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若不考本專業的研,學起來是不是很累啊?

Oo葡萄酒oO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不考本專業的研究生,而跨專業考研的話,不僅學起來很累,還會產生更多的心理壓力哦!

學習壓力

跨專業考研會有不小的學習壓力。

1.沒有學過這個專業的基礎知識。我們知道本專業已經學習了三四年這個專業,他們對這個專業的來龍去脈有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就算他們前面沒好好學,也受了幾年的薰陶渲染,這是我們這些跨專業學生不具備的。我們想用一年甚至半年的時間去學習別人三年學習的內容,確實難度比較大。而且有的專業很難入門,沒有老師,全靠自學,難度可想而知。

2.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雖然考研考的是這個專業的主幹和基礎學科,但是如果擁有對專業知識更廣泛和更深刻的認識,顯然是佔據優勢的,而且這種優勢在複試時也會凸顯出來。

3.有些專業跨度特別大,入門非常困難。

比如有些文科專業沒有學過高數,如果你想跨考有高數的專業,那非常困難。因為高數對於理科專業的學生都非常難,想短時間學會需要花費非常多的心力。

心理壓力

跨專業考研要面對比本專業考研更多的心理壓力。

1.前期準備:專業書籍、資料蒐集等。

本專業的學生都有現成的專業用書、資料等,而跨專業的學生由於是跨專業,還需要準備相關的專業書籍,往往這些專業書籍並不是那麼好獲得。而且因為不是本專業學生,學習資料也會比較缺乏。

2.缺乏同專業的研友

我們都知道備戰研究生考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差不多有一年的過程,這時候有一同備考的研友非常有必要,可以一起交流複習進度,分享複習資料,一起交流討論問題,一起分享信息資訊。如果你是跨專業考研,想找所垮專業的研友比較困難。

3.資訊消息閉塞。

本專業的學生,他們形成本專業考研的圈子,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對本專業的考研資訊比較瞭解。而跨專業考研的學生,只有你一個收集訊息,消息就會比較閉塞。

外部壓力

某些院校、某些專業不願意接納跨專業學生,有些學校、專業是明確規定不招收跨專業學生,而有些是隱性的要求,比如在面試時會優先錄取本專業的學生。

接下來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垮考經歷。我是一名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但由於自己非常喜歡心理學,所以在大三下學期時跨考心理學的研究生。

最初我在網上查找心理學考研的專業書籍,然後在學校附近的書店買取相關書籍,但並沒有買全,後來又在一個二手書網站購買,好不容易把書籍都買全了。

然後我就開始基礎複習,《普通心理學》我們教育學也學過,所以還沒什麼大問題,但輪到《實驗心理學》和《統計心理學》我就懵圈了,我看不懂書,為此我還去人家心理學專業的班級去聽課,但顯然我沒有時間再去這樣細細學習了,所以聽了幾次做罷,後來我又在網上買課程聽,效果也不是非常好。就這樣浪費了很多時間。直到九月份大綱出來,我第一輪複習還沒弄完,而且實驗和統計也是雲裡霧裡,這時候再看網上說需要複習幾遍幾遍,我就已經開始沒有了信心。

而且在此期間,我覺得很孤獨。雖然我身邊也有研友,但是他們都是考的教育學,所以我的消息比較閉塞,也缺乏人交流,心理壓力非常大,後來考研也以失敗告終。

所以跨考需謹慎,在此提一些小建議,僅供參考:

  • 不要輕易選擇跨考。
  • 儘量選擇相近專業跨考。
  • 儘量提早準備。一般來說考研要準備一年左右的時間,那麼選擇跨考的你可以提前一年半複習,甚至可以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去聽聽該專業的課程,交一個本專業的朋友。
  • 可以加一個該專業的考研群,找到歸屬感,也可以更好地瞭解訊息。

既然選擇了跨考,那你就選擇了挑戰!迎難而上、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信念堅定,相信你的目標會最終實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寶姐姐的教育小感


跨專業考研,肯定要比本專業的累。除了公共課要學習以外,還要自學專業課,付出的精力要比本專業同學多很多。

1.專業課需要重新學習

既然是跨專業,說明要考的專業和自己的專業差別較大。考研的專業課對自己來說就是一門新課,要從頭到尾的學。

自己的專業課是跟著老師學,學起來相對容易。

而跨專業的專業課則需要自學,沒有老師指導,也不知道重點和難點。如果有不明白的,很難找到能夠指導自己的老師和同學,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整個學習過程遇到的困難會很多。

2.基礎課程沒有區別

對於數學、英語、政治這三科,跨專業和不跨專業基本上差別不是很大,按照正常的程序複習即可。

個別專業對數學要求不同,有的要求考數一,有的要求數二。

3.是否應該跨專業?

