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俄羅斯在政治軍事上厲害,經濟卻是一塌糊塗?

盧金潮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滴水貴如油

俄羅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小幅度的提升,軍事實力有著一定的發展,但這並不是說俄羅斯軍事實力因為經濟發展而得到加強,反之俄羅斯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遠遠差於世界各大主要軍事強國。而俄羅斯軍事實力發展和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經濟實力為墊背,單靠軍事實力無法保證持久的發展下去!俄羅斯就是這類國家很好的代表,俄羅斯看似強大的軍事實力,但嚴重依賴石油經濟:俄羅斯當下的經濟較為單一,特別是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能源的出口。

所以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的國際市場價格,如果國際市場價格偏高,那麼俄羅斯國內的經濟情況就特別好,而那個時候的俄羅斯就會拿出大筆的軍費,給自己裝備最新的武器。比如在2005-2008年左右,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持續飆升,翻了2倍不止。


這個時候俄羅斯軍事力量發展達到了一個頂峰,俄羅斯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國產航母“暴風”核動力航母項目,並且俄羅斯海軍計劃一口氣建造4艘,在2010年就開始建造。但隨著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一落千丈,俄羅斯大力發展武器沒有了經濟作為依靠,很多大項目全部被砍掉,這都就包括計劃要建造的核動力航母。

俄羅斯看似強大的軍事實力,更多的是因為俄軍敢打敢殺的動作,特別是俄羅斯軍隊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態度!但實際來看,俄羅斯軍事實力並不強大,遠比當初規劃的時候實力要弱。


南國軍情


這個提問似乎有點矛盾。

經濟上一塌糊塗意思是經濟不景氣,負增長,甚致窮困。經濟是政治和軍事的基礎,有什麼樣的經濟就有什麼樣的政治和軍事。經濟一塌糊塗不可能有政治軍事上的厲害。這就是提問中的矛盾之處。

事實上俄羅斯的經濟並非一塌糊塗,而是發展向好經濟增漲。在戈爾巴喬夫及赫魯曉夫時代,為了應對二戰後的冷戰格局,蘇聯把錢大量用於重工業發展和國防科技投入,強軍強武,而不關注關係民生的輕工業和農牧業發展致使人民生活急需品稀缺物價高漲,總統葉裡欽利用人民對蘇共的怨恨宣佈退黨並取消蘇共的執政黨地位,但他仍沒使經濟好轉。普京執政改革調整計劃,削減軍隊減少常規武器生產大力發展經工業注重輕工產品進口,使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物價下降人民生活改善,而在國際政治舞臺和軍事較量中更加厲害,是世界唯一一個敢於公開和美國霸道行經叫板對抗的強國。

早在普京任第一屆總統期間,由於經濟增漲改善了人民生活,人民對普京熱愛有加,俄羅斯城鄉到處有人舉著普金畫像出門遊行集會或旅遊,更有大批青年學生年輕少婦穿著印有普京頭像的短袖襯衫,寫有“我愛普金”的文字。在俄羅斯出現長時間的普京熱。

普京在改善民生的同時仍然注重國防和推行對美霸權的強硬政治對抗和軍事抗衡。無論針對性軍演還是緩衝的中間地帶的間接爭奪,俄羅斯對美寸步不讓對等對抗從不後退示弱。普京又大力出口常規軍火包括舊軍艦賺取外匯,大量開採並出口能源給中國等友好國家,但卻減少對北約國的能源輸出,乾脆斷絕對鳥克蘭的油氣供應,使其民心混亂政局波動以懲罰烏克蘭投靠北約反對俄羅斯的背叛行為,以提升自己在國際舞臺的政治影響。

由於普京的卓越和成功,俄羅斯連續四屆推選普京當總統。一個把經濟搞得一塌糊塗的總統能連任四屆嗎?

