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何說,薩德爾即使恢復邁赫迪軍,在反美問題上,不會與伊朗聯手?

新文化街男孩


薩德爾是反美又反伊朗的什葉派宗教領袖,伊拉克北部是庫爾德自治區,和什葉派對立的遜尼派在伊拉克的總人口中佔三分之一左右。薩德爾肯定不會得到庫爾德人和遜尼派的支持,在什葉派的支持率也不會過半,又得不到美國和伊朗的支持。這一切都說明薩德兒是孤立的,僅依靠自己的團隊支持是不可能上臺的。要知道什葉派被薩達姆殘酷鎮壓了多年,是美國出兵推翻了薩達姆,才使人數最多的什葉派靠選舉上臺執政。美國又花大錢組建訓練了伊拉克的幾十萬國防軍,所以美國在伊拉克仍具有比伊朗大得多的影響力。這就使在伊拉克誰上臺執政都必須取得美國的支持,否則誰也幹不成。不要把薩德爾的勢力過分誇大,他上臺執政的可能性很小。


天山149544117


薩德爾雖然是伊拉克境內的上層人士,同樣是什葉派,但他與伊朗的什葉派系只能說是兄弟關係,而他們自身都有自己的信仰精神領袖。就比如伊朗的精神領袖是哈梅內伊一樣,伊拉克的什葉派只會把他們當兄弟朋友,但不是所謂的精神領袖。最重要的是薩德爾想要成立起自己的一支武裝力量,完全與伊拉克現任政府隔絕關係。所以說,即便是薩德爾真的成立起來一支武裝力量,也不可能與伊朗一起反美,甚至於還會讓伊朗在伊拉克境內的人員撤離出去。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利比亞的哈夫塔爾國民軍,原本就是民族團結政府中的一員,但由於內部矛盾分歧問題,從而導致分裂,成為了兩派,以至於現在的刀兵相見。


而伊拉克薩德爾這邊的情況又完全不同,甚至比利比亞局勢更加複雜化,從1991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以美軍為代表的聯軍部隊對當時的薩達姆政權進行了打擊。而在那個時候,薩德爾就成立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邁赫迪軍”,同樣,他對當時的薩達姆進行了打擊,畢竟他的兩個哥哥被薩達姆給滅了,而當薩達姆被美聯軍推翻之後,那時的伊拉克完全被武裝力量分開了,整個伊拉克境內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武裝組織和僱傭兵,而邁赫迪軍又是這些武裝力量中的一支實力強大派。


當時的美軍想要扶持起自己的傀儡上任,無奈之下,只得與薩德爾的邁赫迪軍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最後的結果是薩德爾解散了該軍事基地,而他本人也投身進入了伊拉克政府機構,搖身一變成為了正派人士。

而現在他再次想要拉起一支武裝力量來進行反美,其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一,伊拉克自從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現在的政府是以美方扶持起來的,而且,伊拉克在近些年內,並沒有讓整個伊拉克國民回到薩達姆時期的鼎盛,而且,國內還時常發生戰亂。

二,由於美軍在伊拉克境內駐守原因,導致所有什葉派人和遜尼派人,就包括伊拉克的庫爾德人都對此頗有意見,而也是恰恰在這個節骨眼上,美軍在伊拉克境內肆無忌憚的發動了空襲,雖然打死的是伊朗方面的高官,但這等於是完全無視了伊拉克政府的制度法律。

三,他想重操舊業,成立起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可以與美抗衡,一旦把美軍從伊拉克這片土地上趕走,那麼,現在的伊拉克政權也將會付之東流,那時的伊拉克人民才能真正回到自由。

其實,就算他最後成立起來邁赫迪軍事武裝力量了,他與伊朗方面也不會聯手,還有可能對伊朗方面動手,讓其在伊拉克境內活動的情報人員全部撤離伊拉克,畢竟,他想要還伊拉克一個自由身,就比較趕走一切外部勢力。

當然,這只是薩德爾目前為止的計劃中的一部分,具體能不能恢復邁赫迪軍,還真要取決於當前的局勢,畢竟,他目前為止,放出這樣的話來,從明面上講,已經是與美軍形成水火關係了,以美軍做事風格,真的會讓其壯大自身嗎?要知道,薩德爾的成長可是要把美軍趕出伊拉克為目的的,這種行為,試問,美軍真會允許他這樣做嗎?



