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心目中最棒的電影是哪部?為什麼?

紫陌紅塵0203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松子遇到的作家所留下的遺言。如果仔細觀察電影,就會發現和松子相處過的人和松子很像,都有一個特別大的遺憾或者缺陷,但自己又陷在這個遺憾或者缺陷裡。

作家的遺憾是自己成為不了太宰治那樣的人,雖然他試圖通過努力來達到這個目標,但是他其實是不相信自己能夠寫出什麼好作品的,他一直在寫,甚至放棄工作來寫作,而由此造成的巨大的時間成本,讓他無法承受他必須轉變目標以求生活的現實,他也承受不了自己寫不出和太宰治一樣的好作品這麼一個現實,最後,他妥協了,選擇了自殺。他為自己的人生感到抱歉,因為選錯了目標,因為執著於遺憾。

作家的對手的遺憾是自己無法像作家一樣為了寫作而放棄工作,他沒有這樣的勇氣。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或者無視這種遺憾,他和松子做了情人。他希望自己能夠因此而高作家一等,通過貶低作家而達到貶低這種遺憾的目的。

她的學生(龍洋)的遺憾是自己無法全心全意付出愛。他在中學的時候就愛上了松子,但是他卻用傷害松子的方式來表達或者逃避這種愛。他不相信有這種愛的存在更無法接受這種愛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確確實實他愛上了松子。為了證明這種遺憾是錯誤的,他不斷的傷害松子以求松子因為憤怒而離開。為了逃避這種遺憾,出獄之後他選擇離開松子。但是因此而得到的是更大的遺憾。他的一生也過得很糟糕。最後,他通過重新回監獄的方式或者死亡的方式來彌補這種遺憾。

再來談談松子的遺憾,以及松子所說的抱歉!

松子的遺憾是沒有得到父親的愛。她為了博父親一笑做了十幾年的鬼臉,她愛她的父親嗎?我覺得不一定。她只是無法接受同為女兒的自己為什麼得不到父親一樣的態度的現實。她父親愛她嗎?是愛的。她和她父親最後相處的一個鏡頭是,她父親給她拍成年照的時候讓她嚴肅,不要開玩笑,她父親並不希望她一直做鬼臉。她沒懂,認為不一樣就是不愛。得不到父愛就變成了她最大的遺憾。她深陷其中,為了彌補這個無法彌補的遺憾,她不斷地傷害、遠離一直深愛著自己的妹妹。慢慢的,她的遺憾發生了變化,不回應妹妹對自己的愛變成了她最大的遺憾。為了彌補這些遺憾,她不斷渴望愛,也不斷追求傷害自己的人的愛。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她對沒有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感到抱歉,對一直愛著自己的妹妹感到抱歉。最後我想說的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是她的遺言,而是她希望重新開始人生的一段話。

電影本來應該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她想通了,找到了好友的名片然後重新開始人生,53歲之後的人生。

但是導演沒有給她重生的機會。

但是感同身受的你,是可以給自己重生的機會的。


青青君子


我覺得《我是山姆》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很棒的一部電影。

在這一部電影中主人公是一個智力有點低的,但卻領養了一個小女孩,而這個女孩恰好智商發育的很好。他懂的照顧父親的感受,隨著自己的學習能力逐漸加強,然而父親的知識程度越來越比不上女兒,懂事的女兒,為了不然父親難堪,說我不喜歡這本書,挑了一本簡單的書遞給了父親。懂事的讓人心酸。

在本故事中,主人公山姆為了女兒傾盡了全部的愛,都圍繞著父愛的無私,其實生活不管是富裕還是貧窮,我覺得有愛就足夠了,這也是小女主說出來的。儘管主人公智力低下,但他的愛沒有缺失他只管付出自己的愛就行了。在此法庭卻認為山姆扶養不了女兒,要求開庭審理把女兒給別人領養,山姆最終失去了女兒的領養權,法庭把女兒判給了一位婦女,之後山姆為了能看見女兒。搬到了她的隔壁。

以後的日子女兒每天晚上都跑到父親那裡去,女兒要睡著了,在把她送回到他的養母身邊,恰好因為養母也是個性情中人,她意識到孩子只有在他父親那裡是最開心的。在最後的一次審判中孩子由山姆和養母共同扶養。電影的結尾是女兒在如同在太陽般溫暖下幸福的生活著。

在這個電影裡,體現的都是愛,圍繞著愛。來展開的。這是我個人的一個觀點。有愛就足夠了。其實這位養母也是一個關鍵,她也付出了自己的愛,如果沒有她獎女兒歸還給山姆。女兒也不會更快樂。山姆也知道自己的多一份愛也是對女兒更好的成長,最後也請求兩人共同扶養。

多一份愛也未必不可。是吧?


