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興安大地“冬忙圖”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種、夏管、秋收、冬閒”曾是北方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現如今,放眼興安盟大地,一幅幅緊張忙碌的“冬忙圖”隨處可見,農民群眾一改冬日窩家做“閒農”的習慣,或發展養殖業,或到村裡合作社打工,正在用汗水澆灌收穫,忙著致富奔小康。

“我上個月領了2600元工資!以前這個時候通常是在家閒待著,現在村裡有了企業,不用出遠門就能掙到錢了。”正在興安盟眾鼎生態農業公司大棚基地裡修剪火龍果的村民宗桂香高興地說。2019年她僅在大棚基地打工就收入23400元,買的兩頭驢也已產下驢駒,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對於科右前旗大石寨鎮建華村連喜粗糧加工小廠來講,眼下是他們最繁忙的季節。

“前陣子為了包豆包加班加點地忙,累得腰痠背痛,但忙得挺帶勁兒。”已是第二年到扶貧車間來務工的貧困戶金迎花雖然忙也幸福著,月工資2000多元讓她倍感欣慰。

“扶貧車間的建設,不僅幫助貧困戶學會一項技能,還讓他們謀得一份工作,最為重要的是找到了脫貧的途徑。”科右前旗大石寨鎮副書記王永健說,小廠不大但卻將全村綠色雜糧、雜豆及其加工產品通過微信朋友圈、電商平臺等銷往全國各地,還有20名貧困人口享受資產受益式分紅,每人年收益1000元。

同樣,對於科右前旗居力很鎮興隆村村民崔輝軍來說,這個冬季最忙。隨著春節的臨近,肉雞、雞蛋需求量不斷增加,年初購進的600只雞已售出530多隻,餘下的這60多隻雞要按照訂單要求的時間全部送到訂購戶手中。他說,這是他脫貧致富的“雞”遇,他不僅要抓住還要抓緊、抓牢。2020年,他還要擴大養殖規模,“種養結合的路子誓要走到底了!”

遠隔百里外的科右前旗俄體鎮齊心村村民顧旺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忙著給園中的果樹剪枝修杈,路過的村民都說他是個“痴人”。他“痴”在對果樹栽植的鐘情,春夏秋冬都在果園裡忙活,剪枝、澆水、施肥、採摘、嫁接、育苗……作為一名莊稼人,“冬閒人不閒,家門口掙錢”曾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而今,這種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心裡的幸福感無法言喻,感覺日子有了奔頭,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在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察爾森化嘎查的黑木耳菌棒生產車間,也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伴著轟鳴的機器聲,十多個農牧民正在將製作好的菌棒整齊有序地擺在一旁。在養菌室裡,一袋袋的菌棒鋪滿了工作臺。這裡的工人們加班加點,只為嘎查老百姓今年5月能夠及時種植黑木耳。

“多虧了黑木耳這個產業,讓我家的經濟負擔減輕了不少,現在家裡正是用錢的時候,哪怕是增加幾百元錢的收入,對於我們來說都能解決不少問題。”村民何旭芳告訴我們, 2019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認領了6000棒菌棒,產了600斤幹木耳,收入達到近2萬元。“小小的黑木耳能帶來這麼高的收益,我是真沒想到,我要繼續種植黑木耳。”何旭芳信心滿滿地說。

在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幸福嘎查的農民王桂琴家,王桂琴正在和姐妹們做豆包。“一天下來,我們能包500多個豆包,我們的豆包供不應求!”王桂琴說,這幾年,她們打出了“琴義香”品牌,粘豆包走進了烏蘭浩特100多家超市,年收入15萬元,讓姐妹們走上了致富路。小小豆包,讓王桂琴和她的姐妹們冬閒不閒,致富有途徑。(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