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劉邦坐上皇位,沒有放過一個功臣,為何對蕭何如此放心?

朱維妙


縱觀中國歷史,能夠由最底層打拼成一國之尊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漢高祖劉邦了,二人出身都不高。

朱元璋從小乞討,劉邦比朱元璋強點,也不過是混混級別的秦朝“公務員”,二人最後都成了開國皇帝。

劉邦之所以能夠坐上皇帝,離不開漢初三傑的輔佐(三傑:蕭何、張良和韓信)。

當劉邦稱帝后大行封賞的時候,蕭何蕭相國被封首功,官職最高,封邑最多。




當時一些武將不服,說蕭何沒上過前線,主要負責後方工作。我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身上的傷疤比他多,他居首功不公平。

劉邦聽後說出了歷史上著名的“功人功狗”之說:

“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劉邦把武將比喻成狩獵的狗,蕭何則是指揮狗的人,大意是說,你們只是逮住了獵物,蕭何才是發現獵物的人,蕭何不指揮你們,你們還逮不住獵物呢?



況且你們一家也不過一、二個人追隨我,蕭何放棄秦朝的高官厚祿,整個家族數十人追隨我,我不能虧待他,聽了劉邦一席話眾將皆服。

講真信任是長時間培養的結果,劉邦稱帝后,天下並不太平,他總是率軍在外親冒石矢衝突掩殺,不是和匈奴單于死磕,就是行進在平叛的路上,後方就交給了蕭何蕭相國打理。

在 關鍵的誅殺韓信事件中,蕭何拋棄了友情,堅定不移的站在了劉邦這邊,氣定神閒的幫助呂后殺死了韓信,要知道劉邦都懼怕韓信三分,殺韓信時劉邦還在外平叛亂,講真有這樣的“賢內助”能不讓劉邦獎賞嗎?

雖然劉邦帶兵在外,卻不斷的派人回來對蕭何封官獎賞,蕭何覺得哪裡不對勁?但他又找不到原因。



有一天,他正在府上和幕僚們喝酒,突然他手下一個叫召平的門客,穿著一身孝服,哭哭啼啼進門弔孝。

當時蕭何一見勃然大怒,喝道:“你是不是喝醉了?你為誰哭為誰弔孝”。

召平說:“丞相禍事不遠了,我為丞相哭為丞相弔孝”,蕭何滿臉疑問。

召平說道:“皇上遠在千里帶兵打仗,而丞相安居城中,皇上沒有給你下達任務,反而派特使回來向你大行賞賜。你覺得正常嗎?”

沒等蕭何回答,召平又道:“我由韓信被殺這件事,聯想到皇帝對你起了疑心,不遠千里派特使回來就是看看你在幹什麼!”

“丞相你想一想,皇帝的身家都捏在你的手上,皇上害怕你像韓信一樣謀反,假如那樣皇上就沒有了退路,你說他能不起疑心嗎?”



召平說完望著蕭何。

門客的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蕭何恍然大悟,心想,我總覺得不對勁。蕭何拜謝過召平後,解散了幕僚。第二天把 劉邦多次的獎賞上交了國庫。

最後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前線,言外之意就是我蕭何沒有異心,我把兒子交給你做人質。

看到了吧,蕭何用這種辦法解除了劉邦的懷疑。所以說一個高人有個好的謀士多麼重要啊!假如韓信當初能夠聽從謀士蒯通的話,也許他不會死。

蕭何在後方,劉邦在前方,君臣之間相隔千里卻時時互動,蕭何所作所為,就是想解除劉邦的懷疑。

古語云:“君疑臣必誅,臣疑君必反”,蕭何為了防止劉邦的猜疑,甚至採用了“自汙”的辦法。




縱觀歷史我們發現,如果一個臣子在各方面都超過了皇上不是好事,功高蓋主會引起皇上的嫉妒恨。韓信就是這樣的人,有功而不知自斂,以至於造成了身死滅族。

蕭何功封第一,又多次被皇上獎賞,他回報劉邦的唯一辦法就是搞好後勤工作。他和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是雙料人才,既能抓後方工作,又能帶兵打仗,所以他不害怕皇上羨妒嫉慕恨。

蕭何則不同了,他做的後方工作越好,劉邦有時反而越害怕。劉邦離不開蕭何又對他不放心,也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緣故吧!畢竟韓信事件對他刺激很深。

蕭何如何自保?這次他再次採納了門客的計策——自汙。

門客對蕭何說,“皇上害怕的就是你和京城百姓一條心,到時候城門一關。老百姓和你一起謀反守城,皇上還真進不了皇宮”。

蕭何急問:“如之奈何”?門客說:“於今之計就是惹怒老百姓,讓老百姓罵你,指責你。到時候劉邦也就放心了”。



蕭何欣然接受,接下來的日子裡,蕭何與民爭利,侵佔老百姓的田產,他在京城購置了大量的房產,人們都認為他是個貪得無厭的人,蕭何終於引起了眾怒。蕭何表面不在乎,心中卻在滴血。這不是我蕭何的本意,當生命和信譽讓蕭何抉擇的時候,蕭何選擇了生命,畢竟活著才是王道。

蕭何悲慟欲絕,而劉邦卻大喜,蕭何再次解除了劉邦對他的懷疑。

看到了吧,不是劉邦對蕭何多麼放心,也不是劉邦不敢殺蕭何,韓信比蕭何的帶兵能力牛逼多了,劉邦不是照樣把他殺了?