一帆聲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歷經五年才完成的,是黎巴嫩女導演的作品,我認為是一部催淚電影,這部電影還是我開通一個月的會員才看的,

電影,採用倒敘的方法開演的,在法庭上男孩贊恩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因為她的父母生了很多孩子,而且沒有能力去養育,自己的父母把女兒嫁給了房東,最終導致慘死,當法官詢問他為什麼不帶她去醫院時,房東的回答是她沒有身份證,無法進醫院醫治,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贊恩知道自己的妹妹慘死後,拿了一把刀捅傷了房東,自己也被送進了少改所,在那個年代能吃飽肚子都是個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有記者進入少改所,贊恩就利用這個機會,將父母告上了法庭。

這部電影已贊恩和萌娃約納斯,為主要的情節展開的,講述了他們,相遇,相識,相伴,在恩僵約納斯看做是自己的親弟弟,為了他什麼事都能做得出,為了讓他能夠更好的生活,贊恩將它送給了一個百貨店的老闆,誰知這個百貨店的老闆是一個人販子,在故事的結尾,檢查抓住了人販子,因為他們是非法移民,約納斯也回到了自己母親的身邊。這部電影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應,大家都開始同情那些貧民,開始關注他們的生活,想要幫他們去改變。大家有空去看看[靈光一閃]








pear1




詼諧段子


我心中最好看的韓國電影是釜山行。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馬東錫、鄭有美、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等主演的災難片。影片講述主人公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的故事。《釜山行》主要講述了人類在災難面前流露出阿里的人性的最真實的一面,有正直勇敢的警察,有先前膽小的單親爸爸,有年輕的學生情侶,也有膽小自私的老總,整個列車中的社會各階層的人都有,在災難面前各類人的心思和慾望被暴露在各位觀眾的視野下。當年看這部電視是在寢室室友的陪同下看的,從最開始的害怕,數量居多的喪屍,可怕的化妝特效,以及擔心下,到後面單親爸爸石宇知道自己已經被咬要變成喪屍時,對著年幼的女兒叮囑要照顧好懷孕的阿姨,一定要平安去釜山後,石宇躲到女兒看不見的地方,毅然決然的跳下了火車時,我和室友哭得稀里嘩啦,再一次感嘆親情的偉大。

另外孔劉的演技真的很棒。跳下列車前的那一抹笑,有對女兒活下來的開心也有再也不能陪伴女兒的心酸。





燕歌視頻


你好,謝謝提問,今天給大家再推薦一部我自己喜歡的作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我記憶中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影片中每個地方都是那麼的經典,這是一部給予我們希望、信念、夢想和力量的電影。喜歡它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r

一、電影的主角安迪,他無處不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這是多麼經典的臺詞,讓人記憶猶新。\r

二、它是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影片,電影中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安迪是一個心中渴望自由,心存希望的人。安迪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要有希望,要永不言棄。人生在世要多多學習知識,提升自我能力。正是安迪不斷學習知識的能力,使安迪在監獄中免受幹體力活的勞苦,為自己以後的假身份作好充分準備,可以秘密計劃逃離監獄,並且成功逃離,過上安定自由的生活。\r

三、通過影片讓自己深刻認識到,要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機會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學好,其他知識也要學,不斷豐富自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誰也不知道哪天你學的東西會成為你走向成功的法寶。





話裡話外皆有畫


我是一個超愛看電影的人,在我心裡喜歡的電影有很多,比如《霸王別姬》,《當幸福來敲門》,《肖申克的救贖》,《末代皇帝》、韓國的《不可饒恕》還有《風聲》,易烊千璽、周冬雨演的《少年的你》等等。太多太多好電影了,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末代皇帝》。

影片展現了溥儀的一生,他因為要去統治整個中國舊有的社會,是制度的產物,也就是這個紫禁城,將他禁錮。到影片的最後,他老了,非常老了,才真正適應這個社會,不知道是一種欣慰還是一種悲哀?影片有一個片段他要去紫禁城看看,可是他需要購票才能進入。與其說《末代皇帝》是一部電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不如說這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倒塌的縮影,其經典和歷史意義將永遠再難重複!




