目裡,有的觀點在小標題裡,有的觀點在關鍵句裡,甚至有些觀點是對問題的回答;並且,作者往往選擇多個角度、互為補充的事實依據來支撐觀點,使觀點更有說服力。讀這樣一類對某些事物或問題表達觀點的文章,我們抓住這些事實依據,就能讀出作者的態度和立場,也就讀懂了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讀一組文章多有意思!

來回顧一下,這些是四篇文章的觀點,這是這節課的話題,你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了嗎?試一試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連起來說一說。

生1:因為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塑料汙染正在嚴重破壞我們的海洋資源,塑料垃圾危害大;微塑料邁開了“入侵”人類身體的步伐;“限塑令”實施效果非常不樂觀!所以,塑料垃圾真可怕!

師:概括得很好!當你想表達對某個問題或某些現象的觀點時,也可以像這樣從不同的方面,具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組材料,這組材料很特別,是一組由圖表、數據、概括性的文字組成的非連續性文本。送給大家課後去閱讀,嘗試讀出自己的觀點,並從材料中選取最能支撐觀點的事實作為依據,使你的觀點也有說服力。下課!

課例反思

群文閱讀的“建構”與單篇閱讀的“感悟”有著相互關聯又本質不同的策略特徵。群文閱讀的建構意識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並最終為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適應與創造發揮“綿長”之功效。

對“1+X”的實踐意義

“所謂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係,慢慢就弄懂了,這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溫儒敏)

統編教材六上第六單元導讀中清晰地呈現了語文要素目標:“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指向閱讀策略學習。通過解讀單元教材發現,僅在《只有一個地球》中,讓學生初步學習了“結合關鍵句瞭解課文內容,並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結論是如何得來”,未明確提出“觀點”及相關概念。

為了更好地落實本單元的閱讀策略目標,藉助群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習得閱讀策略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可怕的塑料垃圾——讀懂觀點”一課以《語文新課程1+X讀本》中與教材單元相對應的文本為載體,指導學生閱讀一組與塑料垃圾相關的文章,在閱讀實踐中建立對觀點和依據的基本認識,發現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閱讀“表達對某種事物或者問題的觀點”這類文章的規律性閱讀策略,即“抓住表明依據的關鍵句,讀懂這些依據共同證明或支撐的觀點,有效落實教材單元目標”。

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做到了在單篇閱讀教學“1”的基礎上,藉助深度閱讀拓展並延伸了“X”,真正實踐了“1+X”的閱讀理念,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思維建構意義

在閱讀中到底如何把握文章表達的觀點,有沒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可以指導學生找到觀點?本案例基於這樣的問題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閱讀一組文本,探尋讀懂觀點的閱讀策略。

我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明確建立對“觀點”和“依據”的基本認識—“依據”就是生活中的現象和事實,“觀點”是表達對這些現象和事實的態度或立場。

我們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發現依據與觀點的關係——作者往往通過多個角度、互為補充的依據,使觀點更具說服力,進而習得讀出觀點的策略—從位置來看,可以關注題目、小標題、關鍵句中是否包含觀點;從內容來看,可以抓住文中多個事實依據,讀出作者的態度和立場,驗證依據是否支撐觀點。這樣就可以讀懂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

2020春季學期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錄(一)——《可怕的塑料垃圾》

認知建構圖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因此通過以語言為主要媒介的文本,自然會引發人的思維,進而培養人的思維能力。閱讀最為重要的目的在於構建思維方式。群文閱讀教學的精髓,就是對多文本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清晰的理解結構。結構化有助於整合信息、明察規律,有利於超越碎片化思維方式,走向高階思維,讓學生觸摸更深邃的思想。

理性閱讀意義

閱讀中的感性閱讀之“感”和理性閱讀之“理”同等重要,但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重感性閱讀輕理性閱讀的現象卻比較嚴重。

誰也無法否認,閱讀的“體驗”,都是由需要所引發的主體對外在事物的認知。如果我們的閱讀能在感性閱讀中進行必要的理性分析:或對自己的閱讀感知進行恰當的概括和說明,或明晰文本中各種材料的相互關聯,或釐清段落安排上內容的遞進關係等等。那麼這樣的閱讀就會在閱讀者的心中真正建構起閱讀的意義。

與感性閱讀相對輕規律、重隨性和感覺不同,理性閱讀強調遵循規律、講究邏輯,強調追求方法、講求效率。這也是一種閱讀者主體創造精神的體現。這種閱讀的認知建構是理性思維的體現,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動活動。理性思維能力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各種能力之母。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和引導學生會用一定的深度思維來理性閱讀,學生也會在這樣的閱讀中達成“會讀”的目標。“可怕的塑料垃圾——讀懂觀點”一課正是利用群文閱讀教學“建構”的特點進行理性閱讀的一種有效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