我看倒是美國總統川譜推行單邊主義導致國內經濟一塌糊塗政府關門停業,可能當一屆總統都難,還別說當幾屆。


存銘歲月1


蘇聯經濟曾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許多俄羅斯人的記憶裡只有長長的隊伍和商店裡空蕩蕩的貨物架。雖然商品物價很便宜,但是一直短缺。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蘇聯時期幾乎沒有市場經濟,都是計劃經濟。所有的東西都按計劃進行生產:釘子、衣服、衛生紙、牛奶、汽車等等。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是怎麼做到一切到按照計劃進行的呢?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解釋蘇聯經濟的概念,那就是“國家計劃”,國家計劃決定了這個國家所有工廠和企業的生產情況和數量。例如,負責運輸工程的部長每天早上都會收到一份報告,說明需要製造多少個鐵軌,並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在月底之前完成計劃。工廠和車間工人也是如此計劃。國家計劃的問題在於,它不是以實際人民的需要為基礎的,而是以蘇聯官僚對應該生產什麼的看法為基礎的。此外,它沒有考慮到人們的需求不時地發生變化。

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但蘇聯總憂慮新戰爭的發生。這意味著國內生產總值的大部分都放在了重工業,例如國防、鋼鐵和任何有利於贏得戰爭的東西,輕工業嚴重落後,蘇聯人民的物質水平無法得到保障。

試著算一下蘇聯公民可能需要多少襪子、靴子、肥皂?蘇聯政府無法計算。早在1920年,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就說:“哪裡有計劃經濟,哪裡就會有赤字。”蘇聯根本不存在以市場為基礎的供求調節模式,商品價格都是固定的。當時蘇聯人民都湧去莫斯科購物,是因為莫斯科商品比較齊全。

1939年,內務人民委員會報告說,成千上萬的人民聚集在莫斯科的百貨商店附近:4月14日清晨,聚集在商店附近的顧客總數為3萬人;4月16日至17日夜間,這一數字為4.38萬人。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附近城市的人們乘坐所謂的“香腸”火車前往莫斯科,在首都購買香腸,因為其他地方沒有。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是,到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已經生產了大約2500萬種產品,但當時沒有人知道如何從一箇中心計劃生產和分配。

當時蘇聯人民並不缺錢,但購買的商品有限。事實上,蘇聯人民賺的錢比花錢多,但因為計劃經濟有錢也買不來商品。只有14%的商品是在商店出售的,其餘86%是通過受控制的經濟分配的。例如,要合法購買一輛汽車,你必須花上7、8年的時間排隊,而且不是人人都可以購買。

與此同時,企業本身也不會破產,第一部破產法早在1932年就被廢除了。相反,政府部門從利潤豐厚的企業中重新分配資金給經營低迷的企業。這種做法似乎摧毀了所有的主動性,但別無選擇,因為沒有人想陷入工業困境。

當一切都崩潰的時候,該國的政治領導人是否意識到了所有這些缺陷?是的。這個國家需要外部貸款和外匯。此外,由於資源有限,他們不能允許競爭。在1987年,消費品只佔全國總產出的24%,其他一切都被前所未有的軍事化吃掉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人們首次意識到這個體系正在分崩離析。蘇聯部長理事會主席阿列克謝·科西金提倡改革,國民收入增加了42%。但這引起了部分官僚特權階層的不滿和抵制,勃列日涅夫冷言冷語地說:“改什麼,把工作做好就行了。”結果科西金的助手被撤職。

最終,市場改革的反對者佔了上風,一切如往昔。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它決定在一年內將油價上漲四倍。蘇聯開始從石油中獲得收入,由於1967年至1968年在西伯利亞發現的油田,蘇聯體系得以繼續生存。如果沒有石油價格的上漲,維持脆弱的經濟基礎、國內外不利的經濟環境,蘇聯體系早就在70年代徹底崩潰了。


科羅廖夫


首先為什麼說俄羅斯厲害,個人感覺來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繼承了蘇聯百分之八十的核打擊力量,說起蘇聯,那是冷戰時期和美國並稱的兩個超級大國,都擁有可以毀滅地球數十次的核武器庫。正是因為九十年代長期,蘇聯的體制改革後導致蘇聯解體。而俄羅斯卻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保留了蘇聯的大部分工業