二寶媽的平凡生活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我心中《肖申克的救贖》是值得看兩遍,甚至多遍的電影。這是一部能讓自己沉靜下來的電影,並且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時,以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實際上肖申克他是一個地名,電影主要場景也叫肖申克監獄。

監獄裡面就是一座人間煉獄,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更可怕的是監獄那種遙遙無期,會把人的意志全部消磨掉。在那裡只有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

但是我們的主角安迪絕不向命運低頭,他用堅強的意志力,和他對希望的渴望。用一把小的可憐的石錘,用了20年在囚房挖出了一條通往他嚮往生活的通道。

這部電影看完時,你就明白為什麼人類在經歷那麼多的苦難和沉淪後,還能繼續生存,因為美好始終在那,希望也永遠在那裡。

希望我的問題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大鵬說劇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的經典之作,故事精彩,吸引人心,意義深刻,有聲有色,飽含藝術而又彰顯大氣。這部電影不僅是對美國司法、監獄制度的一種批判,同時也在述說著人與人之間珍貴的友情,現實主義的外衣之下的是揭示人生之中必要的希望,自由,堅持,值得每個人去感受與學習。

很多的年後的今天,《肖申克的救贖》一度回到人們的眼中,常年位居於豆瓣和IMDB排行榜的第一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流傳於世間,即便是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多多少少也曾聽聞過。

那麼,這部被稱為經典中的經典的電影,是什麼原因令它一直以來位居雙榜第一?

01

特別的表現形式

電影以主人公安迪因錯誤殺害妻子以及妻子的外遇從而坐牢為背景,描繪了安迪在肖申克監獄之中的生活,電影通過瑞德的敘述將故事層層推進,反覆地渲染著氛圍。

這其中主要以批判美國的司法與監獄制度描繪監獄中的生活極其友情為主。

此部電影的主線便是安迪及其獄友之間的生活。影片的開頭便設下懸念,呈現的是安迪喝醉時殺害了妻子及外遇,上法庭被判無期徒刑的場面,簡單卻又令人無限地期待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安迪在監獄中的生活又會怎麼樣。尤其巧妙的勾起了觀影者的心理,令人離不開眼。

2

跌宕起伏的情節

再從內容上思考。因為妻子找了外遇,一氣之下的安迪用搶將兩人不明不白的殺了,安迪涉嫌犯了殺人罪,被判無期徒刑,他從一個帥氣多金的年輕銀行家變成了肖申克監獄的禁錮者。

這一待,便是十九年,用旁人的話來說,監獄這個地方一旦進去了,被判無期徒刑,一個人的這一生基本上就廢了,就成了世俗的淘汰者。

安迪因為自身的突出的理財能力,幫助典獄長逃稅,最後甚至成為了典獄長的個人理財助理,並在監獄中創辦了圖書館,憑此安迪便在監獄中混的很不一般。

一次偶然,從獄友湯米口中,安迪意外得知殺死自己妻子和妻子的情人並非是自己,而是另有他人。突如其來的真相令一切的事情都變得不平凡。

在監獄中待了十九年的安迪,所有的憤恨與壓抑在那一刻被驟然激起,他逃獄了!毫無徵兆,更是無人能料到,就是連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不曾知道,出人意料之中卻又帶著意料之中,無愧於片名中的“救贖”二字。

十九年,說來很長,卻也只是轉眼一瞬,一位無罪的年輕人被白白關押了十九年的時間,需要多少的隱忍與承受多大的痛苦,在這樣的情況下,安迪也開啟了一場長達十九年的自我拯救,不斷地尋求自由,尋找希望,著實是引人深思。

正如影片之中所說“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03

人物態度的刻畫

電影裡分別播放了瑞德三次假釋的情形,第一次是他已經被判二十二年,第二次他在監獄中已經呆了足有三十二年,兩次的回答無疑都是“我認錯了,我已經悔改了,我會重新做人的,我不會對這個世界再有傷害了……”

經歷了兩次的不準假釋,瑞德早已釋然,習慣了這高牆之中的生活。面對第三次假釋審問,那時安迪已經出逃肖申克監獄,他用複雜的眼神望著假釋官,心情毫無波瀾“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放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溝通讓他明白我現在的心情,但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流入了歲月長河裡,如今只剩下我這垂老之軀。”

他的臉上刻錄著這十四年來的蒼老和悔恨,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半輩子,都虛度在這肖申克監獄了。換做是我們每個人,是否還會有繼續生活的希望,是否會選擇不斷的自我沉淪,頹廢消極?