而是蕭何會做人,知道為臣之道,有功不蓋主,居功不自傲,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對領導產生壓力,說實話,職場上的人都應該學學蕭何。


秉燭讀春秋


蕭何的謹慎為他自己及後代免於災禍,並不是劉邦對他如此放心。


漢朝的建立,劉邦得益於蕭何全心全意的輔佐,從沛縣開始一起起事,為戰爭出謀劃策、運輸後勤供濟,推薦韓信為大將軍等;為取得戰爭勝利打下了基礎。所以蕭何功不所謂其大!

但蕭何一生小心謹慎。楚漢戰爭時期,劉邦授權給他,“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蕭何雖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但他仍然十分謹慎,為了解除劉邦的疑慮,聽鮑生言,遣“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實際是送去作人質。漢十一年(公元前196 年),劉邦拜蕭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

蕭何聽布衣召平言,讓封,並以全部家財佐軍。漢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蕭何又以所有佐軍,並從客言,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儘管這樣,由於蕭何為相多年,在百姓中有相當影響,他雖然一再設法自保,最終還是被劉邦打入監獄。賴王衛尉說情,才免遭厄運。

蕭何與曹參甚親密。蕭何病,推薦曹參代相。蕭何為相多年,有條件為後代留下豐厚的遺產,但他沒這樣作。蕭何所置田宅,多在窮鄉僻壤,而且家不設圍牆。他說:“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惠帝二年(公元前193 年),蕭何死,諡為文終侯。後嗣以罪失侯。武帝時,求何後,續封酇侯。

劉幫坐上皇位,也不是標題所說,沒有放過一個功臣,如曹參、周勃等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並沒有被宰殺,曹參成為蕭何的後任相國,周勃在反呂中立功。

劉邦自漢五年稱帝,漢十二年死,在位共八年。在這八年期間,劉邦並不能將他的漢家天下治理得太平無事,但他緩和了漢與匈奴、南越的關係,平定了內部的反叛,剷除了內部潛在的威脅,使當時的政治局勢趨向穩定。

匈奴在秦末,乘內地變亂的機會,擴張勢力,不斷南侵。劉邦於漢七年(公元前200 年)被匈奴圍困於白登七天,用計得脫。漢九年(公元前198年),與匈奴結和親之約,漢與匈奴的關係相對地緩解。南粵趙佗,原為秦南海尉。秦既破滅,趙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劉邦使陸賈說服趙佗歸順。漢十一年,封趙佗為南粵王,令稱臣,奉漢約。南粵一帶始成為漢朝統治的一部分。

劉邦在位時,漢內部的反叛活動比較集中地出現在燕代地區,並多與匈奴有些聯繫。漢五年,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劉邦自將出擊,俘臧荼。漢六年七月,韓王信以馬邑降匈奴,與匈奴勾結反漢。劉邦自將擊之,破其軍。

一直到八年冬,韓王信的殘部還繼續活動。漢十年八月,陳豨與匈奴勾結反漢,自立為代王。劉邦仍是親自出擊,於十一年冬敗陳豨軍。十二年冬,斬陳豨。

劉邦在滅楚戰爭中的手下將領,以韓信的功最大,威望最高,彭越、英布次之。這些在戰爭中的得力人物,在戰爭結束後,可能會成為威脅皇權的人物,這是劉邦所不放心的。劉邦在楚滅後不久,就奪取韓信的部下兵,並將原封韓信為齊王加以變動,而改封為楚王。漢六年十月,黜韓信為淮陰侯。

漢十一年,以謀反的罪名殺韓信和彭越,夷三族。英布因韓信、彭越之死,起兵反漢。劉邦仍自將擊之。漢十二年十月,英布敗走,被追斬於鄱陽。

劉邦徵英布後,回長安,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諸母子弟佐酒,道舊故,為笑樂。劉邦自為歌,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歌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樂飲十數日,乃去。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劉邦死於長樂宮,年六十三。



家庭理財顧問


漢高祖劉邦在當上皇帝后,對以前在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很猜忌,接連除掉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人。臨死前還派人去殺樊噲,大謀士張良如果不是早早退隱,估計也沒有好結果。但是,劉邦對蕭何卻一直很信任,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蕭何做了以下三件事:


一:送宗族子孫上戰場避禍。

漢三年的時候,劉邦和項羽正在滎陽僵持不下,劉邦卻多次派使者慰問在漢中管理後方的蕭何。蕭何自己還很感動,門客鮑生卻說:“漢王在前線日理萬機,卻三番五次派人來慰勞丞相,這是因為你在這裡的民望太高,漢王不放心你啊!”蕭何恍然大悟,忙問自己應該怎麼做,鮑生說:“丞相趕緊把家族中能打仗的子孫兄弟送到前線,這樣漢王才可能會相信你。”蕭何聽從了鮑生的建議,把家族中幾十名子孫昆弟送到了軍營當兵,劉邦果然很高興。