第二是,因為俄羅斯的本身的原因,無處不在的在炫耀自己的力量,導致人們認知上對俄羅斯這個國家的稱讚,比如,,自己正在研製中的新型的洲際導彈,敘利亞戰場上的s400防空導彈等等。還有,,俄羅斯是戰鬥名族,是攻擊性的名族,在思想上都是強悍的存在。

俄羅斯繼承蘇聯後,在葉利欽任期內,經濟結構並沒有做大的調整。事實上葉利欽也無力調整,因為俄羅斯經濟一直處於崩潰邊緣。普京上臺後,雖然贏得了民心,當時仍然主要是靠燒資源的方式來生存。過度依賴資源出口的方式。在加上西方國家的一度制裁。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說有錢可以強軍,但是俄羅斯的強軍並非如此。


冷峰江湖


大家好,我是小葉。目前可以說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跟美國四處做對的國家,美國想要攻打伊朗,俄羅斯就與伊朗緊密的走到了一起,美國想要扶持委內瑞拉反對派,推翻現任政府,俄羅斯就派遣大量軍事顧問前往委內瑞拉,還有果斷出兵敘利亞等等,可見俄羅斯在軍事政治上的強硬態度。實際上俄羅斯的強硬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其想要強硬,而是迫不得已不得不強硬。

自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政府其實是在極力的想要融入西方的,不然也不會有什麼休克療法在俄羅斯境內大行其道。西方國家所要求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俄羅斯幾乎全都按照西方的模式來做,但事實卻讓俄羅斯人十分的沮喪,即使俄羅斯做出瞭如此大的改變,西方國家不是想著如何接納俄羅斯而是企圖將俄羅斯再次分裂成為多個部分。

葉利欽政府也是在看清了西方國家真正意圖以後,才選擇了普京這個強人來領導俄羅斯,才出現了俄羅斯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強硬態度。可見俄羅斯的強硬實際上是一種“醒悟”。至於經濟方面,也不至於表現為題主所說的一塌糊塗。人均來看,俄羅斯2018年人均GDP達到了1.13萬美元,而中國在同一年還不到1萬美元,而且俄羅斯各種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實現任何資源完全自給的國家。按理說俄羅斯擁有大量的各種資源,應該也可以像中東各國一樣依靠出口資源賺錢,但是因為其與西方各國在大的政治層面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過節,導致其資源不能夠對這些國家進行大量的輸送,特別是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進口俄羅斯石油的比例一直十分的低。然而,俄羅斯如果不對這些西方國家表現強硬,又很容易遭到圍毆而再次被肢解,經濟和政治本應該相輔相成,在俄羅斯卻變得十分的對立。

俄羅斯對軍事的投入要高於一般國家

站在美國的角度來看,美國需要一個潛在的對手來聚攏國內的各種勢力,而蘇聯解體後,放眼世界,似乎只有俄羅斯和歐盟“有資格”成為美國的戰略對手,而歐盟又一直和美國並肩而行,自然而然俄羅斯就被美國在國家層面上給列在了對立面。對於俄羅斯的資源出口,美國進行打壓,也是有原因的,美國霸權最根本基礎是石油美元,如果俄羅斯的石油大量的進入世界市場,那麼就極有可能威脅到石油美元的存在。所以總的來說,俄羅斯想要融入西方,只是其一廂情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根本不會真正接納俄羅斯。

以上就是我關於“為什麼俄羅斯在政治軍事上厲害,經濟卻是一塌糊塗?”的觀點,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嗎?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談軍事


俄羅斯軍事實力有相當一部分是繼承了前蘇聯的遺產的。可以說,正是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戰略武器,才使得俄羅斯能夠相對平安度過建國後最衰弱的歲月。即使到了現在,那個時期留下來的技術資料和人才仍然在為俄羅斯服務,創造出了更多性能強大的武器。當然,蘇聯中後期出現並大規模生產的新式武器也是當下俄羅斯國防力量的核心。

