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隨著2019年的逝去,2010年代正式落下帷幕,但全球面臨劇烈的挑戰。

一方面,不平等的加劇讓全球陷入動盪:智利因為地鐵車票加價幾美分引發的騷亂,讓今年的APEC峰會不得不取消;法國針對養老金的改革方案讓巴黎的公共交通陷入癱瘓,全法國的鐵路運營也大受影響;新年剛過,中東局勢再次失控,美伊緊張局勢持續升級。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另一方面,不少西方國家面對全球化卻“心不在焉”:英國終於在脫歐公投三年半之後確定了脫歐時間,但仍需耗費大量精力進行漫長的脫歐經貿談判;與此同時,彈劾特朗普的議案獲得了通過,美國繼續陷入曠日持久的黨爭,並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正越走越遠。

當前,全球化面臨大變局,而科技加速變革又給全世界帶來新的挑戰,全球汽車產業自然不能獨善其身,也面臨深度調整。如何調整?調整到什麼程度?顯然要回歸到全球化的大變局和科技革命的趨勢中來看,才能撥開迷霧見真章。

歷史的弔詭

全球化的危險與弔詭之處,恰恰在於歷史的重複。

時間回溯到一戰前,經歷兩次工業革命後,全球貨物、資本和信息的流動已經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卻並不能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更加便捷的交通和先進的武器反而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

同樣,全球化讓不平等加劇。移民和資本的自由流動讓新生的工業體和金融資本巨頭成為全球化最大的贏家,不平等的增加又催生了民粹的崛起。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當下的西方國家與十九世紀末的鍍金時代的相似性,甚至有人稱之為“新鍍金時代”:政府政策日益被金權政治所驅動,也就是所謂的由“1%”(財富頂端1%的人)主導了西方的政治,圈層化越來越嚴重,與普羅大眾日益割裂。

全球化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貧富差距拉大是當前全球化面臨的最嚴峻的現實問題,不僅塑造了腐蝕性的拜金文化,還讓普羅大眾在勞資博弈中節節敗退。

全球化雖然帶來了價廉物美的商品和繁榮的經濟,但同時衍生出了許多問題,最典型的就是製造業的轉移讓發達國家大量藍領工人失業,才造成了如紀錄片《美國工廠》所記述的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隨著通用汽車工廠的倒閉讓整個社區走向死亡。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經濟的高速增長能帶動汽車消費,而全球化讓貧富差距增大又制約全球汽車消費,今天沒有工作的美國汽車工人可以責怪過去二十年的全球化,但真正奪走他們工作的是技術革命。

技術快速迭代的衝擊

當下的全球化與鍍金時代與上世紀三十年代也有著巨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變化,以及這種新技術所推動的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的大轉型。

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的大轉型中,一個重要特點是從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的轉變,是信息技術的爆炸性增長。全球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帶來的全新的自動化,是推動大轉型的兩大推手,這將讓產業轉移進一步深化,同時人工智能的機器將取代很多工作。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美國實施全球化和去工業化戰略後,從1990年到2008年新增了2370萬個工作機會,但都集中在醫療和零售兩大服務業,且都是低收入的工作機會,這給美國民眾和美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和《美國工廠》中的代頓一樣,簡斯維爾(美國“鐵鏽地帶”的縮影)是圍繞著通用汽車製造廠興建起來的汽車城,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已經有三代人在汽車廠工作。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一個汽車工廠工人的工資(平均28美元/小時的時薪)加上加班費,一年能超過十萬美元,足夠支持一個四口之家過上中產生活,也支撐了整個城市的繁榮,而這種繁榮因為通用汽車工廠的關閉戛然而止。

汽車工廠關閉後,造成了汽車工廠和相關供應商工廠的工人大規模失業,但新工作卻很難找到,整個城市嚴重依靠低收入的服務業,奧巴馬政府提供的失業培訓也是杯水車薪,社會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美國汽車工人沉迷於通用給予的高福利,變得更加貪婪,但沒有持續學習,跟上科技革命的步伐,因而被社會淘汰。當下,技術革命的速度更快,但相關的社會機制變革要慢得多,不平等、貧富分化加劇,社會風險與日俱增,這也是全球化、去工業化和科技快速迭代需要面對的問題。要想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就得時刻以“空杯”心態,保持學習力。

如何解局?

全球化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前的新興市場存在牴觸情緒轉向部分發達國家走上了逆全球化的道路。全球化是歷史大勢,逆全球化的幾朵浪花,阻擋不住全球化大潮。全球化出現一些問題並不可怕,不能因噎廢食。

發達國家,尤其是歐美需要努力建立新共識,讓被全球化、科技快速迭代取代的製造工人找到新出路,更好地發展自我、發展社會,而不是簡單應對挑戰,讓社會走向更加嚴重的分裂。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另一方面,全球化、科技快速迭代帶來的貧富差距問題成為全球面臨的嚴峻挑戰。富人變得更富有,窮人變得更窮,而且數量也更多;中產階級被掏空,收入停滯不前,與真正富人之間的差距也在增大。美國“另類”總統特朗普能夠上任,就與美國中產階級在貧富差距加劇中的際遇不無關係。反全球化、美國第一、保守主義的興起,也與全球貧富差距問題惡化有著重要關係。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是全球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如果放任貧富差距擴大,這將使得消費走向低迷,會對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維穩帶來不利,也不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如何洞察先機,洞見汽車行業未來?

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樣,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和製造業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與此同時,進入21世紀以來,以房地產為主的存量財富以及資產的金融化,顯著擴大了貧富差異,使得2018年開始汽車市場銷量持續下滑。

步入2020年代,貧富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但需要加強社會治理,著力產業升級,朝著消除貧困人口、縮小貧富差距、培育強大的中產階級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當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隨著中國社會治理的深入,5G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的迭代,將帶來新中產階級的騰飛,讓中國汽車市場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