二:散家財拒封賞。

漢十一年,呂后在蕭何的幫助下處死了大將韓信。正在外地征戰的劉邦聞迅後立即派人回京城,封蕭何為相國,並增加封地五千戶。大臣們都來道賀,只有一個叫召平的人來弔喪,他對蕭何說:“你的禍事馬上要來了,皇上連年在外打仗風餐露宿,你卻安安穩穩住在京城,沒有功勞卻加官晉爵,表面上是尊敬你,但從韓信的教訓來看,皇上是懷疑你了。”蕭何本來沒想這麼多,一經提醒,惶恐不安。召平說:“你只要拒絕接受封地,並且散盡家中的財物充作軍資就沒事了。”蕭何一一照辦,劉邦因此不再猜忌他。


三:自汙自貶保平安

漢十二年的秋天,劉邦率大軍征討英布,百忙之中依舊三番五次派使者回京看望蕭何。這次蕭何自己學乖了,知道該怎麼做。他低價強買百姓的田產和房屋,放高利貸盤剝民眾。老百姓怨聲載道。當劉邦回京時,百姓們攔路告狀,說蕭相國低價強買田宅達千萬。劉邦手拿百姓的告狀信對蕭何說:“相國辦的好事啊,你自己去謝罪吧!”劉邦嘴上這麼說,心裡卻非常高興。

其實,劉邦不是不想殺蕭何,只是蕭何太聰明瞭,自我貶罰未雨綢繆讓人抓不到辮子,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劉邦也就和他相安無事,始終如一信任他。


未鳴讀史


劉邦斬蛇起義後,隊伍不斷壯大,並率先攻被秦都,招降了秦王子嬰,並約法三章,深得關中民眾擁戴,因功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後在楚漢相爭中,由弱變強,最後在垓下用韓信十面埋伏之計,逼迫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建立漢朝。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是為漢高祖。劉邦從一介平民成長為大漢的開國之君,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他知人善任,唯才是用,用人不疑。如漢初"三傑",蕭和,張良,韓信等人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陳平,周勃,曹參,樊噲等文臣武將齊聚帳下。這些功臣宿將絕大多數都得到了善終。其中,張良被封為留侯,大漢建立後基本上淡出了政治圈,終日以煉丹修仙為業。曹參是蕭和之後第二位丞相,並且留下了"蕭規曹隨"的典故。陳平周勃在誅殺諸呂的鬥爭起了關鍵作用,並且任漢文帝時期的左右丞相。楚王韓信私自收留逃犯鍾離昧,也只是被貶為淮陰候,是被蕭和與呂后合謀騙入未央宮中殺害,彭越也是被手下告發謀反,才被貶為庶人,也是被呂后殺害,英布是由造反被劉邦擊敗,逃亡途中被殺。總的來說,劉邦並沒有濫殺功臣,絕大多數功臣都得到優待和善終。


苗克華


蕭何和亭長劉邦。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伕夏候嬰,還有吹鼓手周勃都是沛縣人,青年一起常吃肉喝酒的混混朋友。在蕭何自己結婚時,劉邦當時還無事可幹。

蕭何也很名氣,與諸官更是都有關係,結婚相當氣派。劉邦當時身無分文,並不認識蕭何,朋友們一起玩鬧。聞到肉香酒美后,劉邦大膽說我不用一文,卻要坐作上席,朋友都不信,劉邦直入禮堂,卻號稱上禮一萬,坐在上席。使沛縣名人呂公見一劉邦,劉邦身高體壯,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風趣瀟灑,風流倜儻。讓呂后父親呂公會相面大吃一驚,覺得劉邦將來肯定是不凡人物。要通過蕭何說合非要把女兒嫁給劉邦。呂后媽媽說,沛縣令要你女兒,你不肯給,劉邦還有兒,你居然硬要把她嫁給劉邦。呂公說,這不是你婦人家懂的事,通過蕭何說媒。十五歲呂雉嫁給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此事讓蕭何格外佩服,劉備平時思想敏智,變化活泛。更使蕭何為劉邦介紹成為縣裡亭長。做吏的自己,只會死搬硬套的蕭何對劉邦的幹事方法風格稱讚不已,他們相近年齡,活躍性格。使他們也成為莫逆之交。蕭何膽小怕事,劉邦膽大敢為。互為偶合,情意濃厚。劉邦奉命押送囚犯赴驪山修秦始皇陵,出了沛縣境不遠地方,就是聽到陳勝吳廣在大澤農民起義。很多人知道天下己亂,逃跑走了,當役泗水亭長劉邦,估計到馬驪山人都跑光了,趁著夜晚天黑把役徒,都解開都放跑了,自己在外也斬殺白蛇起義拉起隊伍。和沛縣蕭何聯繫起來,蕭何也響應劉邦起義召號,續續掌握沛郡情況,讓當時撐政權縣令與劉邦合作。蕭何和曹參勸縣令。將劉邦己經組織隊伍,召集回來會增加沛縣力量,二來也可以防暴亂,杜絕後患。縣令先覺得有理,讓蕭何通過樊噲,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隊伍回趕來。可縣令又後悔了,害怕劉邦隊伍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殺是引狼入室。立即關閉城門,要抓拿蕭何和曹參。二人聽到消息逃到城外,跑到劉邦那裡。並通過城內夏侯嬰,周勃鼓動城中百姓起來造反,殺掉了出爾反的縣令,擴大起義隊伍,組成三千軍隊一起保衛家鄉,推舉劉邦成沛公,領導民眾舉起起義反秦大旗。那時劉邦,蕭何都是中年人48歲了。