如果對於本專業實在是沒有興趣,建議跨專業考研。

有些同學本科專業就是調劑過來的,根本就沒有興趣,在考研的時候又沒有勇氣跨專業,導致畢業之後還是從事不喜歡的專業,實在是很痛苦。

高考填報志願是職業生涯的第一次選擇,考研則是職業生涯的第二次選擇,既是一次機遇又是一次挑戰。

雖然跨專業會比較辛苦、比較累,但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


小馬老師說


1、跨專業考研領域跨度不能太大,社會科學類本科生跨考自然科學類的研究生,也要比從自然科學跨考社會科學類難很多

客觀來說,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習,對 [ 社會科學 ] 類學科的培養要求,比 [ 自然科學 ] 類的相對要低一些。自然科學專業的同學想考社會科學專業的研究生,要比社會科學跨考自然科學要容易一些,社會科學想跨考自然科學方向的專業,難度很大,也很少聽說有人這麼考。

比如本科學經濟學的,想考計算機的研究生,除非你確實對計算機原理和相關知識掌握得很通透,只是會敲代碼是不夠的,沒有足夠的理論修為肯定考不上,因為考試和日常的簡單應用完全不一樣。我認識一個從普通211大學數媒專業參加保研考試考到同濟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看起來跨度很大。但實際上,這個學生在大一的時候是在數理綜合班,本身的理科和數學基礎就很好,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關係很密切,尤其現在的算法都需要用到數學知識,所以相對容易。還有一個學生,本科階段學的是化學,考研的時候考到了中山大學的金融學專業。

2、好大學無論什麼專業,競爭都很激烈,公共課也有自己的獨立切線,分數更高

好的大學無論文理,培養要求都很高。從研究生考試難度上看,一方面我們要看“學科”,另外一方面還是要看“學校”,好的學校無論什麼專業競爭都很激烈,對考分的要求自然也很高。普通大學考研,公共課英語、政治只要過 國家線 就好,重點大學則有自己 獨立切線,分數更高。

這兩年接觸過很多跨專業考研或者保研的學生,至少對於211大學以上的學生來,跨專業保研考研並不是太難的事,但也確實因為基礎知識和學習方式的差異,跨專業考研肯定比考本專業更有難度,這個是一定的。對於普通學校的學生來說,跨專業考研儘量限定在相關專業領域。

3、有數學考試的學科專業,也要比沒有數學考試的難,需要用到各類定理和計算公式的專業課,也非常難考

如果考理工農醫類學科的話,對數學考試一般都有硬性要求,數學是必考學科,難度上也要比沒有數學的科目比如哲學、社會學、歷史學的部分科目要難考很多。數學題目都是“強封閉式”問答,答案具有 唯一性,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像文科“主觀題”可以自由發揮和擴展。

數學考試通常還會按照難度係數再分為三類,數學一最難,數學三其之,數學二相對容易。三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對知識結構的要求不同,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所針對和適用專業不同。數學一針對對數學要求較高的理工類,數學二針對對數學要求低一些的農、林、地、礦、油等專業,數學三針對管理、經濟等方向。當然,有的專業課需要用到各類定理和計算公式的,也非常難考,比如量子物理學、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等。


小老虎不焦慮


跨專業考研肯定比本專業考研難度大。之所以跨專業考研,很多人要麼是出於興趣,要麼是出於就業考慮,不管怎樣,只要是自己做出的決定就要努力去實現它。我是高校教師,教的歷屆學生中有不少是跨專業考研的,如果你想相對輕鬆點,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報考比較現實,畢竟大家都想有付出得到回報。興趣會讓你在考研的路上多一些動力和自我肯定,這個會讓枯燥的備考得以繼續,解決了源動力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