影片中煞費筆墨,來呈現這三次的拷問,無非想要表現的,就是一個人在這一生中,在易逝時間長河裡,對生命的看法和態度。

所謂救贖,想必看到影片末尾便也逐漸通透了,救贖,救贖,顧名思義,無非就是自由,希望,堅持的過程。

從最初的消極,到後來不放棄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念。至始至終,它都在訴說著一個勵志磨人的故事。不能將心束縛,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

正如後來所說:生命可以歸結於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去死,要麼忙於存活。







刺閏土滴猹


《陽光普照》

“你是爸媽唯一的孩子。”

“我養了你20多年。”

“你是我們全家的希望。”

……

類似的對話,熟悉嗎?

男主之一,是最近憑藉《想見你》大火的許光漢

片名,《陽光普照》,溫暖燦爛。

實際上,卻是把鋒利入骨的手術刀,將一個普通中國家庭裡深藏著的悲劇因素勾勒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

父親是駕校教練,母親是酒店造型師。

房子不大,能遮風擋雨;收入平平,各人都有口熱飯吃。

平靜的生活,突然被打破。

雨夜、少年、疾馳的摩托。

小兒子阿和被人欺負,找來兄弟菜頭替自己出氣。

沒想到,菜頭衝進飯館,拿著刀,直接把對方的手砍了下來。

“打算嚇嚇他”的衝動,變成了一場刑事案件。

法庭上,是冰冷的一幕。

面對法官的提問,父親強硬而冷漠:“我希望你們把他(小兒子)送進去好好管教。”

“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

坐在一旁的小兒子,咬著牙,一句不吭。

但對另一個兒子,父親則完全“換了副面孔”。

他會親自趕到補習班給大兒子送學費,還把自己視為寶貝的筆記本送給他——那上面“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八個字,是父親對孩子人生的希望。

父親笨拙尷尬的表達,兒子只能沉默地接受

兩個兒子,天差地別,原因何在——

大兒子阿豪,是典型“別人家的孩子”:

長相端正、成績優異、乖巧聽話。

小兒子阿和,成績差、成天鬥毆打架,惹是生非。

父親的偏愛因此而生——阿豪是他引以為傲的希望,阿和是他羞於開口的“家醜”。

每每有愛八卦的女學員來搭話,問他“陳教練,你結婚了嗎?”“有幾個小孩啊?”,他都只回答:

“一個

小兒子因為打架,入獄三年,父母的內心,毫無波瀾。

直到大兒子出了事。

阿豪在一天夜裡,從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樓下的空地上,是一個崩潰的母親、一個沉默的父親。

應付駕校女學員的的謊言終於成真。

現在,父親真的只有一個兒子了。

正如電影的英文名:a sun.

諧音:a son.

阿豪為什麼會自殺?

影片用人們的回憶,拼貼出他細碎酸澀的半生。

看完,或許就知道原因。

阿豪是什麼樣的人?

所有人對他的評價都是一個字:好。

女同學說:

他對人很好,有時候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弟弟阿和說: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什麼事情都替大家設想,但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他心裡面在想什麼。

影片裡有這樣一個細節:

阿豪放學回家,剛進房間,就聽到廚房開水燒開的聲音。

廚房正對著阿豪房間的窗戶,母親就站在灶臺前抽菸。

阿豪走到廚房,問:媽,怎麼回事啊?

母親裝作沒事,但卻耐不過阿豪的再三逼問,便坦白:

“明天弟媳要產檢,我沒空,你爸不肯,誰陪她去?”

阿豪迅速回答:我去吧。

母親沒答應,也沒拒絕。

阿豪補充:“沒事,我去吧,快去睡媽。”

多麼溫情的畫面:貼心的兒子,主動幫媽媽排憂解難。

這樣懂事的阿豪,甚至是在跳樓前,也把手機裡面所有訊息資料都刪得乾乾淨淨,把房間整理乾淨、衣物疊放整齊。

直到去世,他都不想給家人添一絲麻煩。

這是別人眼裡的阿豪

那,真實的他呢?