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劉邦,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劉邦成為縣令,劉邦號召說現天說下大亂,諸侯再起,我並非最有聲望之人,並非自愛有才,實在因德薄能鮮之人,是因為天下以亂,需要我擔當重任,倘若不去承擔重任,誤了全城父老生命。那是百死莫贖。所以要領大家做大事以此成大業。眾人見劉邦雄心大志,也想共推舉劉邦為縣令,又請蕭何為首,依拈鬮證實,以昭天理鄭重,讓劉邦對天行禮,眾人見此歡聲雷動。劉邦乘機舉行了儀式誓師起事。事後拿鬮帖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用心所在。真心擁戴自已,內心十分感激。”就把一切準備諸後處理給蕭何去做。蕭何從此和劉邦在一起未分離。幫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蓋世功勳。

蕭何成為劉邦丞督 ,坐鎮地方,督辦隊伍的後勤供應。劉邦領軍在項羽擊敗章邯土離秦朝主力在河北之機。憑靠張良等人謀劃,避實就虛,剿扶並用,一路勢如破竹,奪關斬將直抵關中。

公元前二O六年十月,劉邦率領大軍兵臨咸陽城外。秦王子嬰設計殺了趙高,獻出玉璽向劉邦投降。於是起義大軍衝進咸陽城中,將土們不管城市繁華,瘋狂地搶掠金銀財寶。連劉邦都進入秦宮,看見上成堆金銀珠寶,珍奇古玩,大群美女,眼花繚亂,也夢想聯翩翩起舞,甚至日夜在秦宮中顛三倒四,擁著美女往龍床上一躺,進入溫柔世界。可是突然有一日蕭何讓他連襟樊噲喊鬧,你想取天下,還是想當富家翁。這些美女奢華之物都是消人毅志之物,正是秦亡的禍根。切勿迷戀此處。張良見劉邦還是放不下,劉邦根本不去理睬樊噲怒喊,也來陳述勸道,秦王多做不義的之事,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咸陽城。既然您己經為天下人剷除了禍害,就應布衣素食,以示節儉。大軍剛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是助桀為虐。常言道,良良藥苦口利於病,衷言之逆耳利於行,願沛公聽樊噲等言語。張良用古今成敗的事例,秦敗劉邦成功道理,也用助桀為虐苛刻言語刺疼劉邦沉醉的心靈。劉邦接受蕭何樊噲張良規勸,下今封存秦朝官府庫財物退軍霸上。蕭何還通告四方,餘悉除去秦諸下人,安請如故,凡吾所以來,非有侵勿恐。令派人與秦吏一起巡各地,宣諭大意。博得秦民一致擁戴,他們用美食酒肉勞軍。被蕭何令軍士不要。接受到秦地百姓越發高興,都在想劉邦為秦王有多好。

蕭何,張良用一系列安民措施。爭得得民心,在日後爭奪關中戰爭,再以此地與項羽爭天下中,有民心為勝利奠定基礎。但是還是大量財富珍寶到將士腰包。惟獨蕭何進入咸陽後,不要金銀財物,不要美女,星急火燎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不準伍何人走動,然後忠實的將秦朝有關國家一切圖書檔案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以後查用。他懂得丞相輔佐天子,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對外監督各部,接受內外公事。丞相御史幾乎總攬國家一切朝政,事物相關事情。蕭何早早把這些有關塞險要,戶口人數,風俗民情上下關係的檔案要件收藏。為日後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律令,制度找到依據,為他編制定規大漢九章律提供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建立和鞏固,早早準備,起到巨大的作用有事半功倍效果,一切證實是蕭何具有超強深謀遠慮的眼光的政治家。

蕭何與劉邦在治國思想上相統一,都喜好無為而治,喜好黃老之術,要中央集權.更是和劉邦同心一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幾多異姓諸侯王,。在韓信成蕭何,敗蕭何。肯定眼光獨到把蕭何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到築好拜將壇,讓劉邦帶領文武百官來到壇前,鄭重給韓信將符印爺鉞,是能與漢王劉邦成事。劉邦再授給韓信,韓信雖然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進攻百戰百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天下韓信發揮異常奇功,是蕭何慧眼識才傾力薦賢是密不可分的

但韓信在奇取關中勝利分兵北上稱王齊地,使劉邦多次遇險心中怨。在蕭何為負責收徵巴蜀之稅,供給軍糧為在漢軍將土。

漢軍入蜀後,思念家鄉,東歸之心切。一旦有東歸打仗回家。個個如猛虎下山,奮勇爭先,殺痛章邯兵馬,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漢軍一路勢如破竹佔領三秦之地。蕭何在坐鎮關中,安撫百姓,同時組織兵員和糧餉。堅鬼關中守衛,補給劉邦糧草兵員。

劉邦率領幾十萬浩浩蕩蕩殺向彭城進發老家。從老家出來幾年劉邦起義隊伍,要回到老家,大家要回家團園去了,乘項羽大軍東征還 未還,人虛攻佔了項羽老巢彭城。劉邦部下都回家團圓,劉邦進駐彭城後,更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娶戚夫人為妻,麻痺大意,放鬆的警惕項羽三萬精兵的殺來,就剩下劉邦一幫人被團團圍困在彭域靈壁。幸虧陳平獻金蟬脫殼之計。才得有數十騎殘兵敗逃回滎陽。