總言之,這只是他現階段的一個想法,這種想法的確可以為他招兵買馬,聚攏其一批武裝力量,但問題是,他如此高調宣稱要與美方對列,這種行為,你還覺得美軍真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對手壯大而不作為嗎?所以說,薩德爾此時說出這番話,也許另有目的吧!至於是不是真的想要組建起邁赫迪軍就不得而知了,至少要到他真正站出來振臂高呼才可信。否則,一切都只是猜想而已!


創微視角


薩德爾,痛恨薩達姆,因為他父親和2個兄弟都被薩達姆處死了。

薩德爾也痛恨美國,曾率領數千人的邁赫迪軍與美軍作戰多年,讓美國人吃盡了苦頭,近2年才和美國簽訂協議,和平相處,武裝解散,薩德爾從此專心從政,但美國人還是處心積慮想幹掉他。

薩德爾也討厭伊朗,雖然都是什葉派,他的父親也是大阿亞圖拉,就像天主教的教皇,和哈梅內伊一個宗教級別,受到全國什葉派民眾的頂禮膜拜,但是薩達爾很反感伊朗對伊拉克的深入介入。

雖然伊拉克人痛恨美國對伊拉克的入侵,他們和伊朗在宗教情感上走的也比較近,但是他們畢竟是伊拉克人,阿拉伯人,和作為波斯人為主的伊朗實在有些不同,也更不願意成為伊朗的附庸。

最近幾個月的伊拉克的各種大規模遊行示威,除了伊拉克政府的無能,美國人的運作,也有伊朗勢力的背景,包括伊朗系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而這些示威遊行造成了數百名伊拉克平民被打死,其中有相當部分是被伊朗系的民兵組織開槍打死的,因為這些遊行,民眾除了抗議缺水缺電、抗議政府無能、抗議美國人之外,其實也有抗議伊朗干涉伊拉克的,之前,伊朗政府也多次要求伊拉克政府加強對這些示威活動的鎮壓。

伊拉克政府使不上力,伊朗系的民兵組織自然就毫不顧慮,直接對著民眾開槍掃射,造成大量平民喪生。

對此,已經從政的薩德爾對伊朗是相當不滿的,不過也僅僅是不滿,畢竟當年他帶領邁赫迪軍抗擊美軍的時候,伊朗可是他的主要支持者。

在從政前,薩德爾有一段時間去了伊朗的聖城庫姆去學習教法,不過在那兒和伊朗的高層處的並不愉快,後來就回了伊拉克,從政後,旗幟鮮明地反美佔領和反伊朗干涉。

在2018年伊拉克大選前,薩德爾還特地去迪拜拜會了沙特和阿布扎比的王儲,從兩位太子爺手裡拿了一大把的美元回來參加選舉,他的“行走者聯盟”在大選中獲得了最多的席位,一舉成為政治新星。

這2年,薩德爾喊的最多的就是要把美軍趕出伊拉克,同時,堅決反對伊朗對伊拉克的干涉。

這次,蘇萊曼尼被炸死,雖然伊拉克什葉派比較生氣,但像薩德爾這樣的,其實心裡還是比較高興的,畢竟蘇萊曼尼是伊朗對伊拉克干涉的主要推手,蘇萊曼尼甚至可以影響伊拉克政府高層的人事變動,如今蘇萊曼尼死了,伊拉克的一個“太上皇”沒了,薩德爾和一部分伊拉克人還是很高興的。

所以,想要薩德爾和伊朗結盟,做夢了,他在伊拉克有著數百萬死忠的擁護者,只要假以時日,伊拉克,早晚會在薩德爾的控制之下,目前,他只是差一個和他父親類似的教職。


雲中史記


薩德爾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伊拉克人,出生在一個著名的什葉派家族,他的父親是伊拉克什葉派著名領袖。由於反對薩達姆政府,薩德爾的父親與兩個哥哥都遭到了殺害。薩德爾逃到了伊朗,最終才得以倖存。不過,薩德爾在伊朗並沒有得到重視,這也導致後續他與伊朗的關係並不好。2003年,美英聯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薩德爾才能夠得以回到伊拉克。



薩德爾回到了伊拉克,反對美英軍隊佔領伊拉克,利用影響力組建了“邁赫迪軍”。最初,“邁赫迪軍”只有3000人。在薩德爾的領導下,“邁赫迪軍”給美英聯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最終,美國在2011年撤出所有駐伊拉克美軍以後,薩德爾也解散了“邁赫迪軍”,與伊拉克政府簽署了和解協議。

