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學會水的氣概就擁有了人生格局

一個君子應該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上善若水,水總是往低處流,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所謂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溫澤無聲,曲折洶湧,與人無爭,卻有容納萬物,所以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試想一下一個人是飛揚跋扈的與你交談的舒服些,還是以謙卑之心向你虛心請教與你交談的舒服些,顯然是後者。同時謙卑並不是卑微,謙虛自強不息,堅決的本意是不自滿。

學會水的氣概就擁有了人生格局


我們永遠都不能夠自滿,正因為永遠不自滿,所以還有能進去的空間,而人的本性也是討厭滿盈者,而喜好不滿者。天的本質含義是一種永不自滿,永遠進取的精神與退讓消極以及形式上的謙遜,骨子裡卻大的作風是不相干的。天有如大海已然寬廣,不大也卻位於百川之下而容納百川,謙和,謙以溶物,謙和就是以謙的姿態去待人接物,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謙和的境界,則變得心胸寬廣,有容人容物之雅量。正所謂道生於靜亦得生於謙和,處在這一境界中的人總是友善的,他們會真誠的對待別人,幫助別人,甚至甘願為了成全別人而犧牲自我的利益。保持謙和的心態對我們在為人處事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盡能感化他人,休得謙和,在者不能不煩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學會水的氣概就擁有了人生格局


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生於世故也不是好話,知世固而不世故是一種心態,不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種幸福,我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很多悲傷或者是快樂或者是絕望,有時是境遇逼的,我們不得不成熟不得不世故,因為你若不世故,也會不知不覺中陷入別人給你製造的世故當中。時間久了你會發現當你無法做到對每一件事都釋懷的時候,你會揹負很多,總能找到讓自己不快樂的理由,小心翼翼的分析到別人的每一句話,看看是不是在針對你,仔仔細細觀察了別人的每一個舉動,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哪裡做的不好,為了更好的展示你,完完整整的也是自己。你喜怒哀樂,變成了隨人哭隨人笑。其實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你有沒有想過打破常規跳出界定之外,按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用這樣的方式去做上優勢的生活不是更好嗎?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故而不世故。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以隱者的這種冷靜心態,卻在世俗裡為自己建一座後花園,用超脫城市之外的心態去體驗的世俗世故之外的無極之境,人生太短世間太亂,既然來了願你不忘初心美好成長,善之潮而不潮人,為人處事從言語上短兵相接,以退為進,欲擒故縱往往能出奇制勝,這種迂迴進攻的方法就是自嘲。

學會水的氣概就擁有了人生格局


一句隨意的言語,一個簡單的動作,往往就能在清課前輕輕鬆鬆的給自己解困,自嘲的人別人不敢嘲笑,因為他先發制人的為自己挽回了面子,不卑不亢的讓凝滯的空氣重新流動起來,至少,人畢竟心中有愛,不大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不會用過分的自卑,委屈自己,也不會用尖酸刻薄的為難他人,至少就是這樣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蘇軾就是這樣的一位智者,他在63歲窮困潦倒之時還寫下這樣的詩句,記東坡一併翁白鬚消散滿雙方小而不喜出言在一笑,哪知是酒紅。他記下來之後把酒後嘲諷調侃為臉色紅潤,用自嘲來排解環境淒涼的詩意,自嘲是智者中的智者,自嘲的人,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至少這項藝術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使用,因為他就是叫你自己罵自己,拿自己的缺陷和過失開涮,對於自己的懲處,不遮遮掩掩反而誇大其詞,只言其說的,博取眾人一笑,也展示自己的風度和智慧,甚至還能吃一次那些含沙射影無理取鬧的小人,所以說自嘲的人別人不敢嘲笑,自嘲也是生活中必不缺少的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