是蕭何即時調撥老弱少年到滎陽增援,韓信也在齊國打了大勝仗滅龍且二十萬楚軍,要劉備封他假齊王,意為齊王守齊,劉邦大怒但蕭何張良勸阻做人之時形勢所迫只得封他真齊王后,也浱夏候嬰回來會師。劉邦這才得重振旗鼓,與項羽大軍相持滎陽成皋一帶。

蕭何坐鎮關中徵發兵卒,運送桹草,供應漢軍併為漢國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報劉邦同意後照辦。即使戰爭阻擋一時報不了劉邦,蕭何也是根據具體事情地輕重緩急,先後執行,待得向劉邦報告後如實上告,如果沒有蕭何,劉邦帶兵幾十萬到彭城後,大家回家團圓兵散,劉邦幾戰幾敗,狠心將妻兒老小拋棄十幾次,又讓夏侯嬰拾掇回來,劉邦都為保命大怒翻臉 ,夏候嬰一然如故。

當時蕭何也象韓信一樣要王,稍有二心便可置劉邦於死地。可蕭何每次都徵發關中兵員補足漢軍缺員。劉邦也因重新振作,多次轉危為安。

項羽最後兵盡糧絕、陷入十里埋伏困境自刎。劉邦卻在蕭何不斷地向前方輸送糧食和兵力屢戰屢敗的軍隊,最後形成兵強糧多的好形勢,使多數諸侯能團結自己的周圍,使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在滅項羽平定楚國後,各各成王諸侯,在聯名推舉劉邦為皇帝。

公元前二O二年二月初三,眾諸侯及太尉長安候盧綰三百多人 恭敬地使劉邦成帝大會在洛陽南宮舉行。劉邦讓大家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群臣雜談百說,無一中肯。劉邦說,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幹裡之外,我不比子房(張良)。鎮國撫百姓,供軍需給糧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戰戰必勝,攻必取這點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能取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去重用他。因此敗在我漢朝的手裡。劉邦為蕭何,張良,韓信他們為開漢三傑功臣。定蕭向酇候,,食邑最多。有人說那位平陽候曹參,始終跟劉邦南征北戰身受七十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劉邦沒有說什麼。關內候鄂君卻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好幾次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出來兵員補充,就沒有命令,蕭何一次也能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階下急需,不僅是兵馬,就是糧也全靠為蕭何轉漕關中運來,才保徵了軍需。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像曹參等只是一時戰功,列在萬世之功前面,依臣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之議論正中劉邦下懷他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蕭勇穿鞋帶劍上殿,加封蕭何二幹戶。蕭何位列卿之首,封為開國第一候,食邑萬戶。

當時為大漢白廢待新都都有各各專攻有策,張良和韓信專心致志整理兵法,把秦王朝以兵法收藏整理。蕭何也整理法律典章編出九章律,劉邦見關中,滿目瘡痍,殘破不堪想把

漢都放在洛陽。咸陽被項羽放火了三個月,己成一片瓦礫,決定定都洛陽。後來婁邯面見櫟陽的劉邦,建議還是依借中險要形勢定都咸陽,劉邦聽張良意見才決定定都咸陽。命蕭何營建咸陽都城公元前199年皇宮竣工。

蕭何接來劉邦入城典禮,最大宮殿叫做未央宮,比秦始皇咸陽宮都都規模更加輝煌高敞前殿豪華氣派,壯麗巍峨,劉邦巡視嫌宮室太豪華了,責備蕭何道,我為救民,如此耗財 ,為何將宮殿造如此奢華。蕭何不慌不忙“正因為天下剛剛安定,才好藉機會多徵隊伍的人員和物來營建宮室。一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殿壯麗,才能顯出皇帝威嚴,也免深子孫後代再來重建,讓劉邦聽得入理道是我錯怪你了蕭何,聽劉邦安慰微臣主此事雖階下寬宥,但來日方長,幹事難免要有誤,希望陛下教誨。劉邦心想,你做事有遠見,我記得當年攻破此地時,諸將來武入宮都有攜取,惟汝只取書籍表冊而去(還令樊噲給我難為情。)有過去典章,卻說有這些東西,目下辦事有條不紊,方便多了。蕭何亦想劉邦知道了樊噲是自己槍的笑道,

”臣一生是吏,道無聽長,對於前朝典籍視為至寶,平日得以借鑑,令為陛下一語道破。陛下天資聰慧,事事留意,真是我們下人萬不及一也。劉邦聽後大喜,便指未央四周,對此處可添瓦垣,作為京邑就叫長安吧。從此咸陽更名長安了,時間是公元前一九九年。也就有西漢歷史二百餘年。