2018年5月,伊拉克進行大選,薩德爾領導的“行走者聯盟”獲得了54個席次,成為了伊拉克國民議會最大黨派。薩德爾的政治訴求主要有三點,反腐、反美國干涉伊拉克、反對伊朗干涉伊拉克。也就是說,薩德爾不僅僅是反美先鋒,也反對伊朗對伊拉克的干涉,是一位伊拉克民族主義者。不過,薩德爾也不是頑固派。在2018年大選以後,薩德爾還是選擇與親伊朗的“法塔赫聯盟”合作,成立了伊拉克聯合政府。



有人天真認為,伊拉克什葉派就應該天然心向伊朗,如是這樣,那麼在薩達姆推翻之際,兩伊就該合併了。而實際上伊拉克什葉派也有自己的最高精神領袖,崇高地位不一定比哈梅內伊低。伊拉克什葉派認為伊拉克是獨立國家,與伊朗不同,並且國內還有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兩個兄弟。所以,伊拉克總統、總理和議會議長是三派各自出人當選,猶如三足鼎立。伊拉克內部遠比伊朗內部複雜,而美軍能夠在戰後長期滯留在伊拉克,也是成功利用了三派的分歧和安全穩定的需要。



而薩德爾正是看中這些問題,才深信不能完全依靠伊朗,去解決美國在伊拉克駐軍問題。由於美國越來越任性,越來越不尊重伊拉克主權,而伊朗也越來越習慣插手伊拉克內部事務,越來越喜歡調動伊拉克境內什葉派武裝,打擊美國勢力,讓伊拉克陷入內戰危機,於是薩德爾決定,是自己重新站出來的時候了。而在蘇萊曼尼死後,薩德爾立即重新組建邁赫迪軍,就具有了標誌性意義:伊拉克問題,要靠伊拉克人自己解決。一切外國勢力,都應該從伊拉克離開。 圍繞著伊朗高級軍事將領蘇萊曼尼被美國獵殺一事,伊朗系武裝已經發動了對美國的第一輪報復行動。1月4日晚,在伊拉克巴格達以及郊區的綠區(美國大使館),至少遭遇了兩次火箭彈襲擊。在巴格達綠區,有兩枚火箭彈擊落在了美國大使館,另外還有四枚火箭彈降落在了巴格達北部美軍的巴拉德空軍基地的南部入口附近。而在這兩場襲擊事件爆發幾分鐘後,伊拉克卡塔伊布民兵武裝發表聲明呼籲伊拉克安全部隊從1月5日晚上開始至少與美國基地保持1,000 m的距離。



伊拉克卡塔伊布民兵武裝是伊朗在伊拉克的第三大盟友武裝,有1萬人規模,其主要活動在靠近敘利亞的伊拉克邊境地區,規模也僅次於伊朗在伊拉克的另外兩個盟友武裝——“人民力量”(PMF)武裝(5萬規模)、“正義聯盟”武裝(3萬規模)。

而伊拉克著名人物薩德爾,恢復其私人武裝邁赫迪軍建制,這本身就是對當前伊拉克現狀的不滿。原先被解散的邁赫迪軍,雖然只有3千人規模,卻是伊拉克各路民兵中讓美國最為頭痛不已的。



但是伊拉克近年的走向,並不是薩德爾如願的,伊拉克不僅沒有向著和平、繁榮的方向發展,反而成為了美伊博弈的競技場。美國重新對伊拉克境內伊朗系民兵組織的打擊行動,顯然是促使薩德爾重新組建邁赫迪軍的導火線。雖然薩德爾反美,但並不認可伊朗的理念,而且如今美伊已經成為了水火不容之勢,雙方的報復行動和打擊面將會越來越大,對薩德爾來說促使其能夠利益最大化的舉措就是不要介入美伊衝突,而是先趁機壯大自身的軍事實力。實際上薩德爾和伊朗就是同路(反美)不同盟(道路不同)的關係,如今繼續保持這種微妙的關係就很好。


經常用了


儘管薩德爾反對美國,但從近期薩德爾領導的什葉派抗議示威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出,薩德爾反對伊朗恐怕更多一些。

