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醉酒的人,未必糊塗;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清醒……

世界本就是喧囂紛雜的,唯微醺間,內心的美好會被放大,暫時剝離喧囂,半醉半醒時,獲得重新出發的勇氣。


醉酒的人,未必糊塗;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清醒……


人活一世,真的不太容易,總是會有那麼幾件事叫人想不通、看不透、猜不出。


想不通的,就一直要想通;看不透的,就一直想看透;猜不出的,就一直想猜出答案……於是,快樂的人生中就多了些許苦悶,幾絲淡淡的閒愁,愁到深處,恍恍忽忽間,惟有鍾情於酒……


醉酒的人,未必糊塗;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清醒……


人人都懂醉酒的滋味,人人都有醉酒的感受。先賢不是早就說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其實,聖賢寂寞是真,飲者留其名,則是有些遷強。


因為自古以來的聖賢,數來數去也只不過就那麼幾個,而飲者則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能有幾個醉酒者在青史上留名……


醉酒的人,未必糊塗;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清醒……


自古以來飲酒者,都會為自己飲酒找出不同的藉口。找不同的藉口飲酒的人,即使同喝一碗酒,也會喝出不同的味道。說是喝酒,其實就是品心情,不同的心情,就會喝出酒的不同味道來。


於是,人們開心時喝,憤怒時也喝,哀傷時喝,歡樂時也喝,團聚時喝,獨處時也喝,興奮時喝,落莫時更喝……酒沫四濺之時,酒杯交錯之間,喝出了人的千姿百態,也品出了酒的酸甜苦辣……


醉酒的人,未必糊塗;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清醒……


都說喝酒是一種寄託,將自己的情也好,義也罷,夢也好,念也罷,都寄存在一杯杯的酒水中。可酒水更烈,哪裡容得下那麼深沉的情義,估計都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寄託于山,山倒;寄託於水,水流。到頭來,苦的還是自己,傷的更是自己的心。其實,我覺得喝酒更象是一種解脫,專情於酒,物我兩忘,無拘無束,惟酒為尊,天下何事,能奈我何……


醉酒的人,未必糊塗;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清醒……


醉酒的感覺真好,可以讓人暫時忘卻周邊的俗世凡塵,迴歸自己一顆清靈剔透的那顆心,無慾無念,無牽無掛。人其實本來就是十分純靜的,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何牽何掛之有。


只是在凡塵薰染已久,耳聞目睹,自覺不自覺地就沾染上了好多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功與名、利與祿、是與非、對與錯。豈不知,百年之後,自己為之苦苦奮鬥一生的功名利祿、是非對錯又歸於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