蕭何是長安城最早規劃和設計者。

劉邦為了中央集權會對項羽進行戰爭加以消滅。難道存留項羽封封諸侯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更要兼併統一和自己封的王侯。在滅韓信之國後,又叫來彭越,做成肉醬,給各各諸侯送去。就是要諸侯們去王削國為列候。英布等王對抗,劉邦率軍鎮壓,滅淮南王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對蕭何派召平對蕭平進行恐嚇。便蕭何驚出身冷汗。召平說,主上南征北伐,立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與戰陣反得加封食邑,公不見淮陰侯韓信的下場嗎?蕭何便急匆匆入朝見劉邦,力辭封邑去國並拿家財撥入國庫,移作軍需。才使劉邦稍微放心。但還是率軍在外怕似高平陵事變發生迫使又使蕭何徹底讓權,採取自汙名聲,不得人心,讓劉邦治罪,用強買賤賣收購百姓土地便使人告狀,使劉邦大發雷霆,把蕭何拘禁起來,上刑具準備處死。再有別人為其辨解解除劉邦的心病,保得蕭何性命。劉邦開恩釋放他被折魔得路走不成了蓬頭汙面汙穢不堪蕭何蕭何還得連連謝恩。總算保命了。蕭何一生為國廉潔,為了保命卻不得已自汙。是保命手

段,何尚不是政治智慧哩?





ww3721王建文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劉邦是一個草根出身的皇帝。而從古至今草根出身問鼎天下的皇帝並不多,幾乎算的上是屈指可數了。他們這類人有一個通病就是—權欲心極重。也就是對於權利的把握十分的重視。也有一點被迫害妄想症。他們總感覺自己不夠安全。所以他們會清除所有的可能會對他們產生威脅的不穩定因素。比如劉邦奪得天下之後就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再比如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後大肆屠殺功臣……



劉邦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君王。能人所不能忍,並且從不相信任何人。哪怕是被他一手捧起來對他忠心耿耿為他打下江山的韓信都不值得被他信任。先是降爵,最後乾脆借呂后之手殺掉了韓信。還有就是樊噲。樊噲可以說是劉邦的“腦殘粉”了。從最開始和劉邦廝混的時候,樊噲就是劉邦的小弟。後來劉邦造反樊噲也是緊隨其後,並且立下了諸多功勳。但就是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莽夫,劉邦也不信任。在劉邦彌留之際都要派陳平去殺掉樊噲。索性樊噲命好。在被抓之前劉邦就是病逝了。所以他才撿了一條命。



實際上劉邦不信任人和對權利慾望的把控在他剷除異姓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在楚漢對決的時候,劉邦需要分封諸王爭取其他人的支持打敗項羽。但劉邦奪得天下之後。這些異姓王就成了安全隱患了。劉邦先是剷除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之後。異姓王所剩無幾之後。劉邦在白馬之盟上表示“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劉邦這麼做無非就是想牢固自己劉姓家族的統治地位。


那麼為什麼劉邦在剷除威脅的時候並沒有殺掉蕭何這個影響巨大的臣子呢?首先劉邦和蕭何的關係最深。他深知蕭何只願為臣不願為君的想法。早在劉邦一夥人造反初期,劉邦就建議蕭何當大家的首領。但是蕭何誓死不從並且表示只願從龍,不願為君。所以從這一點看劉邦稍稍的對蕭何放鬆了一點警惕。其次蕭何是文臣,文臣實際上在劉邦看來並不具備造反的能力。歷朝歷代造反的前提就是手握兵權。蕭何一屆文臣自然就少了很多猜疑。再有蕭何在劉邦之後剷除異姓王的過程中表現很好。也就是蕭何用實際行動表示了自己的忠誠。


實際上劉邦奪得天下之後最大的顧慮就是戰功赫赫的韓信。而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剷除韓信。蕭何也是居功至偉。他配合呂后誘騙韓信最終殺死了韓信。通過這件事使得呂后和劉邦對於蕭何頗為信任。正所謂“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韓信這個漢朝的最大的功臣因為蕭何而崛起,也因為蕭何而隕落。而蕭何沒有像張良一樣遠離朝堂還能夠有始有終就是因為他夠聰明,時時刻刻都以劉邦為中心。必要時可以出賣任何人來換取劉邦的信任。所以他可以安然自若。而韓信就是蕭何的籌碼。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劉邦後來成為大漢天子,為何對蕭何一直沒有動粗:

其一,君子之交淡如水,劉邦一直沒有走近蕭何,兩個人不像劉邦和樊噲周勃盧綰等,關係特別近。劉邦與蕭何的家庭教育不同,品味性情迥異,二人之間,私下沒有杯酒交接之歡,即使有事同席共飲,彼此間也是有禮有節。他們之間始終保持有一定的距離,互相欣賞,互相戒備,也互相協作。他們彼此欣賞對方所有而自己沒有的長處,他們彼此對對方的毛病看得清楚,也不以為然,他們之間,都感覺得到互補的需要。劉邦和蕭何之間的交往關係,是對等的士人之間的禮尚往來,頗有一點淡淡如水的明澈。

其二,蕭何做事低調,讓劉邦覺得很放心。蕭何這個人很顧大局識大體,可以看出劉邦的一生蕭何出力最大。革命開始成全沛公當領袖,革命勝利成全劉邦做皇帝。舉薦韓信帶兵,從而一統天下,而經營後方更讓劉邦無後顧之憂,功勞如此大,做人卻小心謹慎,沒有居功自傲的嫌疑。





熙熙談時尚


菜九段認為劉邦根本不存在殺功醫問題。全是後人誤解。

菜九段八卦楚漢:殺功臣的黑鍋是怎麼讓劉邦背上的?