伊拉克戰爭時期,薩德爾領導的邁赫迪軍團就旗幟鮮明的反對美國,但同時也反對伊朗什葉派。戰爭結束以後,迫於美國強大的壓力,不得不解散邁赫迪軍團,換來了美國的赦免,並因此躋身伊拉克政治圈。在2018年的競選中,薩德爾的政治綱領就是不希望大國介入伊拉克,主張獨立自主的政治外交政策,所說的大國當然包括伊朗。儘管薩德爾沒能執掌伊拉克,但其作為伊拉克什葉派的領軍人物,仍然反對伊朗。即使在什葉派在中東世界佔少數的劣勢之下,反美也不願與伊朗聯手。

眾所周知,伊朗屬於波斯人種,最早的信仰並不是伊斯蘭教而是拜火教。後來被阿拉伯人政府以後才改信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分支,但阿拉伯人始終不認為伊朗什葉派為正統。到了薩達姆時期,遜尼派明顯佔據上風,開始殘酷打壓什葉派。對所有的阿亞圖拉進行了大肆清洗。當時穆吉塔拉.薩德爾就出生於世襲的什葉派宗教領袖家族。他的父親薩迪克.薩德爾和他的叔叔都是宗教領袖,但都被薩達姆相繼殺害。現在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阿里.西斯塔尼當年也是在囚禁中度過,如果按照宗教的正統性來論,西斯塔尼的地位還高於哈梅內伊(哈梅內伊只不過是出生在伊朗什葉派聖城馬什哈德),甚至連什葉派最著名的納傑夫和卡爾巴拉兩座聖城,都在伊拉克。伊朗也正是在薩達姆打壓伊拉克什葉派的權力真空中,奪取了什葉派領頭羊的地位。緊接著戰爭將伊拉克打得稀巴爛,伊朗的什葉派領袖地位就更加穩固。正因為如此,伊拉克什葉派始終對伊朗耿耿於懷,薩德爾就是最為激進的代表之一。


其實現在的伊拉克什葉派也並非鐵板一塊,相互之間的爭鬥也很激烈,甚至薩德爾與西斯塔尼之間都矛盾重重。戰爭結束後,儘管什葉派主導了伊拉克政治,但得以翻身的庫爾德人和遜尼派,和分裂嚴重的什葉派又形成了新的矛盾體。在接下來的反恐戰爭中,什葉派武裝力量根本不是伊斯蘭國和IS組織的對手。伊朗出手相助,蘇萊曼尼閃亮登場,通過“強人”的扶持,加上與伊拉克政府層面的“深厚感情”,經過十幾年的經營伊朗什葉派幾乎滲透了伊拉克各個領域。而這並不是薩德爾願意看到的。而什葉派最正宗的領袖阿里.西斯塔尼更是看不慣伊朗將宗教和政治合二為一的做法。

伊朗為了強化什葉派老大的絕對領導權,在什葉派新月帶支持了哈馬斯,傑哈德,真主黨,胡賽武裝等什葉派組織。在反恐戰爭期間,也培植了大量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不僅如此,伊拉克從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宗教等所有領域,都有伊朗人的影子。毫不誇張的說,伊朗的存在。足以左右伊拉克的政治走向。薩德爾如果想維持在伊拉克的宗教地位,進而以此優勢再次殺進政界,伊朗是最大的威脅。

再者,即使薩德爾的反美立場已經成為標籤,甚至可以作為其在伊拉克政界立足的資本。但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將美軍“趕出”伊拉克,這也是蘇萊曼尼將軍死後才不得已作出的決定。而事實上,伊拉克政府基於對恐怖勢力的恐懼,以及無法放棄美國的各種援助與支持。根本無法作出驅趕美軍的決定,美軍也因此著急上火。如果在這個時候聯合伊朗共同抵抗美國,勢必形成與伊朗“同仇敵愾”的形勢,如果是這樣,勢必會引火燒身。再者,從2014年美軍重返伊拉克之後,美軍所在的北方地區非常平安,而伊朗勢力則猶如一顆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薩德爾的存在。別忘了,伊朗的目的是整合伊拉克所有的什葉派信眾,而美國對薩德爾並沒有多大的威脅。因為美國支持伊拉克先政府,本身就是什葉派大本營。而薩德爾作為意識形態層面的“反對”,美國是可以容忍的。



也就是說,薩德爾和伊朗都反美,但各自的目的不同,而且在伊朗目前明顯身處弱勢的危險狀態下,如果與其合作,很容易被伊朗綁在“反美”的戰車上。薩德爾只想讓美軍離開伊拉克,而伊朗想讓將美國勢力直接推出中東。矛盾程度不在一個級別,薩德爾沒必要為伊朗當炮灰。因此,基於“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薩德爾不會和伊朗聯手,最多就是你反你的,我反我的。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你確定嗎?薩德爾不會與伊朗聯手?