阿豪曾經給同學講過一個故事,是司馬光砸缸的另一個版本。

故事裡,司馬光拿起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並沒有水流出來,而在水缸的陰暗處,坐著一個小孩,看著缸外。

缸外的司馬光愣住了。

因為那個小孩,就是司馬光自己。

而後來阿豪在自殺前發的簡訊中,又提到了這個小故事,

他寫道: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

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這是《陽光普照》的隱喻。

一個成績優異的長子,理所當然承擔起了一家的“精神支柱”。

他就像太陽一樣,永遠溫暖,永遠燦爛,沒有一絲陰影。

被依賴,也被消耗著。

只是沒人問過,阿豪想不想,阿豪願不願意

第一次高考,阿豪衝刺第一志願失敗。

他得到的,是更殷切、更焦灼的期待:

你不能停下來;

你不能慢下腳步;

爸媽把全部的愛給了你;

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

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

好一齣以“愛”之名的綁架。

——因為我們愛你,所以你要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

就像弗洛姆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裡寫的那樣:

有一種愛,是有條件的愛——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

而看似溫情的背後,是心照不宣的功利算計。

弟弟的死活不重要——因為他不成器,因為他對這個家庭,沒有任何“益處”。

偏愛哥哥——因為他是成績好又懂事的孩子,因為他可以在未來,承擔起家庭的全部責任。

大兒子去世一年半後,小兒子因為表現好,提前出獄。

故事並沒有結束。

有過“前科”的少年,想要回歸社會並不那麼容易。

找工作三番兩次碰壁。

每當老闆問:你之前在哪幹活啊?

阿和回說:我之前在輔育院。

老闆頓時變了臉色。

最後好不容易才在洗車場找了份夜班工作。

小兒子同父親的關係也並未好轉。

阿和出獄的那天,父親便不再回家,每天睡在辦公室。

駕校老闆一句話戳破父親的打算:“所以你現在是準備不管,放著爛是吧?”

電影的用心良苦便在這裡窺見。

它戳破了中國家庭許多悲劇的根源:

總以為時間能治癒一切,總以為對孩子好就是給吃給穿,卻忽略了情感上的交流:

時間並不總能化解所有矛盾,就像父子之間的隔閡,不會因為逃避就會消失。

大兒子的離開,撕開了這個家庭一直試圖遮掩的傷口:愛不均帶給兩個兒子的傷害。

一個被重重的期望壓垮,最後從高空一躍而下。

一個像野草一樣成長於曠野,無人問津。

但影片並不止於剖開悲劇性的癥結給人看,故事的最後,還有遲來的和解。

父親出門買東西,遇到了在便利店上夜班的兒子。

已經多年未說過一句話的父子倆,藉著“店員”和“顧客”的身份因為找零錢終於有了對話。

買完單,兒子向著正準備出門的父親,開口說:“爸,要不要喝個東西?”

寡淡的交談背後,是兩顆心在慢慢靠攏。

“你不是在洗車場上班?”

“洗車場九點結束後,就來這裡上個大夜班。”

“這樣會不會太累?”

“回去還能睡五六個小時,還可以。”

這場對話或許沒能讓父子兩人完全釋懷,但至少打開了一條縫,讓光能夠照進來。

而同生活的和解,卻不那麼容易,甚至讓人膽戰心驚。‍

曾經幫阿和出頭,用開山刀砍傷了人的菜頭,出獄後開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找阿和麻煩。

擔心阿和的父親,試圖拿著二十萬元的信封找菜頭講和,卻被小輩羞辱。

這之後菜頭還是一如既往地來找阿和,阿和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妥協忍耐。

幾周後,阿和聽說了菜頭意外身亡的消息。

他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菜頭的陰影,在公路上奮力奔跑起來,雲層中的陽光正灑在他身上。

直到結尾,陽光普照的真相才被揭示:

父親在被菜頭羞辱之後,有兩個禮拜沒去上班,整天跟著阿和上班下班,擔心他再被菜頭威脅。

後來那個雨夜,他一路跟著菜頭,看到他從車子裡慢悠悠走出來。

想都沒想,油門一加就衝了過去……

畫面裡,陽光普照下,父親的臉上是一片陰影。

導演鍾孟宏在闡述自己的拍攝理念時說過一句話:炙熱的陽光底下永遠都有陰影。

阿和以為的陽光普照,其實是用父親手上的鮮血換來的。

在應該愛阿和的時候,他缺了位,而遲到的彌補,又是如此強烈、如此沉重的父愛。

假如“唯一的兒子”阿和知道了真相,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阿豪?

細思極恐。

陳銘說:中國式家庭的親情,就是父母和孩子,不斷地互相虧欠。

一來、一回,這是牽扯兩代人的羈絆。

只是,孝順是一種義務,一種美德。

唯獨不是打著溫情幌子的“強買強賣”。

那些以親情為名的捆綁,從自私出發的偉大,越早停止,父母和孩子的人生,才能越早“陽光普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