來自專欄九公茶坊

3 人贊同了文章

4 分鐘

這個題目是從菜九〈解碼劉邦〉的一個專題“殺功臣還是愛功臣”化裁出來的,主要為了澄清劉邦殺功臣問題。

可能在世人心目中,劉邦是殺功臣的祖師爺,朱元璋是他的傳人。這絕對是誤判誤導。與朱元璋身死功臣殆盡不同,劉邦功臣基本都死在劉邦之後,並且大家再次為劉邦立功——聯手滅了諸呂,保證劉氏天下繼續往下傳。

劉邦殺功臣名聲很響,但仔細推算,即使寥寥無幾死於劉邦朝的功臣也是原因複雜。以菜九的研究,被劉邦下令處死的只有彭越一人,而且還是在呂后的一再慫恿下做成的,按劉邦的本心,縱使他看彭越不爽,也還是不忍心殺害。

以菜九的菜鳥見識,劉邦背上殺功臣之名的最大原因緣於韓信之死,因為韓信被歷史記憶為功高天下,劉邦的江山是韓信打下來的,所以劉邦指使呂后殺害韓信,真是黑的不能再黑了,理所當然成了殺功臣的祖師爺。

劉邦韓信的關係很複雜,菜九有專著《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真相大揭秘》專門作了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一韓信不是劉邦殺的,劉邦也沒有指使呂后殺;二韓信為劉邦得天下有功,但功勞遠沒有人們認為的那樣大。其中的關鍵所在:韓信有功勞,但說江山是靠他打下來的,是有人在忽悠了。韓信軍事能力的上限,在當時至多隻能排在項羽、劉邦、章邯之後。

現簡單說一下韓信的功勞與能力:

韓信與劉邦投緣,一見如故,一次談話就受重用——高級軍需官治粟都尉(並非大將軍),是蕭何的助手,沒有參加東征,協助蕭何等在關內圍困章邯長達八月,也奈何不了章邯的殘兵敗將。最終還是劉邦彭城慘敗後回到關內,才制服了章邯,而且劉邦並沒有帶多少人手回來,就利用原本就在關內的漢軍,擒獲了章邯,立功者是丁復部將朱軫。平定章邯之後,韓信才得以成為軍事統帥,任務是偷襲對漢發動侵略的趙之後方,抄趙之老巢滅趙,順便滅魏。可能這個作戰方略也是韓信提出的,才得以擔任軍事指揮職務。韓信此役之功擒拿了趙王歇,沒有背水一戰,也沒有斬陳餘。陳餘不在韓信方向,是在朝歌邯鄲一線與漢對峙。陳餘是張蒼擒拿的,雖然史料中有將張蒼劃給韓信的記載,實際上張蒼長期輔佐陳豨,而陳豨也正是漢擊趙代的一路統帥。張蒼不可能同時歸韓信與陳豨統領。菜九推測陳豨完成滅代之後,向趙包抄,遇到了趙漢決戰失敗、向北逃竄的陳餘,陳餘不知道他的封地代已經被陳豨平定,所以落入陳豨之手。因陳豨最終反叛,而陳餘之擒之功又不容泯滅,所以就把這個功勞過繼給了張蒼。文官張蒼是陳豨的助手,由他擒拿陳餘,感覺上不倫不類啊。

韓信也不是整個漢軍在齊的統帥,擊齊漢軍的陳武、陳涓、蔡寅等都不歸韓信指揮,劉邦的合夥人呂澤估計也參加了擊齊,龍且是死於呂澤部的丁復之手,也就不可能有韓信的半渡而擊。所以定齊殺龍且都不能算韓信之功。但韓信與劉邦關係好也在定齊一事上得到體現,深受劉邦信任且官比韓信大的曹參也劃歸韓信統領。韓信討要齊王一事是得罪人的,當時他連侯也不是,所以日後拿掉他的王位顯得大快人心。

韓信的貢獻是對劉邦重用的回報,劉邦並不虧欠韓信,沒有劉邦,韓信什麼也不是,而沒有韓信,劉邦平定三秦沒有任何問題,打下天下也就是時間問題。

韓信並沒有取得什麼了不得的軍事成就,但也還是勝任戰略統帥之任,對劉邦的貢獻更多的是訓練出了大量的作戰部隊。僅韓信在趙期間就至少為劉邦提供了四次兵力支持。韓信訓練士兵的能力日後成了漢政權的潛在威脅,自從被廢除楚王之後,這樣的威脅解除了,他與劉邦就能相安無事了,劉邦也沒有必要去殺害對政權沒有任何威脅的韓信,何況劉邦與韓信的關係好,一直沒有變。

因為劉邦主動發起了廢除太子事件,就與呂氏家族有了隔閡。可能從那個時候起呂后就起了以呂易劉之心。韓信的存在對日後的以呂易劉是個障礙,因為韓信對劉邦剝奪他的王位一直耿耿於懷,如果呂氏子侄沒有任何功勞而要封王封侯,可能韓信真能鬧翻天。所以呂后趁劉邦出征平息陳豨叛亂的時機,給韓信安了個罪名殺害了。