薩德爾曾經反美,其領導的武裝曾與美軍和政府軍長期作戰。後來和談融入國家體制,並主動解散其直接領導的精銳武裝三千邁赫迪軍。

薩德爾攜手共建伊拉克的決心很大。

那麼,為什麼要恢復邁赫迪軍?

邁赫迪軍當初的解散可不是一句口號,耍個花腔。那是從各級組織結構層層分散,邁赫迪軍已經消失。

恢復邁赫迪軍和解散邁赫迪軍一樣,主要是昭示一個決心一個理念。解散是昭示建設,重建是昭示戰鬥。

在非戰爭狀態下,一個國家公然悍然襲殺他國高級軍事將領,這個事件性質特別嚴重。它破壞了文明世界有序共存的規則。

伊朗也算個大國。伊拉克巴格達機場,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美國三枚導彈的爆炸聲中灰飛煙滅。伊拉克機場一片狼藉,十二名伊拉克士兵受傷。

伊拉克的國家主權被無視,國家蒙受羞辱。

隨即薩德爾宣佈恢復邁赫迪軍。

美國的濫殺令放下武器的薩德爾們不寒而慄。同時,做為局中人的薩德爾們也敏銳感知到中東新一輪血雨腥風的到來。

認為薩德爾不會與伊朗聯手是可笑的。也是幼稚的。

無論薩德爾是要自保還是要解放伊拉克,顯然伊朗都不是敵人。

在導彈高懸頭頂隨時可能索命的局面下,敵人的敵人都是朋友。

何況薩德爾的武裝與伊朗同屬穆斯林什葉派。

薩德爾既然揭竿而起,他就要投入戰鬥,否則,沒有武裝過得還安全點。

中東是複雜的血腥的,真實的殘酷性不是吾輩可以坐而論之的。

拭目以待。


恬然滋味


當前,美國和伊朗的緊張氣氛,已經到達了頂峰,甚至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擦槍走火的狀況,這主要還是伊朗 準備對美國展開報復行動,就在1月4日,伊拉克巴格達綠區,美國大使館附近,遭到了數枚火箭彈和迫擊炮的襲擊,所幸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發表嚴厲警告,如果美國的財產有任何損失,伊朗將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身為伊拉克國民議會,最大黨團行“走者聯盟”領導人的薩德爾,已經對美國提出了嚴正的抗議,他認為,美國此前的空襲行動,已經違反了伊拉克與美國之間的駐軍協議,甚至侵犯了伊拉克主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很多人認為,薩德爾或許會重新組建邁赫迪軍,將美軍趕出伊拉克;

首先要說,所謂的邁赫迪軍,只是薩德爾當年組建的一支私人武裝,大約只有3000人的規模,不過,就是這隻私人武裝,曾經卻給美軍造成了重創,美國曾經一度想將薩達爾剷除,只是後來,薩德為了投身政界,與當時的伊拉克新政府達成和解協議,參與到伊拉克新政府當中 共同執政,所以他主動將邁赫迪軍進行解散;

而在美國肆意踐踏伊拉克主權的當下,薩德爾確實有可能會順應民意,重新組建邁赫迪軍,扛起反美的正義大旗,不過,薩德爾不大可能會與伊朗聯手,理由很簡單,薩德爾確實反對美國在伊拉克駐軍,但是,薩德爾同樣反對伊朗在伊拉克境內擴張勢力,也就是說,薩德爾不但要將美國趕出伊拉克,也要將伊朗的勢力趕出伊拉克,因此,他們不大可能在反美的問題上聯手。


小柳聊聊兵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伊拉克薩德爾的所謂反美,與伊朗乃至蘇萊曼尼將軍的反美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與美國是私仇,後者與美國是國仇;邁赫迪軍與聖城旅也不能同年而語,前者是私人家丁武裝,後者是國家正規軍。雖然薩德爾和蘇萊曼尼都是什葉派忠實的信徒。