圖為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


俄羅斯在工業方面繼承了蘇聯的特點:重工業強而輕工業弱。重工業關係的是國防和裝備製造業等產業,而輕工業關注的是平時的衣食住行,是日常消費品。重工業較強,對於研發和生產先進的武器裝備自然大有裨益,但是輕工業較弱,一來無法滿足國內國民的需求,二來無法拉動消費,增加經濟的產值。

圖為圖-160戰略轟炸機


另外,由於冷戰的結束,大批的武器裝備無法再像以往那樣暢銷了。對於蘇聯來說,出口武器裝備一直是意向不錯的收入來源,每年可以因此得到大量的活動資金或者各種物資,以彌補自身需求。而現在,國際軍火市場的活躍程度遠遠比不上那個時候,俄羅斯能夠達成的軍售終歸有限。

圖為前往中國購物掃貨的俄羅斯人


從外因來看,美國等國家的制裁也影響了俄羅斯的經濟。想要拉動經濟的發展,俄羅斯只靠內需是補考的,必須依賴於出口。隨著經貿領域封鎖的開始,龐大的歐美市場向俄羅斯關上了門,這對俄羅斯經濟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科普。


區域拒止


當前的俄羅斯是一個總統拍板的體制,國際政治是不是厲害,主要由領導人普京是不是厲害決定,與經濟關係不大。

至於軍事實力,主要還是因為蘇聯解體之後,大半部分軍工產業鏈都留給了俄羅斯,包括一些成品半成品。蘇聯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俄羅斯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那麼家底豐厚的俄羅斯又為什麼不能東山再起,立足於軍工發展經濟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解體之後選擇了“休克療法”,進行全面西化。

俄羅斯在西化期間最大的特點就是減少軍工投入,而蘇聯時期光是生產鏈環節之一的研發部門,算上保潔一起有著15萬人之眾。縮減軍工之後,很多生產線被迫縮水,軍武產品外銷減少,並逐漸失去競爭力。反觀國內,很多俄羅斯人因此失業不說,還有一些特權擁有者以國家經濟為代價,趁亂大發橫財。

這一損傷堪稱是創傷級別的,到1996年中國等國家不斷購買俄羅斯軍武,這才喘上一大口氣。而普京在2000年從葉利欽手上接過爛攤子之後,憑藉國內天然氣等資源,強勢掃平國內7大寡頭,俄羅斯才算真正開始恢復經濟。

只是東山再起的路上也不太平,一方面是歷史遺留問題跟兄弟國烏克蘭等國家互相傷害,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希望看到又一個“蘇聯”崛起,對俄羅斯使絆子,所以恢復進展相對來說緩慢了很多。

不得不提的是,由於目前的俄羅斯軍力主要是吃的蘇聯老本,所以隨著全球科技發展,也逐漸顯得有些力有未逮。如果國內經濟不能跑贏這條拋物線,俄羅斯的軍力也會暴露疲態,變成另一個經濟問題。


獨立團李雙喜


俄羅斯在政治軍事上厲害是俄羅斯為了反對西方國家霸權主義必須的做法,經濟上不行是因為俄羅斯面對西方的壓力太大了,這對於靠能源出口的國家打擊是很大的,所以說俄羅斯經濟不太好。但是,普京說過錢要花在刀刃上,俄羅斯軍費開支雖然不大,但是他都是花在了不對稱的核武器發展及一些戰略武器上,核武器也就保障了俄羅斯國家的相對安全。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就把俄羅斯當做自己的假想敵,軍事上兩個國家保持對立,經濟上美國封鎖俄羅斯能源出口,政治上兩個國家也是互相傷害。蘇聯解體以來美國還是搞垮不了俄羅斯,雖然說俄羅斯的經濟不太好,但是這個國家依然可以和美國,和北約抗衡。