總而言之,處死韓信不符合劉邦的利益,更不符合劉邦的為人,所以劉邦也很受傷。劉邦能為韓信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他的功勞,至少沒有禁止那些對韓信有利的傳言在市面上流傳,這是其他真正反叛者沒有的待遇。象黥布、彭越、韓王信在楚漢戰爭期間基本上都看不到表現,與韓信的詳細繁忙成了鮮明對比。至於韓信被誇大了的功勞,又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事,與劉邦無關。而一旦洗清了劉邦在韓信之死上的責任,劉邦殺功臣的黑鍋就背不下去了。

所以再強調一下菜九得出的結論:

韓信為劉邦得天下有功,但功勞遠沒有人們認為的那樣大。

韓信不是劉邦殺的,劉邦也沒有指使呂后殺。

本文字基於菜九以下的研究而作:

●《漢滅齊戰役考釋》

●《重審韓信罪案》終極版

●《千古誰識拜將臺/千古誰識追韓信》升級版

●清理陳豨亂象

●《讀〈傅靳蒯成列傳〉》

●千古奇冤話魏豹

●千古誰識漢滅趙

●《千古誰識李左車》

●《千古誰識背水陣》

●呂澤問題從頭說**

●子虛烏有漢三傑

《淮陰侯列傳考察報告》正式出版作《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真相大揭秘》)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韓信

劉邦

史記人物

九公茶


菜九段的酒


劉邦稱帝后,為了鞏固皇權,消除隱患,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但無一不是握有重兵的武將,比如韓信、臧荼等幾位異姓王,而文臣一類的都能保全,比如蕭何、張良、陳平等,張良上交了權利隱退了,陳平是劉邦最重要謀臣,擒韓信、解白登,忙前忙後的,而蕭何擔任丞相處事小心,對劉邦忠貞不二,劉邦雖對其有所猜忌,但蕭何忠君的態度最終獲得劉邦信任。

蕭何,漢初三傑,為相14年始終不倒,所獲榮寵無人能及。

首先蕭何是劉邦的沛縣集團核心成員,早年就追隨劉邦,一直無怨無悔,在革命時,劉邦在前方作戰,大後方全是蕭何主持,提供糧草,蕭何的一心一意效命,使劉邦大方心,反之韓信是半路投奔的,張良更是一心想要復國,只有蕭何跟自己從小玩到大,沒有任何異心。

圖為三臺縣蕭氏祠堂,此家族傳承於漢朝名相蕭何,有完整的《蕭氏族譜》。

大漢建立後,蕭何擔任丞相,而漢朝是繼承秦朝的丞相制度,丞相可是有封駁權的,就是說皇帝發來的詔令,丞相如果不同意,是可以退回的,權利非常大,所以蕭何的相權不可避免和劉邦的君權發生衝突。說實話,如要發生了衝突,劉邦肯定就把蕭何干掉了,但是蕭何對劉邦始終如一,唯命是從,從無異心。

蕭何輔佐漢惠帝登基後去世,享年65歲,諡號文終侯,圖為蕭何墓。

在除韓信一事上,劉邦其實對蕭何是動有心思的,當年劉邦在河北平叛,蕭何和呂后在誅殺了韓信,蕭何雖然立了功,劉邦還加封5000戶,但當年韓信可是蕭何極力舉薦的,這次血洗韓信,劉邦沒有怪罪蕭何還賞賜,有些反常,蕭何為了洗脫嫌疑,開始圈佔田宅、強徵民工,弄的滿城民怨四起,弄得聲名狼藉,一個名聲敗壞的人怎能起異心呢,所以蕭何用自損的方式消除了劉邦的疑慮,不久劉邦死去。


圖文繪歷史



劉邦、朱元璋是兩個農民出身的皇帝。此二人都是大肆屠殺功臣。

劉邦的身份是亭長,相當於今天的村長助手。是有頭臉的農民。而朱元璋出身是佃戶,是喪失土地的農民。依靠租種別人的土地為生。還做過和尚。

朱元璋的出身更加低賤。朱元璋把功臣屠戮殆盡。

劉邦出生比朱元璋強一點。劉邦只是殺了一部分功臣。

劉邦殺的功臣分兩類:

一是異姓諸侯王。當初這些諸侯王與劉邦一起在垓下之戰中圍剿項羽。消滅項羽後。劉邦迫於形勢。封他們為諸侯。漢朝建立後,劉邦將諸侯王一一誅殺。

最典型的代表是彭越。劉邦要以謀反之罪抓捕彭越。彭越聽聞風聲後,找到呂雉。聲稱自己對大漢的忠心日月可鑑。呂雉見彭越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頓生憐憫。下令把彭越剁成肉泥。並且熬成肉湯讓諸將品嚐。

英布也被劉邦指使長沙王所殺。由於長沙王殺了英布,等於向劉邦遞了投名狀。長沙王是唯一一個倖免,躲過突然的異姓諸侯。

二是大漢中央政府的功臣。以樊噲為代表。樊噲曾與劉邦一起參加鴻門宴。可謂劉邦的心腹。劉邦羅織罪名,將樊噲誅殺。

劉邦大部分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是得以善終的。如張良、蕭何、曹參、周勃等人。

劉邦統一天下後,大肆屠殺功臣是史實。若說劉邦除了蕭何外,沒有放過一個功臣。則言過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