按理說薩德爾應該感謝美國才對,因為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絞死了薩達姆,算是替薩德爾報仇雪恨了——薩達姆曾經殺害了薩德爾的父兄。可是薩德爾正是利用了薩達姆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出現的權力真空期,全伊拉克出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爭奪天下,不失時機的利用宗教組織起家族武裝,薩德爾並不是真正的要和美國幹仗,而是通過反美軍而加重自己的談判籌碼,為了在伊拉克的政權中分得一杯羹,為了實現伊拉克的政治和解,美軍被迫做出讓步,薩德爾的政治野心終於實現了。於是,根據他和美軍達成的協議,解散了3000多人的邁赫迪軍,他本人則順利的進入了伊拉克政壇。



由此可以看出,薩德爾所謂的反美,只是出於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的不滿——十幾年來沒有讓伊拉克走出困境,實現所謂的民主和繁榮。即便是薩德爾當了伊拉克的總理或總統,也是無力解決伊拉克目前的亂象的。其實美國正是要利用伊拉克內部之間的鷸蚌相爭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假如美國全力支援伊拉克,援助幾千億美金改善伊拉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薩德爾還有理由反美嗎?準確的講,薩德爾的所謂反美,只是一種蠱惑人心的口號罷了,也就是說他利用反美這個旗號來收買人心,從而達到他的政治目的。只不過薩德做的比較巧妙罷了。

美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對薩德爾的一些反美言論也不放在心上。如果沒有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還有他薩德爾的今天嗎?他恐怕連一個普通的議員也沒資格競選,可能會被遜尼派或阿拉伯復興島壓迫地喘不過氣來,更不要說他在國家大事上有更多的話語權了。



而伊朗和美國生死對抗了40年,雙方視對方為真正的敵人,那種刻骨仇恨是根植於骨髓之中的。雖然薩德爾和伊朗執牛耳者有宗教上的認同感,但是在反美這件事上,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即便是雙方有所謂的合作,那也是貌合神離相互利用罷了。


書中有毒


穆克塔達·薩德爾是伊拉克的宗教政治人物,雖然他因為教士身份沒有政治職務,但是其所領導伊拉克"邁向改革聯盟"在去年的大選中取得勝利,成為第一大黨團。

(薩德爾)

薩德爾這個人一直被人成為"反美鬥士",主要是因為其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佔領。當初其所領導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邁赫迪軍"在2004年與駐伊拉克美軍在納傑夫,庫法,庫特和薩德爾市爆發衝突。不過在2008年二次巴士拉戰役後被迫解散。

薩德爾反美,伊朗也反美,那麼兩者之間是否有合作呢?

薩德爾本身來自出身於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什葉派教士家族,父親和祖父都是伊拉克的什葉派宗教領袖,而且都反對當時的薩達姆獨裁統治。1991年海灣戰爭的事後,伊拉克什葉派起義,然而很快被鎮壓,薩德爾前往伊朗避難直到2003年才回到伊拉克。在2008年邁赫迪軍解散後,其再次流亡伊朗,並潛心研究經文。從薩德爾的經歷來看不難看出其跟伊朗交往甚廣。

(薩德爾與哈梅內伊與蘇萊曼尼)

不過薩德爾本人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其本人不僅反對美國在伊駐軍,而且也反對伊朗對伊拉克事務進行干涉。這是與伊拉克最高伊斯蘭委員會(親伊朗政治實體,伊拉克很多政治人物出自該組織,包括現任總裡馬赫迪)是著明顯區別的。在2014年IS肆虐後,薩德爾也組織了民兵並加入人民動員力量,但是與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保持距離。在IS被擊潰後,面對親伊朗民兵組織的越發強大,而且不受控制,薩德爾更是支持解散國內所有民兵組織。

(邁赫迪軍)

結語

薩德爾總體而言是一位民族民粹主義政客,目前的伊拉克政局整體比較混亂,反政府示威遊行在平息了一段時間之後再次恢復。這混亂的背後其實是薩德爾在發揮作用。他知道美國人早晚有一天是會走的,但是伊朗的滲透卻很難被阻止。現在伊拉克新政府仍然沒有成立,馬赫迪等親伊朗勢力仍然當政,所以其必須加大施壓,並爭取多數才能主導組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薩德爾本人是不會直接參與政治的,他會在幕後指揮這一切。這是由伊拉克本身政教分離的傳統所決定的,薩達姆的追隨勢力和合作者本身也都是世俗勢力,甚至還有左翼政黨。他可能是那個真正改變伊拉克的人。