烏克蘭危機以後,普京下令收回來了克里米亞並且還幫助頓涅斯克盧甘斯克地區,西方國家非常不滿,集體來制裁俄羅斯,那一段時間俄羅斯確實經歷了經濟寒冬,後來普京力挽狂瀾,挽回了俄羅斯經濟,現在的俄羅斯對美國的依賴性非常小,美國在制裁俄羅斯就顯得沒有那麼起作用了。



微觀V視野


俄羅斯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其他答主從不同角度,各個方面分析,見解獨到,其他答主的觀點概括起來,俄羅斯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原因有:蘇聯解體後遺症了、西方國家的封鎖了、地區發展不平衡了、人口密度低等。這些都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但是,這不是最主要的,不是最根本,俄羅斯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人在諸要素中起決定作用,俄羅斯在制定內外政策時應符合本國的國情,,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俄羅斯國土面積有1707萬k㎡,資源豐富且種類齊全,具備成為經濟大國的潛質,可為啥一直髮展不起來呢?我們說發展經濟,首先要有一個穩定的內外環境,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先看看俄羅斯的內部環境怎麼樣,在蘇聯社會動亂的歷史大背景下產生的“寡頭”,他們掌握著國家的命脈,雖然普京在執政之初就表示要消滅寡頭,但過了這麼多年,寡頭仍然存在,且對俄羅斯的經濟命脈仍有著巨大的影響。俄羅斯經濟結構不合理,靠出售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來發展經濟,抗風險能力弱,且不可持續,出售天然氣、石油這些自然資源錢好掙,便沒有發展其他行業的積極意願。還有,第一、三產業的產值遠低於第二產業,而在第二產業中也存在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慢,民用工業落後等。外部環境,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和一些周邊國家也矛盾重重,既有歷史上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歷史上因為領土問題使一些周邊小國有恐俄症,由於俄羅斯國土面積大,又是軍事大國,西方一直把俄羅斯當作威脅,制裁、圍堵、東擴,壓縮其戰略空間,使俄羅斯疲於應付。有限的資源被這樣子用掉,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發展經濟。俄羅斯在處理矛盾時習慣於武力解決,被稱為戰鬥民族。軍事手段作為解決爭端的最後手段,不到最後窮盡辦法不宜輕易使用,這樣子的話容易樹敵太多,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同樣適用於國家。內外環境不好,經濟發展不起來也就不奇怪了。


湯圓快跑


俄羅斯是地廣人稀的國家,國土面積:1709.82萬公里,人口1.46億。有3/4的領土在烏拉爾山區,地形複雜氣候寒冷,不適宜人類居住,更談不上農業發展了。俄羅斯人口逐漸減少,老齡化以達到20%,男女比例也嚴重失調,大片土地閒置無人去開發,農業發展緩慢,出現衰退現象。但是俄羅斯人口少,糧食能自給自足,還有一部分出口。俄羅斯工業。輕工業薄弱,重工業和軍工業發達,武器先進,領先其它國家。





俄羅斯是世界上弟二大軍事強國,在國際外交上強硬,2017年國內GDP在世界上僅排在14位,低於印度。在地理環境受到制約的情況下。於俄羅斯民族性格也有關係,性格強硬,被世界稱為“戰鬥民族”,周邊國家幾乎都受到俄羅斯的傷害,從小菜園擴張到世界,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國土面積。把“戰鬥民族”精神用得淋漓盡致。俄羅斯也有輝煌的時期,但只是曇花一現,工業農業發展不平衡。趨向於你工業乎視農業。在歐洲遠遠落後於其它國家,戰鬥民族性格直爽,身體高大,經商天賦有限。


俄羅斯經濟衰退要追到葉利欽時代。葉利欽對國內經濟實行“休克療法”,讓俄羅斯的經濟一落千丈,普京上任快20年了,在有美國不斷經濟制裁和世界各國,石油天燃氣價格大跌,使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俄羅斯把錢用在農業上很少,用在研發高端武器上較多。現在農業發展不起來是正常的,以後農業發展向德國一樣,實現了機械化,大片開墾土地,農業產品大量出口,俄羅斯的經濟就會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