(伊拉克示者)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在反美這個問題上,我覺得雙方肯定會聯手,所謂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中東亂局紛爭,所有各方都在為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我覺得同屬什葉派的薩德爾,在反美問題上不僅會與伊朗合作,更加會通過聯手的方式獲取伊朗的利益輸出,所以雙方在聯手反美這個問題上,一定是一致的,至於怎麼聯手就是典型的“代理人模式”,你出錢我出力;

伊拉克戰爭過後,境內什葉派力量逐漸坐大,伊朗逐步加大對伊拉克的影響;

伊拉克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國內人口什葉派多於遜尼派的國家,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十來個國家當中,幾乎都是遜尼派人數佔多數的國家,所以伊朗的地區影響力一直不如沙特,因此作為什葉派最大的國家,伊朗一直尋求中東地區突破,希望打造自己的聯盟("什葉派新月聯盟");

伊拉克戰爭過後,薩達姆在任的時候,伊拉克是由佔少數的遜尼派統治佔多數的什葉派,伊拉克從政府結構來看屬於遜尼派,但是薩達姆倒臺以後,權力一下子出現來真空,而重新組件的聯合政府,美國發現不僅不親美,反而在伊朗的影響下,逐漸轉向成為什葉派國家,由於伊拉克的什葉派基數大盤,讓伊朗反倒成為了伊拉克戰爭過後的最大贏家;

所以任何伊拉克境內的武裝力量,在勢力強大起來,沒有理由不跟影響最大的伊朗交好,尤其是在反美這個問題上,多與伊朗聯手合作,不但會獲得來自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力量的支援,更加有可能直接獲得伊朗的資金支持;

“無利不起早”,薩德爾重新啟動邁赫迪軍,肯定是得到資金支持,以及當前時機成熟;

伊朗蘇雷曼尼與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領導人,近期被美軍無人機定點狙殺,目前伊拉克境內的反美遊行示威達到高潮,任何一個有實力的政治家,肯定會利用這波時機推波助瀾,完成自己政治利益的最大化,要知道現在美軍在伊拉克是最不受歡迎的群體,拿著“反美”的旗號去贏取政治利益,這就是典型的人類“真香”定律;

薩德爾在蘇雷曼尼死後的第二天,就宣佈重啟邁赫迪軍,這個時機不可謂不耐人尋味,你說沒有伊朗背後的默認許可,薩德爾有那麼大的底氣重操舊業嗎?要知道薩德爾多年來只是在政府上運作,已經很少接觸武裝力量,而要想另起山頭,肯定需要人、需要錢,那麼這些資金都從哪裡來,我覺得最大的可能就是伊朗輸送,也只有伊朗這個反美政權,才能去贊助反美武裝,所以薩德爾的邁赫迪軍,日後也會成為像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武裝一樣,聽命於伊朗,為伊朗的中東佈局服務;

在反美問題上,薩德爾肯定會與伊朗進行聯手,至於怎麼聯手有待雙方的基本訴求;

首先,薩德爾目前與伊朗在反美立場上是一致的,所以雙方肯定會有溝通合作,但是兩者又有輕微的差距,薩德爾的目標是將美軍趕出伊拉克,使得伊拉克反美力量登臺;而伊朗的目標是削弱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成立“什葉派新月聯盟”,完成自己的中東地區強國輻射力;

薩德爾想打著“反美”的旗號,獲得大量的利益,從而坐大自己的軍事力量,以為伊拉克在什葉派主導的聯合政府當中,誰反美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持,而伊朗目前擁有對伊拉克的重要影響力,組件伊拉克親伊朗政權,打通伊拉克、伊朗、敘利亞、黎巴嫩這個什葉派聯盟,將士伊朗目前中東政策的重中之重,一旦伊朗完成這個“新月聯盟”,那麼伊朗就在中東的反美軍事壓力驟減,從而與沙特在中東形成分庭抗禮之爭的局勢,讓自己成為什葉派地區國家當中的老大;

所以雙方在反美立場一致,薩德爾著眼本國,伊朗著眼整個中東,而伊拉克力量又是伊朗整個中東佈局當中的重要一環,所以雙方無論是目標還是利益,都高度一致,既然有著這樣的天然盟友,秉持著“人多力量大,抱團取暖”的理念,雙方聯手反美必定是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